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5月11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05-1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外电评述我国将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

    法新社说这表明在射程和制导系统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北京的外交人士说如试验成功就会产生战略影响·路透社·【路透社北京五月九日电】(记者:麦肯齐)中国今晚宣布中国将在五月十二日到六月十日之间进行一次火箭试验,从中国大陆发射到中太平洋吉尔伯特群岛以南的一个区域。
    声明说,这次试验的是运载火箭,但声明没有提供进一步详情。
    这将是第一次正式试验中国的一枚具有洲际射程的火箭。这种火箭需要一个海洋降落区提供适当的射程。从中国北部的一个发射场发射的火箭要飞行约九千六百公里才可达到吉尔伯特群岛以南的降落地区。
    外交人士说,毫无疑问,远程导弹的试验如获成功,就会产生战略影响,但是,宣布进行计划中的试验实际只是证实了“人们在中国采取的方针方面一直在进行的预测”。
    这些外交人士说,人们知道中国人上次进行的导弹试验是在今年二月九日。距离只有四千公里多一点。
    一些人士说,那次可能是向太平洋进行试验性发射的一个初步试验,虽然没有说明二月间发射的火箭的类型。
    外交人士说,中国拥有若干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美联社·【美联社北京五月九日电】(急电)中国今天晚上宣布,它将于五月十二日至六月十日向南太平洋发射一枚火箭——这显然是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这将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洲际弹道导弹的正式试验,这枚导弹能发射到苏联各地,并能到达美国西部。人们认为,这次试验的火箭是中国的CSS—X—4火箭。它是一种三级火箭,同把中国的一些卫星发射到轨道上去的火箭基本一样。人们认为这种火箭能够运载一颗三百万吨级的核弹头。
    虽然以前试验过这个系统的部件,但是进行实际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一次准确的远程发射——还是第一次。
    人们还认为这枚火箭的射程大约为一万公里。现在不知道它使用的是液体燃料还是固体燃料。·合众社·【合众国际社北京五月九日电】(记者:克雷布)中国今天宣布,它将进行一次火箭试验,经过的射程约为五千英里——这是建立能打到苏联和美国的洲际核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中国向建立先进的核武器系统的漫长旅程中,这次试验又向前跨进了一步,这一旅程开始于一九六四年,当时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核弹。
    这次试验的消息是在中国和美国准备在华盛顿就两国武装部队之间的合作问题举行重要会谈的时刻发出的。·法新社·【法新社北京五月九日电】(记者:德内夏)中国今天正式宣布:它将在五月十二日至六月十日期间,从本土向太平洋某处试验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运载工具,这表明在射程和制导系统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今天新华社发布的消息是北京提供的要试验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的第一个预告,其距离等于从中苏边界到莫斯科距离的一倍。
    【法新社巴黎五月九日电】这里的专家们说,中国刚宣布即将试射的火箭可能是中国军队正在完善的最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的一部分。
    最近得悉的中国的这种导弹是CSS—X—4,一种可与美国“大力神式”和苏联SS—9相比的一种远程洲际导弹。 cDV品论天涯网


