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7月23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07-2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报文章《供出租的地方:眺望偏僻的岛屿》 '...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记者:斯旺)题:供出租的地方:眺望偏僻的岛屿
    奥尼尔目前工作的地方没有多大毛病,但是同他计划度过他的半退休生活的地方相比,那就一钱不值了。
    如果奥尼尔博士能如愿以偿的话,那么他将放弃他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近似中世纪修道院式的环境,移居到一个遥远而人口稠密的岛屿上的小城镇上去生活。
    他的新家将在一个拥有二万五千人的村庄里,那里有各种学校、商店以及服务设施。在房子附近有一个山谷以及湖泊和小溪,偶尔会有一只小鹿来喝水。但是,在从后门望出去可以看到的地方,另外还有一座小城市,奥尼尔可骑自行车到这里上班,每周二次。即使这个地方听起来很理想,但也存在着两个缺陷。首先,回去看普林斯顿的孙子也许要花很多钱,而且是困难的;其次,可能很容易开始为三号岛(他给那个地方取的名称)上没有海军而感到遗憾。
    奥尼尔的世外桃源不是一个被水包围的普通岛屿。它是一个空间岛屿,围绕着地球轨道转动并且绕着它自己的轴心转动,以便为岛上的人创造一个引力场。奥尼尔是三号岛——一个拟议中的空中聚居区
    ——的创造者,也是目前现实世界上许多关于向空中移民的想法的倡导者。他曾在1974年写过一本名叫《高空边疆》的书,提出关于在本世纪末向空间移民的计划。科学界的许多名人都同意他的看法。他们说,他的想法为空间居住区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模式。
    他坐在他的普林斯顿办公室里,玩弄一个袖珍计算机。他说:“我所做的是把显然具有生命力的一整套现有的技术挑选出来,加上一些小发明,这样就可以用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来建立一种体系。”
    他的体系已使希望去他的空间世界生活的许多人想入非非,并使少数人去寻找把它变为现实的方法。
    根据奥尼尔的设想,要建造在空间轨道上运转的整个的村庄和城市。在这些聚居区中,数以百万计的人将制造其他空间聚居区,以及为地球上的人类制造能源,然后踏着低引力的道路回家,潜入没有引力的游泳池中,并且在一种永远受控制的气候中晒太阳,这种气候同地球上一样温暖,但没有坏天气。
    奥尼尔关于空间的想法不是什么小事情。他的计划牵涉到直径为4英里、长20英里的空圆筒和几百万人口。这个聚居区的外貌不会像一个一无所有的容器,而是有二千平方英尺的住宅,森林,湖泊,公园,电影院,戏院,博物馆和音乐厅。
    空气中将有风。太阳的聚集器将使他的世界得到热量和能源,而旋转的太阳镜将使他们像在地球上一样有白天和黑夜。每间屋子房顶上的倾斜的窗户朝向空间永恒的夜晚,可以看到地球上的人不能想象的星星。蚝、蛤和鱼将会很多。将有新鲜的物产、水果、蔬菜、肉、牛奶和干酪——其中没有一样是来自地球的预先用塑料包装好的食品。因为奥尼尔的空中聚居区中包括农业圆筒,在那里将在严密控制的环境中生产物品。奥尼尔说,他为使这一杰出的设想变为现实所需要的一切是要求美国总统发表一篇类似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发表的保证在本年代末把一个人送上月球的讲话。这样的一篇讲话以及80亿至100亿美元的费用就可以使这项空间移民计划得以实现。
    然而,自从肯尼迪总统宣称空间是“一个新的海洋,我认为美国应该在这个海洋中航行”的时代以来,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卡特总统还是其他有希望成为总统的人们,目前似乎对全力以赴地进行一项空间尝试都不感兴趣。
    当前,奥尼尔的空间移民计划所有的一切就是对记者的谈话,在世界各地发表的演讲,一本迷人的著作,以及一项要在普林斯顿制造一个把月亮和星星的材料送到空间去的装置的计划。
    在这座大学的一座大楼中,沿着他的办公室往前走,在一间门上有“高压,危险”标记的关锁着的房屋里,是“质量驱动器”,这是奥尼尔与不断发展的空间设施世界的联系之一。
    质量驱动器是将在空间开采的矿物从月球表面发射出去、或者譬如说利用电磁力从一个加工区发射到另一个加工区去的一种装置。
    该机构中从事远距离预期计划工作的冯普特卡默说,“质量驱动器是一个陈旧的想法”。他说,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已经放弃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这一计划,转而支持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其它项目。
    冯普特卡默先生并不是对空间聚居区的前景持悲观态度的唯一的人。同他具有同样看法的其他人中有参议员史蒂文森,他是参议院科学、技术和空间小组委员会的负责人。史蒂文森说:“空间聚居区是我还不曾考虑的事情。”
    史蒂文森对美国发动一场空间探索活动的能力所持的看法比奥尼尔要保守;但是在许多不很乐观的众议员眼中,他可能是处在主张进行空间冒险活动的边缘的激进派。
    在这场争论中,战线是按照我们如何看待星球的前途这个基本问题划分的。我们是赞同一种毫无发展的前景呢,还是竭尽全力地去开采据认为在空间大量存在的资源?
