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7月27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07-2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达赖同美记者的谈话 '...

称西藏问题得不到全面解决他不回藏
    【合众国际社瑞士里孔七月十九日电】流亡的西藏活佛达赖喇嘛今天拒绝了中国请他回祖国的邀请。
    在苏黎世附近的里孔西藏中心的一位发言人说:「中国以前曾发出过类似的邀请。」
    这位发言人说:「但是在达赖喇嘛从中国得到下列保证之前,他是不会回去的。这个保证是:给六百万西藏人以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来去自由等基本人权。」他说:「如果流亡的西藏人同意把他们叫作海外华侨,中国人就会准许他们回去,但是他们不能这样做。」
    「在瑞士,给西藏人发的护照称他们的身份是西藏难民,但是中国不承认。」
    达赖喇嘛今年四十五岁,他是上周来瑞士的,将在这里逗留十七天,参观两个西藏中心和治疗风湿病。
    他将于七月二十九日回印度,一个月后于九月三日动身去美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访问。
    【美联社瑞士里孔七月二十二日电】达赖喇嘛说,他欢迎北京新领导人推行「自由化」。但是他说,中国控制的西藏的情况远不能令人满意。这位佛教领袖断然说,如果「西藏问题得不到全面的、令人满意的解决」,他不会接受中国请他回西藏去的邀请。
    他在一次难得的对美联社记者的谈话中说:「坦率地说,目前的局面与这种状况距离很远。」但是在最近访问苏联和蒙古以后,他认为,「社会主义与佛教是可以并存的」。
    他说,对中国议会在最近一次会议讨论的法案中重申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这一点作出估计,「现在还为时过早」。
    「让我们等着瞧以后将有什么行动,因为即使在旧宪法中也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款。」他说:「当然,中国出现了走向自由化的一些活动,这很重要,也很好。但是,西藏的自由化还没有达到中国的程度。
    「变化当然是值得欢迎的事情,但是由于过去的经验,我们不愿意轻信……光说好听的话是不够的。」
    他说,他对苏联和蒙古的佛教徒的境况有着良好的印象。 Jfb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朝日周刊》二月号刊载评论家尾崎秀树和作家陈舜臣的对谈,题为《为了了解“巨象”中国,应当读什么书以及如何去读》,摘要如下:
    尾崎:十五年前,“中国之会”曾就读哪些书的问题交换过意见。因为大家都想了解中国,但是中国幅员广大,她本身似就构成一个小世界,所以使人不知从何着手,以至难以去了解。有些人描绘出来的中国形象简直就象是群盲摸象,也有的人只凭他所爱的古代中国,而主观地断定中国如何如何。
    于是我们“中国之会”的成员进行了交谈,把它整理成书:《现代中国入门》(劲草书房出版)。为了帮助读者了解现代中国,当时我们推荐了五本书:斯诺著《西行漫记》、拉铁摩尔著《中国》、贝尔登著《中国在撼动世界》、史沫特莱著《伟大的道路》、竹内好著《现代中国论》。相隔十五年后的今天,想另选五本,才发现难以找出能够代替上述五本的书。
    陈:是啊,没有什么变化。不过除了上述几本之外,倒是还有一些介绍近代中国的伟人的好书。譬如:铃江言一的《孙文传》、高田淳的《鲁迅诗话》以及武田泰淳和竹内实合著的《毛泽东的诗和一生》等。前几种书中最老的还是斯诺的《西行漫记》。我听到不少中国人讲,就是因为读了这部书的译本才前往延安。这部书虽说是为外国人而写,但是中译本起的作用似乎比原著还要大。
    陈:作为了解中国历史的轮廓,编写得较好的是贝冢茂树写的《中国的历史》,尽管它没有包括现代部分。
    尾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或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部分怎么样?
    陈:《中国历史》的最后一卷《人民中国的诞生》(野村浩一著)编写得不错,资料也齐全。
    尾崎:野村先生的那一本倒是好买。
    陈:也有费正清写的《中国》,不过稍为沉闷一些。比较新的是战后十几年来从事日中间谈判的田川诚一和古井喜实两位先生分别写出的书,两位都是当事者,不过有些偏专。
    尾崎:如果从通过一种资料来勾画中国形象这一要求出发,刚才说的书可能离题一些,倒不如你写的《中国和中国人》更加便于了解中国。
    陈:哪里的话,我可没有这自信。
    尾崎:过去日本人以同文同种的名义勾画出的中国形象是不正确的,而你那本书主要在于促使人民首先认识中国和日本的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往来,并且写得很通俗,使一般人容易懂。你的《北京之旅》也挺有意思,把这一类的书一本本写下去就好了。
    陈:是啊,我这次去了景德镇,所以他们也要我写。我过去写了丝绸之路、敦煌和北京,景德镇虽然以陶瓷闻名,但总不及上述那些地方。
    尾崎:竹内好在《现代中国论》之后写的《为了了解中国》也不错吧。竹内好在这本书里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我虽然从各方面研究了中国,但是不了解的问题仍然很多,为了弄清自己还有哪些问题不了解,我还得继续学习中国问题。这种想法是很可贵的,他身为专家,却有如此表现,不免触动了我们读者。其实我们都不十分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同日本人的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这本书从度量衡的问题讲起,进而谈到房屋的结构以及饮食等具体细节问题。
