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读者文摘》文章】题:雕塑自由神像的巴陶第
世界著名的艺术品能和这座巨像相比的不多。雄踞纽约港口,高九十三公尺的自由神像,已经成为美国及其追求自由理想的象征。但是有多少人能说出造此像的雕塑家是谁?
他是十九世纪后期一位天才横溢,富于创造力的艺术家巴陶第(Bartholdi)。巴陶第于一八三四年八月二日在法国出世;祖先是意大利人。一八五一年十二月二日后来帝号称为拿破仑三世的路易·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年轻而醉心于雕塑的巴陶第那天正在巴黎街头。看到的景象,使他终生难忘。
那时有一群忠于共和政体者在街上筑起防御工事。天色渐黑,有个女郎手持火炬,跳过障碍物叫道:“前进!”路易·拿破仑的军队立即开枪把她击毙。巴陶第惊得呆住了。从那一刻起,那位持火炬的无名女郎,就成了他心目中自由的象征。
巴陶第对巨型雕塑大感兴趣,是到埃及旅行引起的;他旅行时在一本本草图簿里画满了那一古老帝国的巨大雕像,他写道:“那些庄严、凛然不可侵犯的花岗岩石像,它们慈祥而又冷漠的凝视,好像瞧不起现在,专注目于无限未来的神情真把我迷住了。”
巴陶第要塑造自由神这件杰作的念头,始自一八六五年,那时他会见了法国著名的自由主义者拉布雷。
拉布雷对美国及其模范的民主制度热烈赞美,主张法国送一份别开生面的礼物,庆祝美国将在一八七六年举行的独立百年纪念盛典,于是激发了巴陶第的想象力,建议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并自告奋勇负责雕塑。
巴陶第不久便物色到雕像模特儿。在一个婚礼上他遇见了“体型美如希腊女神的女郎”,亦即后来和他结婚的尚奈蜜丽。他说服了尚奈蜜丽充任自由神像的模特儿。
但自由神的脸,却是照另一位妇女——他母亲
——比较古典而严肃的面貌塑的。
一八六九年,塑像的草图已设计完成,但一八七○年的普法战争使巴陶第不得不暂时停止他的宏伟工程,放下凿刀,拾起战刀。战争结束,法国战败,巴陶第返国后以更大决心去完成为自由而塑像的志愿。
他于一八七一年乘船去美国。船在朦胧曙光中驶入纽约港,他看到伸入海湾里的贝德娄岛而有了灵感,于是写道:“这才是竖立我那塑像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可首先看到新世界;自由神像的光辉从这里照遍新旧两个世界。”
巴陶第在美国旅行了三个多月,以争取美国人对他塑像计划的支持,然后回到巴黎积极筹备动工。但经费问题仍未解决。
一八七五年一月,拉布雷组织法美协会募款:自由神像是赠给美国的礼物,美国人只须出资建造塑像的台基。
巴陶第没有等待募款运动的结果,就在一个大厅里设立工作室。
他选择塑像材料却遭遇了困难,因为他心目中的自由神像是高耸入云地矗立着,不要有任何支撑来破坏美观。
石、铁、青铜都嫌太重,所以他决定选用锤薄了的铜片,以铆钉钉合,连接起来拼成一座巨像。但是这个空心的巨人如何禁得起海上的强风呢?
