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2月3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02-0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香港《快报》评论:《美国隆重接待邓小平》 '...

    【本刊讯】香港《快报》一月三十日发表评论,题为《美国隆重接待邓小平》,摘转如下:
    邓小平在美国受到的欢迎,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隆重有余,热烈不足。
    羊年初一邓小平抵达华盛顿时起,直至本周末离美飞访东京时止,不会有任何群众欢迎场面。由于美国少数极右和极“左”团体扬言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所以白宫保安人员和联邦调查局人员倾巢而出,对邓小平严密保护,完全与群众隔离,当然不会有热烈的群众场面出现了。
    但是美国政府对邓小平的隆重接待则是空前的,卡特总统在三个星期前就亲自过目所有接待计划的细节,连国宴菜单也由总统夫妇审定,国务院发出在,严密保安措施下得以采访邓小平行踪的特别记者证达二千多张。在这一星期内,美国三大全国性电视网的黄金时间全部变成“邓小平时间”,从来没有一个外国贵宾受到过美国政府如此郑重其事的接待,也从未有过一个中国人在外国受到过如此隆重接待。
    美国政府如此隆重欢迎邓小平,决不是对邓小平有“个人崇拜”,但是邓小平所代表的势力和推行的政策,对美国有切身利害关系。一九四六年邱吉尔正式访问美国,受到空前热烈欢迎,但隆重程度远不及此次邓小平到访。十年前赫鲁晓夫访美,当时美国政府为他安排的访问节目的高潮是游览狄斯尼乐园,鸟瞰公路上如蚁群的私家车,和享受一天纯粹美国式的农村生活,赫鲁晓夫在美国人的眼里只是一个乡巴佬,美国政府对他作了一次资本主义洗脑。
    美国的利益与西欧完全一致,而美国在西欧苦心孤诣经营了三十年的北约,实力仍远不及苏联西线部队,若不是中共在背后牵制着苏联庞大的东线部队,则西欧危在旦夕。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苏联的战略目标是要侵占西欧而不是攻打中国大陆。由于中共起了“东方北约”的作用,对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安危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对邓小平的到访就份外重视了。
    邓小平被招待参观的三大节目是:一,有最先进传送带生产体系的亚特兰大市可口可乐总厂;二,代表美国最尖端科技成就的休斯敦市太空总署;三,有最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体系的西雅图市波音飞机厂。这种安排反映了美国对邓小平全力推行的现代化政策之重视,并且希望在中共定于一九八五年之前为奠定现代化基础而动用的八千亿美元中分一杯羹。 hsb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约克郡邮报》一月三十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东方和西方相会》,摘译如下:
    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对美国的历史性访问期间的言谈和书面讲话中没有什么东西应使卡特总统感到窘迫。如果有的话,那责任在卡特总统,而不在邓。正如迄今所表明的那样,邓的态度反映了北约防务部门以及美国和西欧的现实的政治家的态度。美国和西欧这些现实的政治家可能提出充分的理由,说明他们同他一样不相信苏联帝国主义并对它感到担心。
    当然,北京破坏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缓和过程有自己的打算和既得利益。而且,在某种情况下,中国可能再次成为其邻国的威胁。共产党中国曾经是苏联的盟国,它也可能或者出于自愿或者为了适应政治和军事现实情况再次扮演这种角色。因此,西方人不希望卡特总统的行动给人们一种印象,好象中国一定是终生的朋友和盟国。虽然从长远的观点看,华盛顿有必要在其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中保持平衡,但是,十分清楚,苏联是中国和西方的一个共同的威胁,只有中国和西方及时加强团结,避免被分而治之,才能减少这种威胁。
    【本刊讯】西德《图片报》一月三十一日刊登赫伯特·克伦普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邓和卡特的恋爱婚姻》,副题为《他们站在灯光下互不松手》,译载如下:
    整个美国和整个中国都看到,卡特总统和邓副总理二十九日夜里在超级名星们在华盛顿的肯尼迪中心作了热闹的演出后结下了友谊。他们站在舞台上,受到二千二百名客人的欢呼,耀眼的弧光灯照着他们,他们互不松手。十亿人注视着他们
    越过大洲的实况电视转播拥有有史以来最多的观众:十亿多人。它象征着少有的幸福:两国人民的恋爱婚姻,以两国领导人的握手为象征。邓身边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说:“现在在我们国内正是春节。在这儿是二十三点,在中国是上午十一点钟。在我们那儿人们放假,他们挤在数量不多的电视机前就象挤在大饭锅前一样。”
    来自北京的邓小平在访问美国。经过了三十年的敌对之后,他们终于结下了友谊——世界大国美国和古老的中国。卡特总统在电视里喊道:“现在两国人民在一起了,上帝保佑你们!”
