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9月27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09-2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南《战斗报》说中国人大会议的意义在于中国建立自己'...

    【南斯拉夫《战斗报》9月19日刊登该报评论员特斯利奇的评论】题:建立本国的模式
    上周末结束的中国人大会议的意义,并不在于最能引起东西方各编辑部记者注意的某些表面现象,诸如没挂毛的画像、总理的更换、老革命家退出政府机构,或者所谓的领导内两派的权力之争。其意义在于对内部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革,建立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
    换句话说,中国在放弃外国模式和“军事共产主义”的作法的同时,遵循科学社会主义、民主和本国特点的原则,转向了本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这也是必然的,因为鉴于目前正开始整个结构的现代化,为发展生产力和发展全社会创造条件,甚至开始对党的作用另眼相看,党迄今一直同国家为一体,从现在起将把它们分开。当然,党的问题目前仍被搁置起来,大概要到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予以解决。
    中国30年来本应发展本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大规模的史无前例的革命把早在延安时期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初模式“新民主主义”也给摒弃了。迅速发展的需要和较快的资金积累把中国领导引入了左倾。他们走上了集体化和其它外国公式的道路,发动了“大跃进”。这种作法不仅自下而上地动摇了中国社会,而且也动摇了党,导致了严重的畸形,导致1965——1975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文化革命”的极左方针和教条主义方针。
    代表大会为期14天的会议为大规模的经济改革铺平了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政府做了重大的更换。
    对全世界来说,尤其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来说,中国的这一行动具有重大意义。对整个世界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清算极左思潮。在一段时间内,这种思潮曾波及世界,并从中国这种思潮的渊源和样板中得到营养。 gVU品论天涯网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9月19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稻田的报道】题:中国外交秋季作战活跃,宣传“路线不变”(原文提要:中国进入了外交的季节。中国以五届人大开幕后不久邀请伊东外相访问为开端,接着又邀请社会党、日中经济协会和公明党的访华团,形成了日本访华团访华的热潮。而且还同新西兰总理马尔登、肯尼亚总统莫伊举行了首脑会谈。引人注目的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的访华预定于10月进行。一方面,中国的姬鹏飞、薄—波两位副总理正在分别周游非洲和北美,想要进一步加强同以反苏为基本战略的西方国家的密切联系。)客人的确络绎不绝中国在时隔20年后,第一次向驻北京的外交团、各国新闻记者公开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给人造成“开放了的中国”的印象。开放的不仅是会议,而且,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赵紫阳等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也变得坦率了。
    没等人大最后结束,各个领导人就分别耐心仔细地向外国来宾说明以“赵新总理”为首的人事变动情况、新十年计划的概要、经济法案的内容、重新认识文化革命等。
    中国过去在召开重要会议后,往往都是把外国的宾客请去,要求理解中国的立场和新的方针,并进行宣传。但是,象姬鹏飞、薄一波两位副总理那样,在人大开会前出访,这还是少有的。虽然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国内需要,但也可以认为是表明外交优先的姿态。
