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8月16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08-1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世界观察研究所谈世界研究和发展工作 '...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七月二十九日电】世界观察研究所今天说,在世界上一千五百亿美元的研究和发展计划中,花费最大的是军事技术——相当于用于能源研究的三倍。
    这个民间研究组织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的作者科林·诺曼说:“世界研究和发展预算对五十年代军事需要的重视超过了对八十年代社会需要的重视。”
    诺曼说:“研究和发展工作现在是一项一千五百亿美元的全球性事业,约雇有三百万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但是军事研究和发展工作就占了这项投资的四分之一——三倍于发展新能源技术的费用,比用于能源、保健、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总和还要多。”
    诺曼把世界研究和发展工作的预算分类如下:军事百分之二十四,基础研究百分之十五,空间技术百分之八,能源百分之八,保健百分之七,情报研究百分之五,交通运输百分之五,污染控制百分之五,农业百分之三,其它百分之二十。
    诺曼说:“虽然这些分类百分比充其量也只是大略估计数字,但是军事计划一项占用的财力和人力就比用于保健、粮食生产、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总和还多,这点是确实无疑的。”
    他说:“另外,世界上一些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面临的问题,得到的注意却比较少。”
    诺曼说,美国用于研究和发展工作的费用平均每人二百美元。
    他又说,大部分欧洲国家的费用将接近于这个数字,但是拉丁美洲国家的费用平均每人不到五美元,非洲和亚洲比较穷的国家的费用平均每人不到一美元。
    他说,虽然“有迹象表明优先考虑的重点在转移”,但是还没有什么政府“给予发展其它能源以”大量“认真的注意:主要工业国的能源研究和发展计划中只有百分之七用于可重复使用的资源”。
    诺曼是世界观察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该研究所的主要工作是集中注意全球问题。 0FY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罗马八月九日电】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说,过去三年,虽然粮食获得丰收,但超过十亿人可能仍不够粮食,其中超过四亿五千万人正处在严重的营养不良的情况。
    报告说,如果现时的粮食供应作公平的分配,世界的饥荒可以获得适当的解决。但由于“全球性的错综复杂”,指望这一做法是不现实的,只能依赖本身增加粮食的产量去消除饥荒。这份报告是由在罗马的世界粮食委员会发表的。报告中说:“饥荒好象一种可怕的疾病那样撒播。”它说,只有“特别高度的全球合作、熟练组织和有效管理”才能解决饥荒这问题。(原载香港《新晚报》) 0FY品论天涯网


    【南通社莫斯科八月十二日电】国际政治科学协会第十一届世界代表大会,今天在莫斯科开始举行会议。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五十二个国家的一千五百个科学家。一个南斯拉夫政治学协会代表团也参加了大会。
    参加大会的还有持各种政治观点和信念的人。
    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这次大会的代表,还有来自与苏联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其中有台湾和智利的代表。中国代表没有参加大会。
    【路透社莫斯科八月十二日电】约一千五百名来自东西方的政治学家,今天在莫斯科有历史意义的圆柱大厅聚会,这是第一次在一个共产党国家举行这样的会议。
    这次国际政治科学协会会议用了三年时间作准备工作,就这个讨论周的计划作了艰苦的幕后的讨价还价。
    这次大会将涉及诸如人权这类棘手的问题。但是苏联东道主强调需要避免公开论战,因为苏联让与它没有外交关系的以色列和南朝鲜这些国家的学者自由入境参加了这次会议。
    大会的计划将集中在三个主要议题上:和平、第三世界的发展策略以及三十年来政治科学的进展。还要对人权问题、一党制国家、苏美缓和以及男女在政治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成立调查研究小组。 0FY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八月一日电】住在列宁格勒的西方人今天证实,列宁格勒夏宫的许多彼得大帝的大理石雕像被破坏文化、艺术的人毁掉了。
    西方人报道,至少有十二个,或许多达二十个雕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大型的大理石雕像显然被推倒了。
    据信这次行动发生在七月十三日和十四日夜里。这些人显然没有被当场发现,因为那天夜里下着暴雨,影响夜里值班人员的正常巡逻。 0FY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七月三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粮食恶梦》,全文译载如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上只有一个重要地区粮食不能自给
