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5月7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05-0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李光耀对美刊记者谈越南等问题 '...

    【本刊讯】美国《时代》周刊五月一日刊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对该刊高级编辑普拉格和该刊香港分社社长克拉克的谈话,题为《李光耀说:“和平,我的希望”》,摘译如下:
    问:有人说一九七五年南越的陷落使东南亚出现了一个强权真空,你有何看法?
    答:一个中等强国想填补这个真空,这就促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苏联和中国在东南亚争相扩大势力的情况。越南自认为是个中等强国。它有五千万人,同法国或英国一样多。河内的这种看法在较大的强国之间引起了尖锐的紧张局面,具体地说是中国,中国认为越南是苏联势力的延伸。不然的话,争夺原会以较有节制的速度进行的。越南人加速了争夺。他们本来可以采取较正统的办法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原可以自然而然地搞印度支那集团。
    问:为什么河内不选择这种较为缓慢的演变过程?
    答:我认为似乎最有道理的推测是三十多年来在领导层中有一批人一直抱在一起。他们不会再活三十年了。他们都是六、七十岁开外的人了,他们希望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问:如果一九七五年是东南亚的分水岭的话,鉴于柬埔寨和中国边界上的事态,一九七八——七九年是又一分水岭吗?
    答:谁也拿不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和一九七九年二月的转折点到底多么重要。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这个地区再也不会象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设想会出现的那种状况了。我们曾经设想会同越南扩大贸易,会有更多的经济来往。当时看来是有希望的。现在情况完全变了。
    问:由于同越南的边境战争,中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它在东南亚的形象。
    答:中国已表明它很有可能会甘冒风险。他们已表明他们不是很容易吓破胆的。我们得注意这一点。
    问:另一方面,苏联显得非常谨慎,未站在它的被围攻的盟国方面进行干涉。
    答:但是这个盟国并未受到围攻。
    问: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办法是什么?也许是召开一次国国会议?越南人在被弄得严重失血之前很可能离开吗?
    答:我非常钦佩越南人对痛苦的忍耐。他们的领导人不是在一旦开始一项历史性任务后会轻易半途而废的人,除非事情已很明显,代价比他们预计的高出太多。
    问:这会使东南亚其他国家处于何种境地?
    答:我希望处于和平之中。如果战斗只限于亚洲共产党国家,那么,东南亚其他国家就能继续设法生存下去并改善人民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事情会取得最好结果。我认为我们应当更好地利用这一喘息机会,来使我们的社会现代化,消除会导致颠覆和革命的不忠和不满因素。
    问:越南如何适应东南亚的这一新的心理状态?
    答:我认为一个时期中,越南人不得不集中力量于柬埔寨问题和其北面同中国边界的问题。要进行新的冒险可能要耗去更多的人力物力。
    他们不可能获得成功,除非其他国家的内部情况适合于他们采取那种军事行动。在最近的将来(五年),情况是不会有利(于越南人再搞扩张)的。但是,如果情况变得有利了,那时,捣乱的可能性确实是存在的。 OhF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北京五月四日电】(记者:普里切特)中国今天对越南说,它必须撤出驻在柬埔寨和老挝的二十万军队,“做点切实有益的工作”来恢复同北京的关系。
    中国副外长韩念龙在河内举行的中越和平谈判第三次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措词尖锐的讲话中,要求越南证明它不想统治东南亚。
    韩先生在会谈中采取了强硬态度,坚持说,河内应该改变态度,同时在越南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之间打进了一个楔子。
    这里的外交官员说,越南不可能接受韩先生的意见,谈判要么很快以失败告终,要么无止境地拖下去。
    【法新社河内五月五日电】(记者:让—皮埃尔·加卢瓦)中越两国昨天在这里举行了第三次谈判之后,似乎能比过去更清楚地看到,战争将是两国争端的唯一合乎逻辑的结果。
    观察家们今天发表评论说,双方的立场都已经得到了澄清,他们的立场变得更加激进了。
    北京决不容忍出现一个与中国相敌对的联合的印度支那。但是越南却愿意为联合印度支那
    ——被认为是生存下去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目标
    ——付出任何代价。在昨天的谈判中双方的相互污辱和争论,同这些事实比较起来只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些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谈判下去只能是玩弄策略而已。如果越南已经准备不仅在自己的边界上,而且还准备在柬埔寨和老挝的边界上对付中国的话,那么越南领导人知道,推迟战争将能赢得时间来作好充分的准备。
    中国在军事上也同样作好了准备,但是它可能希望有时间来使世界舆论相信,中国有权利、也有义务给予“应有的惩罚”。
    第三次谈判证实了人们的预料——那就是,这里的会谈并不是通向和平的大厅,而是走向战争的休息室。战争将在“适宜的”时候爆发,这是中国有权利作出决定的事情。
    昨天,越南首席谈判代表潘贤流露出了紧张而果断的神情。这种神情完全反映了一个准备打仗的有充分情报的越南人既焦虑又下了决心的心情。 OhF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曼谷五月四日电】据最近这里获得的越南的一份文件说,一千二百万越南人已被编入战斗部队,为可能在明年初同中国发生新的武装冲突作好准备。
    供军队干部学习的由越南军队总参谋长文进勇签发的一份学习文件透露,在最近同中国发生冲突之后,越南的国防计划已经作了全面的调整,而且已经开始实行新的战略。
    题为《国防和人民战争的基本问题》的这份学习文件说,新战略是建立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的:“敌人将试图绕过越军的正面阵地。”
    现在,每个省都被看成是一个自治的经济“堡垒”,得到由正规军、地方部队和民兵组成的完全在一名指挥员指挥下的部队守卫。
    在这些“堡垒”之间,正规军中的机动部队或者调去加强薄弱环节,或者从侧翼进攻敌人。文件说,当机动部队歼灭敌人时,这些“堡垒”将试图瓦解敌军。 OhF品论天涯网


中进国家的产业和贸易政策经济增长的原因新兴中进国家经济发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呢?很多发展中国家尚停滞在低速发展的状态之中,其原因又何在呢?
