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8月14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08-1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芝加哥论坛报》发表社论说:中国的教育政策是非常'...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8月8日社论】题:中国的教育政策
    大陆中国会从一个反对知识分子的极权主义社会变为一个普及高等教育和鼓励真才实学的社会吗?中国实现这种转变不仅对中国人自己是非常可取的,而且对我们其他人也是非常可取的。诚然,中国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后可能成为很可怕的竞争者和潜在的对手,而要是不提高知识技术水平就可能不会这样,但是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减少中国成为当代历史上一门危险的“不受约束的大炮”的可能性。
    最近一期的《北京周报》《政策讨论》栏里刊登了几篇关于中国如何“改革高等教育”的文章。中国仍然是个极权社会,所以这些文章的公开发表意味着得到了政府的批准。于侠夫(译音)抱怨大学毕业生严重短缺,千家驹则写道,“我们不应采取”苏联的某些做法。这些批评意见再也不是异端邪说了,而是反映了官方的政策。
    于侠夫说,“过去30年,中国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总共只有2,946,000人。”(美国的大专院校每年有近100万人得到学士学位。)中国劳动大军中只有4%的人受过大学教育。
    无论中国有着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它的高等教育的效率是不高的。
    当然,《北京周报》关于高等教育的讨论带有明显的共产党的印记。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努力学习,又红又专》。“红”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疑将继续放在第一位。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承认,在当今的世界上,光“红”还不够,他们也需要专家。
    从共产党的观点看,在忠诚和循规蹈矩以外另立其它任何目标都是危险的。这样做是很有理由的。掌握了知识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对党的服从。研究、学习和教育(不同于灌输)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损害盲目地、不加怀疑地服从的习惯。
    但是,看来共产党中国的现政权认为掌握知识利大于弊。世界其它国家只能希望,对我们来说,有知识的中国比没有知识的中国强。这种希望是合乎情理的。 hKL品论天涯网


    【美《国际先驱论坛报》7月6日刊登《华盛顿邮报》记者杰伊·马修斯从中国安徽合肥发回的一篇通讯,题为:在中国出生的一个美国婴儿;小红杏的诞生
    艾比盖尔·玛丽·里特(后来又取名为红杏)就要成为数十年来在这个遥远的中国城市里出生的第一个美国婴儿了。中国的医生后来对她的母亲说,脐带绕在婴儿的脖子上,所以她是剖腹生产下来的。对于这里的美国人来说,又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在中国有不少外国人都返回本国或特地前往香港去生孩子。劳拉·钱德勒(29岁)和乔恩·里特(31岁)这对富于冒险精神的夫妇是在华盛顿相遇和结合的,他们却想要亲自体验一下在世界这一出生婴儿最多的国家里生孩子将会是什么样子。
    钱德勒和里特在安徽大学担任英语、历史和文学讲师已将近两年。他们是应中国政府的聘请前来的数十位美国教员当中的先驱者,他们这样一些教员自从传教士和教师在五十年代初期遭到中国共产党政府排斥以来比任何其他美国人都更深入地接近中国人的生活。
    艾比盖尔是在5月9日早晨7时15分出生的。她长得个子又大又漂亮,生下来的时候的体重就达八磅多。
    钱德勒的大夫(邵德中和张迪华——译音)一直密切地注视她怀孕期的健康。他们让她吃一种奇怪的中药,这种中药神奇地使她早上不再感到恶心而且胃口大开。在给钱德勒作剖腹产的时候,采用了当地的麻醉办法,她听到室内的一位中国朋友说:“是一个女孩!”过后不久她就睡着了。
