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8年11月21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8-11-2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香港《争鸣》刊载田枫的文章:《天安门风云--一九七六年'...

    不久,开来了一辆带有高音喇叭的宣传车,徐徐驶入广场。从喇叭里传出了尖嗓子的声音,要求广场的人们离去。人们开始围住了宣传车。
    “我们悼念周总理究竟犯了甚么法?”
    “还我花圈!”
    “你们热爱不热爱周总理?”
    “回答!!”
    “我们……我们……”一个个子稍矮的女民警结结巴巴地说。“我们没有办法,这是上级的命令……”一个个子稍高的女民警说。
    “你们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人们显然并不满意。
    “你们必须马上离开这儿!广场不是你们呆的地方”。坐在宣传车的男司机傲慢地嚷了起来:“都滚回去!”
    人们开始被激怒了。
    “你们滚出来!”群众中有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大声喊了一下。
    “同志们,千万别上当!”一个中年人喊着说。
    但是,广场上的人都已乱哄哄的,那中年人的声音完全淹没在人们的“哼哈”声中。
    这时有好几个佩带“首都工人民兵”的人跑了过来。为首的是个既不象工人、又不象干部的细高个儿。
    “你们想干什么?”那为首的“工人民兵”挤到人群中,象在“劝阻”,又象“帮倒忙”。果然“民兵”们这一举动更激怒了群众。
    “别上当!千万别上当!”中年人嘶叫着:“我们可以讲理!”
    “民兵”开始挥舞着拳头。
    几个工人打扮的群众揪住了为首的那家伙。
    “你们怎么打人哪!”
    “我们不打好人!”细高个儿瞪着眼喊着。
    “我们悼念周总理有甚么错?”中年人气愤地责问。
    “周恩来是党内最大走资派!”细高个儿脱口而出。
    “甚么!!”群众都怒吼起来了。
    这家伙一挣扎便往人民大会堂的方向奔去。群众都红了眼,不少人掉头去追捕那个家伙。
    那家伙死命地跑上了人民大会堂的台阶。站岗的解放军放过了那家伙后便形成一个人墙,挡住了群众的去路。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从大会堂的东门匆匆跑了出来,带着极重的口音大喊:
    “你们谁胆敢冲进去?这是什么地方?”
    “你们怎么让反革命分子进入人民大会堂?”
    “都离开这里!”那干部根本不理会人们的责问。
    这时广场上一片骚动声。警察与民兵开始聚集在广场上。
    “民兵”们大抡着铁棒。在警察中,有不少是从外地“调请”来的“刑警”。据说其中有王洪文在上海的“小兄弟”——流氓、阿飞之类。
    人们开始反抗了。
    鲜红的血染上汉白玉的栏杆与石块路面。人们怎么能忍受这样的迫害?怎么能压住满腔的怒火?
    他们追赶着打人的凶手。可是,有的凶手却跑进了纪念碑东南侧的一个两层楼里。人们也顾不上这两层楼是干甚么的,便冲了进去。
    下午六时正天安门广场上的喇叭开始广播市委负责人的讲话录音。
    这讲话录音重播了几次。但是在广场的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被“民兵”扭送到临时拘留处——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反革命分子”却越来越多。在这些“反革命分子”中,有的是莫名其妙地当上了三日的“囚徒”。
    下面提到的仅仅是天安门事件中几个小小的插曲:
    某单位一职工,因送亲友到北京火车站,回来的路上路过天安门广场时,不知怎么竟走进了包围圈,白白地遭到一阵毒打还不算,而且还成了寝苫枕块的“囚犯”。当“民兵”们知道抓错了时,还要求他不许把文化宫里的遭遇声扬出去,否则对他不利云云。
    更有一对夫妇,为了赶时间去看晚场的电影,从公共汽车下来后,便拼命往文化宫跑。“民兵”们把他们当作漏网之鱼,不容分说,扭送迸文化宫,白白吃了“囚饭”。
    无辜的人流的也是无辜的血。然而人们流下的鲜红的血深深地渗透到汉白玉的栏杆,渗透到天安门广场上的青石路面。这一年,北京的群众用血泪的雨水祭清明。
    在血腥的清明节的日日夜夜,有一双恶狼般的眼睛,从人民大会堂的一个窗户注视着,指挥着天安门广场发生的一切。这个人动员了几万,甚至十几万受蒙蔽的“民兵”对付手无寸铁的“一小撮反革命分子”,这在中国的历史上简直是一件大奇闻。
    正是这个人,事后扬扬得意地写信给他女儿说,他看到了中国的匈牙利事件。邓“纳吉”就要垮台了。信的最后千嘱咐万嘱咐他的女儿,千万别把他这些日子在人民大会堂的情况告诉给任何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四人帮之一的张春桥。
    如果说,在过去人民群众是睡火山底层的沸腾的岩浆,而在今天,在天安门广场,这最底层的岩浆已经迸发出来了。她从火山口喷薄出来,很快地就会把害人虫烧成灰烬。
    人民的眼泪,人民的鲜血,是燃烧着的岩浆。
    天安门广场上人民群众用泪和血创作出来的千千万万的诗句,象一把把利剑直刺四人帮的心窝。
    震撼世界的天安门事件唤醒了沉睡的人们。当人们稍稍平息自己的悲痛时,他们并没有停止过思考。
