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5月14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05-1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香港《文汇报》文章:《崇外心态与抗腐蚀》 '...

    说看来中国有一些青年人,把外国看得一切都好;应该学习外国科技、文化艺术的先进东西并发愤赶上去,至于把外国颓废的东西当成宝贝,甚至以作“假洋鬼子”为荣,则是完全不足为法的
    【香港《文汇报》五月三日文章】题:崇外心态与抗腐蚀作者:林心涛
    上海的报章,收到一些读者投诉,说公园里出现“污染”——有的青年的举动令人反感。
    有些青年穿得不伦不类,打扮得妖形怪状,学所谓“外国”腔,故作姿态,个别女青年还叼着香烟拍照;也有三五成群带着录音机,播着西方乐曲,跳其摇摆舞。
    这些来信呼吁,这种败坏社会风气的现象不能任其泛滥,应作出一些规定,整顿园林秩序。
    回内地旅行,常可碰到一些模仿华侨或港澳客的青年,这些人穿着一些过时的服装,穿上皮鞋,戴上黑眼镜,挺胸凸肚,招摇过市,其状令我们这些“非冒牌货”也侧目。月前到京沪去,未见到上面说过的公园“污染”,但却见到那些冒牌港客的招摇,还看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在京沪街头,曾见到一些青年男女的鼻子上,出现了一种颇为新颖的饰物,即太阳眼镜,本来戴太阳眼镜不出奇,但是在阴天时仍然戴太阳眼镜就令人感到奇怪。还有使人不解的是,这些眼镜的镜片之上贴了一张商标,商标上有几行英文,初时以为戴眼镜者一时粗心没撕下来,可是后来却发觉几乎所有青年的太阳眼镜上都有这样一块商标。我曾向一位青年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这块商标是洋货的标志,贴在镜上不撕下来,就可以使人一眼看到眼镜的价值。我想,知道眼镜的价值是假,使人知道戴眼镜者的本事和身价才是目的。
    公园的“污染”、冒牌港客和这眼镜上的商标,说明了崇洋或是崇外风气对中国青年的影响。
    这样一种崇外的心态之产生很值得人们重视。
    由于走了弯路,使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物质上的差距更大。怎样看待这种差距?
    承认别人有比自己高明之处,然后发愤,立志改革,这是正途。
    可是,看来中国有这样一些青年人(其实不只是青年人,老年人、中年人都有),过去把外国看得一切都坏,现在却把外国看得一切都好,所以才要扮港客以满足虚荣,不撕下眼镜上妨碍视线的商标以增添几分身价。这些人对祖国之落后国然只是萎靡不振,更有甚者,是把自己的美德视为土气,把别人的缺陷视为美丽。
    中国的宣传曾劝青年要一分为二学外国,不要东施效颦,可是,上面说过的崇外例子,却并非东施效颦,只是以丑为美,因为西施的颦,毕竟是好看的,只是东施学不好罢了。外国可以学习,但所学的应该是外国科技、文化艺术的先进的东西,而且更主要的是要在“学”之余,发愤赶上去。至于把外国的颓废的东西当成宝贝,甚至以作“假洋鬼子”为荣,则是完全不足为法的。
    这些崇外青年,说明随着对外交往扩大而渗入中国的西方的不良风气,其影响不容忽视。 AXF品论天涯网


    【香港《快报》四月二十九日评论】题:大陆的社会风气问题
    中共当局对大陆青年正在盛行的奇异服装与新潮歌舞,感到极大关注。《北京日报》、《解放军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中共报刊,最近都先后发表了干部谈话、专题文章与读者来信,对奇装异服、口衔香烟的少女,大跳摇臀舞,高唱“进口的黄色音乐”的青年,提出了公开的指责。
    中共公开表明,“不能因为扩大国际交往对随之而来的不好的东西听之任之”。
    我们一直认为,中共对这个社会风气问题展开讨论或表明态度,本无可厚非。事实上,对这种关乎社会风气的问题,即使在民主社会,也曾对此提出意见,以端正不良的社会歪风及教育青年的社会责任。故中共目前对这种歪风邪气,提出公开讨论和进行尖锐批评,确有它的理由。更何况这种奇装异服和新歌怪舞,既不是代表社会进步的潮流,更不会获得大陆人民的认同。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大陆不少城市出现这股社会风气显然不是纯粹属于社会性问题,而且还包含某些政治性的后遗症。
