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2月11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02-1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香港《快报》刊登黄婉儿的文章:《回乡行》 '...

    说自从“四人帮”倒台之后,广州人民的生活的确起了变化,市面繁荣,物品种类多,食物店的质量都有改进;但广州空气污染严重,伦敦雾都的美名,大概快要让给广州了;另外广州人口增加太快也是问题
    【本刊讯】香港《快报》二月四日刊登黄婉儿的一篇题为《回乡行》的文章,摘转如下:
    火车厢载满回乡的搭客,一包包,一捆捆的行李放满在行李架上,通道旁,上车稍迟的人,几乎找不着座位,同是回乡的陌生人,莫名其妙而惯常的就熟络亲切起来,将将就就的总算半边身有着落的地方。言谈之中,许多人原来很久没有回乡了,十多二十年来,这还是第一次。
    一路行车,不断有小贩来往,卖的是雨伞、线袋、打火机、火石等回乡用品,有的货品,换了别的地方,真再也找不着的,象打火机,是又重又笨,用汽油兼火石那种,香港的工人早不用了,但大陆人则爱其耐用。
    出了香港海关,没几步就是罗湖桥,一上罗湖桥,就看到青衣青帽的解放军。
    坐下等待填写回乡介绍书,不期然的心慌起来,自任记者以来,未曾返回大陆,心想这个行业着实有点敏感的,不知大陆人怎样看香港的新闻记者,正在忐忑不安,海关人员已在跟前,但见他微微有点笑容,于是从实报上,他听见了倒没有甚么特别反应。
    检查行李的房子大而幽暗,每个检查房前堆着一大群人,先留心点名取得介绍书,再依次排队,除了点名关员看来不大喜欢我们之外,倒也秩序井然,轮到自己,因为没有带什么,所以飞快检查完毕,也不用抽税,径自到银行换人民币。
    安顿好行李,想到楼上的餐厅吃点东西。上到餐厅,见各大小桌子已坐满旅人,只有转回地下,预备打个电报给广州的亲人。电报间的服务员是位年轻姑娘,走近去时,见她正在大声斥责一位要打电报的旅客,大概是说电报单填错了,几位在旁等候的旅客都有点不满,但香港人是最怕惹麻烦的,所以谁都没有作声,让那位姑娘指指点点的填好电报单,此时,姑娘身旁的电话响起来,见她拿起听筒,高高兴兴和对方聊起天来,也谈了没多久,约半分钟光景,可是五六名等待打电报的港客已急得不得了。忍了一肚子气,还是乖乖的等了下去。
    经过约三小时的旅程,终于到达目的地广州。
    伦敦雾都的美名,大概快要让给广州了,每天黄昏五六点,市区内大小街道好象蒙上一层烟雾,迷迷蒙蒙的,很有点诗情画意,不过鼻端嗅到的一阵阵煤味,却是大煞风景,据所知,广州大部分人家都是烧煤的,加上新兴的小型工业林立于住宅区中,短短的烟囱,不断喷出黑烟,情况恶劣可想而知,不但是市区中如是,稍为近郊的白鹅潭,以至珠江两岸,近年建筑了不少工厂,亦在大量喷烟,弄得部分江面亦烟雾弥漫,我想,发展工业是好的,现代化也是好的,不过,在全新发展时,不是可以更考虑周详一点,免蹈西方工业国家,造成严重污染的覆辙么?
    自从四人帮倒台之后,所见广州人民的生活的确起了变化,市面更繁荣了,店铺中的物品种类多了,食物店的质及量都大有改进,有些商店,还挂起大减价的标贴,吸引顾客,街头巷尾,不时有人拿了“处理货品”,据说即香港所谓的次货摆卖,其中以压力锅最多,购买的也大不乏人。不过,有一点仍教香港人莫名其妙的,就是许多小店铺都没有营业,有些还改做了住家,香港人对此不免暗呼可惜,据当地人说,政府还鼓励将其改做住宅,因为广州正在闹严重屋荒哩!
    虽然早些时候,听说广州预备建筑华侨新村,不过,由于人口膨胀得要紧,近年来又没有计划建屋,所以住宅在广州供不应求。
    广州市区内大小街道,整天人头涌涌,人民北路、中山五路、北京路等繁盛区域,更挤得水泄不通,据说广州的人口数目,近年没有发表,但十年前的统计是四十万,大概如今有得七八十万罢。
    人口增加得这样多,一方面是自然增长。广州当局亦觉察到人口太多产生的问题,因此规定每家只能生一个至两个孩子,而避孕很普遍,避孕药在街上药房公开免费取用。而且政府又限制男女结婚年龄。
    这次所见,不但人民的物质生活改善了,而且言谈间亦比较轻松,顾忌少了,有些朋友谈到四人帮横行时种种不如意事,他们欢迎中日、中美建交,言辞间对日美无限倾慕,只希望他们莫要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就好了。
    在广州,我发现渐渐在香港消失的传统中国精神,人事关系重于制度,是以事无大小,皆有后门可走,在这方面来说,人情味倒是怪浓的,朋友间互相探访,送礼之风甚盛,不能以小人之心度之,以为是行贿,只是搞好关系而已。
    由于电视机还不很普遍,于是一户人家有部电视,左邻右舍必然依时而至,不用邀请,做主人的,还得大开中门,笑脸相迎。
    谈到娱乐,许多传统粤剧都恢复演出。一晚在文化公园看了《宝莲灯》,观众十分踊跃,座无虚设,戏中的演员都穿上漂亮的传统古装(据说全是新做的,旧的在四人帮时代早烧光了),戏中也有点谈情说爱的场面,老少观众都欣然受落,风气看是改变了。
    在广州,除了挤公共汽车,及有时看到难看的脸色外,倒很愉快的,在芳村的自由市场,买到好多新鲜的鱼虾蔬菜,以香港价钱来算,自然十分便宜,不过,广州人就未必个个有能力买的,一天往南方大厦喝早茶,点心式样多十分可口,服务也有水准,令人精神一振。 JGK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明报》二月二日和三日连载李沛的一篇题为《加州来客谈》的文章,转载如下:
    自加州来港探亲的美籍华裔工程师,是位爽朗健谈的朋友,曾和他数次闲谈,其中有些或许是朋友们所乐闻的吧。
    首先提到的是中美建交的热门话题,他说:中美终于建交了,海外华人当然高兴,这是迟早必行的,只是来得比想象中快了许多。
    我是搞技术工作的,完全不懂政治,还是让我谈谈华侨的感受吧。
    虽然我们都已是美籍华人了,但对自己的祖国总还有一定的感慨,绝大多数华侨并不数典忘祖,尤其是中老年人。
    中共故周恩来总理把华侨比作嫁出门的女儿,当然,我们应如他所教导般忠于居住国,尽公民之职责,但对母亲般的祖国,仍有骨肉亲情,岂有不望娘家安康富强,兄弟姊妹生活幸福的呢!
