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众国际社维也纳六月十八日电】美国和苏联对于维也纳最高级会议进行的情况是十分公开的,公开到令人吃惊的地步。
美、苏两国官员向记者提供了卡特总统和勃列日涅夫主席讲话的详细摘要。
美国官员实际上强调,根本没有什么秘密交易。
新闻发布官在介绍会谈概况时几乎是象念记录似地介绍了卡特和勃列日涅夫之间的交谈。
鲍威尔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卡特向勃列日涅夫强调指出,美国的MX机动导弹不应使莫斯科感到震惊,它同苏联已经拥有多年的SS—19相似,俄国人怎么也能侦察到MX的部署情况。
扎米亚京中间插话,说了一段听起来好象是勃列日涅夫在反驳卡特时实际说的话。扎米亚京引勃列日涅夫的话说:“在部署实际进行的时候,我们自己会看到的。”如果莫斯科不能侦察MX基地,它在新的一轮谈判下面“能够设置一个地雷”。
逐字报道的卡特—勃列日涅夫另一段对话是关于军事开支的。勃列日涅夫抱怨美国计划增加明年的军事费用。卡特反驳说,苏联增加的数目要大得多。
美国官员们还详细介绍了卡特抱怨苏联在世界各地干涉的情况。
但是在一个问题
——中国问题——上态度绝对谨慎。据了解,讨论了中国问题,以及各方对北京的政策。没有提供这方面的详细情况。
说美中苏三极的力量对比是相当不稳定的,有迹象表明美苏的“缓和路线”似将抬头,苏也想以缓和为武器加强对中国外交进行反击的态势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五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连载一篇文章,题为《摸索新均势的“三极世界”》,摘译如下:美国承认变化,认识到自己“力量有限”
探索同第三世界协调的道路——驻华盛顿记者一木
在过去半年间,美中建交,伊朗发生革命,中越发生武力冲突,埃及和以色列缔结埃以和平条约,中苏废除中苏同盟条约,汹涌的波涛冲击了整个世界。难道不能说这是宣告脱离原有体制,建立新体制的开始吗?!下面试从美中苏三极结构的变化过程出发,来探讨一下世界将如何恢复新的均势这个问题吧!
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协定的缔结,无论从政治信条上来说还是从现实的政治战略来说,都是卡特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卡特总统企图以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为杠杆,一面加强和维持缓和体制,一面调整同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关系,进而巩固它同西欧的一些主要国家和日本的团结,借以挽回它在“越南”失去的国际信用和使美国国民恢复信心,重新构成美国应付八十年代的外交格局。
但同时还强烈表示希望缔结限制战略武器协定,以后美国还继续采取现行的既不对抗也不协调的方针,结果,容许苏联介入阿富汗和也门,此外,为越南侵略柬埔寨开辟了道路,使伊朗革命一蹴而成,这对美国外交来说是一个损失。
在这期间,卡特总统并不只是漫不经心,袖手旁观的。去年九月,邀请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前往华盛顿,为中东和平在原则上达成了协议。接着在十二月闪电般地发表了对华关系正常化公报,智胜了苏联。但是,由于阿拉伯地区形势复杂和伊朗革命的影响,所以,中东和平不仅不能称心如意地取得进展,反倒招致包括友邦沙特阿拉伯在内的阿拉伯阵营的反抗,对华关系正常化惹怒了苏联,说:“美国在玩弄中国这张牌。”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东和平和对华关系正常化,在对抗苏联向亚洲和非洲扩张方面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但对于面临着一九八○年举行总统选举的卡特总统来说,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现实是美国国内强烈担心:(一)苏联介入印支、南也门和“非洲之角”等,有可能招致发生中苏有限战争的危险,使印度洋的紧张激化和中东和平有名无实等,(二)美国缺乏坚定的对策,将增强苏联对整个第三世界的影响;(三)进而在美国国内培植对苏联威胁的“冷战意识”,也会使批准限制战略武器协定遇到危险。
据说,当前卡特政权就下述问题进行了研究,这就是,一方面在举行首脑会谈中,要强调在军事上对限制战略武器的抑制和在政治上的抑制相结合,才能完成总括性的、互利的缓和,要求苏联在削减中欧武装力量谈判和如何对待第三世界等问题上给予合作,另一方面,通过促进中东和平、对土耳其和北也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提供经济军事援助、解决罗得西亚问题等,来处理从南亚横跨南非的“弧形的危机线”,进而通过同日欧的密切合作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使三极经济奠定更加稳定的基础。
不过,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要重新建立象过去那样的在美国领导下维持现状的那种“靠美国武力维持的和平”,而是以认识到美国在世界上已不能发挥支配作用这一严峻的现实为基础的。
这就是说,美国外交如何展开,只有密切地注视今后的动向。为了通过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来谋求同苏联保持力量均势和维持有效的威慑力量,除采取武力对抗政策,如研制导弹、创建印度洋第五舰队等外,还要努力推行象扶植东盟国家所采取的那种地区稳定化政策,坚持扎扎实实的坚韧不拔的外交。苏联企图反击中国要干什么?在中东“争夺阵地”日趋激化——驻莫斯科特派记者藤川、
驻贝鲁特特派记者桥本
