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3月26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03-2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国《华盛顿邮报》自泰国报道:《人们逃离老挝以躲避'...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三月二十日刊登从泰国西相迈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人们逃离老挝以躲避反中国的动员》,摘译如下:
    老挝年青男人正在越过湄公河逃到泰国,以逃避他们所说的征兵运动,据说这次征兵将要征召所有的十到四十五岁的男人以防止中国的入侵。
    这些新逃来的人可能是又一个难民逃亡浪潮的开始,过去已从老挝逃过来的十二万五千人现在拥挤地住在泰国北部一些府的难民营里。最近这些人的逃跑是一次宣传攻势的直接结果,对外界来说,这次宣传攻势只是老挝政府在它在中国入侵越南期间更加彻底地置身于越南控制之下时开始发动的反对中国的宣传攻势。他们的逃跑世是初期迹象,表明老挝人民正在逃避一次新的征兵运动。
    到这里的这些青年人说,老挝政府在对中国进行口头攻击后将进行一次动员,可能会把他们派到与中国接界的地区。
    在这个隔着湄公河与老挝首都万象直接相对的小城镇的地方警察局监狱里,十七日逃来的五十多名青年人拥挤地躺在地板上等着把他们转送到一个难民营里。一起从湄公河泅水逃过来的十四个人说,他们看到一些年青人站在老挝的一条街上,并被送到军营去受训。
    他们说,即使他们的逃跑会给他们的家属带来危险,他们也得要逃跑,因为象他们这种年纪的男人随时都会被弄去当兵。
    他们说,自从中国二月十七日开始进军越南以来,万象的政治讲解和政治纪律都加紧了。一周来,万象居民被告知说,在天黑之后要呆在屋里,当局已向万象各地的检查站增派了警察和士兵。
    在这个令人窒息的小房子对面(隔一条走廊),两个男孩坐在一条板凳上发抖。
    两个吓坏了的孩子(一个是五年级学生,一个是三年级学生)说,他们宁愿离开万象,而不愿被征到部队去。在这个警察局的所有难同都预计,将有更多的人走同样的道路,以逃避肯定要进行的征兵
    。
    在一个可俯瞰湄公河的小咖啡馆工作的女侍者说,她每天都看到几十名难民游过来。
    在另一个渡口廊开的警察局监狱里,有一位四十岁的电机工程师刚同他的五个家属一起到达这里。
    这位工程师在解释他决定离开万象的原因时说:“人人都将被征去同中国打仗。”
    自从一九七五年以来,老挝一直在越南的控制下,在老挝政府各部门中都有越南顾问,在老挝各地都驻有越南军队,其中许多部队在同抵抗集团战斗。
    这些新来的难民提供的情况表明,万象的生活可能正在发生变化,使老挝在中国入侵越南以后更加彻底地追随越南的政策。 w6H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喀布尔三月二十一日电】观察家在这里说,去年四月二十七日革命后执政不到一年的塔拉基亲苏政府正在趋向危机。
    尽管首都由于有大量警察巡逻,局势尚称平静,但是在许多省里,穆斯林叛乱分子正在骚扰政府军。在赫拉特省,叛军声称已占领省会,该市的驻军已与他们一起叛乱。
    被迫处于守势的执政的“人民”党已开始又一场大逮捕,特别是清洗“旗帜”党。西方人士说,过去几天中,在喀布尔逮捕了好几十名旗帜党的支持者。
    有些观察家说,一九七九年对阿富汗说来将是“可怕的一年”。小麦收成预计足够全国消费的一年,同伊朗的贸易由于伊朗的革命而中断,关税收入由于巴基斯坦边界的不安全而减少。
    面临这些困难的政府正在显示决心,除了采取其政敌所说的“残酷”和“不人道”措施外,政府还利用言论和官方报纸攻击非共产党邻国伊朗和巴基斯坦。
    喀布尔指责德黑兰派四千军人穿老百姓服装到赫拉特省制造麻烦,煽动什叶派穆斯林反对逊尼派穆斯林。阿富汗还重新提出要得到巴基斯坦的普什图尼斯坦的老要求。观察家说,尽管塔拉基说他希望同伊斯兰堡“和平”解决分歧,但是他的要求可能破坏两国间相对友好的关系。
    扫盲计划执行得过于死板,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某种不满,他们不习惯于风俗习惯方面这样快的变化,尤其是妇女地位的变化。虽然喀布尔政府声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拥护它,但是叛军声称,二十九个省中有十五个省发生大规模叛乱。
    观察家说,自从本月初以来,人民党与信教的知识分子之间爆发了残酷的斗争。他们认为,危机的结果要看阿富汗军队和苏联的态度。 w6H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曼谷三月二十四日电】西方军事人士今天说,老挝军队已有上千人开进柬埔寨帮助打红色高棉叛乱分子的战争。
    这些人士说,至少有三营巴特寮部队共一千多人于本月早些时候进入了柬埔寨。