    在安徽省立医学院,人们对钱德勒无微不至的照料使这对夫妇终生难忘。钱德勒说:“邵大夫总担心我吃得不够多。她一定要我吃到热菜热饭。她甚至亲自替我打扫房间。”
    中国人的医院一般说来是厨房不多、服务人员人手不足的。钱德勒的学生就组织起来,每天晚上至少有两名学生轮班来看望她,给她作饭和陪伴她。
    钱德勒在医院生产的费用是二十六元六角,钱德勒和里特只要支付其中的二元六角——医院供应给艾比盖尔的牛奶费用。其余的都由安徽大学支付,正象对安大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待遇一样。
    钱德勒在医院住了九天,时间比一般人都长,因为中国人对待外国人总是谨慎小心的。在住院期间,她听到不少照料婴儿的理论。她的一个学生说:“你头上怎么没有裹一条毛巾。我的妈妈说过,她在产院的时候头上就包上了一条毛巾,以免脑袋受寒。”
    护士照规矩用小毯子和带子把艾比盖尔包起来。里特说:“她看上去就象是熟食店的一大节火腿肠。艾比盖尔火腿肠!”钱德勒还说:“这也许是个好办法。他们把她包起来,她好象就不闹了。”
    一位中国朋友给这个小毛毛取了个中国名字:李红杏,别人也向他们祝贺,有人说:“恭喜,只可惜是个女孩子。”
    中国许多夫妇在生下头一个孩子之后就表示支持政府的控制生育的新计划并且签字保证只要一个孩子。
    可是这对美国夫妇却没有在这种保证书上面签字。 hKL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伦敦7月24日电】(记者:阿伦德)康奈尔大学校长弗兰克·罗兹在访华三周回国后于今天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处于全面过渡状态。”
    罗兹(英国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解释说:“中国教育家决心在经过文化革命的动乱之后赶上去。”
    罗兹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客人参观了六个城市的学术研究机构。随他访问的有康奈尔大学各方面的教员十人。他说,他的目标是要“重建康奈尔与中国之间的联系”。
    康奈尔与中国的联系包括,自1900年以来培养了3,500名中国毕业生,二十年代帮助发展农作物的一项农业计划以及一项重要的中国研究计划和收集图书馆的图书等项目。
    罗兹说,当他访问期间,他签署了三项协议,并拟定了有待于通过信件来完成的六项临时协议,这些协议规定互派教授、学者、大学肄业生和大学毕业生。
    罗兹说,他所会见的人“都生气勃勃,对于我们提出的任何问题都乐于回答,对于前途抱乐观态度”。他说,他们谈到了采取新的胸襟开阔的态度的必要性。
    罗兹说:“中国的大学只能容纳达到上大学年龄的总人数的2%。”
    他说,在美国达到上大学年龄的人数中,有48%的人可上某种大学。 hKL品论天涯网


【尼克松新著《真正的战争》第四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摘要】(《明报》编者注:尼克松在第四章中,力促加强北约的常规武器以及核武器力量。他指出,欧洲对阿拉伯石油的倚赖更甚于美国,为了不使苏联夺得产油区,也许有必要在波斯湾区成立一支以美国为大本营的欧洲军事部队。)
    三十年前各国对苏联的恐惧,促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美国战略核子武器所占的压倒优势,以及各盟国的政治家器识,使北约诸国紧密地团结了起来。
    今天,这种优势已不复存在。然而,对苏联的恐惧竟也不如北约组织成立之初那么大,这实在是很矛盾的。可是,由于苏联现在拥有战区性核子武器优势,而且正迅速走向战略性武器优势,同时,它还保持着常规地面部队的优势。因此对北约诸国的威胁,比诸二十年前大了许多。这种情形,一定要用大加更张的军事战略来应付。北约遭遇挑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基本上一向是一个军事同盟,用以吓阻苏联对西欧的军事威胁,可是,三项基本条件最近有了大变化,使北约组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和货币方面的弱点,使得许多人把这些弱点看得比军事威胁更为迫切。结果,要使北约所需的军事力量水平获得公众以及财政上持久的支持,变得更困难。
    第二,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号召“以政治手段解决东部问题”,接受德国一分为二的事实,似乎减少了苏联对北约中央地区施用军事压力的动机。
