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一月二十四日刊登埃里克·伯恩发自维也纳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克里姆林宫讨好共产党人》,摘译如下:
    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反映大动向的小事情”表明,苏共领导人正在作出认真的甚至是调解的努力,来弥合苏共本身同共产主义运动内部要求各党有独立自主权的共产党之间的裂痕。
    苏联最近的一些表示似乎倾向于非常乐意讨论而不是论战,倾向于谋求妥协而不是白费气力地把苏联的模式,强加于一些已经决心走“独自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党。
    这样的态度转变当然是有相当明显的理由的。首先,莫斯科对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的迅速发展越来越感到惊慌。
    另一个理由显然是苏联认识到西欧各共产党和另一些独立的党派,虽然它们相互之间有分歧,可还是代表了一股值得注意的、有影响的力量。早些时候发动的那场说服它们接受“真正的社会主义”(即苏联的社会主义)的宣传运动现在已经悄然无声了。
    在一九七六年举行的欧洲共产党会议上,俄国人接受了关于党与党之间要平等的要求,而这种平等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实行过。
    现在发生了某种变化,这种变化的第一个证据是“欧洲共产党人”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意大利的贝林格,今年十月对莫斯科的访问。之后,按苏联的标准发表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公报。
    在这项公报中,俄国人承认,西欧的工人阶级运动和社会进步不仅要依靠共产党人,还要依靠社会民主党人和基督教民主党人。这种看法本身就是对意大利人的一个明显的让步。
    其次,今年十月底在布达佩斯举行了有十一个共产党的高级官员出席的会议,也发表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声明,声明说基于“民族特点”上的多党制同“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是不相容的。这项声明的显著作用可以说是给予共产党中间实际存在的差异以新的“合法地位”。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二月一日电】美国之音的高级职员今天说,中国已经停止干扰美国之音,甚至鼓励学生作为一种学习英语的途径收听美国之音的节目。美国之音的负责人斯特劳斯说:“美国之音第一次在这个星球上不受任何地方的干扰。”
    斯特劳斯说,还不清楚中国究竟是什么时候停止干扰美国之音的。向中国广播的美国之音节目是用中国普通话、正规英语和特殊英语广播的,后者讲得比较慢,用的词汇限制在二千字以内。
    【本刊讯】英国《卫报》十一月三十日刊登赫拉·皮克的文章,题为《由于齐奥塞斯库宣布违抗,克里姆林宫激动起来了》,摘译如下:
    昨天最高苏维埃对勃列日涅夫的热烈欢呼,并不能掩盖他对同罗马尼亚发生争吵的担心,这种争吵只不过是华沙条约组织阵营内部十分不稳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的现象。共产党集团国家保持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团结
    ——更不必说保持思想一致——的困难,现在已经作为年迈的苏联领导人面临的一个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引人注目地表面化了。
    但是,同华沙条约组织打交道的困难以及苏联国内的问题确实都源于同一个问题:苏联领导集团仍然反对权力下放和灵活性。它一方面设法要通过进一步加强中央计划机构、而不是通过下放权力和分散权力来纠正这个国家经济上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还想要这些共产党集团国家实行更加紧密的一体化。
    尽管罗马尼亚肯定是华沙条约盟国中为要求更多的独立性吵得最凶的国家,但是,该条约组织的其他成员国对苏联企图强加于它们的义务、尤其是负担有很大的保留。同罗马尼亚不一样,他们没有公开谈论他们不愿意被更加牢牢地纳入苏联的轨道。
    但是,有难予驾驭和不断寻求本国自由行事的较大余地的明确无误的迹象。
    同罗马尼亚一样,它们当中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愿在苏联的指挥棒下增加防务预算,或者允许苏联把其控制扩大到它们的军队、尤其是它们的总的决策。谁也不真正希望向苏联或者苏联在亚洲和非洲的朋友增加供给品,如果这种供给必须损害它们自己竭力维持的消费社会的话。
    大多数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希望,苏联能听从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贝林格的劝告,使这个集团变成为一个松弛的“大家庭”。
    但是,就眼下而言,它们都紧密团结在莫斯科的周围,同时,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它们注视着布加勒斯特和克里姆林宫之间的对抗情况的发展。
    当齐奥塞斯库总统在十二月一日举行的庆祝独立日的大会上发表讲话时,他将要亲自发表又一项响亮的重申罗马尼亚独立的声明。
    但谁都不确实知道,苏联和罗马尼亚的关系是否正走向真正的破裂。
    大多数华沙集团观察家仍然推测,论战将增多,但是,双方中任何一方现在都象一九六八年那样不愿挑起真正的破裂,一九六八年,罗马尼亚大声叫喊反对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但是,今天的世界形势已经不同了。齐奥塞斯库也许觉得,他现在享有足够高的国际声望,可以冒从华沙条约组织退出的风险。
    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罗马尼亚国内的形势和他对这个国家的控制。
    苏联当然并不希望在华沙条约组织中失掉罗马尼亚。尽管齐奥塞斯库不允许华沙条约组织的军队驻扎在罗马尼亚,但是,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它是通向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巴尔干半岛其他国家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领土的至关重要的走廊。
    不进行入侵,苏联肯定会对罗马尼亚采取经济上的制裁措施,作为使罗马尼亚留在这个共产党阵营内的办法。