对苏联来说,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将是对前年中国阔步登上国际舞台和它所取得的外交成果的一次决定性反击。苏联认为,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美中建交、接近西欧国家,中国相继展开的这一系列外交活动之目的是要建立和加强“对苏包围网”。苏联的这种看法使它产生了必须打破这个包围网的焦躁情绪。其开端是去年十一月同越南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在越南侵犯柬埔寨和中越争端的过程中,为把越南完全变为“亚洲的古巴”开辟了道路。
苏联能确保它在亚洲的桥头堡的意义之大,在它的对外战略上是无法估量的。克里姆林宫通过同阿富汗缔结的友好合作条约把梦寐以求的亚洲集体安全保障设想条文化,并迅速地接近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三月份邀请泰国总理江萨访苏,事实上承认了东盟,改变了过去的态度。接着,拟定邀请印度总理德赛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前往莫斯科,定于今秋邀请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前往莫斯科。谋求如此集中地进行接触,如实地反映了克里姆林是多么想推进重视亚洲的政策。
似乎可以说,这种急剧接近的直接目的,是使越南同周围各国的关系稳定下来,支援越南解决建国的困难。但是,克里姆林的长期展望,可以说已达到以印支三国为核心实现集体安全保障设想的地步。
美日以及西欧国家同中国接近,对苏联的世界战略是非常不利的。卡特政权上台后,美苏关系不融洽达两年多之久,有时曾出现过恢复冷战的征兆。修复对美关系,对克里姆林来说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缔结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协定,出现了象是要培植美苏相互信赖的萌芽的气氛。
但是,对于以在全世界实现缓和为目标的勃列日涅夫战略来说,苏联同欧洲国家的鸿沟很难填平。
大概可以说现在的苏联外交战略是“一手搞缓和,一手拿手枪”。之所以不能不拿手枪是因为苏联作为一个大国的基础只有军事力量。
当前,由于签署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协定和举行美苏首脑会谈,所以,高举缓和的一手,对军事上的扩张进行克制。但是,将扎扎实实地作好以军事力量为后盾来扩大影响的布局。比如:把越南的金兰湾作为基地、加强对阿富汗的军事援助。
一方面,在中东,伊朗的巴列维王制业已崩溃,埃及和以色列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剧烈的地震”不断发生,美中苏在这里的势力范围仍模糊不清。尽管美国建立了埃及—以色列这个新的轴心,但是,以沙特阿拉伯为中心的阿拉伯湾沿岸的产油国家在加速“脱离美国”。
但是,很难说苏联乘机扩大了它的影响。有很多外交人士认为中东还是一个“不十分成熟的”地区。可以预料为在八十年代确保石油,美苏超级大国的中东外交将进行更加激烈的交锋。
另一方面,中东及中东周围的西亚和北非的形势,好象正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伊拉克和叙利亚出现统一的趋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发生政变,埃塞俄比亚对美国进行批评,苏联可以行使影响的机会很多,但是还缺少办法。据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东和北非国家都怀有这样一种共同的不满情绪,即认为“虽然苏联向我们提供军事援助,但经济援助则不可靠”,对完全倒向苏联的路线犹豫不决。
由此看来,现在美中苏三极的力量对比是相当不稳定的。中国坚持对苏警惕,难以掩饰对“扩张”的不安
以“反霸”为中心展开灵活外交——编辑委员稻田晃久
有迹象表明受到中国“反霸”概念沉重压抑的美苏两大国的“缓和路线”似将抬头。因为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已达成协议,将举行卡特—勃列日涅夫首脑会谈。这对在中越冲突、柬埔寨等问题上中苏对立的阴影仍在扩大的亚洲将产生折射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华国锋主席打算在今年秋天访问英国和西德等欧洲国家,邓小平副总理也以美国、亚洲为中心展开首脑外交,借以对抗苏联的缓和攻势。
如果把现在的亚洲的政治势力范围大致划分一下,那么可以分为中国、苏联和东盟三类。中国通过和平友好条约和建交,把脸转向日本和美国,苏联以经济、军事援助为武器,扎扎实实地巩固它在印支三国的地位,东盟处在这个“气压的峡谷”,虽在心情上倾向中国但却以中立为目标。世界的动向不能不象棱镜那样在亚洲产生折射。比如:中国认为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所象征的那种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方式,特别是苏联所说的缓和是“幻想”或者是“虚构”。而日本致力于维持同中苏的等距离外交,东盟则害怕在军事强国越南背后的苏联进行扩张。
邓小平副总理的言行就是有代表性的。邓副总理展开了灵活的现实外交。据说,这位副总理对卡特总统的乐观想法提出了“警告”,中国对超级大国特别是对苏联的不信任,有依然难以消除之处。
中国认为,与其说这次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达成协议和举行首脑会谈仅仅是“势力竞赛”,毋宁说将导致不利于美方的美苏军备差距的扩大。在这一点上,中国对现状的认识,同美国国会“鹰派”议员则有一脉相通之处。
中国好不容易完成了调整十分苦恼的经济路线的工作。现在好象又有了正式开展外交的余地。重点仍然是美国、日本、东盟和欧洲。但是,在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中取得成功的苏联,也想以缓和为武器加强对中国外交进行反击的态势。北京和莫斯科的扬声器的音量今后势必更加增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