后来建造巴黎铁塔的工程师艾斐尔解决了这难题。他设计一座有四只脚支立的铁塔型内撑结构,塔腿嵌入石台基约八公尺深;再用螺栓将三条十五公分粗的系杆固定在铁塔骨架上,以加强其稳定。然后把塑像的铜“皮”一片片固定在铁骨架上。
到了一八七五年中,自由神像开始成型。四肢先用石与石膏做成模型,再用木仿造;然后工人把两公厘厚的铜片放在木型上,仔细地把铜片锤成所要的形状。
一八七五年十一月,法美协会在巴黎举行宴会,法国总统以及美国大使都来参加。宴会厅装置了自由神像的缩小模型。在一八七六年他又到了美国,他这次是以法国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参加费城美国独立百年纪念博览会。
巴陶第为了吸引美国公众注意,在博览会场上陈列自由神像擎举火炬的一只手臂。那手的食指有二公尺又四十四公分长,指周一公尺粗;指甲约二十五公分宽;火炬的边缘可以站十二个人。来宾看了,无不动容。
从费城把这只巨臂运到纽约市后,轰动一时。美国人开始体会到法国赠给美国的礼品确是美的象征。几星期以前,巴陶第在美国还无人知道,现在却变成了名人。
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议案,授权格兰特总统接受这座巨像,并同意以贝德娄岛为竖立自由神像的地点。
一八八四年八月五日,在贝德娄岛铺下第一块花岗岩奠基后,便开始了为期两年建筑巨像台基的工程。
远在台基尚未完成以前,法国港口常有一位身穿灰大农、系着蝴蝶结领带的黑发黑须人,不安地在码头上走来走去。此人就是巴陶第。他在那里亲自监督他的杰作装上“义瑟”号军舰,运往纽约。巨像的一百二十吨钢铁与八十吨铜片的装箱工作就花了三个月。
一八八五年六月十七日,“义瑟”号在几艘美国军舰护航下驶入纽约港。
数千艘船鸣汽笛欢迎。各船的甲板上和码头上都是人山人海。
以后六个月里,七十五名工人象苍蝇似的紧贴在巨像的侧面,用三十万只铆钉把自由神像约一百块零件钉到它的骨架上。十月中旬,火炬终于安装好了。
一八八六年十月二十八日,克利夫兰总统参加自由神像揭幕典礼。
但在典礼中谁也看不到巴陶第。原来他在仍被一幅巨大法国国旗包着的自由神像头壳里。下面鼓掌、欢呼声爆出时,他知道演讲完毕,就拉一下绳,于是国旗飘扬,自由神庄严高贵的容貌就呈现于群众的眼前。
巴陶第于一九○四年十月五日在巴黎逝世。他所塑造的自由神像,将他多年来热爱的自由理想具体表现出来,并使他名垂不朽。
【日本《朝日周刊》文章】伊朗北部里海以东,生活着图尔库曼(土库曼)的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
——尤莫托族。
尤莫托族居住在里海东南部的吉尔甘平原,同北面苏联的土库曼人几乎属同一个民族,但人数不详。一九二八年,苏伊划定边界线以后,他们成了伊朗的居民。长期以来,他们的生活不为世人所知。很早以前,尤莫托族曾在东北亚阿尔泰山脉一带过着游牧生活。他们是八世纪前后移居中亚的丘兰系族的后裔。
尤莫托族人住屋是一种圆面包型的可以拆装和移动的毡包,进出口朝南。毡包用山毛榉木作屋架,上面和周围盖上一层用羊毛织成的毛毡,屋高三米,直径六米,中间没有柱子,很宽敞,可供十人居住。
他们一天要喝五次红茶。上午两次、中午一次、下午两次。喝红茶的时候总要食用果干和一种叫戈尔特的奶制品,中午吃些肉食和葡萄千米饭。虽然经常吃奶制品,但一个月也难得吃一次绿叶蔬菜,不过,经常食用些生洋葱头。
尤莫托族是一夫多妻制的父系社会,同父方血缘关系相近的人居住在一起,在一个锅里吃饭,是大家族。由于没有入赘的习惯,没有男孩子的家庭很快就会被其他家庭吸收。
如果一个大家庭中有人死了,那么,在他死后出生的同一性别的孩子就使用死者的名字。尽管他们没有文字。但仍能记住五、六代以前的祖先的名字。
男孩子十二岁时开始学习放牧,十六、七岁时成为牧童,被认为可以独立生活时才结婚。妇女们晚上九点睡觉,天刚亮就得外出拾羊粪做燃料,然后挤羊奶。他们不食用新鲜羊奶,而要等到发酵,然后制成一种饮料,或者是做成奶油和干酪。
羊就是他们的粮食,也是他们的财产。没有羊就没有阿尔泰系的游牧民族——尤莫托族。
【西德《世界报》四月十日报道】题:现在城市主张会骑自行车的人骑车