    我了解美国人,我生活在中国人中间,我看过他们的大字报。卡特所说的话在中国有着巨大的作用。人们尊敬这位友好的远方的总统。越过大洲的这场世界性演出是完美的。宇宙航行员格伦为“哈莱姆环球游览者”篮球队的演出报幕。爱德华·肯尼迪鼓了掌。
    在白宫举行的盛大宴会上,中美联盟的建筑师尼克松也在座——四年以来他第一次进白宫
    。只有可口可乐和喷气式飞机这位中国人想除了参观可口可乐厂,福特汽车厂和买大型喷气式客机外还想干什么?他想在世界范围内结成反对富有侵略性的苏联的联盟。
    邓第一天在同卡特会谈时说:“总统先生,现在存在着战争的危险。紧张的局势在增加。”卡特说:“希望我们有一种宝贵的和持久的关系。” hsb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台北一月三十一日电】一些人士今天说,美国国务院驱逐了台湾的主要发言人,以避免在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出现尴尬局面。
    美国国务院宣布设在纽约的中国新闻处负责人陆以正为“不受欢迎的分子”,并限他在一周内离开,于是他在星期五(二十六日)返抵台北。
    陆以正在美国已工作了多年,他是被驱逐的第一个国民党中国官员。
    陆以正和台湾政府都拒绝对驱逐这件事本身发表任何正式的谈话,但是,美国和台湾人士都声称,这个行动是北京迫使华盛顿采取的。
    一位人士说:“陆是在邓小平访美前夕被驱逐出境,并非巧合”。
    据这些人士说,五十四岁的陆被北京列于美国的国民党中国批评者的“黑名单”的首位。
    这些人士说,国务院还担心陆会组织大规模的抗议邓小平来访的活动,因此国务院希望这次驱逐成为对在美国的台湾官员的一个警告,叫他们“安分守己,否则有可能遭到同样的下场”。
    这些人士说,国民党中国的领导人掩盖了这次被驱逐的事件,以避免公众要求采取报复行动。
    这些人士说,然而,台湾自己可能在二月底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开始以美国协会这个新机构的名义进行工作时,发出驱逐令。
    【本刊讯】台湾《中央日报》一月二十六日刊登一则消息说:
    我国驻美大使馆公使衔参事、兼行政院新闻局纽约新闻处主任陆以正,昨天下午二时由美返国。
    陆以正在美担任这个职务,已有十四年之久,负责我国在美新闻文化工作。 hsb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莫斯科一月三十一日电】题:评邓小平的谈话
    《真理报》二月一日刊登阿列克谢·彼得罗夫的一篇文章中说:
    《时代》周刊刊登的邓小平的一篇长篇谈话可以证明,这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究竟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华盛顿的。
    这篇谈话充满了露骨的反苏主义、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限制军备竞赛、搞好各国人民互利和平合作政策的敌视。邓攻击了作为各国在保障长期持久和平方面作出努力的基础的一切方面。
    他用最阴沉的调子描述了当前的国际形势,特别是这一形势的发展前景。邓小平把各国人民渴望民族解放、渴望社会进步的心情都说成是外部干涉的结果。
    他好像觉得埃塞俄比亚、阿富汗、伊朗和一系列其他国家进步力量阵地的加强和国内革命进程的发展都是在“建立”苏联的“控制”和“确立”苏联的“影响”。
    邓死乞白赖地兜售北京关于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毛主义论点,称“苏联为‘战争的主要策源地’”。他硬说苏联想搞“军事优势”,并在这方面引用了甚至连西方疯狂的反苏分子也不敢用的捏造材料。
    邓小平还就此攻击苏美缔结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定的主张,说这种协定是“无益的”。邓小平在公开恭维美国那些攻击缔结第二个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定的人和蛮横无礼地教训卡特政府时硬说,“不应相信这种协定”
    。
    邓使劲劝导美国,首先是卡特总统,他们应当倒向中国,倒向同中国的合作,这是保持美国在世界的影响的最可靠的道路。邓之所以鼓吹中美勾结的“好处”,显然是指望在美国的一些不喜欢缓和的人中引起反响。
    邓小平叫嚣说:“如果我们真正想遏制住白熊,那么我们必须联合起来。”
    在邓要拉入所谓“共同反苏阵线”的国家中,也有日本,尽管大家知道它的政府坚决反对要把它纳入中国大国主义政策轨道的论调。
    邓编造一个接一个的谣言,其中就有“苏联威胁”美国、欧洲、中国等等,等等。邓还确认,缓和与降低东西方军事对抗水平的前景显然不合北京首领的心意,不符合他们的霸权主义的扩张计划。 hsb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二月一日电】北京和美国在互派记者方面将不会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一月三十一日向一批记者保证,允许驻在北京的人数将“根据我国情况而定,目前我国情况还不太好,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计划的实现,情况将会改善。”
    他说,确切的人数和时间目前正由中美两国官员商讨中。
    他问道:华盛顿有多少记者进行活动,有人告诉他,大约一千四百人,包括文字记者、技术人员和摄影记者。他笑着摇摇头。
    他说:“我们不可能接待每一个人。”
    中国记者也将在华盛顿设立办事处。
    邓说:“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驻在中国的美国记者将比驻在美国的中国记者多。” hsb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