    实际上,国庆节前后的9、10月,客人的确络绎不绝。增加理解者中国外交的秋季作战真是热闹。中国方面的目的在于,直接向外国领导人宣传中国的路线,即首先“表露”赵紫阳新总理和说明“即使政府领导的人事有变动,内外政策也不变”。
    事实上,赵总理同马尔登总理、莫伊总统之间的会谈内容集中于下述两点上,即人大以后的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进行方法和以阿富汗、柬埔寨形势为中心的长期对外战略。
    关于中国内政的说明的主要之点是,已经同极左路线诀别了的中国,今后将以经济现代化为支柱谋求政治的稳定。
    另外,关于外交问题,将主要说明:反对苏联、越南的大小霸权主义,是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道路。这些虽然都不是什么新鲜的内容,但可以说是努力增加中国的理解者——哪怕增加得不多也好——的表现。
    中国将倾注最大精力的,是10月份与吉斯卡尔
    ·德斯坦总统和炳总理的会谈。现在中国外交上所担心的一点,是美国与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西德之间在苏联问题上的不谐音,另一点是泰越边界再次发生争端。
    中国正在加深同美国的关系,甚至已经达到被苏联谴责为“美中同盟”的程度。对于中国来说,欧美之间步调紊乱决不是事不关己。
    已经退出政府第一线的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等元老们仍继续会见外国来宾,采取了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辅佐”赵紫阳新政权的体制。 gVU品论天涯网


    【纽约《华侨日报》9月5日报道】题:一万名观众采声雷动北京武术团首演成功
    “除了中国宣布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的消息外,北京武术团的表演,是最令人感到兴奋的。”中国北京武术团三日晚在纽约市首演结束散场后,一位侨胞对记者作出上述的夸张感语。
    他说:“李小龙(香港的一名专在武侠片中扮演侠客的演员——本刊注)的出现,改变了外人对华人弱小可欺的观点。但对李的功夫,我总觉得他好像太专横了一点,不符合华人的民族性格。北京武术团就比较能够概括地勾画出中国人民强身健体,修心养气的一面。”
    北京武术团的首演,多次获得近万观众持久的赞叹掌声。据麦迪臣广场一位老守门人对记者称,“硬气功的确令人感到惊讶。但我对他们那种慢动作的体操运动(集体太极拳),感到更加震惊与佩服。
    “在美国这个充满‘冲刺’节奏的社会里,实在太需要中国人这方面的文化启示,大多数美国人都不了解,相对的‘慢’与‘静’是锻炼身心不可缺少的运动。”
    他认为此次表演的配乐不够音乐效果,节奏不对,应予改良。 gVU品论天涯网


    西德报纸文章《每三个士兵中就有一个是黑人越来越多的妇女穿上军装》
    【西德《法兰克福汇报》8月22日文章】题:每3个士兵中就有一个是黑人越来越多的妇女穿上军装副题:职业军队的问题——驻在德国的美国武装部队
    当美国军队在1945年开进德国时,黑人士兵只是坐在笨重的后勤补给载重汽车的驾驶室里。他们开着低座运输车运送坦克,汽油和弹药;他们运送洗的衣物和C—口粮(装成包的野外食品)。现在,在所有的军衔级别和所有的陆军部队中都有黑人士兵。黑人最多的恰恰是在从前他们不在的那些单位,象步兵战斗部队以及坦克战斗部队、炮兵部队和工兵部队。黑人在一些步兵部队各级士兵中几乎占一半,一大部分的下级军官和军士都是黑人。
    目前在整个驻德美军中黑人的比例为31%,大约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尽管黑人人数在美国青年的总数中只有一半那么多,也就是15%。(在海军陆战队中黑人比例为21%,在美国空军中为16%,在海军中为13%)。与1964年相比,在义务兵役制的军队时代,黑人士兵在整个美军士兵中只占10.7%。根据新闻杂志《时代》周刊的调查,美国陆军依赖的是这点:美国士兵中3%接受过有关电子方面的教育,否则机器将无法开动。
    看来这是给建立职业军队和招收具有技术水平的就业人员提供一种论据。事实上,美国陆军倒是在朝着成为下层人士的军队发展。人们试图依靠受到侮慢的少数来解决兵员中的大部分问题,在这里可以找到出路的少数人员是:失业的白人、中途辍学者,黑人以及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波多黎各和古巴血统的就业人员。
