【本刊讯】联合国消息:美国一些大报和纽约电视系统都报道了我审判林江反革命集团情况。
《纽约时报》21日在头版刊登了驻北京记者巴特菲尔德的报道,标题是《在推迟之后,四人帮和其他六名前领导人在中国受审》,在消息的上方刊登了一幅江青等在被告席上的照片。该报在同一天的第十二版上还刊登了一篇长文,介绍十名被告的简历。《纽约时报》22日在第六版又刊登了巴特菲尔德的报道。
《华盛顿邮报》21日在头版转载了路透社记者麦肯齐发自北京的报道,标题是《北京开庭审讯反党集团》,并在消息的右侧配了江青在被告席上的单人照片。
《华尔街日报》21日刊登了驻北京记者秦家聪的一篇报道,标题是《北京开庭审讯四人帮,毛的遗孀傲慢地走进法庭》。
美国广播公司21日晚七点在国际新闻节目中又播送了检察员同江青对话的简单实况,随后在7时30分的《电视广播新闻》节目中播送了约五、六分钟的特别节目。
【本刊讯】伦敦11月21日消息:英国几乎所有报纸21日均在显要位置刊登了我国开始审讯林、江反革命阴谋集团首犯的报道和评论。《泰晤士报》和《卫报》在头版突出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金融时报》在用中文书写的“四人帮”的大字标题下,刊登了专栏文章。各报在刊登消息和文章的同时,还配以江青等犯坐在特别法庭被告席上受审的大幅照片。有的报纸还特别刊登了“四人帮”的个人照片和简介。英共《晨星报》也简要报道了审讯的消息,但无评论。
英国电台和电视台在伦敦时间20日下午和晚上就迅速播送了北京开庭审讯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消息。各电视台均在其每日新闻节目中播放了我国电视台提供的开庭审判实况的电视片,并配以自己的记者发自北京的解说词。BBC电视一台在播完审讯的场面后,还加映了纪录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些镜头。
英国报界近来十分关注我审讯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消息。连日来许多报纸都刊登了我公布林、江反革命阴谋集团罪状起诉书的消息和评述,《泰晤士报》和《金融时报》11月20日专门发表了社论。
【本刊讯】里斯本11月21日消息:葡萄牙报纸、电视台和电台突出报道中国开庭审判林江反革命集团消息。
有影响的《新闻日报》11月21日在第一版刊登了一张开庭审判林江反革命集团的大照片,并以《北京开始审判“四人帮”》为题报道上述消息。保守的《晨邮报》和亲社会党的《今日葡萄牙》21日也报道了中国开庭审判林江反革命集团消息。
葡萄牙电视台11月19日晚在新闻节目中预报了中国将对林江反革命集团进行公开审判消息,20日晚报道了开庭审判消息。葡电台在20日晚新闻节目中也对此做了详细报道,但未加评论。
【本刊讯】斯德哥尔摩11月21日消息:瑞典新闻界最近几天报道了我审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消息。
瑞典电视台:一台和二台11月20日晚在新闻节目中都播送了审讯开庭实况。一台作为头条新闻播送,前后大约4分钟。二台播送时间约2分钟。两台在播送实况的同时都对林江反革命集团的背景作了介绍。
《每日新闻》21日在头版刊登了吴法宪、江青、黄永胜、陈伯达和王洪文坐在被告席上的照片和有关对他们进行审讯消息的内容提要,在国际版刊登了该报驻北京记者本特·阿尔布翁斯发回的报道。
报道认为,我国审讯林江反革命集团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当这10名文化革命的领导人被判决,中国才有可能得到它所需要的安定”。在过去的几天里,该报曾连续报道了审讯的筹备情况。
【本刊讯】布鲁塞尔11月21日消息:开庭审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在比利时引起了报界的许多反应。
今天,比利时的《自由比利时报》、《晚报》和《城市报》都在头版刊出了一幅审讯时的照片。这三家报纸和比利时的其它几家报纸今天和昨天都在重要的位置上刊登了审讯的报道和评论。
《晚报》写道:“这是现代中国的最壮观的审讯。电视卫星转播了这次审讯的情况,因为全体人民乃至全世界都应当了解江青及其同伙所参予的阴谋的规模。”
“并非仅仅是四人帮和林彪的阴谋的主要犯罪事实将被一一过筛,被认为是极左派阴谋的一个方面的整个文化大革命将被钉在耻辱柱上。”
【本刊讯】最近几天,墨西哥、秘鲁、哥伦比亚和圭亚那一些主要报刊刊登了我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的消息和照片,电台也作了报道,一些电视台转播了审判的实况。
秘鲁和哥伦比亚一些报纸把这次审判称之为“世纪的审判”。哥伦比亚《时代报》说这次审判是“自1949年共产党掌权以来在中国进行的最轰动的审判。”秘鲁《X》杂志还刊登一幅关于我审判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漫画,题为《消灭四害,举国欢腾》。
古巴通讯社、报纸、电台和电视台最近报道了许多关于我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消息,并乘机大肆反华。
【法新社汉堡11月22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今天在这里接见北日尔曼电台记者时说,美国当选总统里根“不是进行不必要的冒险的鲁莽人”。
施密特说,里根“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要坚决就限制军备问题同苏联进行谈判”。
这位总理指出,对“里根作出的”看起来态度有点强硬的“某些声明”,人们应该从竞选运动的角度去看。他说,美国报界把这些话“夸大了”,“欧洲报纸又进一步夸张了这些话”。
说里根主要外交政策助手艾伦对苏的态度是,将不同克里姆林宫“无休止地敌对”,而将寻求在武器控制和贸易方面的“共同利益”,以促使莫斯科变得较有节制些
【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21日文章】题:里根对苏联的政策:不把窗户关上——助手们认为会寻求共同利益