    近年美国经济大不如前,社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它的根柢依然很厚;以言科技,还是当今一流的,而且人才济济。中美建交后,希望能适当的引进美国的科技,逐步走上现代化,使祖国日益富强。中共执政三十年了,国民生计依然贫穷落后,总不是光采吧。很高兴今天北京的领导能正视现实,要求干部发扬实事求是作风,这才是科学精神。
    台湾今后将怎样呢?这是大家都关心
    的。华侨希望祖国统一,但如何才能达成,却不是我们能知道的了。古人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我们期望的是和平统一,为国为民,不该再有内战。
    美国人民少问政治,对中美建交不大关心。曾和几位教授、学者谈及,他们认为建交是应该的,岂能忽视八九亿人民的国家,但如此对待台湾却不大公平。至于商人,打的却是如意算盘。美国各州多是工农业相并发达的。不久前,台湾一个贸易代表团到某州洽购大批农产品,获得盛大欢迎,该团才离去,中美建交消息传来,他们又欣喜若狂,认为今后工业产品也有了市场。商人如此,政客也差不多。
    北京决心实现现代化,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以为许多事都不能操之过急,最好逐步建立。美国今天的庞大先进工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光就农业机械化说,五十年前我初到美国,已有部分使用机耕了。而机械化和现代化并不能划等号,思想也得跟上去才行。到过大陆旅行的人,常看到工作人员的官僚作风,这是不可忽视的绊脚石,此外我们不能想象一个缺乏民主、法治、人权和自由的国家如何能现代化?正是由于美国人民拥有这些,才发挥了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的繁荣,建立了强大先进的科技。教条的思想钳制,只能埋没可贵的人才!北京最近出现民主墙的大字报,但民主还是有限得很,希望它是个良好的开端,往后能不断扩大。至于法制,恐怕就差得太远了。虽然共产党人总说美国是资本主义的腐朽制度,但在那儿却无人可凌驾法律之上的,水门事件就是实例。三十年来马列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却还未能挣脱封建王朝的枷锁,国民依旧贫困,这主义就难使人信服。 JGK品论天涯网


原编者按:中国政府聘请瑞士一企业家为钢铁工业首席顾问
    【本刊讯】西德《明镜》周刊一月二十二日出版的这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勤奋而友好》,摘译如下:
    苏黎世工业顾问尼科拉斯·哈耶克在新年时收到的所有贺年片中,总把其中一张放在手边:不太醒目的灰褐色小纸片写着几个中国字和有“唐克”字样的亲笔签名。
    来自中国的“新年好”的问候向这位在世界范围内做生意的计划和顾问公司即哈耶克工程公司的经理证明了一个人的好意,联邦共和国、北美和日本的康采恩老板们都在讨好这个人:唐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部长。
    去年六月开始与这位受多方面追求的中国人进行接触。唐克从德国给哈耶克打电话。西德的经理们在那儿向这位在联邦共和国访问的中国人介绍了那个瑞士人的地址。
    这些亚洲人当时在找一位独立的专家,他能审核西方公司对价值数十亿的工程项目的建议,并能在计划方面以及在开始建造与企业开工时进行帮助。在此期间哈耶克已受雇当北京冶金部所有项目的顾问和检查者。德国人介绍的这位专家,德国人自己也请教得很多。
    特别是淘汰老的、计划新的钢铁加工企业方面的专门技能,使苏黎世这家公司自一九六三年以来赢得了钱和威望。在此期间,哈耶克公司的将近四百名专家每年审核、计划和检查价值为四十至七十亿马克的项目。
    公司的创办者哈耶克本人(他曾在他岳父的铸造厂里学过手艺)随着岁月的消逝已经成为政治和经济著名人物的多方面的顾问了。他以经济专家的身份为沙特阿拉伯人服务。
    十一月底从北京打来电话,提出了第一个任务。中国人请哈耶克带四个专家立即到中国去;在订购高炉方面需做出困难的决定。
    在此期间这位瑞士人已很了解他的新主顾的一些特点。例如,他建议今后坐商用喷气机去内地的钢厂,而不要坐几天几夜火车,这个建议没有得到反响:一位高级官员对他解释说,在老百姓眼里这样做太奢侈了。
    这些工业顾问艰难地用了几小时向其伙伴说明计算和分析成本的意义:红色中国人既不懂核算制度也不懂成本
    。
    顾问哈耶克倒是对中国人的“技术天才,好学精神,以及勤奋和友好”称赞不已。他说:“他们从任何方面讲都不是发展中国家。” JGK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