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8年11月21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8-11-2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合众社评苏联对伊朗政府的态度 '...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一月十六日电】对于苏联来说,现在的伊朗国王是一位可以预料的人物,是一个已知数,如果有人接替他,则无法保证这个人会对莫斯科比较好感。
    与此相反,假若国王被推翻,接替他的可能是一些右翼宗教领袖,或者是一个更为保守的反共军政府。
    因而,苏联人在批评伊朗和它的作好斗争准备的国王时,调门一直是很低的。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苏联人估计这位国王将能维持下去。”
    国王的处境在过去两周中开始恶化起来,但在此之前,苏联报刊一直只是通过转载外国报刊的社论来批评伊朗和伊朗国王。
    但苏联已经改变了这种做法,《真理报》直接批评了伊朗政府,并将目前骚乱归咎于“伊朗现在的严重经济困难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苏联权威性的外事刊物《新时代》进而说这场骚乱是“广泛的民主运动”,只有一个“民族团结”政府才能平息这场骚乱。
    西方外交官指出,苏联仍然没有批评国王本人。
    这位国王虽然同美国保持着强有力的联系,但也是俄国人所了解的一位人物。
    伊朗一段时期以来稳定的局势曾促使苏伊两国发展着强有力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在苏联和伊朗边界联合修建一条可以用来进行水力发电的大坝。伊朗每年还向苏联中亚地区和象捷克斯洛伐克这样的东方集团国家出口一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伊朗的铁路系统也是巴格达和苏联中亚地区铁路网之间的铁路联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是德黑兰出现一个强大的反苏政府,那将对这种合作带来威胁。克里姆林宫使伊朗保持稳定是大有好处的,尽管在伊朗取得一个立足点可以为苏联同伊拉克以及最要紧的是同它在中东的主要盟国叙利亚之间开辟一条走廊。
    这样的计划是不大可能实现的。这尤其是因为此次骚乱是伊斯兰什叶派右翼教徒搞的,这些教徒反复声明他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会支持利比亚式的激进政府。
    对于反对派民族阵线,《真理报》只是称它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组织”。
    如果在伊朗没有任何真正的左派或共产党的基地,苏联很可能使伊朗的反对派势力更加向右转,假若这些反对派势力怀疑克里姆林宫正在帮助煽动骚乱的话。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有些地方美国的影响是大的,美国人也多,美国在这些地方不得安宁可能使俄国人有些高兴,但从根本上讲,俄国人是喜欢他们边界一带局势稳定的。” nIP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德黑兰十一月十八日电】伊朗王后法拉赫今天离开这里前往巴格达访问。这是二十五年来一位高级伊朗皇族成员第一次对邻国伊拉克的访问。
    一位官方发言人说,明天当什叶派穆斯林教徒庆祝穆罕默德先知指定他的女婿为他的继承人的周年纪念日时,她将访问巴格达南部的纳杰夫圣城。
    这位王后对伊拉克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是表明两国关系改善的迹象。一九七五年,在阿尔及利亚的调解下,两国结束了激烈的边境争议。这里的人认为,这位王后对纳杰夫的访问可能会使伊朗的什叶派感到皇族的那种强烈的宗教感情。伊朗什叶派在总人口中占百分之九十五。阿里的圣陵纳杰夫是什叶派的最神圣的地点之一,直到最近,它还是被国王流放的反对派宗教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的总部。 nIP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曼谷十一月十八日电】据这里的报纸今天报道,一个自称是老挝一位内阁部长的儿子、凯山·丰威汉的外甥的老挝难民到了泰国北部的一个难民营。
    这个人二十二岁,自称是新闻部长西沙纳
    ·西山的儿子,对警方报的名字是伊沙拉·西山。他对警方说他是十一月八日游过湄公河到泰国的。他现在在廊开的一个收留老挝人的大难民营里。
    他说,他生在河内,在河内受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在河内娶了凯山·丰威汉的姊妹。
    他说,他在一九七五年共产党在老挝得胜之后回到了老挝,在警方情报部门工作,军阶是上尉。 nIP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七日电】此间消息灵通的阿拉伯人士说,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即将回到莫斯科继续治疗。
    据报道,布迈丁总统于十一月十四日回国。
    在苏联首都的阿拉伯人士今天说,这位阿尔及利亚领导人的健康状况仍然是“严重的”。
    这些人士说,布迈丁返回阿尔及利亚是为了避免长期不在国内而引起的政治原因。 nIP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大和新闻》十一月九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由于苏联和越南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亚洲出现军事紧张》,摘译如下:
    三日在莫斯科匆忙缔结的苏联和越南之间的“友好合作条约”,很明显是“苏越军事同盟”;毫无疑问,这是克里姆林宫对缔结日中条约所采取的报复措施。
