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2月8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02-0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报文章:《邓的讲话使苏联人感到恼火》 '...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二月五日刊登该报驻莫斯科记者戴维·威利斯写的文章,题为《邓的讲话使苏联人感到恼火;对缓和的影响尚不清楚》,摘译如下:
    迄今苏联对邓小平访问美国的直接反应是可以料到的,但长远的后果还不清楚。
    苏联官员们说,他们仍然希望同华盛顿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并想签订这样一个协议,如果目前的日内瓦会谈可以圆满结束的话。
    这暗示卡特和勃列日涅夫将于二月底或三月举行最高级会谈。
    从短期来说,苏联人也要求美国在邓对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缓和以及裁军这三个问题表示了看法之后,澄清它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立场。
    这里认为苏联人的这种做法,是企图劝卡特在邓回国之前批评中国,从而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散布不和。
    这里的西方人士说,所有这些都是可以料到的。但从长远来说苏联的反应就不那么容易预料了——是否邓的访问及其后果使克里姆林宫感到十分不悦,以至可能使苏联同美国的缓和在今后几年中自然而然地冷淡下来,是难以预料的。
    一些官员私下批评美国不应让邓在美国境内发表反苏讲话。
    这里认为美国的观点是:卡特总统和万斯先生已经表明,他们不同意中国人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和其他问题上的意见,并打算不偏不倚地对待莫斯科和北京。这里的某些西方人认为,苏联人仍在试图估计华盛顿和北京现在究竟接近到何种程度。
    【路透社莫斯科二月五日电】(记者:布伦纳)苏联对于中国副总理邓小平直言不讳地攻击它的全球意图感到愤怒,但看来它在等待美国作出公开保证,然后再下最后的定论。
    苏联关于这位副总理美国之行的评论,集中抨击了邓发表的危险来自“苏联北极熊”的讲话,将这番讲话斥之为煽动和污蔑。
    这些评论在愤怒之中又带有某种程度的怨恨,觉得美国不应让邓在美国发表这样的讲话。
    共产党报纸《真理报》昨天在迄今为止关于邓的访问的唯一评论中说:“苏联舆论不能不注意到,美国首都和其他城市都为北京来客提供了诽谤苏联的广阔讲坛。”《真理报》说,美国尚没有一位官员驳斥过邓的“恶毒反苏诽谤”。
    苏联这种反应的调子表明,只要白宫公开表示一下它同邓的反苏讲话无关,那么克里姆林宫可能愿意减少苏美关系所受到的损害。
    俄国人已经从美国国务卿万斯那里得到了私下保证。
    预料邓的访问不会改变美苏之间缔结盼望已久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的前景。但由于邓的访问,勃列日涅夫主席访问华盛顿同卡特总统举行首次最高级会晤一事可能推迟。 31r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法《问题》周刊二月五日在《秘闻栏》内以《给中国的武器:德斯坦刹车》为题报道:
    共和国总统指示,要认真地限制对中国的武器出售,并严格地限制在“防御性”范围内。
    提供军用飞机的计划,目前已经“冻结”。法国外交界对中国反苏主义可能的过头趋势感到不安。苏联通过报刊、通过对各国政府交涉和通过特使渠道,对法国表示它感到恼火的警告,越来越强烈了。德斯坦将于三月底在莫斯科受到接见。这是一次微妙的旅行。 31r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底特律新闻》二月五日刊登该报记者特霍斯特发自西雅图的一篇报道,题为《邓的访问使美国官员发生分裂》,摘译如下:
    今天,当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接近于结束他在美国全国进行的九天访问时,白宫和国务院官员在邓小平此行对美苏关系的影响问题上,发生的内部意见分歧似乎缠扰着这位中国副总理。
    这场风波的中心在华盛顿。
    美国人的不安最初是由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月一日发表的一项联合新闻公报的措辞引起的,公报转弯抹角地提到世界一些大国的“统治”。
    在昨天清早在休斯敦同六十名地区主编和广播人员举行的一次私下会晤中,邓没有重复二月一日发表的那种反苏讲话,也避免提“霸权”(他对克里姆林宫谋求统治亚洲和其他地方的一种间接的指责)。
    这种克制反映了负责邓的访问事宜的国务院官员越来越不安的心情,他们担心好战语调可能损害美俄关系。莫斯科对二月一日发表的这项公报作出了愤怒的反应,说公报是邓及其东道主玩的“一种危险的游戏”。
    这件事看来也使万斯与布热津斯基之间在对中苏两国的政策方针上进行的斗争尖锐化了。
    在美国方面,这项联合声明显然是由赞成布热津斯基的主张的官员起草的。布热津斯基认为,同中国迅速进行关系正常化的接触不会损害美国政府与苏联的关系,特别是在谋求达成一项新的限制战略武器的条约方面是如此。