    奥尼尔警告说,美国在空间面临着同苏联以及日本和其它主要工业国的激烈竞争,他宣称,到九十年代,任何一个工业化程度达到相当水平的国家,都可能开始在空间开拓聚居区。
    他说:“这并不是一个困难的技术问题。越过木星和土星的宇宙飞船所能达到的地方,比我们打算要开拓的任何地方都要远二千倍。但是它的航行必须完全是遥控的。我们不需要到比我们已经去过的更远的地方去;而且我们也不需要比航天飞船更大的工具。”奥尼尔认为,美国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历史关头,在这个关头,将要作出某些影响子孙后代的前途的生死攸关的重大决定。
    已经有一些迹象表明,曾经用于空间探索的创造力和人力正在开始消失。奥尼尔说,他不久前切身体验到了这种情况,因为他在普林斯顿的研究班子失去了奥利里这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奥利里曾经是宇宙航行员(他从来没有上过天),他现在离开普林斯顿是因为他想著书和讲课。他同奥尼尔一样,在空间移民的想法上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他一直等待能有机会向空间移民采取第一批步骤。但是目前,奥利里是在地球上,他是坐在一间很舒服的起居室里。他正在推测奥尼尔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空间聚居区的前途。对他来说,这些聚居区并不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奥利里说,“作为一个官僚机构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和作为总统的卡特虽然目前并不想向空间扩展,但是存在着一种随时可能被采纳的观点,即可以用目前拥有的发射工具——航天飞机,这样在八十年代就会出现一个建设时期,在这期间不用花很多钱就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技术发展步骤进行试验,那么到九十年代你就可以得到报偿。”
    “报偿”就是把空间的物质弄回地面,许多科学工作者和技术专家将对这一技术上的成就进行研究。
    但是也还有另一种报偿:那就是探索其他世界为我们在空间开辟新的前哨站的能力。在那里我们可以得到宇宙探险的第一手材料。所有这一切都得花费数不清的美元。
    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冯普特卡默说,现在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工作不是以月球作为基地的,更不要说考虑建立一个空间聚居区的问题了。建立这样一个空间聚居区的费用要比奥尼尔提出的较节省的预算计划多两千亿美元左右。他还说,以现在的政治和社会气氛来说,空间聚居区的想法只是“科学幻想”。
    他说,“我完全相信,没有空间聚居区我们也能在这里创造一个过得去的世界。那里会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它将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世界。但是有一些东西会失去。”这些“要失去的东西”就是奥尼尔想要提供的。他和奥利里认为,那里存在着人口增长所需要的空间和地球上亟需的资源。跨过宇宙的门槛就有这些东西,而且那里还有其他一些东西。 oN7品论天涯网


    【美国《新闻周刊》6月2日报道】题:海地“船民”为何外逃
    在太子港,人们近来纷纷议论的热门问题是28岁的海地终身总统让—克洛德
    ·杜瓦利埃的婚礼。首都的墙上贴满了“小杜”和他妻子的画像,报纸上也充斥着海地高级公民们祝愿总统新婚快乐的贺幛。但是,这种婚礼和由此引起的种种趣闻不过是贫困和悲苦中的瞬息即逝的消遣。这种贫困和悲苦就潜伏在海地的舒适表面之下。太子港的一位经济学家说,“一个在美国迈阿密帮人洗碗的海地人每小时的工钱比他在国内干一天活的报酬还要多。
    只要这种情况存在下去,迈阿密就仍将是吸引海地船民的磁铁。”
    许多年来,腐败无能的海地政府使严重的经济日益恶化。在弗朗索瓦·杜瓦利埃(“老杜”)执政期间,海地处在恐怖的统治之下。在“小杜”统治下,政治压迫依然存在,但是,自从他在9年前父亲死后上台执政以来,他已初步建立了现代政权机器。
    为了对付他母亲西蒙娜·杜瓦利埃的反对,他还把他父亲的打手队改组成为国民保安义勇队。大多数观察家发现,这班鹰犬的手段更加荫蔽。一位外交官说,“他们敲榨老百姓,但你从来看不到他们在大街上打人。”
