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10月22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10-2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泰总理江萨谈他同阮基石会谈情况 '...

    【美联社曼谷十月十九日电】泰越两国今天一致同意停止双方报刊之间逐步升级的批评。泰国总理说,泰越两国应该不计较彼此间的分歧,像夫妻一样过日子。
    这项协议是在越南代理外长阮基石访问这里的第一天,同江萨·差玛南总理的九十分钟会谈中达成的。
    江萨说,阮基石企图劝泰国承认韩桑林政府,但是被他岔开了。
    江萨说,会谈是融洽的,尽管阮基石到达时在机场上有学生举着“停止种族灭绝”和“反对一九七九年大屠杀”的标语牌抗议越南入侵柬埔寨。
    他重申了泰国对柬埔寨冲突保持中立的态度,并且说,泰国的援助都是人道主义的,不是军事性质的。他说,他要求阮基石帮助开辟一条进入柬埔寨的陆上通道,以运送物资。
    【法新社曼谷十月十九日电】泰国总理江萨今天透露,越南和泰国一致认为不应该再让柬埔寨冲突恶化。
    这位泰国领导人是在同来访的越南副外长阮基石会谈了一小时后透露这一点的。
    江萨将军说,越南副外长同意越南要同东盟国家协商不让柬埔寨局势恶化的办法。
    江萨将军说,在会见时,越南副外长递交了越南总理范文同的一封信,信中指出越南希望同泰国直接协商,讨论对那些已经使这个地区的局势发生了变化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他又说,信内重申越南希望促进同泰国的友好关系,并重申越南打算信守早些时候作出的保证。
    江萨将军说,今天会谈时谈了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把双方看法不一致的问题“放在一边”。
    据说,泰国拒绝承认柬埔寨亲越政权的问题是“放在一边”的问题之一。
    江萨将军说,双方还同意从二十三日起双方新闻机构彼此停止攻击。
    在达成这一协议之前,越南的新闻机构猛烈攻击了泰国对柬埔寨冲突的立场。
    江萨将军向来访的副外长指出,泰国对越南不怀恶意,只是因为面临大批难民进入泰国的局面,泰国要就柬埔寨局势采取保护性措施。
    他还说,泰国收容柬埔寨人并不论他们是忠于韩桑林主席还是忠于波尔布特总理,而是因为他们是平民。 Sgi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联合国十月十九日电】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今天宣布,关于救济柬埔寨的活动已经作出了“可以接受”的安排。他要求在今后六个月提供一亿一千万美元的援助。
    瓦尔德海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大家庭正在目击其规模之大可能是史无前例的民族悲剧。”瓦尔德海姆是为了向各国政府和私人组织发出呼吁而举行这次记者招待会的。
    他说,柬埔寨全国人口可能已减少一半。据一九七七年的估计,柬埔寨人口总共有八百万人。他接着说,儿童中多达百分之九十的人严重营养不良。 Sgi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曼谷十月二十日电】越南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部长阮基石今天在曼谷说,越南军队无论如何不会进入泰国。
    他在越南驻曼谷大使馆对记者谈话时不止一次强调了这一点。他说,“越南军队在柬埔寨境内穷追时不可能越过泰国边界。”他还驳斥了关于越南可能进攻泰国的说法。
    阮说,在中国侵略的威胁消除,柬埔寨人民要求他们离开的时候,越南就从柬埔寨撤军。他猛烈攻击了中国,说北京喜欢冒险,而越南总是准备对付任何侵略的阴谋。他说,“中国高谈和平时就意味着他们希望战争。” Sgi品论天涯网


    【德新社大马士革十月十八日电】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对苏联进行为时三天访问并同苏联总理柯西金进行了会谈后今天回到这里。
    阿萨德代表团其他成员已同他一起回国,只有国防部长穆·塔拉斯中将,还留在莫斯科继续同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进行军事会谈。叙利亚渴望从苏联获得现代化武器,并在加强空防方面得到苏联的帮助。
    陪同阿萨德去莫斯科的叙利亚外交部长阿·哈达姆说,这是“阿萨德在苏联进行的最成功的一次会谈”,但拒绝作进一步说明。
    【卡塔尔通讯社大马士革十月十七日电】今天这里正式宣布,塔拉斯在苏联首都停留期间,将继续完成最近在叙苏之间就加强叙利亚的防御能力来对付犹太复国主义实体的会谈。
    另方面,在大马士革的东方外交人士说,苏联领导人曾经通知阿萨德总统,勃列日涅夫病了,他很抱歉,在阿萨德对苏联首都进行访问期间不能接见他。但是叙利亚总统仍决定如期进行这次访问。这些人士把此事同下面这一消息联系了起来:苏联主席不接见阿萨德总统,不参加会谈是为了抗议阿萨德要求推迟原订于六月对莫斯科进行的访问。