    他们在思考,他们在回忆,他们在注视……
    人们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四人帮”的所谓清查天安门广场事件运动加以抵制。
    有些基层单位的干部干脆用“一揽子”包下来的态度,不予理睬。
    而在群众中,“五四”的火种到处在传播。
    北京钢铁学院校园的一棵小树上,在一天清晨,出现了用透明塑料纸密封的小字报:“天安门事件的真相”。
    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就在天安门的城楼下,有一青年人向群众申诉事件的始末。
    这时,四人帮控制的司法部门慌了手脚。帮的喉舌们更加起劲地发出了以“胜利者”姿态的歇斯底里的狂吠。
    又是慰问演出,又是授奖,在四人帮的字典里根本查不出来有“羞耻”二字。
    人们也开始在回忆,回忆这群匪帮们的表演。从江青在一九七四年春节关于批林批孔的讲话,直到一九七六年上海《文汇报》三月份一系列攻击周总理的文章。这一桩桩、一件件使得湖海积愤,苍天激怒。
    人们始终在期待,在期待……
    人们在期待,总有一天,四人帮阉割人民感情的罪行要得到清算。历史也将对天安门事件作出最公正的判断。
    总之,人们将会冲出愤怒的闸门,勇猛地向前飞跨,用铁的拳头,砸烂这帮匪徒。
    一九七六年的秋天,也是多事的秋天。
    毛泽东逝世了。人们担忧着国家的命运,自己的命运。
    十月六日,也就在天安门事件刚过半年,祖国的上空,格外晴朗,撒过周总理骨灰的江山更加青翠。
    人民赢得了春天。四人帮的黄粱美梦被粉碎了。
    所有涉及到天安门事件的“囚犯”们都被释放了。人们欢欣鼓舞,敲锣打鼓地迎接英雄们的归来。(下) Cpo品论天涯网


    科学家正对蔗糖聚酯进行研究,这种物质的味道酷似人造黄油,可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物质【美联社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十一月十六日电】科学家们说,一种可以代替食油的人造物质,可以大大降低高胆固醇程度,从而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
    两组科学家正在对蔗糖聚酯进行研究,这种物质的味道酷似人造黄油。
    辛辛那提大学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查理斯·格卢克说,「蔗糖聚酯看来是一种显著有效的降低胆固醇物质」,比现有的各种药物具有更大好处。
    据心脏专家说,血液中含有太多胆固醇,会大大增加出现重大心脏疾病的危险。专家们认为,主要的问题在于美国人习惯于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诸如鸡蛋和肉类。
    格卢克说,尽管可服食药物来降低胆固醇,但这些药物有副作用,因此难于用药。
    格卢克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种试验物质,可以象牛油那样涂在面包或煎饼上,也可以代替菜油煎炒食物,更可以调制其他食品。
    加州—圣地亚哥大学的约翰·克劳斯教授说,就是用来烹调胆固醇高脂肪多的食物也是有效的。但这样的食物当然不如清淡的食物。格卢克说,蔗糖聚酯在初步试验中,没有产生明显或相当大的副作用。他说,诚然,它确是减少了维生素A和E的含量,但这是很容易获得补充的。 Cpo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九月十三日刊登一条题为《世界最小单镜反光机问世》的消息,转载如下:
    照相机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从性能的改进、款式的更新,到机体的大小,都在不断地变化。
    东京旭光学公司九月八日宣布,它们已经研制成功一种据说是世界最细小的单镜反光相机。
    旭·宾得自动一一○型单镜反光机是一般大小的宾得相机中最细小的一种。这款小型单镜反光机高度仅有五·六厘米(约两英寸半),宽度为九·九厘米(约四英寸),重
    量,包括一个标准镜头,有一百七十克。
    尽管这款相机娇小玲珑,但是它仍然可以转换镜头,并可以安装一个特别的底片器、闪光灯,以及一组拍摄特写的镜头和滤色镜。通常,它可以转换三种镜头——标准镜二十四毫米、广角镜十八毫米和远摄镜五十毫米。所有这些镜头的光圈是「二·八」。
    旭·宾得自动一一○型单镜反光机同时设有TTL自动测光系统,以及独特的镜头后面的快门系统。这种快门系统的速度从一秒到七百五十分之一秒。这款相机使用的底片,较为特别,是一一○型。 Cpo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美国加州·赫沃兹十一月十五日电】两位美国学生发现了最大的已知质数—二的二一,七○一次方(2)。
    同是十八岁的劳拉·尼克尔和柯特·诺尔,接获上次发现最大质数纪录的布赖恩特·塔克曼教授的祝贺,塔克曼发现最大的质数是二的一九,九三七次方2)。
    一个质数只能由本身和一除尽。
    这两名加州大学学生使用五位数据处理方法获得这项发现。 Cpo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