    他们说,大多数人驻扎在柬老边界一带,但是未经证实的难民消息说,老挝军队在远至柬泰边界的很西部的地方作战。证实巴特寮军队进入柬埔寨,使东南亚共产党之间已经是乱成一团的争斗更加复杂了一层。 w6H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在香港出版的《读者文摘》三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曼谷的“贫民区天使”》,摘要如下:
    消息很快传遍了曼谷散乱的孔堤贫民区。那是昭披耶河两岸沼泽地带的一大片板屋棚户,住着三四万穷苦的贫民。
    新闻人物是拍他纳学校一位瘦小的二十六岁女教师。她名叫巴贴,是当地人,刚获得一九七八年麦格赛赛公益服务奖。自从二十多年前麦格赛赛奖设置以来,她是获得此奖的第八位泰国人,也是所有各国获奖人中年龄最轻的一位。
    对认识这位泰国报纸誉为“贫民区天使”少女的人而言,她能得奖并不奇怪。对曾经威胁巴贴说要送她入狱的那些泰国官员而言,这消息倒真可震惊。将近十年以来,巴贴不理会官方的威吓,为孔堤的儿童带来了教育,也为贫民区带来了希望。二十年前,巴贴是孔堤陋巷中到处可见的衣不蔽体儿童之一。巴贴的父亲是华裔渔人,在她出世前从曼谷以南一个渔港搬到曼谷寻求较好的生活。他搭建了一座棚屋,靠编篮筐和在码头一带做散工辛苦糊口。
    巴贴回忆道:“我七岁那年,妈妈带我到离这里不远的市立小学去。他们不收我。”
    不收她的理由是:依照法令规定,进政府学校须有出生证明书。但是要取得出生证明书,必须要有住屋登记书。孔堤的房屋都是在码头机构的土地上非法僭建的,因此都没有登记。
    巴贴的母亲决心要女儿获得教育,因此送她进一所学费不贵的私立学校。巴贴读完了四年级。她十岁时,家里连那很少的学费也负担不起了。巴贴不得不转向更迫切的谋生之道。她做鞭炮,一天挣五铢(美金二角五分)。又为港口停泊的船刮锈,为大货轮清扫烟囱,在垃圾堆中捡可以卖钱的东西。
    这样生活了五年,在这期间,巴贴念念不忘自己所妥的短暂教育。她回忆那时的志愿道:“我决计继续求学。开始这里省一铢,那里省一铢,终于积攒了几百铢。十五岁那年,我回到了学校。”
    她进了一家成人夜校,以便白天可以做工。她在两年半期间读完了六年的课程。然后她进了萱律实师范学院。那是曼谷著名学府之一。不过她还是夜间去上课。
    巴贴就是在这时期立志要为孔堤的儿童出力的。教育可以为这些儿童打开美好前程的门户。她把自家旧木屋的楼下布置成日间托儿中心,欢迎儿童过几个有意义的钟点。出得起钱的父母付一铢一天;出不起的免费。第一周有学童二十九名,到第二个月月尾,小屋里挤进了大约六十名儿童。
    开始时的教学,大部分是由巴贴大声诵读故事给孩子们听。这办法很成功,很多孩子要求她教他们读书写字。她说:“我按他们的能力,不按他们的年龄编班,渐渐地,不知不觉地,这地方变成真正的学校了。虽然我们的教科书不够,教学器材更少,但是学生总还学到了些东西。”
    一九七二年发生了灾难。孔堤贫民区的土地,大多为泰国码头机构所有。该机构宣布,正式标定为第十二号地段的那个地区,是扩建计划需用地。区内的违章建筑必须全都拆除。第十二号地段约有居民二千人,巴贴和她的学校就在区内。第十二号地段的困难情况在当地报纸中刊出,最引人注意的是有关巴贴的事迹。她和她的学校,是可怜的贫民们的力量与希望。年纪轻轻的她无形中便成了第十二号地段的领袖。
    由于舆论的影响,码头机构提出交换办法。该区三百余户可以迁到沼泽荒地较远处一块目前不需开发的地方去。于是第十二号地段的居民互相帮助,搬到新址,再重新搭建。并在新址留出两公顷土地建造学校,让没有出生证明书的孔堤儿童能受教育。区民们自愿出力,还凑了少许血汗钱,帮助建造校舍。外界的热心人士(包括几家银行,某国大使馆和一位新闻界人士)也捐钱,捐建筑和教学器材及桌椅等。那三间屋的平房,开设小学一二年级,于一九七四年年中开课,有学生一百五十名,教员三名,连巴贴在内。
    但是官方的态度使学校开学的光辉蒙上阴霾。巴贴说:“所有公私立学校,一律要向政府登记,可是我的学校没有立案。”政府官员警告巴贴说她的学校有被封闭的可能,甚至还会逮捕她。
    巴贴到曼谷行政公署好几次,努力奔走要使学校获得承认;不但要取得合法地位,还要政府资助以聘请教员,增加设备。她所遭受到的是一派官腔,不予理会。政府没有封闭学校,或许是怕舆论不利,但也未准予立案。巴贴毫不气馁,开始建造第二座校舍,供三年级使用。然后又兴建了一处周末诊所。外来的捐款足供开支——银行、曼谷南区扶轮会、泰国美国妇女俱乐部等都慷慨捐助,甚至一群比利时学童听说有这么个学校,也捐出了糖果费。
    一九七六年曼谷行政公署正式承认巴贴的学校,聘用她为市政府人员,并且同意支付若干位教员的薪金。于是这名为“拍他纳”(泰语意思是“发展”)的学校终于诞生,为孔堤贫民区儿童重新带来了真正能学习并改善生活的希望。后来又增建了两幢校舍——一幢供幼稚园用,另一幢两层楼的供职业教育班和小学四五六年级使用。现在校中有学生七百名,教员二十六人,教员薪津全部由行政公署支付。
    巴贴对前途仍很担心。最大问题是学校本身没有保障。巴贴说:“码头机构可以象第十二号地段那样随时决定收回土地。”就在巴贴获奖后几天,一位码头机构官员冷然地警告她:不要再扩建学校,也不要认为可以永远占用那块地。
    诸如此类的问题,令巴贴加强了决心。她以曼谷“贫民区天使”的典型方式,计划将麦格赛赛奖全部一万美元来为孔堤儿童们寻取一个永久校址。 w6H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