    【德新社耶路撒冷十月十八日电】以色列的不偏不倚的报纸《耶路撒冷邮报》今天在一篇社论中说,苏联党政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未曾接见本周早些时候访问苏联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原因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如克里姆林宫正式宣布的那样,勃列日涅夫可能真的生病了。
    第二种原因是,这位苏联领导人“很想表明,他对叙利亚奉行反复无常的政策感到不满。”
    社论说,第三种可能的原因是,勃列日涅夫“对叙利亚的武器要求决不会给以满足,而只能提供所要求的一小部分,而且不愿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争论”。 Sgi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台湾《青年战士报》二月十日译载美国《博物学》杂志一篇文章,题为《亚马孙河丛林中的原始人》,摘要如下:
    浓荫密布的赤道丛林,到处都是多刺的棕榈树,螫人的蚂蚁和有毒的毛虫。巴西北部巴拉州地区的亚马孙丛林,对大多数旅行者似乎都缺乏吸引力,然而北卡亚坡印第安人却居住在这里。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这片丛林中游荡。因为阳光很难穿过由阔叶林和蔓藤植物构成的天篷,所以此处不仅凉爽,而且做篓子和绳子的材料,也从不会在一千尺以外。食物——大部分是动物,也很容易捕获。
    印第安人的猎物大多是小动物,象金刚鹦鹉、犰狳、南美洲大老鼠和猴子。只有很少时间,猎人会去动一群野猪或大胖獏的脑筋。虽然此地的动物并不如印第安人希望的那么丰富,但是已经足够他们生活。
    在这片丛林的西部伊里里河流域,住有大约三百名北卡亚坡印第安人,叫做麦克拉若提。他们围着广场筑成环形的村落。房子是茅草覆顶的单间小屋,大部分是用坚硬的粘土筑成。广场的中央是男人屋,是用来做集会的场所,制造武器的工场,庆典时的装饰、社交俱乐部,或是单身汉和妻子刚生孩子的丈夫们的临时旅馆。奇特的生活方式一年中至少有二次到三次,其中间隔不定,麦克拉若提人(以下简称麦克人),会收拾起他们的行李,带着宠鸟和爱犬,一块离开村子。他们沉重的行李包括壶、锅、枪、婴儿和几篓粮食。从这以后的三个星期到三个月,他们就在丛林里流浪,几乎每天他们都把只住了一天的营地丢弃,迁到一个新的住所,经常只走了半个小时,就停下来扎营。
    对于狩猎和采集者而言,这种行为并不反常。因为这种部落每天都要搜集食物,带回营地,如此可避免携带大量的食物。虽然如此,麦克猎人,并不是采集者,他们是从事农耕的人。麦克人离开村子游猎时,携带了几大包的树薯根、树薯粉、甘薯和香蕉作为粮食。通常在归程,他们经过村子和丛林中的菜园时,补充逐渐耗尽的食物。在旅行途中,麦克人聚集在一起享用不同的野生水果和块茎,但是他们可能从未考虑过单以野果维生。
    虽然今天,印第安人可在广大的丛林区游荡,而且不同丛林的植物区内,就有各种不同的大批食物,但是不管其他食物的产量如何,他们仍旧只吃少数几种食物——一年四季都有的巴西坚果,六月到八月山上才有的块茎和一种湿季时的棕榈树浆果。可是这些食物不能充分供给必需的卡路里,只有靠菜园中的食物来补充。
    麦克人与现代巴西接触后,可能终将改变他们徙居的生活方式,目前此种习惯仍甚流行。虽然连最年老的印第安人都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就已有西方货物,但是麦克人第一次和平的与现代文明接触,仅仅是在一九五四年。在此之前,麦克人经常偷袭其他印第安人和巴西移民,为了抢夺枪、锅和鸡,战斗在一九五四年后,仍然继续发生,甚至到了一九六七年麦克人还偷袭了他们的世仇——克灵人和阿克罗睿人。
    自从一九六六年起,传教士和政府官员,就经常在麦克人的村落中出现。这些措施,似乎消弭了这支部族的好战性。但是要想融入现代巴西社会,麦克人仍有一段遥远的路程。目前只有一位印第安人能说葡萄牙语,他们都不会使用钱币,要算“六”以上的数字,对他们都有困难。
    印第安人最简单的捕猎方法,是用现代化的手电筒,很容易就在晚间发现猎物。不过狩猎只有在干季才进行。当河水下降时,大量的捕鱼才能够开始,印第安人弄碎一种蔓藤,放到河里毒鱼。干季有这么多好处,使得印第安人称干季为阿麦克斯·甘,意思就是好时节;相反的一句话,纳·甘就是湿季。
    湿季游猎时,麦克人每天扎营的距离很短,印第安人对于开路和穿越洪水区,显得非常困难,他们一定要筑屋来避雨。到了干季,营地之间的距离就加大了许多,因为此时行路要简单的多了。印第安人晚上不需要遮蔽物,睡觉时把树叶铺在地上就行了。
    麦克人对于不同的目的,就产生不同的游猎方式。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庆典性和非庆典性的远征。
    麦克人大部分的庆典均有一系列的活动,这要延续好几个月。从五岁到十二岁的小孩,父母为他们举行命名典礼,命名之后,亲戚和族长主持一项庆典,面具是一定要准备的。比较节制的庆典,大概进行一个月到两个月。村民们参加面具舞,清晨、黄昏的歌唱和庆典仪式中的游行。庆典一定包含这三种仪式。当节日快结束时,不管怎样,总会有一整天的壮观庆祝场面。
    要使所有参加庆典的村民吃饱,麦克人需要很多的龟肉,因而他们必须出外游猎,在庆典结束前一星期,村子内就空无一人,大家都成群结队的到丛林去,尽可能多抓一些乌龟。
    (上) Sg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