尽管里根在竞选期间讲话很强硬,但是,里根政府对苏联的政策不会是对克里姆林宫“无休止地敌对”下去,而是将寻求贸易和武器控制方面的“共同利益”,这也许能促使莫斯科变得较有节制一些。
当选总统里根的主要对外政策助手理查德·艾伦说:“不能只是抱着同苏联断绝关系的打算开始执政。”不过,他在会见记者时承认,里根的顾问中有些人“认为完全拒绝同苏联打交道是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
最有可能担任里根的国家安全助理的艾伦显然不同意这一看法。艾伦说:“我们也许会在这里停止谈判,而在那里又开始新的谈判,或者改变形式、议程或任何其他东西……但是,我们认为索性关上窗户是不会产生多大效果的……”
在现在这个初期阶段,一个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是,苏联人是否愿意同美国进行任何有意义的讨价还价,特别是鉴于里根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对莫斯科采取强硬立场。里根阵营里的看法是,美国下决心作出新的、大规模的努力,以增加武器开支和加强战略力量的做法,将促使克里姆林宫出于对今后是否能继续保障自己的安全的担心来同美国的新政府打交道。
苏联究竟会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这将取决于里根采取什么立场和他挑选谁当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但是,艾伦说:“目的不是要在各个方面无休止地敌视苏联。我们同苏联是有关系的。它是一个超级大国,拥有巨大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藏和能力。它是美国的潜在市场,我们主张进行和平的贸易……”
事实上,艾伦是以赞许的口吻谈到一度称为缓和的那种政策的——虽然他和里根的所有其他助手都避免使用那个词,因为他们把它看作是软弱的同义词,是尼克松—福特—卡特时代的可耻的遗物。他解释说,争执在于如何执行这种政策。
至于限制战略武器协议,里根已批判了卡特同苏联主席勃列日涅夫签订的这个条约。但是艾伦
——在同《华盛顿邮报》记者和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公报》节目记者的谈话中——己着重指出,里根政府仍决心致力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进程。
苏联人没有表示他们是否愿意就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问题重开谈判,到目前为止仍坚持认为已经有了一个条约,参议院应当就这个条约采取行动。
【本刊讯】莫斯科消息:苏《真理报》评论员茹科夫22日晚在电视台评美国大选和苏美关系说:
许多人来信问:美国大选结果对国际形势有何影响,如何反映在苏美关系中?
对这一极其重要的问题不必急于作出回答。
第一,里根要到一月份才执政,目前他主要考虑任命。就任命作出评论也为时尚早,因为现在发表的哄动人心的消息是不确切的,矛盾的。
第二,要看新政府执政后采取哪些步骤。但是纽约大学著名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的意见值得注意。他在《纽约时报》上写道,一旦烟消云散,我们可以看到,情景依然故我。两个候选人在主要问题上分歧甚少。在对外政策上,两人都持“有限核战争”的论点,都拥护研制代价高昂的、可疑的武器。
我们党对美政策是明确的。我们一向主张同美国保持睦邻关系。我们两国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不同,但我们从来都不主张用暴力,尤其是用武力来解决我们双边关系中的争端。争端应当而且可以在谈判桌旁解决。
有人问,美国参议院迄今没有批准第二个核条约,这是否意味着今后会谈已无任何意义?
这项条约不仅符合苏联利益,而且符合美国利益,废除这一条约等于砍自己坐的那根树枝。其次,批准条约和继续进行进一步限制军备的会谈,不仅要求公众努力,而且要求政府努力,包括美国政府。
【合众国际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威尔金森)中国今天说,审讯四人帮标志着一个民主和法制的新时代的开端,并否认了关于法庭不按法律程序办事以及对罪行的判决是事先得出的结论的这种说法。
政府授意展开的仇视四人帮——其中包括毛泽东的遗孀——和中国本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审讯中的其他被告的运动,在全国各地报刊和广播中正方兴未艾。
共产党持乐观态度,说这次审讯以及随之对所谓大规模杀害的种种吓人的具体情况的揭发,预示世界上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的10亿人民进入了一个更加光明的新时代。
中国公审的目的是使全世界相信这次审讯是极其公正的,在文化革命出现混乱和实行即决裁判之后,现在中国是个遵守法律的国家,将来人权将得到保障。
【合众国际社北京11月22日电】中国今天强调审讯毛泽东的遗孀江青和其他前官员的合法性,说官方宣传机构一再谴责的对象有法律辩护的权利。
著名法学家张友渔还对如下说法提出了质疑,即这些被告甚至在星期四开庭审讯之前就被裁决有罪。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友渔在回答官方的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说:“法院在审理终结前,既不肯定被告有罪,也不否定被告无罪。而是在审判中根据事实来决定。”
中国当局一直在强调这次审讯的法律依据和法律程序。这次审讯是共产党人于1949年成立人民共和国以来遇到的最棘手的审讯。
人们显然对被告怀着满腔仇恨,部分是因为人们的个人经历,部分是因为官方宣传机构的贬辱运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