    【本刊讯】苏联《消息报》九月二十二日刊登列宁格勒金属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校长马塔林教授的一篇文章,题为《工厂的大学生车间》,摘译如下:
    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要求增加劳动力的后备力量,这就向高等学校提出了相当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高等学校应当保证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专家,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一定困难,也要求尽可能多的青年能留在物质生产领域。加强夜校教育和函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这项任务的解决,但是对以下这一点再没有人会争论:加强对熟练掌握基础科学和现代工程学理论基础的非常有学问的工程师的教育,只会使教学脱离生产。我认为,最有前途的一个方向——是在工厂附属的高等技术学校系统中受高等教育。这种系统早在一九三○年就产生了。
    目前提高对工程师理论水平的要求,给各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变化。首先,大学生的成分改变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昨天的中学毕业生。但是教学原则不变:使理论知识修养与所选定专业的生产劳动相结合。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的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加,循序渐进地从事编制内职位的工作——学徒、工人、工长助手、工长,技术员、工艺师、设计师,最后是工程师。
    我们采用的教学进度规定了列宁格勒金属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学生第一、第四、第五、第八、第九学期和第十二学期的一部分的作业,并根据全日制大学的普通进度(即完全脱离生产)在其他学期进行理论课教学。总学时与全日制大学的总课业完全相符。但是,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可以从教学大纲中删掉某些基本工程学科和专业学科中已经知道和讲过的章节,把这些内容直接放到工厂和生产训练时间去学习。而把腾出来的学时用来学习理论,其中包括用来加深学习操作过程的物理本质、数学分析的现代方法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六年当中有近五年时间在生产领域工作,顺便一提,这大大减少了国家花在他们身上的教学经费。这笔经费共达二千六百八十卢布,然而在普通大学里,教学经费超过七千卢布。
    各个阶段的生产活动显示出青年专家的个人才能,因此企业后来就可以最有效地利用这种才能。这就更易于解决诸如以高水平的工程师加强生产工段和车间这样复杂的任务。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即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宁肯同课桌或绘图板打交道,常常逃避到车间去。而我们的毕业生则乐意在任何工段工作。
    企业基地是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绝大多数设计都涉及到具体生产问题。
    高等学校现在非常重视发展大学生科学研究的技能。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在这方面具备特别良好的条件,因为教学研究工作是在企业现代化基础上进行的,并在企业里得到应用。
    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系统的优越性十分明显地表现在共产主义教育方面。大学生在有团组织的车间里工作,可以对形成青年工人的世界观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他们本身又得到劳动锻炼。
    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的学生在生产教学期间不仅可以使自己未来的专业不断完善,而且可以学到组织工作的技能。
    我们的经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系统客观存在的优越性。仅仅在战后的年代里,我们向列宁格勒各动力机器制造厂输送了三千七百三十八名工程师。在列宁格勒金属工厂,有三分之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是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的毕业生。
    我们这里有一支十分强大的教师队伍。我们还从能够使学生了解技术进步成就和技术领导生产实践的工厂基地邀请最著名的专家参加教学。教授和教师队伍的高水平,有助于提高培训专家的质量,决定着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科研工作的水平。
    同动力机器制造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为四十二个专业提高其工程技术人员水平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最近五年来,有三千九百八十名专家经过进修。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实际上已变成提高动力机器制造工作者水平的中心机关,这个机关也在完成部门教学方法中心的职能。
    总之,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系统的高等教育在其存在的半个世纪里,表现只能说是好的。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这里没有困难。
    只有在十分正确地组织理论和生产教学的条件下,工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就要解决寻找把理论课、实践课和生产教学结合起来的最有利形式的任务。教学进度应当考虑到学生在生产条件下工作的特点,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在理论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我们的学生不要等到高年级,而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当掌握专业知识。这就给教学法带来不少困难。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