    陪同邓的美国官员私下证实,在白宫发表这项声明之前,没有征求万斯的对苏关系高级顾问对这项声明的措辞的意见。 31r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台湾《青年战士报》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成功的企业》,摘转如下:
    西格林是丹麦一家闻名全国的保险公司,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最特殊的营业方式是,能让全公司的员工,沐浴在快乐又情绪高昂中工作。
    西格林保险公司有员工一千四百多名,每一位员工几乎可以依自己的意思,随时来上班,或者是随时离开办公室。西格林公司最大的优点是,很重视员工提供的意见。
    西格林公司的员工在上班时间里,可以任意搁下工作,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或者到银行,或者逛百货公司,甚或到体育场、图书馆。但这些娱乐场需限定在总公司设定的地方,才可以任意前往,一旦有事洽商则以广播联络,他们仍然有上下班的限定时间。西格林公司之所以采取自由的办公方式,其最大的宗旨是:“让员工在情绪最高昂的时候工作。”
    西格林公司虽然采取“自由办公政策”,但他们都带有责任感。西格林公司把所有的员工每八至十二人,分成一组,没有指派专人监督;相反的,在小组的成员中,由经理指派一人,并经全体组员同意,任小组长之职,小组长的工作,和其他组员工作完全一样,没有其他的特权。
    “每一位员工的内心里,都有一份责任感。”这是西格林保险公司总经理法兰克说的。他又说:“我们绝不担心职员中,有谁会不尽职;任何一位员工,只要稍稍放松一点工作,组内其他成员,马上就会自动检举他,敦促他,使他心生警惕,否则,这些人常常会自动离开。”
    西格林公可原由两家历史悠久的保险公司合并而成,设在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内,有三幢办公大楼。当合成后,即成立总公司,并设定新工作的余文,其条文主要在加强公司业务的推展。在很受传统力量约束的保险事业里,这家西格林保险公司,属于年轻而又朝气蓬勃。
    为了沟通员工和建筑师的意见,特地成立一个计划小组,包括一名经济学家,一名工程师,一名心理学家,一名制图员和一名秘书。
    计划小组每次约见二十名员工,和他们讨论和询问他们喜欢未来的办公大楼是怎么样一个公司。每次讨论会作成记录,并归纳相同的意见,再去芜存菁。
    绝大部份员工希望新办公室远离市中心,这样开车上下班,停车较为方便。他们并希望公司能在内部装设上多花些钱,改善工作环境,而不必在外观上太过讲究,和浪费金钱。他们的抱怨有:办公室内杂音太多,如打字机的声音,邻座之间的谈话声,以及附近其他人暂停工作时,拉椅子离座和走路的声音等。
    公司也安排了一个办公用具展览,员工每六名为一组,分期分批前往参观。参观之中,并要求每名员工,选出他们喜欢的一套办公用具,供大家使用。
    起初,员工都选择大吨位又富丽堂皇的,但是,公司提醒他们,如果办公用具愈大,活动的空间就会愈小;最后,他们选择了大小适中的桌椅,和标准式的贴墙及橱柜,供作员工存放档案和其他之用。西格林公司很重视杂音的出现,他们办公室的机器声和打字机声绝不能传出三米外。因此,凡参观过该公司的人,都注意到这么一大幢房子里,居然没有一点声响,除了轻快悦耳之音乐外,仿佛一座静城。
    西格林总公司方面,还做了另外一项调查,调查员工平常接触的对象,和频繁的程度,以及他们现在应该跟谁保持联络。这个调查的目的,在于作划分办公区域或工作小组的参考。
    附属的设施如计算机部门、餐厅、邮局、银行、员工训练室、以及暖冷气通风设备等,也都逐一建造完成。要跟顾客商议保险合同事宜,有一间建造得美仑美奂,单独室隔音设备的会客接待区域室。
    西格林公司的总经理室和员工办公室没有隔离,他如此建造的目的,据该公司总经理法兰克说:“通常,总经理是自己在独自一间办公室,这样就经常与部属隔离了。如果自己步出总经理室,巡视员工的工作情形,就显得不太自然。现在,只要抬起头望望,一切就可一览无遗,也显得跟员工较亲近。”
    西格林公司所采用的是“弹性”的工作制,通常以每天上午九时到下午三时为办公时间。事实上,公司早在上午七时就开门,到下午六时才关闭。在这段期间内,员工们可以任意进出办公室工作或离开;当他们一进办公室或离开时,要把一个塑胶做的识别碟放进一个电子仪器里,这个电子仪器接通电脑,自动累计工作时数。有些员工于每个星期的前三天特别早来上班,他们说:“这样,下午就有多一点的时间照顾孩子。”
    西格林公司的清洁工人和保养人员,也在大家上班时间来办公室工作,而不是等员工下班后才来,这是公司为提高清洁和保养人员的地位。公司发现,这个办法能帮助办公室保持随时随地的清洁,减少保养的成本。
    一位市场调查员分析说:“一个公司里,不会随便乱抛废物,留下一大堆乱糟糟的垃圾,对别人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知,一个公司保持洁净,非但使客人留下好印象,也使员工办公情绪提高。”西格林公司能特别重视这一点,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可否认,西格林公司信赖员工,采纳员工意见,重视员工服务情绪和培养责任心,保持公司整洁,都值得企业界学习与仿效。 31r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