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14日新闻分析】题:美国核战略的变化,副题:这些行动反映出认为同苏联人之间出现了新的紧张关系的人占了上风
卡特总统最近签署的涉及美国在一旦同莫斯科发生核冲突时采取什么战略的几个新指令,不仅仅是对以前的计划进行自然的、演进性的修改。
这些指令还反映出,在考虑原子战争这类可怕的事情的专家们组成的小官僚圈子内,那些认为美国正在进入同苏联发生旷日持久的纠葛的时期,担心美国的安全在这个时期可能遭到威胁的人占了上风。一个结果是,白宫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和五角大楼,现在越来越多地强调制定实际打一场核战争而不是仅仅制止核战争的战略。
据美国官员解释,总统第59号指令中提出的战略不再那么强调一旦遭到袭击时对苏联的城市进行报复,而是比过去更多地强调在发生冲突的最初阶段摧毁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政治和军事领导中心。
这个战略的支持者们认为,实行这种战略会减少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从而能增强威慑力量,因为它将打消莫斯科认为自己可以实际打胜一场核战争的想法。
但是政府其他官员并不这么肯定。一位有经验的官员说,在白宫、国务院和国防部的各派国家安全官员中,对新的战略是否明智这一点存在着“深刻的意见分歧”。
促使美国采取这个新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有些专家认为苏联人不接受相互威慑的主张,也不接受如果发生核战争,肯定不会有胜利者的看法。因此,新的指令就有些恰恰相反的用意:美国之所以向着实战战略前进了一步,部分原因是它认为苏联已经有了这样的战略,也是因为要赶在一场有限的战争变成全面战争之前赢得讨价还价的时间。
【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16日社论】题:大家都在注视着波兰
波兰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对莫斯科当局的最大挑战。这个挑战无论是比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的挑战还是比匈牙利1956年的挑战都要大。这是因为波兰国土大而又重要,还因为波兰人民的性格。过去48小时内发生的事情已经从最初的政治色彩不浓的劳资纠纷发展成明确的政治斗争。这场斗争的中心问题是,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要求准许他们成立真正的工会,并要求同总理讨论这件事。党的领导人盖莱克在同勃列日涅夫交换意见之后于昨天回到国内。如果波兰的产业工人们的要求得到满足,那么,本可以走上一条有可能通向波兰另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教会和农民已经享有的同样的相对自由的道路。即使假定波兰共产党领导人允许这样做(何况这一点本身一定是非常令人怀疑的),那么俄国人会允许这样做吗?当局也许将试图用对现有的虚假的“官方”工会的某种改组的办法来应付一下工人。
有三件事,俄国肯定不会允许,而且还会进行干预,这就是:波兰退出华沙条约组织;不再是一个一党(共产党)专政的国家;在大街上采取广泛的无法控制的暴力行动。目前不可能发生这些事。
【塔斯社纽约八月十六日电】塔斯社记者瓦连京·瓦西列茨报道:一批联合国会员国请求联合国秘书长将名为「东南亚的和平、稳定与合作问题」的新议题,列入即将召开的第三十五届联合国大会的议程之中。
在一份解释性备忘录中指出,最近三十五年来,东南亚一直没有和平与稳定的局面。该地区各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经常遭到破坏或受到威胁。东南亚的局势仍是紧张而富有爆炸性的,这既严重地威胁着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也严重地威胁着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这项文件指出,虽然东南亚国家渴望和平、稳定和互利合作,但是它们还未能为缓和紧张局势和达到这些目的达成协议。
备忘录的起草者们认为,有必要将这一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大会(其例行会议将于九月十六日在纽约开幕)讨论,以便使国际大家庭能够为了和平、缓和与合作的利益,为了普遍和平而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这封信件上签字的有下列国家的代表:安哥拉、阿富汗、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民主德国、古巴、蒙古、莫桑比克、老挝、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尼加拉瓜和塞舌尔群岛。
为扩大出口建立加工区在高雄建成的出口加工区已有十多年历史。建立加工区的目的是,在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提供廉价劳动力、建设一大工业地带的同时,谋求扩大出口。
“广东和福建建起了加工区,是真的吗?”——在访问高雄市楠梓加工区时,有关人员都这样问。似乎担心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迄今通过与外国企业搞合办企业和技术合作等,生产出了完全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产品的台湾企业,如果不设法实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和进一步的技术革新,那就将迎来难以增加出口的时代,这也是事实。高雄事件是禁忌虽说是处于戒严令下,但是在高雄的爱河岸边乘凉的人,直到深夜才离去,很热闹。听说在发生高雄事件的晚上,市内繁华街上也很热闹。向导对这次事件不想多讲,他说:“那是叛乱分子干的,群众感到气愤。”也有人说是当局方面的阴谋虽然集会本身是无党派势力有意搞的,但是,人们当时纷纷说,和警备队之间的冲突可能是当局方面搞的阴谋。据说,为了把无党派势力说成是“暴力集团”,当局设下一个圈套:让暴力团员混入近200名集会参加者中,故意同警备队撕打,把事件闹大了。