    在美国士兵里从美国女青年中征召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在驻德美国第7军中,目前女兵占8%。女兵的人数有增至12%的趋向。眼下,在新招的士兵中,妇女的人数甚至将达到25%。
    有人说,军队是他们国家的一个倒影。人们通常意指的是义务兵役制的军队。然而就连美国的志愿兵军队也反映了美国的状况,尽管存在着某些失真的情况。
    社会上所有的问题在他们的军队中也能发现。教育、风俗和文化上的差别及其所有引起矛盾的问题将显露出来并且司令员也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象人们多少可能说得有点夸大那样,少数人组成的军队提出了两种观点。人们纷纷提问,这样作在政治上是否明智,即美国社会把国防的负担和任务主要交给它们社会的下层人士。这种作法能够为社会的和平服务吗?这种作法与民族生存任务的重要性相符吗?这少数人难道在某一天不会被人看作是“其他人”的雇佣兵吗?难道人们在某天把他们派遣到第三世界中去解决冲突时不担心有色少数民族的忠诚是可靠的吗?但是,在另一方面,从个人和私人的角度来看却完全是另外一码事。军队提供了个人社会的出路,升官的机会。军队为脱离祖国下层环境打开了大门。迎合失业者的命运中途辍学者在军队中仍可完成他的学业,学会一项手艺,为复员后的民用职业作准备以及建立平民的生活基础。军队挽救了人们避免失业的命运,特别是使那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避免失业的命运。士兵们对有这样的机会感到高兴。黑人士兵和白人士兵之间的关系与过去相比较已缓和了。
    战斗部队的生活是“无聊的”。他们的服役工作就只是训练,经常还只是陆上游泳课式的训练,因为要节省弹药和燃料。坦克很少开动,榴弹炮每年只有两次被拖到训练场上打少有的几发炮弹。妇女当坦克驾驶员和飞行员但是,最大的变化则是女兵的出现。妇女们已不再象以前一样是一个独特的军团,已不是一个执行少数几项任务的军队中独特的一支武装力量,比如象在医疗单位或参谋部秘书处中任职,女兵现在就是处于其他战士之中的士兵。除了战斗部队外,人们在一般的部队中到处都能看到她们。在美国陆军的一百多种不同的工作中,目前妇女仅有16项工作不能干,比如说特种部队步兵或坦克驾驶员的工作。但是,妇女可被训练成直升飞机驾驶员以及随后驾驶运输机深入战斗地区。
    在战场上妇女与男人在一起铺设电话线,并且不只是作接线工作。她们在军事警察局,车间工作,她们并不只是拆卸眼镜蛇直升飞机的光学瞄准器,而且也拆卸坦克的发动机。因为目前是用液压工具来进行繁重的机械劳动,所以妇女们也能够象男人一样很好地完成这些繁重的劳动。在清晨锻炼身体的体育活动中女兵们同她们的男战友们一同跑步。
    她们也象男性新兵一样受到同样的基础训练:她们大家都能够用M60式步枪射击、扔手榴弹以及使用轻便的反坦克武器。她们生活在同一座兵营里,只是不和男兵们同住一条走廊。她们有着自己的盥洗室——但是,除此以外,她们和其他人一样是士兵或长官。
    难道这里就不存在问题了吗?显然问题要远比人们设想的少。有一些指挥官一开始认为同女兵们打交道很麻烦。在此期间大部分人认为,实践的结果是好的。穿军装的妇女经常是比男兵更好,一般来说也就是受到较好的培训,比较自觉,比较注意和仔细听讲,掌握知识较可靠。即使女兵们由于怀孕和生病造成的缺勤,平均来说也要比男兵们吸毒和酗酒造成的缺勤要少。
    看来只是那些穿“旧棕色军靴”的老军人还一直不同意妇女们踏进传统的男性世界。但是,大多数军官们认为,如果在一支部队中有大量的女兵的话,这对这个单位是件好事。交往会更有礼貌以及男人们也放弃了军人们在交往中“惯用”的大喊大叫的粗野的谩骂和咒骂。
    如果女兵们不得不单独或人数很少地在男兵中生活的话,这对她们来说是不容易的。她们倒会受到男兵的调戏并且不得不抵抗那些不受欢迎的亲近尝试。
    她们会感觉这种情况是一种压力。如果女兵人数较多,那她们相互就有更多的支持。
    我们参观了女兵们的住处,摆有两张或三张床的房间。在几张床上放有沙发枕头,花床单,甚至还有洋娃娃和大个的玩具熊。在一本英国军事杂志上,一位英国军官描述了看到这些情况时的吃惊神色和一位陪同他参观这些住处的美国连队中士的狼狈相。在营房里还有养鱼缸和招贴画。钉在门上的一张便条上写道:“军士长,请您喂一下我养的鱼,半盎斯干虾,但是不要在9点30分以前或10点30分以后喂,谢谢!亲爱的。轮式车辆的机工,四级专家帕蒂·穆尔。”这位连长叹着气说:“这不是军人的作风,先生,根本不是军人的作风。但是,她是一位很好的女机工。哦,真该死,我不知道除此外该说什么了。” gVU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