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8年7月24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8-07-2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英《经济学家》文章《科学竞赛》 '...

    说自一九五三年以来,有一半以上的重大技术革新项目是美国完成的;但是工业世界的其余国家在利用美国技术方面现在似乎比美国做得还好。各国政府在选择科研项目本身时应当谨慎,特别是不要根据过去哪些方面有过革新这一点去选择
    【本刊讯】英国《经济学家》五月二十日刊登一篇题为《科学竞赛》的文章,摘要如下:
    做一个拥有应用科学家的国家是否比做一个拥有大科学家的国家更好呢?自一九四五年以来,英国和美国获得了百分之七十的诺贝尔科学奖金;它们的科学家在全世界受到尊敬;这两个国家的科研费用始终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以上,一直到最近,它们所花的钱仍比其它任何国家为多(俄国除外)。在世界技术的根本性突破方面,它们甚至占了四分之三。但是,在此期间,它们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比西德和日本小得多;西德和日本变得更富裕了,而它们造就的伟大科学家却较少。
    一九三九年前,德国在获得诺贝尔奖金人数方面居首位,但是,自一九四五年以来只获得了百分之七的奖金;日本在诺贝尔奖金的整个历史上只有三人获得奖金。日本和西德在技术上的根本性突破(例如脑扫描装置、口服避孕药、双丙针织品或核反应堆)方面做得并不出色。但是,这两个国家在改造和改进现有技术方面却做得比较好。
    自一九五三年以来,有一半以上的重大技术革新项目是美国完成的。但是,工业世界的其余国家在利用美国技术方面现在似乎比美国做得还好。有些美国人把这种情况归咎于间接的贸易壁垒(如日本的壁垒)。现在,美国政界人士和工业界人士如同这个国家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一样,对美国将科学应用于工业的专门技术的国际地位越来越下降感到担忧。
    在他们自己的后院,可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在登记专利的美国人的发明创造项目越来越少的同时,在美国登记专利的外国发明创造项目的数目却大增,在这方面日本人和西德人的发明创造居首位。尽管美国在需要高度技术的产品方面的贸易顺差在继续增长,但是它的技术性不那么强的商品的贸易逆差也在继续增长。美国人往往忽视在后一类商品(这类商品在世界贸易商品中占大部分)生产方面再实行技术革新,而他们的竞争者则不然。钱是怎么花的一个主要的解释是: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英国,政府的科研总开支中有一半和国防有关。西德政府只将其科研预算的百分之十一用于国防,而日本仅用百分之二。
    美国政府在国防科研方面每年要花一百亿美元(主要是通过签订工业合同的方式),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给民用科研事业的一大笔补贴。但这也可能使工业实验室过于庞大而无法管理。
    国防部也能使公司畸形发展。由于资方醉心于先进的军事奇迹,他们可能把商业市场搞得一团糟。例如,电子学是现代武器的关键,在这方西,没有哪个国家比美国更先进。但是美国的电子公司在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方面是落后的。美国能通过遥控操纵火星上的机器人,却不能出售有竞争力的民用波段的收音机。美国能够用人造卫星把西伯利亚一位科学家正在喝茶休息的情况拍摄下来,然而,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却愿意购买进口的、根据德国技术制造的日本电视机。
    从商业观点来看,政府资助的科研的成效似乎不及商业界资助的科研的成效,这一点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可是,在美国和英国的全部科研活动中,有一半是由政府资助的;而在日本,政府资助的科研只占四分之一。为了使工业在某些极其重要的技术方面赶上先进水平,日本确实提供了几笔巨额补贴。例如,今年给研究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和补贴共达三亿七千万美元。但日本的成果并不只集中在这几个接受补贴的领域。如今,就获得新的专利权而言,日本在几乎每一种工业方面都是四个领先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用于科研的费用中,有一半是用在日本政府所说的基础科学方面,但是这种基础科学不是获得诺贝尔奖金的那种科学,而是为使工业技术人员能够制造质量更好、价钱更便宜的产品打下基础的那种基础科学。
    美国工业本身的科研活动中有五分之二是由政府提供经费的,但所取得的成果与投入的资金却不相称。美国所有的重要革新项目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二是得到公共资金的支持的。大学和政府办的实验室所从事的革新在美国的科研活动中大约占四分之一,但是,所取得的成果据说只占重大革新成果的百分之十三。在公营企业的范围内,大学看来要比政府实验室更出成果,这就是说,它们花的钱比较少,而搞出的革新成果比较多。