    确实,由于缔结了带“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亚洲世界已经突然进入新的、而且是未曾有过的危机时代。越南得到苏联全面的军事援助,对柬埔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不仅如此,甚至还可能把它的矛头指向中国。而且,越南已变成“亚洲的古巴”,它势必将对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带反苏色彩的东盟各国,拼命发起以军事力量为背景的种种扰乱活动或者游击攻势。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苏联也因为这项条约而终于实现了它自日俄战争以来一直固执不变的在印度洋上称霸的野心。
    势必要把金兰湾拿到手,作为大力支持越南的交换条件,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苏联海军强大的根据地。如果真是这样,美国第七舰队的行动将受到严格限制,其部署要进行很大的变动。与此同时,这对于我国也和匕首刺喉一样,因为日本经济的血液石油有百分之八十五要用油船从中东运输。不管怎样,该项条约确实将迫使表面上一直处于和平状态的整个亚洲一下陷入极度紧张。不仅如此,还蕴藏着把东南亚完全变成一个大火药库的危险性。 nIP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卫报》十一月九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从技术上说,日本应有尽有》,摘译如下:
    下院的一项调查报告认为,英国的技术人员必须学习日文。
    科学技术特选委员会在昨天发表的一项报告中承认,英国未能在工业中运用我们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优良成果,结果我们现在必须利用日本的技术专利权,正如日本过去利用西方的技术专利权一样。因此要学习日文。
    报告说,为了改进英国对日本技术的估计,政府应帮助建立日文教学。
    这个委员会为了帮助把日本的技术用于英国工业,还提出了两项建议:增加英国驻东京的大使馆的科学技术人员,并坚持他们要能说日语;政府为在日本学习的英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提供补助金。
    这个报告除了进行通常的说教(日本做得好,而我们则坚持过了时的等级差别和政治冲突)以外,还加了一个条件:日本对技术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它指出,日本人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活的质量越来越关心。
    这个委员会认识到,英国必须靠出口,才能生活。它说,英国一定要用提高技术行业的吸引力的方法来扩大技术人员的队伍;必须认识到生产职能的重要性;必须鼓励技术革新;必须确保得到从事这些工作的资金,“不管来自何方”。
    这个委员会从日本和英国的许多材料中,从一个小组委员会一九七七年三月在日本各地的十天访问中,弄清了日本的一些优点,其中许多优点是同英国的经验直接对立的。这些优点是:
    政治稳定(自由民主党自一九五五年以来一直执政),这同全国人民对奋斗目标的看法大体一致有关。
    把技术放在首位。首相主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工作。
    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在制订和执行政府和工业部门的协议方面,在发展技术方面起关键性作用。
    大学同具体的工业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日本,人们认为工业职业比学术职业更吸引人。因此,在行政和工业部门中,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所占的比例很大(一份调查报告提出,工程师出身的经理占百分之五十)。
    用于科学研究的资金,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从百分之二点五增加到百分之三,绝大部分资金由政府提供。
    实行“终身雇佣”的制度以及一些大公司占统治地位,这使得绝大多数工会听命于公司,它们的要求要符合公司的利益(但是参加工会的工人只占百分之三十三)。
    一些金融组织愿意为长期计划提供资金,而很少考虑目前的市场情况。
    生产高度自动化,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日本一些公司不要按英国标准生产的一些英国机器部件)。
    十分注意有效的销路,科研工作为销路服务。
    这个委员会说:“日本人认为,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为经济发展的成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路透社伦敦十一月八日电】英国政府今天被敦促依照日本和西德的榜样,以大规模引进技术作为一项成功的工业战略的基础。
    这一劝告来自英国的一个议会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的目的是,研究日本在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中的研究和首创精神。
    该委员会说:“联合王国在发展和运用技术方面的记录没有我们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记录好。
    西德和日本两国的成功显然有这样一个教训:在当地没有发展起适合的技术的时候,从国外购买专利权引进技术是合算的。”
    去年三月访问过日本的该委员会的成员说,西德大规模地购买国外技术所花的钱和日本差不多,尽管它的收入比日本高得多。
    该委员会认为,英国能够从日本的技术经验中得到很大的好处,并说,与日本相比,英国工业雇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其它合格的技术人员的数目是不多的。
    它说:“日本已经把它的技术能力提高到了在许多领域里它在技术上占领先地位。
    “日本人显然愿意出口他们的技术,联合王国应当利用这一点,尤其是在生产方法方面。” nIP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