    ——西欧。仅有很少量的谷物是进行交易的。然而,今天每十袋谷物就有一袋进入国际贸易,其中百分之七十五是由美国提供的。
    在谷物贸易发展的同时,进口谷物的国家也增加了。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它们进入富裕的肉食时代,正在变成主要的进口国。
    一些成功的发展中国家,象马来西亚、南朝鲜和墨西哥正在建立一种对以小麦和肉类为基础的饮食的爱好。它们有钱支付为养肥它们的牛而大量进口的谷物的费用。
    在所有国家中进口谷物增加最多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在过去五年中从美国进口的粮食已从五亿美元增加到十八亿美元。预料光是尼日利亚到一九九○年就要进口一千万吨左右的粮食——几乎等于苏联现在的年平均进口数量。除此之外,中国和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对进口粮食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另外,所有迹象都表明,对粮食的需求将会增加,这将使美国发挥比它现在已经是世界谷物机器的关键还要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种潜在的预兆不祥的事态发展。美国大部分谷物的种植取决于雨水条件,非常容易由于天气的难以预测的变化而蒙受损失。有一些令人烦恼的迹象表明,北美主要种植玉米的地带可能已开始进入雨量日益减少的时期。此外,谷物种植已碰到增产的限度之一。生物学家诺曼·博洛格说,北美的农业研究工作已使北美目前各品种小麦“遗传潜力”的百分之八十发挥了作用。博洛格因他在“绿色革命”方面的工作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金。
    这就是消息最灵通的谷物观察者确信在本世纪余下的时间里粮食价格注定要上涨的原因。即使买得到谷物,拥有十五亿人口的最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也会被其他一些能付得起款的国家挤出市场。
    地平线上难道就只有一种大量的人挨饿的前景吗?只有在穷国和富国的农业重点方面都进行一场革命才能避免出现这种前景。
    从短期来说,必须要建立一个世界粮食贮备系统,对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一直拖了五年之久,只是在二月份才最后停顿下来。由于粮食价格如此之高,加上粮食出口国的情况如此之好,所以没有什么能刺激它的同意建立一个将减少利润水平的机构。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如果第三世界要摆脱芝加哥谷物商人的束缚,它就必须认真地自己种庄稼。它必须增加它所使用的肥料、高产的种子,灌溉和复种。比较富裕的国家,需要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的慷慨精神去帮助为此筹措资金。
    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确保在我们有生之年不会出现G·P·斯诺在恶梦中所见到的“千百万人死亡的情景。我们将在我们的电视机上看到他们死去”。 0FY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贝尔法斯特八月十二日电】估计有一万名支持爱尔兰共和军游击队的天主教徒,今天在贝尔法斯特西部游行,大规模地表明他们反对英国对北爱尔兰的统治。
    游行是在倾盆大雨中进行的,提着一挺机枪和其它自动武器的几个带面具的枪手,一度走在游行队伍的前面。他们的支持者高喊:“英国人滚出去——一切权力归爱尔兰共和军。”
    这些枪手主要来自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共和军的临时派。后来他们在一个集会上露了面,他们的领袖在一项声明中发誓说:“我们有枪。我们有军费……英国士兵应该在他们有机会离开我们的国家时离开……我们将战斗到死。”
    在信奉天主教的贝尔法斯特西部的六个地点,接连第五天发生了骚乱,身着工作服的年轻暴民,后来用石头和瓶子袭击了修筑了工事的英军哨所和警车。
    与此同时,在伦敦有将近一万人——包括工党、自由党党员和左派组织的成员——在这个英国首都的中心地区游行,要求把一万三千五百名士兵从北爱尔兰撤出来。
    在北爱尔兰,形势自上周以来一直很紧张,因为英国军队到这里平息两个宗教派别的战斗的十周年已临近。英国军队是于一九六九年八月十四日开始来到这里的,那时候在伦敦德里发生了“麻烦”。
    昨天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在贝尔法斯特组织的游行,是在一万五千多名好斗的新教教徒在伦敦德里举行了游行后的第二天进行的,新教徒每年在此举行游行,以表明他们在这个被分裂了的地区是占优势的。
    这两次游行突出表明了这两个敌对的教族之间存在着的鸿沟,并且在取得政治解决办法的希望越来越小这样一种背景下,表明北爱尔兰的和平象在过去十年一样遥远。 0FY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都柏林八月十一日电】爱尔兰反对党领导人菲茨·杰拉尔德昨天说,他的国家重新加入英联邦也许是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的一种办法。
    杰拉尔德是在这里接见电台记者时谈到他的建议的。他的建议是提出由爱尔兰共和国和北爱尔兰组成一个联邦
    ——这一建议已得到了林奇总理的政府的支持。杰拉尔德说,要建立一个联邦,就必须得到联合国或者欧洲部队的一支国际军事力量的支持。
    他说,在北部的新教徒有可能单方面宣布独立的情况下,这样一支力量将保护北方既不被共和国,也不被北方的天主教少数派所控制。 0FY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