    尽管如此,杜瓦利埃却根本不抓海地的问题。近十年来,政府连这个岛国的确切人口都不知道。确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稻谷种植面积也都不知道。森林被砍伐当柴烧。在农村实际上不存在什么政府,但全国却有4/5的人居住在农村。婴儿死亡率高得惊人,达到千分之一百五十。
    人的平均寿命估计只有50岁。2/3的人生活在平均年收入135美元或不足此数的困境中。80%以上的人是文盲。
    为了制止越来越多的人外逃,政府力图吸收能集合劳动力的外国投资。目前,海地共有大约二百家小型的制造和装配厂,雇用大约四万海地人。一位经济学家说,这仅仅象是在沙漠上下了点露水。
    美国已经把一些海地船民送回他们的祖国。在迈阿密的海地人说,有些回国的难民已被抓起来,并被送往一个政府声称保密的监狱。
    一个曾当过宫廷卫队队员的人说,“从美国回来的人有时不会马上遭到逮捕,但是,五、六天以后,人们就再也看不到他们了”。 oN7品论天涯网


    说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李卓敏利用工余及假期编写这本字典,历时十五年始完成
    【香港《大公报》7月19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昨日在利园酒店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由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李卓敏博士编纂的《李氏中文字典》。李卓敏利用工余及假期从事编写这本字典,历时15年始完成。
    这本字典收字一万二千八百余个,分为一千一百多个部首,繁体、简体、国音、粤音、罗马拼音兼备,读者对象是大、中、小学生,以及海外华侨和研究中国语言及文化的中外学者。
    传统的中文字典,对于字的编排约分为三种,即按字义、音韵或214个部首排列,《李氏中文字典》是第一本突破这几种传统分类法的字典,查阅方法简易、快捷。这本字典的特色有三方面:
    (一)字典的部首,以形声为主。汉字之中约95%是形声字,这本字典分1172部,其中大多数的部首是声符,其余的部首是形符或义符。例如:“何”的声符是“可”,“柯”的声符也是“可”,传统的分法“何”的部首是“人”,“柯”的部首是“木”,但李氏字典的分法是将由“可”字构成的字都归入“可”部。
    (二)“垂扇检字法”是这本字典的另一特色。所有中国字的起笔笔划不出下列五种:点、撇、竖、捺、横,这种次序的排列可以用打开折扇的过程为例,故称为“垂扇检字法”,读者如完全不知道“承”字的部首,查法是先按笔划再按该字的起笔来查。由于这本字典的总检字表是按该五种笔划先后次序编排,故查的时候较快捷和容易。
    (三)字典的另一特点是研究同一形声部首的字的国音与粤音的个别演变和互相影响。
    《李氏中文字典》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香港商务印书馆承印。《李氏中文字典》全书共680余页,20开精装。 oN7品论天涯网


    【香港《大公报》7月19日特稿】昨日,李卓敏校长兴高采烈地挟着两英寸厚的《李氏中文字典》出现在中大出版社为他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这次是为了字典的出版,专门从加州柏克莱大学回到这里来。
    对不少人来说,提起查字典也会头痛,但李校长却表示,编纂这本20多万字的字典,是他十多年来在重重工作压力中最有效的“神经镇定剂”。每天下班回家,一弄字典,就什么烦恼也忘在脑后了。编纂一本字典,起码总会有一个委员会或者一个小组,但《李氏中文字典》的编纂者从头到尾只有一个人,所有编纂及抄录工作都由他独力完成,从初稿到定稿,先后重写了六、七遍。中大出版社社长黎明还悄声告诉记者,每一次原稿都是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而《李氏中文字典》最大的特点是首次采用“形声部首”方式,按字形及读音区分部首,部首分得较细,而且把同形同声字归在一起,对读者了解字义及读音的演变相互关系很有好处。
    在招待会上,不少记者拿着《李氏中文字典》翻查起来,果然发现查阅方法颇为简易,而且富于趣味。 oN7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