    有关中国的书籍,近来似乎越来越多了。
    陈: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材料。有不少书是根据《人民日报》或台湾的《中央日报》上的材料拼凑起来的,拼凑的办法也有好几种。我不相信这种书。有的是为取得某种政治效果的假材料,有的是本来应当包括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却漏掉一方面,这一类的书举不胜举。对于初次阅读中国问题书籍的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去辨别。并且这样拼凑出来的东西反倒象是有说服力,简直令人可畏。
    尾崎:掌握了基本情况以后,材料倒是可以通过年鉴等来弥补。譬如中国研究所编的《新中国年鉴》就很方便。日中经济协会出版的资料,如果连续看下去,材料也是很丰富的,只是太长了点。比较简便的是安藤彦太郎编的《现代中国事典》,不过对一些问题的评价现在变了,就是说这十年来,中国是瞬息万变的。好的入门书恐怕有待于今后吧。
    陈:象《西行漫记》那样,如实记述的东西才能成为根本性的资料。
    尾崎:竹内实和武田泰淳合著的《毛泽东的诗和一生》很不错。毛泽东是政治家、革命家,同时又是诗人、文人,为了了解这方面,这本书还是最好的。
    陈:诗文译得也很好,可能费了一番功夫了。那里还包括这十几年来被删除的部分。
    尾崎:是的,它没有反映文化大革命中的摆动,而是客观地加以处理。
    陈:关于毛泽东和朱德的传记倒是有。可是没有人写周恩来的……。
    尾崎:日本出版的有梨本佑平的《周恩来》和司马长风的《周恩来评传》。
    陈:这几本书收集了不少资料,写得也较客观,但是并不使人鲜明地感觉到周恩来的形象。关于毛和朱的书,都是同本人有了直接接触之后才写成的,可是关于周恩来就没有这方面的传记。
    如果要搞的话,需要趁现在,向夫人去了解。
    《朝日周刊》编者:最近还出版了一些邓小平传……。
    尾崎:我虽然没有全部看,但能吸引人的却很少。
    陈:邓本人的为人是很有意思的,但是那些书引不起人们的兴趣,都是根据过去一些文件的有关部分摘录拼拼凑凑写出来的。
    尾崎:如果是活灵活现地写出本人谈论的东西倒是值得一看。有关华国锋的书也是如此。你是如何接触中国的?
    陈:我是生长在日本的。不过家里有老人,爷爷就给我讲了不少,我在小学三年级时,他去世了,但是,他讲的话至今我记忆犹新。就是说在我脑子里曾经有过这些片断,长大之后再把这些联系起来。读书是从鲁迅、闻一多的书开始看起来的。
    尾崎:就是说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诗、评论等去了解的吧。
    陈:所以我总是特别希望人们去读鲁迅的书,尤其是《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杂文中可读《藤野先生》。还有前边提到的高田淳写的《鲁迅诗话》,通过鲁迅的诗,把他的一生串起来,这本书写得很好。要是有人想通过文学去了解中国,最好去看《毛泽东的诗和一生》和《鲁迅诗话》这两本书,看了它还可以获得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尾崎:我觉得读郭沫若的自传,从童年时代开始直到《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抗战回忆录》顺次读下去也可以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陈:是的,这些书容易懂,而且《创造十年》中的舞台,开头就是日本。
    尾崎: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其看难懂的历史书,不如先看鲁迅,然后看郭沫若的东西。
    编者:新闻记者写的书也出版了不少。
    尾崎:但是没有什么令人钦佩的,记者的任务就是提供情报,这方面的作用倒是起到了。不过看准在中国没有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哪些,并且清晰加以阐述的却不多。
    陈:我觉得石川昌的《北京特派员的眼睛》和《新中国情况》还是满有意思的。
    尾崎:外国记者写的中国见闻比日本记者写得要有意思,而且比较客观和清醒。金受申写的《北京的传说》也很有趣。
    陈:是有意思。
    尾崎: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北京一带的传说,读了这种书使人感到中国很可亲。
    编者:能够理解中国人的思想作风的书是……。
    陈:主要还是看《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吧。
    尾崎:三十年前出版过谢冰心的《如何欣赏中国文学》。这可能是她在东京大学的讲义,从古典文学讲到新文学,把中国文学的基础和特点讲得很透彻。我希望看到这类通俗易懂的书。曾在中国生活过的人根据自己的体会写的书当中,笕久美子的《在上海的生活》写到了生孩子时遇到的困难等,挺有意思,象这样如实地有啥写啥就好了。
    中山千夏的《中国笔记》也很有趣。
    陈:是啊,比那些正经地试图进行分析的书要好。
    尾崎:有一本书叫做《中国研究文献指导》。这是市古宙三对费正清的《中国》的参考文献做的一些补充,可能不太大众化,还是希望能重新出版一本开头谈到的那种《现代中国入门》。
    我希望人们作为日本人还应当看看触及到日中战争造成的创伤部分的书。河出书房新社的《日中战争史资料》在编集过程中安排了有关南京事件的客观资料,后来半途而废了。描写日中战争的构图宏伟的文学作品还有待于今后。
    过去日本人一提到中国,总是从古代中国的角度去看,而对活生生的现实的动向却意外地迟钝,可是日本实际接触的正是后者。因此人们常常感到格格不入和不知所措。
    为了弥补这一点,今后看中国,一方面需要有悠久的历史眼光,另一方面还要有时事的眼光。 Jfb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