    第三,苏联战略核子部队越来越扩大,使得美国也有受到苏联直接攻击的可能性。这样,美国对西欧的安全保证是否靠得住,也就打了折扣。
    苏军当局并没有轻视北约的能力。近年来已将他们在欧洲的部队加强而且现代化。到了今天,他们已拥有世界上历来未曾见过的最佳而又最强的战斗部队。华沙条约国家的部队,已经具有不经战略性部署就能出击的能力。“电脑假想战”美国国防部1978年作了一次电脑假想战游戏,显示一旦爆发战争,美国也许没有足够的空运及海运能力,可以在战争结束前就将军队运到战场。在那次演习中,指定派往欧洲的美军几乎都能达到目的地,可是他们需要的重型武器,许多仍留在美国来不及运出去。
    一致的意见是,苏联如果发动全力进攻,甚至只使用常规武器,北约常规部队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抵挡。即使在今天,苏联的军事计划,仍认为有可能在欧洲的任何战争中使用战区核子武器,攻击对象以位于欧洲战区的目标为限。他们的SS—20飞弹和“逆火”式轰炸机,是全新的战区核子武器系统,具有洲际攻击能力,是西方任何武器无法比拟的。
    北约并不拥有可以和SS—20型飞弹或“逆火”式轰炸机相比的武器。最近才获得批准,要到1980年代中期才能部署好的108枚潘兴—2型单弹头飞弹,射程只有SS—20飞弹的三分之一。如果苏联继续按目前的速度部署新武器,到了1980年代中期,甚至潘兴—2型飞弹和游弋飞弹部署妥当以后,北约会比今天更落后于苏联。现在已有明显而即时性的必要,全面加速北约战区及战场核子部队的现代化。
    部署中子弹的努力,是走向这一方向拟定的第一步。用这种武器来对付苏联数量庞大的坦克部队,本来应该是很有效的。将中子弹和北约现在所拥有的、较老式而破坏力较大的战场核子武器比较,各国政府当局会更倾向于批准早些使用中子弹。
    部署中子弹,可以增加我方吓阻能力的可靠性,减少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美国政府处理中子弹问题的政治手法是笨拙的。我们先对盟国说要部署中子弹,盟国也采取了步骤令公众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怎知我们后来却改变主意,拒绝部署中子弹,扯了盟国的后腿。这种打退堂鼓向后转的做法,是使那些依靠我们保护的人,对我们减少信心的一个主要原因。
    最重要的原则是,一定要保障盟国的团结。如果没有北约诸国的团结,不能恢复更大的互相信任,部署一支现代化战区核子部队也许是不可能做到的。
    和华沙公约国达成任何主要的军备管制协定之前,必须先使北约军事处境有所改进。吓阻的真正意义其实美国和西欧双方都应该明白,共同而又最重要的目的是吓阻,不但要吓阻实际上的进攻,还要吓阻苏联在政治上利用军事局势以达到目的的能力。
    因此,出发点首先是认识华沙条约战略原则的真正性质。这原则的目标,是使用战术性核子武器、化学武器及常规武器,击败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卫力量,迅速夺得土地。为了应付这种战略,我们需要一套部署战区核子武器的原则。在我们的吓阻线上,一端是基地在美国本土的战略核子部队。另一端是部署在欧洲的北约常规部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原则之下,必须交代得绝对清楚。
    至于吓阻线的战场吓阻力,主要是由一支现代化的战区核子部队提供,以制止苏联用常规武器或战术性核武器向西欧作大规模的进攻。即使在北约常规部队有了很大的改进之后,这原则仍继续适用,因为北约不可能仅由常规部队来制止苏联这种方式的进攻。土耳其是计时炸弹土耳其是一枚计时炸弹,如果让它爆炸,对北约造成的灾难可能更在伊朗动乱之上。土耳其并无石油,但是它和伊朗、叙利亚、伊拉克、苏联都有共同边界。它控制着黑海的门户和地中海东部的入口。北约六十个师的兵力中,土耳其军队占了三分之一。在北大西洋公约各成员国之中,土耳其拥有的五十万军队,人数仅次于美国。几个世纪来土耳其一直是俄国进行侵略的目标。
    土耳其经济千疮百孔,政府则长期以来软弱而不稳定。如果土耳其崩溃,北大西洋公约就失去了南部的重点,这对于盛产石油的邻国会有怎样的后果,简直无法估计。要不让这种情形出现,北大西洋各国必须紧急制订一套对土耳其的军事及经济援助计划。
    在本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内,美国、西欧和日本,会继续十分有赖于中东及波斯湾区的石油,苏联是很明白这一点的。为了保卫西方在中东或波斯湾的重大而正当的利益,欧洲国家或许会提早变得有必要准备和美国合作使用军事力量。 hKL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