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4月30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04-3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台刊文章分析台湾各阶层群众思想状况 '...

    说台湾年轻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他们强烈求变的政治态度,对台湾当局的统治不利,在未来的选举中,将会发生激烈的斗争
    【台湾《大时代》杂志三月号文章】题:不容忽视的年轻选民——由人口结构谈未来的选举趋势
    作者:台湾《时代杂志》主编杨志弘
    本文将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粗略地分析台湾选民的几项重要特质:一、年轻的选民:就年轻的角度来看,到去年十二月底,台湾大约有九百一十万选民,其中二十到二十九岁者,有三百三十万人,占百分之三十六;三十到三十九岁者,有一百八十八万人,占百分之二十一;两者合计,二十到三十九岁的年轻选民大约有五百一十八万人,大约占全部选民的百分之五十七。此种高比率的年轻选民,在世界上相当少见,是不容轻视的。强烈求变的政治态度一般而言,年轻的选民,在政治态度上趋向较积极的改革,有着强烈的求变欲望。同时,在这五百一十万年轻选民中,台湾光复后出生的大约有四百三十三万人(光复前出生者约有八十五万人),几乎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二十到二十四岁者,大专程度以上者占百分之二十,二十五到二十九岁者,占百分之十八,高教育程度者所占的比率是相当大的。大致上,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有着强烈反叛权威的心态,不喜欢被支配。
    人口结构中有大量的年轻选民,往往对执政当局较不利,因为年轻选民倾向较激烈的改革意图,较喜欢求新求变,有与权威抗衡的趋向。所以执政党的候选人及政见,往往不易吸引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因此从前执政党候选人所凭藉的“铁票”,愈来愈靠不住了。执政党的候选人要赢得选举,仍需经过一番真刀实枪的硬拼;因此,可预期的,执政党候选人必然会与新崛起的党外候选人一样,尽全力以争取年轻选民的支持。所以,“高雄暴力事件”固然使言论尺度一时紧缩,但候选人为符合年轻选民的政治态度,仍可能提出相当激烈的政见,并对执政党提出严苛的批评。
    果如是,未来的选举仍是场激烈的战斗;诚如某位海外的朋友所言:“高雄暴力事件”将不代表着“战争”的结束,而仅仅是场“战役”的终止,“战争”仍在进行中,下一场“战役”仍将紧随着展开。二、工农群众:就职业的角度来看,台湾人口中的工农群众,占极高的比率。据《中华民国统计月报》的资料,到去年九月止,台湾六百五十六万总劳动力人口中,从事农、林、渔、牧业者有一百三十三万人,从事矿业、制造业、营造业、水电煤气业者有二百七十四万二千人,两者合计四百零七万二千人,即是一般广义的所谓工农群众。四百余万的工农群众,以每人两口依赖人口计算,其总依赖人口将达八百万以上,两者合计,则工农群众及其依赖人口将达到一千两百万人以上,约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强,其比率是相当高的。不满现状归咎政府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早期为培植工业,无可讳言地是牺牲了农业;近年来,虽然政府厉行许多农业发展的措施,也收到相当的成效,农家生计显然是比以往改善了许多。
    台湾经济发展的结果,固然产生了许多“新富”,但相对地,也产生了许多“新穷”,他们不满现状,寄望突破困境,但限于环境、能力,又难以获得适当的满足,反而因为期望得不到满足,而有了失落感,因此深深存着强烈的“相对剥削”感。
    上述现象在劳工阶层同样存在,甚或更加地严重。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年轻人,他们离开农村,心理上希望能从此远离贫贱的生活,但现实往往难如人意,大半农村青年最后都走进了加工区或都市边缘地带的工厂中,仍未能脱离贫贱的环境。这批年轻的“工厂人”往往存有更浓烈的被剥削感,心理的挫折更大;有些人认为:来自农村年轻的失意工人,心态上有着“两代被剥削”的感觉。这些劳工阶层的青年,冀望社会能肯定他们的身份和前途,但这种愿望往往落空;极易因而归咎于政府,倾向要求较强烈的变革。由于工农群众期望的上升,所带来的被剥削感,将使工农聚集的选区,潜含着相当的火爆力。三、青年知识分子:这里指的是大学生、研究生及新近离开校门的大学生。这些青年知识分子,除了本身可观的选票外,更具有积极的政治参与感,在近年的选举活动中,扮演着相当吃重的角色,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具有下面两项特质:
    (1)理想倾向:韦伯等社会学者曾指出:青年倾向强调理想。现实世界与理想多少会有些距离,因此许多年长者视为应当的妥协,在强调理想和绝对价值的青年看来,却是违背社会基本道德的。故,当现实与理想不符时,往往激发青年采取行动。洞察黑暗勇于表现(2)反制度倾向:社会学者认为,大学生倾向反制度活动。因为校园中的学术研究及其他创造性的知识,往往会引起学生对社会的信仰体系及社会制度的反感。同时,青年学生的角色,原本就与创造发明相连,是抽象理念及理想的信徒,所以,他们比他人更易接受那些打破现状的思想意识形态。其次,学生是处于不同角色的边际人,他们一方面拥有家庭所赋予的安全感和地位,另一方面又必须寻求自己的地位;因此,他们如同边际人一样,具有某种特殊的不安全感。同时学识的修养,使他们具有一种独特的能力,易于洞察社会的黑暗。他们不受经济与社会义务的束缚,可以较不计后果的勇往直前。大学的环境与气氛,也有利于志同道合者的聚合。由于他们体认到身为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且处于有利的客观情势,因此不仅比他人更易觉察周遭的矛盾不平现象,也更勇于表示不满。诚如米尔斯所言:二十世纪反制度运动(不论左派或右派)的领袖及支持者大部来自学生圈。台湾人口结构中,拥有相当高比率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未来的选举活动中,将成为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观念与行动将是选举运动中的主要变项。在上述人口结构的分析中,似乎是不利于政治体系的稳定。另外,整个社会体系的情况,也值得吾人注意。
    每一个社会均可视为一套分配制度——如经济制度、个人所得、教育机会、声望、权势等等的分配。一般而言,社会价值分配不均,本身不致造成巨大的压力,因为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安于本份,这种现象是全球皆然。但一旦某一集团体认到本身受剥削,将会起而反抗,导致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紧张及冲突气氛的日益高涨。失业问题可能恶化更不容忽视的是,台湾目前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经济成长率低,所得不能大幅度提高,投资难以增加,新就业机会的创造愈来愈难。再加上每年大量的青年人走进劳动市场,不仅原本存在的失业率无法降低,更谈不到要容纳新增加的劳动力。因此,今天失业问题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因应措施,极可能会更加严重。失业问题的恶化,将使青年人因缺乏归属而有了失落感,自觉有能力无法贡献,有理想无法实现,有抱负不能发展,从而对社会,政府产生不满,要求激烈的社会变革。
    由上分析得悉:人口结构中的青年知识份子、工农群众及高比率的年轻选民,对于社会安定的维持是相当不利的,因为面对着接踵的内外冲击,极可能使上述人遭受沉重的挫折,尤其所受挫折如果是“专横性”的挫折,而非“情有可愿”者,更易导致对社会和政府的怨尤,甚至可能采取激烈的手段,来发泄不满的情绪。
    因此,对于执政当局而言,重新检验我们的社会体系,以便采取有效的因应措施,使我们社会的分配制度更趋公平、合理,已是刻不容缓的急务! kIf品论天涯网


    【香港《快报》四月九日文章】题:美国发明人才雕零
    富兰克林,爱迪生,亨利·福特,格林比尔——一连串发明家的名字,都属于美国的,但近年来,美国人才,似乎日渐雕谢。保罗·爱德华·格里,是麻省科技学院的第十四届院长,他被访问时,承认上述的事实,他说:“在科技方面,美国人才确不及以往。”
    他当然有数字证明,例如,注册专利权的人,一年比一年减少,而且,人民对于科技,并无好感,如空气污染,核子意外,都留下一个恶劣的印象。
    格里对于科学,自幼便有兴趣,今年四十八岁,著书七本。他强调科学像一面刀片两头都利,问题是操在何人之手,科技制造麻烦,也可以解决这些麻烦。一八七九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与一九四七年兰特发明即映即有,后者较前者困难,原因是工作环境不同。到了现在,发明者需要更完备的实验室,足够的条件。