    中共以报刊的政治宣传作为“反对腐蚀的武器”,虽然可暂时收到效果,但未必能长期而有效地杜绝产生这种风气的根源。只有大陆青年能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获得安定的个人前途,得到真正的生活改善,才能逐渐改变这种社会风气。 AXF品论天涯网


    法国《问题》周刊编者按:美国人怎样教会日本人吃面包,以便销售他们的剩余小麦?他们怎样向战败国德国倾销冷冻鸡?他们在六十年代如何纒着苏联人以便向他们出口剩余的粮食?……这就是一本内容丰富和杰出的韦所叙述的内容,这本书叫《粮食的巨人》,唐摩根著
    【法国《问题》周刊三月十七日文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成了第一位的粮食生产国,美国人没有寻求、甚至也未预料到这种情况。
    事实上,战争完全毁坏了欧洲和亚洲的农业。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农田比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大得多,在城市里,千万人挨饥受饿。
    美国政府很快就开始向欧洲人提供资金,以便他们能为饥饿的人民弄到吃的。但这还不够:美国需要生产为满足这一要求所必要的更多东西。政府派代表到农村去,向农场主提供补贴和奖金。
    美国人终于成功地对付了局面:一九四五年和一九四九年期间,他们保证了世界上一半的小麦交易;在联合国和马歇尔计划的名义下,开往欧洲和亚洲的货船使数十万人的生命得以维持,制止了饥荒。
    但形势发生了变化。不久,欧洲国家的需求变得不那么急迫了。从一九四八年一开始,卖不出去的粮食在美国的中西部堆积如山,开始成了华盛顿负责人经常忧虑的事。
    然而,五十年代总统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利润;一九四八年,杜鲁门主要是依靠农业财团当选的,一九五二年,这些选票加强了艾森豪威尔的多数派。在一九五○年,五分之一的美国人生活在农场里。政府陷于农业经营者经常生产大量粮食却得不到报酬的制度里,其他国家不富裕,难以消耗这些剩余的粮食。
    汽油代替燕麦秸成了农业的主要燃料,增加了用于食品的几百万公顷的粮食耕地。此外,由于使用化肥和杂交品种,玉米产量迅速增加,平均每公顷从五十斗(每斗相当于十二点五升——本刊注)增产到七十五斗,六十年代末竟达到二百斗。美国的需求只能消耗这增产的一部分。价格便宜的、眼前积存的玉米促使美国成为一个吃牛排的国家。牛在被屠宰前,至少要消费一吨玉米。它们真正是“用玉米填满”的。从某种意义讲,这是粮食的巨大浪费。为了使这些牲畜重量增加五百克,就需要三点五公斤的粮食。但美国有这么多的粮食,以致于形成粮食循环,这样,尽可能地使用粮食作为牲畜饲料就成为可能,甚至从经济上说已成为必要的了。
    美国对肉类和家禽的嗜好也是造成战后“大豆奇迹”的原因。在一九二○年以前,美国根本就不种大豆。但饲养专家发现这种黄色的豆是名副其实的积蛋白质之大成者。它含百分之四十的蛋白质,相当于牛肉和鱼的含量的两倍,鸡蛋的三倍,牛奶的十一倍。把大豆与玉米一起作成混合饲料来喂牛、喂猪和喂家禽,可以使它们加快长肉,缩短喂养时间和减少经费。美国是得天独厚的:它拥有理想的土地和阳光来种植这种对日光非常敏感的奇迹般的豆。
    对于农业部和各粮食贸易大公司的战略家来说,解决生产过剩的办法是一目了然的。需要使国外人民同美国人民吃一样的东西。这一点已经做到了。让成百万吃稻米的亚洲人都改吃面包,这样一种全球性经济能够消耗美国的无穷无尽的小麦生产。富裕国家每年购进几十亿美元的美国玉米和大豆来饲养家畜和家禽,这样一种食品制度也能帮助美国的贸易保持平衡。
    麦克阿瑟将军在占领日本的时候开始把小麦运进日本。那时候,在那里差不多还完全不知道有面包这种东西。在美国占领的初期,小麦用来作成面包给老百姓特别是给学校的孩子们吃。日本人民喜欢他们第一次尝到的这种西方式的食品。
    鸡肉战农业部派驻国外的官员扩大了他们“开拓市场”的使命。在朝鲜,他们鼓励人们买那些用西北部的细面粉制作的饼干。在给德国提供粮食援助的范围内,农业部给它运去了冻鸡。