据说,无党派势力发行“机关杂志”《美丽岛》,展开反对国民党的辩论,同时,在岛内9个地方设立了服务局,开展扩充读者和获得无党派支持者的活动。现在,台湾禁止建立新的政党,无党派势力不能建立公开的党组织,因此,即使通过发行杂志加紧征得支持者也并不奇怪。
在1977年的地方统一选举中,反国民党票集中在无党派方面,国民党失去了高雄县、台中和台南市等主要县长、市长职位,这是个痛苦的教训。因此,对无党派势力号召大同团结的活动极为神经过敏。民意代表终身制我到位于中正路和大同路交差点上的《美丽岛》杂志高雄办事处去了一趟,办事处至今仍关闭着。我向附近茶馆的少妇打听当时的情况。她说:“因为当时闹得很凶,所以我带着孩子回到住在市内的娘家去了。详细的情况,……”刚说到这里,她的丈夫骑着自行车回来了,他说:“别讲那些没用的事情”,催着妻子进店里面去了。
台湾居民不愿意公开谈论政治。因为长年养成了“你不惹他,他也不会犯你”的处世方法。最近,电视里经常出现“民主宪政”的字样。这大概是意味着要实行以民主的方式来维护法律的政治,然而新的选举法却禁止在选举运动中批评国民党。
12月将改选、补充选举民意代表。现在,民意代表约有1,620人,其中,非改选代表占92.5%。这是因为,随国民党到台湾去的代表们在“国民党仍统治着全中国”的原则下,确保了终身制的地位。台湾、澎湖、马祖、金门地区称为“自由地区”,仅对这个地区的代表采取改选、补充的措施。
但是,和1950年去台湾时相比,非改选议员减到了近半数,剩下来的人平均年龄也已超过70岁。即将进行的民意代表选举当初预定要改、补选124人,而这次却改为205人,想以此表明有意吸收岛内的民意。本省、外省人有差别也有人说:“国民党到台湾已经30年了,外省人在台湾生的孩子已经增加,讲本省人和外省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前任记者语)据说,反国民党感情不能再原封不动地与对待外省人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了。从学生们的意识来看,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区别减小了。但是在半官半民的企业、机关中,干部几乎都是外省人,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差别”仍然很明显,这也是事实。
“要说本省人不关心政治,那是胡扯,可是,如果有了钱能吃饱喝足,就不采取过激行动了”——在台北市内的日本饭馆里,有位非常爱吃生鱼片的长者这样说。
反体制运动过去也曾发生过几次。但都没有等烧成燎原烈火就被扑灭了。迄今也许是“能够吃得饱”的环境抑制了火势。关心“中国情况”
在高雄的中国钢铁公司,人们根本不介绍自己工厂的情况,而是拼命地向我了解“中国情况”,问:“北京大楼多吗?”“现在还是只演革命戏吗?”“首都钢铁公司年产量多少?”“国内能自由旅行吗?”放映长江和黄河所到之处都感觉到他们对“中国情况”的高度关心。虽然也遇到了有意让谈话者批评中国的场面,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提出想了解情况的朴素的问题。其中也有人直率地表露了思乡之情。除收集情报部门的专家外,大概连高级官僚都不大可能了解“中国情况”。
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的有影响成员反复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陆是使用货币还是用票券代替货币?”、“群众储蓄吗?”“电视是黑白的吗?价格如何?”“合办企业是否实行招募职工制?”等等。
曾在北京、天津住过的一位新闻界老前辈听说北京到广州列车行驶32小时之后,惊讶地说:“渡黄河、长江尚且需要很多时间,32小时太快了。”
当他知道黄河、长江上已架起了铁桥,列车在转瞬间就渡过大河时,他更为吃惊。
台湾的报纸一直详细地报道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等中国的阴暗面,但是避免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教育的普及度、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等作实事求是的报道。只是最近象北京在电视里开始出现介绍台湾情况的节目那样,台湾也开始在电视中放映介绍长江和黄河的电影片。原则是“三不主义”在没有充分报道“中国情况”的情况下,他们是怎样认识统一问题的呢?
作为原则有“三不主义”(不和共产党谈判、不妥协、不放弃反共斗争)。但是,新闻局的一位年轻职员当被问到统一问题时,以为难的表情冷淡地说:“会谈不是那么容易进行。”
中国以温和的措词称台湾人为“台湾同胞”,但是在台湾干部的言谈话语中,也有人仍用“敌人”这个措词表示中国方面。(中)
【本刊讯】曼谷八月十七日消息:越南、老挝等十三国向联大提出在东南亚建立和平、稳定和合作的方案后,泰国《民族评论报》记者昨天就此访问了西提外长。
西提说:现在评论河内和万象向联合国提出的新方案还为时过早。东盟五国正在制订新的外交战略。
【安莎社莫斯科8月16日电】克里姆林宫官方对波兰的局势仍然小心翼翼,保持沉默。这种情况似乎表明,这里对局势一定很关注,生怕华沙共产党领导人不能控制住局势。
看来,迄今为止,波兰领导人盖莱克及其助手仍然受到莫斯科完全的信任,但是,这里几乎没有人怀疑,一旦波兰目前的罢工浪潮升级,由经济抗议转为公开的政治抗议,苏联就有可能进行干预,以控制局势。
【法新社8月16日电】(原报无发报地点)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报纸《红色权利报》今天第一次提到了波兰工人的骚动,但是,苏联报刊却仍然保持沉默。在莫斯科,各家报纸仅仅报道说,盖莱克在苏联“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已回波兰了,但是,在苏联首都的观察家们说,毫无疑问,克里姆林宫也同样关注波兰现在的事态发展。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