    他说:“以目前来说,不是脑袋中有了意念便成,还要想及市场、推销等繁复工作,又需与政府的条件相符合。”
    有发明才能与有发展发明的才能,是两回事,还有一个大阻力,是美国的税收法律。首先,投资这种发明事业,成功率是百分之二,而成功后政府要抽税,结果等于白做。
    他指出,一七五七年苏联的太空船升空,刺激了美国人,急起直追,于是,人人把科技捧上天,认为非要加把劲不可,但,当获致成功后,便泄气了。
    越战对于美国人影响很大,这令人民认识到,原来科技的发达,不外装运杀人的武器,于是,对于科技更加冷淡了。
    他说,“在高度科技市场中,苏联不是对手,他们还要向我们添置巨型电脑,中共更落后二十年,西德、日本则是对手,这是我们要留意的。” kIf品论天涯网


说在美国,升学、求职、晋级都靠考试结果,现在出现了试题公司,试题公司的选择题方式有可能影响美国人的思考能力
    【纽约《华侨日报》一月二日文章】题:美国人与考试
    美国是个考试制度盛行的国家,学生的升级、留级、升学,求职者被取录与否,以及职工的评级等等,都靠考试结果来决定。因此有人说,考试已成为美国人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统计,今天美国的学校和工厂企业,每年要举行各种考试四亿到五亿次,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即七千余万人受到考试结果的影响,平均每人每年要参加考试六次,特别是相当于高小、初中程度的学生,每年要参加的考试总共达三亿次之多。学生升中学,中学毕业生可以考进什么大学,人们可以找到什么职业,能否在现职中获得提升,都有赖考试成绩作为敲门砖。
    世界各国中,凡举行考试,一般都会由主办机构命题。可是在分工越来越细的美国,却有许多专门的试题公司“生产”试题及办理考试事宜。目前美国规模较大的试题公司共有五十家左右,有考验普通常识的学力测验,也有法科、医科、牙科、药科、生物、心理等专门科目的考试。考试的对象从学生、会计师到保险代理、汽车检查员甚至中央情报局人员等等。
    据统计,美国各州学校委托试题公司拟订考试计划和命题的,约占全国四分之三,这些“考试企业”,几乎包办了全国的考试事务,估计每年营业额达二至三亿美元。此外,它们还经营其他副业
    ——编辑教科书和习题解答材料,开设补习学校等,生意额每年达十亿美元之巨。
    现在,美国试题公司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它们根据学校、工厂和商务机构的教学和工作范围,制订出一千多种标准考试方法,不少学校和企业便以此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一些学校的教师把闯过上述考试关作为他们教学的目的,而把一些同考试无关的教材放在极次要地位,结果导致课程系统的紊乱。与此同时,以提高学生考试点数为招徕的补习学校,有若雨后春笋,全美国有三十万人在进行恶性补习,希望借提高点数来加强自己的“实力地位”。其实,美国目前流行的考试方式存在着不少偏差。例如不少试题公司策划欠周,经常命题失当,使应考者无所适从,造成偏差,影响考试质量。最近,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向当局提出,应对试题公司进行调查,严加限制,否则良莠不齐,势必出现舞弊或其他事故。
    有人认为,美国这种用选择题方式进行的考试,长此下去将对人们的思考能力产生影响,使青年只能在是与非、黑与白之间进行判断,而对于逻辑思维、文章句法和组织等完全加以轻视,形成畸型的发展。这一看法,不少人亦有同感。 kIf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三月三十一日电】典型的美国人是这样的:已婚、白人、年约三十,正面临着通货膨胀及重税等方面的经济困难。
    这是根据《美国统计摘要》第一百版里一千零五十七页内容,一千六百零一个统计表和五十四个统计图而获得的一个分析结果。
    美国统计局发行的这本统计年鉴称,美国人平均年龄为二十九点七岁——白人为三十点六岁,黑人为二十四点三岁。
    这本统计年鉴指出,一九七八年,美国女性人口为一亿一千二百万,男性人口少些,有一亿零六十五万。
    一九七八年有工作的美国人为九千四百万人——其中一半为白领阶级。“劳动力”中有百分之六失业,但是如果你是黑人,则数字要加倍,达百分之十一点九,如果你是十多岁年青人,则数字要更高些,达百分之十六点三。 kI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