    德国人成了吃鸡肉的爱好客,不久他们也搞起了他们自己的家禽饲养业,致使在六十年代初导致了美国和欧洲之间自一九四五年以来第一次严重的经济冲突:鸡肉战。为了保护他们新兴的家禽饲养工业,欧洲人提高了他们的进口税,美国的鸡肉失去了竞争力。美国人打输了,但他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欧洲的饲养者用美国的玉米和大豆来作家禽的饲料。
    但是,一九五四年由国会通过的四百八十号公法使美国政府用良好的手段来倾销它的剩余产品。这一法令实际上主要是帮助了美国的粮食种植者和粮食商:美国政府允许外国政府用从美国借来的资金来购买美国农产品。
    第四百八十号公法通过以后,其他国家有理由指责美国直接推行海外倾销政策。
    在整个战后时期,几乎谈不上美国农业部认为苏联是美国剩余产品的潜在市场问题。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在极端的孤立状态中生活。它的新领导人把农业仅仅看作是第二位的事情。粮食生产一直不能满足需要。
    在西方经济中稳固地占有地盘的美国粮食公司,很感兴趣地注视着第二次大战后苏联的局势发展。事态的发展渐渐迫使苏联领导人把国家资源的更大部分用于农业,尽管饥荒已经过去,农业几乎仍无起色,粮食供应成了一个旷日持久的问题。
    只是在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农业才得到了它应有的优先对待。赫鲁晓夫被美国农业取得的成就所吸引,特别是被杂交玉米的发展和某些农场的令人震惊的成功吸引住了。
    一九六○年,苏联增加了二千二百万公顷的耕地。粮食生产开始有规律地增加。
    虽然赫鲁晓夫对苏联农业的成就洋洋得意,但苏联仍然面临严重困难。
    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四日,当加拿大外贸部长米切尔·夏普宣布加拿大以接近五千万美元的价钱向苏联出售六百八十万吨小麦时,没有人知道在渥太华曾发生的事情。
    这些谈判是战后粮食贸易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顶峰,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转折,苏联的小麦收成糟透了。
    但是,这一次,再不会要求人民勒紧裤腰带了。赫鲁晓夫效仿其他国家、甚至效仿象日本这样的富裕国家的领导人,即通过进口来补偿农业生产的不足。此后,苏联会成为国际粮食市场上的新顾客。
    (上) AXF品论天涯网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三月十二日报道】(冈孝发自北京)题:旅游业应接不暇,但它正在阔步前进
    近两年来,中国的旅游业几乎象中国与西方世界和日本的关系中的其它方面一样,已从盲目乐观阶段转入冷静地考虑种种问题和机会的阶段。
    今年是中国三年调整的第二年,这种调整政策不鼓励巨额资金开支。一年前一些西方和日本建筑公司从中国返回时都带回建造饭店和参与经营管理的令人垂涎的协议,但是现在不怎么谈起了。
    尽管如此,中国的旅游业仍然必定是一门发展的行业。
    因此,新饭店还是在建造,但是步伐比原计划放慢了。自从去年末以来,上海正在建造一座全部由中国自行设计和投资的二十五层饭店。
    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为中国在北京郊外的西山设计了一座饭店。澳大利亚一个财团在六个城市建造了一些造价不贵的旅馆,从门窗到窗帘等一切都是他们提供的。
    旅游方面的一位发言人说,中国去年有三万左右的床位供外国旅游者使用,尽管在扩大和建造新饭店,也无法说清楚目前的实际状况如何。
    上海成立了一所旅游学校,设有饭店管理的课程,为期两年。全国新的旅游杂志纷纷出版,还召开了全国旅游会议。国家对环境保护也日益重视了。
    许多旅游者虽然抱怨中国饭店拥挤、突然改变旅游计划和服务拖拉,但是,他们仍发现中国的饭菜是出色的,导游者不厌其烦地为旅游者提供帮助,而一般不要小费。
    目前,大批的旅游者已准备好要到中国旅游。人们有一种不安的期待和某种混乱的心情。中国的旅游业目前虽然不太理想,但从长远来看,却有理由令人鼓舞。 AX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