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香港《争鸣》月刊一九七九年二月号刊登华古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对中共接待工作的批评与希望》,摘要如下:
    近年来,因为事务的关系,每年都回国几次,参观各地,同时也有机会同许多国家访华人士接触,听到他们对中国外事工作的种种议论。这里不妨以海外游子的身份,综合自己所见所闻,对中共十分敏感的外事工作提几点意见。实事求是内外一致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中共报刊强调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但外事接待方面却很少改变。譬如,供外宾和华侨参观的工厂、学校、公社永远是固定的那末几个,所有的介绍总是念同样一本经,新旧对比总是解放前如何,现在如何。诚然,比起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共今天取得的成绩是大的。但不能永远与三十年前比较,应该同别的国家作横的比较。中共现在开始认识到林彪四人帮带给中华民族的灾难性影响,但由于对世界上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了解还不够,因此对自己落后的可怕差距还理解不深,在许多地方依然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夜郎国”和“夜郎国公民”。中外交流,由于心理和言语方面的障碍,本来就不易畅通,一旦纳入公式化的介绍,就更呆板乏味。
    我觉得,一个热爱自己国家的人,决不是一个掩盖矛盾的人,而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而且善于改造现实的人。如果相信中国人民也相信世界人民的话,那末应该懂得这样一个中共自己曾反复强调过的事实——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世界人民是友好的。过去的几千年,先进的中华民族曾帮助过比自己落后的民族,那么今天,中国人民也可以接受走在自己前面的民族的帮助。这并不丢脸。中共领导应该面对现实,让中国人民了解自己,也让世界人民了解今天的中国。服务态度切实要改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外事接待工作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变,对华侨的敌意与冷漠正在逐渐消除。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林彪四人帮的流毒要彻底肃清也还不是容易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大有继续改进的必要。
    中旅社是广大侨胞接触最多的一个机构,许多人就是从这个机构的工作人员的态度来看中共的脸色的,所以中旅社工作之好坏事关重大,关系到国家和党的名誉。不过看来中旅社的服务人员并不是个个都理解这一点的。有不少侨胞办回乡手续,就像赊欠告贷一样,排队守候,耐心等待不说,有时还得赔着笑脸。爱理不理、问十答一、叫人哭笑不得的工作人员还大有人在,我想万里迢迢,回乡返土之时,倘若有人曾蒙受过冷遇的感受是很可怕的。殊不知颇有人会误以为这就是中共对侨胞和海外华人的态度。我觉得应该提醒中旅社和外事口的每一个工作人员,使他们时刻记住他们一言一行是代表中共代表祖国,责任是非常重大的。
    有些工作人员效率之低也是令人吃惊的,他会心安理得地同别人聊闲天,慢条斯理地处理问题,而对你焦急不安的等候视若无睹。这些人当惯了“老爷”,十分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不巧还会遭到白眼,没好气地抢白你几句。倒好像他们的责任不是给旅客以方便,反而是旅客给他找了麻烦。譬如这次我在北京参加法国石油展览,一次回下榻的饭店用餐后又匆匆赶往邮电部会谈,因为时间紧,而出租汽车似乎又有些失灵,我不免有些着急,想不到却遭到出租汽车司机的一顿教训:“你要怕来不及就得事先等着,或者早半个小时出门,懂吗!……”等等。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中国人民一向好客,这本来是好事,但是有些地方却未免处理失当,会引起群众的反感,也令不少旅游者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别扭,这就是对外国客人太特殊化。如果你去到普通老百姓的商店——特别是在较小的城市——常常会有戴红袖章的纠察为你嚷着开路,好奇的孩子被责骂着赶走。你要是到某些工厂参观,门口马上会挂起牌子:“今日有外宾,对外不接待”,以致正常的业务联系都为此中断。在许多城市,还设有许多专供外宾的饭店、旅馆,中国顾客是不能随便进入的。说实在的,对于中共的好意,外国朋友都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上面所列举的一些情况在别的国家却很少看到。我想在中外生活水平还有相当差距的今天,在刚一开始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时候,中共这样做或许还是必要的,但是我希望这么一天会很快到来,对外国人的一些特殊礼遇会统统取消。听说中国在接待外宾方面有一个原则叫“不亢不卑,以礼相待”。应该说,这是兼顾到中华民族的自尊与礼貌的完善的政策。接触群众加深了解