    【共同社东京五月九日电】题:中国预告进行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对美苏战略也将产生影响
    特派记者边见北京九日电:中国政府九日晚宣布,将于本月十二日至六月十日,由中国向太平洋发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全射程试验。可以认为,这是中国一九七六年以来实施的多段式洲际弹道导弹的部分试验的集大成。
    如果在已经作了实战部署的四十至五十枚射程为二千四百至二千八百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再部署据说射程为一万二千八百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则可以认为,将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世界核战略及核战略平衡体系带来重大影响。
    据西方外交人士说,中国在发表这项正式声明之前,到八日为止已经把进行试验一事事先通知了日本等友好国家,可以说,也表明了发射洲际导弹不只是纯军事技术上的问题,也是有意进行政治示威。
    中国一向“反对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一直努力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它认为苏军入侵阿富汗是“八十年代初最大的世界危机”,可以认为,从这种立场出发,中国也具有主要向苏联显示自己所具有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心理上牵制苏联的“扩张主义”的意图。
    另一方面,北京的西方军事人士指出,这次试验“是去年进行的六次洲际弹道导弹的部分射程试验的总完成,是一次重要的试验,如果取得成功,那在中国的对苏核威慑方面将具有重大意义。声明是通过九日晚的广播向全中国宣布的,可以认为,这样有意地宣传,也具有鼓励国内现代化路线的意义。 cDV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惠灵顿五月八日电】马尔登总理今天说,中国将以南太平洋为目标试验发射一枚洲际运载火箭。
    马尔登在一篇午夜发表的声明中说,新西兰政府已正式得到关于这项试验的通知。
    惠灵顿人士说,这次试验据信是北京的第一次洲际性发射。火箭的飞行距离预计将超过从中国的发射场到莫斯科的距离。
    迄今为止已知中国拥有可以运载核打击能力的中程导弹。据料,由于中国多次成功的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回收,它也拥有某种未经试验的洲际运载弹头的能力。
    马尔登说,“新西兰政府已收到中国政府关于拟议向南太平洋公海某地区进行一次试验发射的通知。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情况,不仅是因为涉及我们自己的地区,而且是因为具有更广泛的影响。”
    马尔登说,“我们理解中国认为有必要增强其军事能力。” cDV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墨尔本五月九日电】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今天在这里说,不应因中国想在南太平洋试验洲际弹道导弹而批评中国。
    中国已通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它不久将向南太平洋试验性地发射一枚能载核弹头的导弹。这个试验运载工具上将不安装核弹头。
    弗雷泽说,中国是个强国,它想加强本国的国防力量是可以理解的。鉴于其他超级大国有发射导弹的能力,中国想建立这种能力是不足为奇的。
    这位总理还说:“我认为不应批评中国这样做。中国是个有自尊心的伟大国家,希望拥有这种能力。
    “但是,虽然这样说,澳大利亚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还是众所周知的,它希望出现一种不需要军备和武器运载工具的局面。”
    【合众国际社堪培拉五月九日电】代理外长麦凯勒今天说,中国副总理李先念已事先通知澳大利亚,中国打算进行一次把一枚远程火箭发射到太平洋的试验。
    他说,这枚试验发射的火箭将不装上任何类型的试验弹头——不管是常规弹头还是核弹头。
    麦凯勒说:“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当局事先把其意图通知澳大利亚的行动表示赞赏,并且理解中国政府向太平洋其他国家发出同样通知的做法。” cDV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五月九日电】中国主席华国锋今天离开了这里。在这之前,他参加了铁托元帅的葬礼,举行了一系列特别的最高级会晤,包括二十年来中印两国领导人的头一次会晤。
    华先生是最先到达贝尔格莱德的世界领导人之一,也是最后离开贝尔格莱德的世界领导人之一,他还是率领一百七十个代表团出席铁托葬礼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当中最忙碌的一个。
    同样忙碌的还有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但是来自莫斯科的这位国家元首只限于同克里姆林宫的老盟友会晤。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在参加铁托葬礼期间是超级大国领导人当中最少出头露面的。
    华先生外交活动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项活动是他昨天同印度总理英
    ·甘地的会晤。自从中印两国一九六二年在印度北部边境发生战争以来,印度一直是北京的对手。
    上一次中印高级会晤是大约二十年前由甘地夫人的父亲、印度的头一任总理尼赫鲁和中国总理周恩来举行的。
    自从那时以后,中印边界战争造成的两国之间的恶感加重了,因为北京支持巴基斯坦并指责印度太接近苏联。
    南通社援引中国人士的话说:华先生说北京“乐意”改善中印关系,甘地夫人也说她的政府愿意建立两国的良好关系。
    (中国首都的观察家们说,昨天中印两国总理会晤表明两国都决心继续探索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可能的办法,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工作从一九七六年两国互派大使时就开始了。)
    华先生还利用参加铁托元帅葬礼的机会会晤了日本首相大平、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柬埔寨红色高棉首脑乔森潘和伊朗外长戈特布扎德。
    【路透社贝尔格莱德五月九日电】正当贝尔格莱德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的时候,一些仍未离去的外国领导人继续在进行双边政治会谈。其中最积极的是华主席,在“三大国”的领导人中,他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的。
    在今天下午乘飞机离开之前,他会晤了被推翻的柬埔寨波尔布特政府首脑乔森潘,北京支持该政府反对敌对的得到莫斯科支持的金边韩桑林政府。
    他们会谈的详细情况未予以透露。中国官员们说,华主席在贝尔格莱德期间已分别同十三个国家的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其中包括同北朝鲜主席金日成的会谈。
    华国锋会晤的其它国家领导人包括印度总理英·甘地、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罗马尼亚具有独立思想的总统齐奥塞斯库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首脑阿拉法特。 cDV品论天涯网


    【共同社东京五月九日电】外务省人士八日晚表明,中国政府已在事前通报日本政府,说中国最近将进行向南太平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
    这位人士表示看法说,中国研制洲际弹道导弹尚处于初期阶段,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来看,还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关于选择在铁托总统去世后的时机问题,这位人士说:“我不认为有特别的意义。” cDV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