    亚洲新兴中进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可举出以下几点:
    (1)巧妙地利用外资和依靠出口为中心搞工业化取得了很大成绩;
    (2)积极地扶植产业资本,给它以生命力,大大推动技术转让;
    (3)政治上的稳定性和高度的行政管理能力,以及实行巧妙的经济政策;
    (4)通过积极的社会改革鼓励科研。
    当然,这些原因是相对的。相反,停滞在低速发展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原因上没有取得成功。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新兴中进国家均在亚洲,这些国家拥有低廉丰富的劳动力,引进了外国企业,使工业化的程度和出口大幅度地提高了。然而,无论劳动力多么低廉丰富,仅是这一点,外资企业是不会进来的。外资企业之所以用冒险的精神带着资本、技术和出口市场来开办工厂,除了这些国家优良的低廉丰富的劳动力之外,还因为从国内市场的增长率、有利的厂址条件和稳定的经营环境来看感到了获得巨额利润机会的魅力。中进国为了创造出利用外资企业发展经济的外因条件,准备了引进外资的基础。把这个基础同发展的内因结合起来,就成为扩大发展的因素,利用这个扩大发展的因素,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诚然,这些国家在上升为中进国的过程中,巧妙地利用外资,加速技术转让,有效地实行经济政策。但往往被忽略的是:第一,正如教育改革和社会各种制度的改革那样,进行积极的社会改革,提高了发展的积极性;第二,不论哪个国家都是在稳定的政治体制上发挥了高超的行政管理能力。要实现前者,后者也是必要的。台湾和韩国进行了数次土地改革,实行了农业现代化。
    虽说是中进国,可是比起先进国来还有很多尚未现代化的部门和结构上的弱点。亚洲新兴中进国家在工业化和国民收入上取得了高速增长。但它是以依靠出口的工业化为牵引力的,而依靠出口的工业化是大大依赖于外资企业、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依赖于跨国企业的。因此,具有双重的结构问题。一是具有脆弱性: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受对方的经济动向所左右;二是具有从属性:工业化受跨国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影响很大。几乎所有国家的出口和接受外资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只有韩国,日本的投资占第一位。产业和贸易政策不论哪个亚洲中进国都是实行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发展计划的。并且,在工业化也是依靠出口的工业化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可以认为,这些国家重点采取的产业和贸易政策有以下几点:
    (1)在工业化的计划中,也设置出口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通过优待建设工厂的政策来扶植产业资本和采取雇佣对策;
    (2)积极吸收外资,引进外国企业,奖励产业转让,对外来企业给予各种优惠待遇;
    (3)采取振兴出口的政策,如:减少有关出口收入的税收,减免对出口贸易的高税收,免除出口产品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低利的出口贷款;
    (4)在推进工业化时采取必要的扩大人力来源的政策;
    (5)采取有利于出口的汇兑政策,等等。
    象现在这样,情报的国际交流非常兴盛,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采取同样的政策。台湾建立了出口加工区,取得了很大成绩,世界发展中国家知道后,就都向台湾学习;先进国和印度建立工业区的消息一报道,就传遍了全世界;另外,拉丁美洲一采取外资企业当地化的政策,也传遍了全世界。如果是好的政策,普遍采用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既有象新兴中进国家那样取得很大成绩的国家,也有未取得显著成绩的国家。一般说来,中进国采取新政策比经济停滞国还快。
    (中) Oh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