    人民之间的亲切的交流,本来是很生动很有意义的,但是在中国,许多旅游者抱怨说:他们接触不到真正的群众。有时,陪伴你的接待人员代替群众回答你的一切问题,要与人民进行更生动、更自然的交流很困难。这些接待人员大都是非常好的,考虑得比你自己还周到,他们常常是辛勤而忠于职业的工作者。不过,人民总是最最丰富多彩的,人民的爱憎、人民的性格、人民的希望、人民的现实、人民的思想,总是千差万别,五光十色的,在人民的灵魂中,饱含着对自己事业的信心,对祖国命运的最深沉的信念,以及工作与生活的无穷无尽的欢乐与忧患。许多外国人抱怨说这些最生动的东西,你是不容易得到的,因为似乎你根本就没有机会与人民直接交往,真正了解人民的灵魂。当然,这些现象两年来有了初步的改善。但是应该说,这还是很不够的。我们有理由要求外事工作也按华主席的要求:思想要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办法更多一些,步子更快一些。是的,相信群众本来就是一条根本的原则,那么,为什么要在人民与人民的友好交流中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顾虑呢?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三月五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用气球运输木材》,摘译如下:
    林野厅林业试验场正在研制一种集材用气球系统,即用大气球装卸在深山里采伐下来的沉重木材。预定在三月内完成气球试制。林业试验场预计今年夏季在关东一带的国有林中也进行集材用气球系统的实验。
    在深山里装卸采伐下来的木材,有象悬空缆车那样的钢索方法和单轨方式,或拖拉机牵引等方法,但无论用那种方式都要损坏山林。林业试验场机械化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小沼顺一说:“为了尽可能地不损坏山林的自然面貌,我们采用了气球这种方法”。
    最早使用集材气球的是瑞典,现在美国和加拿大可能已在太平洋沿岸实际应用。苏联好象也在使用。
    林业试验场的集材用气球系统的研究,是从一九七六年开始的。预计进行四年。在调查研究阶段,已进行过一百立方米的模拟气球实验,目前正试制实用气球。
    正在试制中的气球,气囊的直径为十四点四米、高十七米,呈心脏形,容积为一千四百立方米。为了安全起见,用氦作为气囊的填充气体、可以认为,自然漏气的程度以每两个月补充七瓶氦气为适宜,估计在运用上没有问题。
    应用这种气球实际可运木材的重量约为三百公斤,因为这是试验用的。据说美国和加拿大用容积一万多立方米的大气球可以运输将近一吨的木材。用钢索控制装置牵动气球。
    从一百立方米的模拟气球的实验到试制实用气球的使用,都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还需要弄清楚在多大风力下能实现安全作业等等。
    【塔斯社列宁格勒三月八日电】特意倾倒在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水域中面积达五万平方米的漂油,利用苏联的一种新制剂在十五分钟内就完全清除了。这是一种乳化剂物质,能够瞬间使漂油“收缩”成树脂小油球。从而可以很容易地用特制收集器收集。
    波罗的海各苏联港湾使用乳化剂使得石油污染的面积减少三十倍以上。
    苏联专家研究出了并正在积极地利用各种各样防止石油污染的方法。
    海洋学研究所就曾经研究出漂浮的障碍物系统,以阻挡泼溢的石油在海面上扩散。以复杂的聚酯为基础的泡沫塑料块能在五分钟内吸收超过本身重量二十倍的石油。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三月五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东京工业大学利用废水发电的微生物电池实验取得成功》,摘译如下:
    东京工业大学资源化学研究所的铃木周一教授的研究室,最近实验成功一种一箭三雕的微生物电池,这种电池能够同时处理废水、发电和得到燃料。获得的电量虽然还很少,不能马上应用,但是据说将来利用废水生产热能似乎已不是梦想。
    这种微生物电池的长处是,将吞食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氢的氢生产菌和利用氢与空气中的氧发电的燃料电池以及处理氢生产菌食后剩余的有机物而产生燃料的燃料生产菌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设想是想充分地利用在排放到河川之前必须净化的工厂废水中的有机物。
    十年前,美国也曾做过这种微生物电池的实验。美国航空和航天局于一九六一年发表了实验成果。但是,实验没有达到使用废水做氢生产菌的营养源这种程度。而且,氢生产菌有不能很快产生氢的弱点,氢生产菌之所以产生氢,是因为菌体内有一种叫作氢化酶的酶。这种酶在氧作用下就会完全失去功能。
    铃木教授等人从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发表实验结果时就开始研究微生物电池,并成功地发出电来。但当时得到的电量极少,微生物电池的寿命也很短。因此,在如何使氢生产菌在氧作用下不丧失功能这点上下了许多功夫。结果,最近,找出一种方法,即如果利用琼脂将氢生产菌包起来固化,产生氢的功能就能长期保持。
    该研究室的轻部征夫助教说:“把溶解氢生产菌的琼脂加固,把它切成四毫米带角的立方体。然后把立方体装入直径二厘米、高二十五厘米的玻璃管里,废水通过玻璃管氢生产菌由于受到琼脂的保护,所以不受氧作用,可以连续产生氢半年左右”。
    最近成功的实验是使用酿酒厂的废水。酿酒厂利用油船从菲律宾和台湾进口废糖蜜,使它发酵酿成酒,酿酒厂的废水里仍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现在是把废水浓缩后投弃到海洋,因此,利用废水发电完全是废物利用。
    结果,得到了四十毫安培的电。氢氧结合的燃料电池得到的电压理论上的规定大约为一点二伏。但实际产生的电流由于有损耗,低于这个值,大体只有零点三伏。
    铃木教授说:“为寻找产生氢气功能更高的菌和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使用的铂催化剂的寿命,今后的课题是研制干式燃料电池。制成微生物电池是我们的理想,这种电池有助于净化从发酵、食品和屠宰场等工厂排出来的废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