有三万到十万人的一百二十五个德国城市的居民不去拉汽车的手闸,而是使劲踩自行车的蹬脚:它们向设在柏林的联邦环境保护局报名参加“德国最爱自行车的城市”这一竞赛。联邦环境保护局里主管城市规划的奥托受到了鼓舞,他说:“我们从没有估计到会得到这样的响应。”奥托说:“我们既没有钱修自行车道,也不考虑任何奖励。对我们来说问题只是在于找出这样一个城市来,它愿意修一个起示范作用的自行车道网,然后向其他地方介绍经验。”
因为响应是如此热烈,所以奥托认为,他的关于骑自行车的乌托邦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的设想是,城市里有完整的自行车道网,它通向大型工厂,通向设有百货公司的城市中心,以及通向卫星城和居住区。
“在这些正规的自行车道上,骑自行车的人应该首先感到的是安全。由于害怕出事,使得许多父母禁止孩子骑车上学。”
那些地面坡度过大、有许多桥梁、有狭窄的小路和小胡同的市区肯定要被淘汰。
奥托说:“我们在制订计划方面曾同设计专供城市用的自行车草图的高等专业学校合作。例如为了使骑自行车的人存放购买的东西,百货商店需要有保存箱和停放场所——自行车停车场。”
在专门骑自行车的路上也应该设一些服务设施。
在交通事故大大减少的前提下,骑自行车被公认为比开汽车更有益于健康。
医生指出,骑自行车的人比较不容易患高血压、心肌梗塞和中风,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也较强。
【美联社新加坡消息】最近,新加坡几名女学生被勒令剪掉长发,这使人们又想起当局搞的历时九年的反对男人蓄长发的运动。
万宝中学的刘曼玲校长,要几名女学生剪掉长发。刘校长说,她已五次三番地告诫学生不要留长发。女孩子留长辫子是允许的。但马尾松要剪掉。
教育部司长陈开尧认为刘校长的行动是必要的,他说:“如果不给校长这样的权力,她就无法很好地治校。”尽管刘校长说,要她的学校的男女生剪发是常有的事,但在官方批准的历时九年的剪发运动中,这样宣传要女生剪发还是第一遭。在新加坡这个“严谨的社会”,蓄长发被视为是“西方嬉皮士吸毒文化”的一个典型表现,因而是不准许的。
有几百名蓄长发的男人抵达新加坡机场后,先要到理发馆剪头发后,方允许进入这个国家。
在政府办公室的墙上张贴着中文、英文、马来文、泰米尔文的告示:“留长发的男人最后接待”。
留发规定:不得超过前额齐至眼眉;不得盖住耳朵;不得碰到普通衬衫的领口。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留发规章,交由民政委员会处治。一名官员说,处罚是先警告劝阻,也包括开除公职。
国会不时收到与蓄长发作斗争的报告。例如,一九七七年,三名男人被解职,二十人被罚款,三百二十五人受到警告。一九七八年有六百二十名男人不准进入新加坡。
李光耀总理曾公开褒奖他的两个在英国留学而保持短发的儿子。他说,东方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抵制了西方的不良影响。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报》报道】在太古时期,人们有时宁愿住在水面上,而不愿住在陆地上。普斯科沃州考古学家们的发现证实了这一点。
列霍夫斯克中学学生在先尼察湖湖底发现了器皿残片和火石器。于是,列宁格勒美术博物馆考察团就来到了这里。考古学家们查明,石块、角、骨头布满面积为一公顷的湖底。对湖底进行钻孔表明,很久以前,水面上有建在木桩上的房屋。学者们认为,湖上居民点存在的时间不少于五百年。
考察团领导人米克里亚耶夫说,这种有考古价值的古迹在苏联境内是非常罕见的。在我国的欧洲部分共有六处。纪元前二十世纪中期,由于湖水水位猛然上升,水上居民点多半被淹没了。
【南通社报道】在距贝尔格莱德十八公里的潘切沃发现了大约六十座青铜时期后期的古墓。这群古墓是潘切沃炼油厂的工人在为新厂房挖地基时发现的。
已经从古墓群发掘出陶瓷制品和金属制品,参加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大型古墓场。
在潘切沃附近业已发掘出许多青铜器、铜器乃至石器时期早期的制品,其中大部分都是潘切沃炼油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