    美国政府的投资实在是划不来。在美国技术革新所制造的产品中,只有五分之一是供公共部门消费的。而英国政府从投资中所得收益甚至更少。尽管英国公营企业规模较大,但革新项目中只有百分之十三同公共部门购买或制造的产品有关。日本技术革新者们也不重视公共部门,他们并不依靠公共部门来支付他们的薪水。
    日本的技术革新的努力不仅在制造新产品方面(尽管日本的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质量是惊人的),而且还表现在使日常需要的产品的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新的生产工艺方面。
    只有大型企业组织才提供得起在高度专业技术领域搞革新所需要的巨额科研经费。但这一点看来并没有使它们搞出更多的革新成果来。按科研费用计算,拥有雇员一千人以下的美国小型企业搞出的重大革新成果要比拥有雇员一万人以上的公司多十六倍。从绝对数字看,美国小型企业的革新成果等于美国大公司的革新成果。中型公司的革新成果似乎为大公司的四点五倍。
    大公司常常太死板,不会利用革新成果。按理说,这些大公司在提供为销售一种新产品而往往需要的大笔资金方面,应该具有极有利的条件,但是实际上象全年每天都登记一项专利的贝尔公司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它们对于它们的某些发明创造往往不知所措,或是受到联邦条例的限制而不能利用。
    有些大公司已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想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通过对技术革新的分析,人们对认为在科研方面几乎不投资的一些工业可以不重视科研的看法表示异议。如果对那些未必会出成果的工业增加科研经费,就能够获得大的收益。
    还可以将更多的钱用于提高行政管理本身的工作效率的革新活动。当今,行政管理机构要么醉心于技术(象国防部门),要么排斥技术(象许多地方行政管理当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防部门对技术也进行排斥,如毕林普上校企图证明,骑兵和战列舰要比坦克和轰炸机更可靠。
    各国政府在选择科研项目本身时应当谨慎,特别是不要根据过去哪些方面有过革新这一点去选择。通过对战后三个时期(一九六○年——一九六五年;一九六五年——一九七○年;一九七○年——一九七六年——本刊注)可以搞出最多的革新成果的工业的分析,人们可以看出,在已提及的十四种工业中,只有两种工业(电子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在一个时期内做到了这一点。技术革新的全部意义在于它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要创新。 Gno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希腊《雅典每日邮报》七月十八日刊登一篇报道,标题是《中国人在萨洛尼卡地震前三天作了预报》,转载如下:
    中国地震学者预料到了一个月前震撼萨洛尼卡的大地震。因此通知了一位在萨洛尼卡工作的美国教师,后者碰巧在萨洛尼卡地震前三天在广州。
    利利·史蒂文夫人是萨洛尼卡松林美国学校的教师(美国肯塔基州人),因此她是在六月二十日要发生地震之前三天得到通知的唯一的萨洛尼卡居民。
    史蒂文夫人六月十四日离开萨洛尼卡,同一些同事到中国旅行十五天。六月十七日,她们一行到了广州。下面是史蒂文夫人谈的关于这件事的全部内容:
    “我们一到广州饭店,中国国家旅游局的向导(我们在各地活动都是他陪着)便来看我们,并问哪一位女士是从萨洛尼卡来的。我告诉他,我就是。他然后说:‘我们的地震学者预报,萨洛尼卡在今后五天内将发生大地震。’他还说,如果我愿意的话,可以往家里打电话,并告诉我的朋友。我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但未能找到他。我对这一令人惊奇的消息感到不安,因为萨洛尼卡五月二十四日已发生过一次强震,但是因为我找不到我的朋友,我一时全把它忘记了。
    “六月二十一日,我们一行游览了中国长城遗迹。我在那里遇到旅游局的一些工作人员,他们告诉我:很抱欠,萨洛尼卡昨天发生了一次大地震,许多人死亡,许多建筑物被毁坏。” Gno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七月十六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大阪大学试验装置“激光4号”聚变成功——朝实现“理想的能源”大大前进》,摘要如下:
    直径九十微米的小太阳诞生了。大阪大学核聚变研究中心(主任是山中千代卫教授)使用三月份完成的激光核聚变试验装置“激光4号”,于十五日下午,在我国首次聚变成功。该教授说,“为核聚变实用化敞开了大门”,其成果预定在自八月二十三日起在奥地利召开的、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的国际会议上发表。
    核聚变作为取代石油等天然资源的未来的能源,一些先进国家都在竞相研制。
    核聚变同利用重的铀原子裂变时释放大量热的原子能发电不同,它是利用轻的氢原子聚变时释放热量的现象。核聚变时不会产生“尘埃”,所以,它作为理想的清洁能源受到期待。太阳是依靠核聚变反应燃烧,所以,可以说,利用人类的双手也能制造出小太阳。
    但是,要引起核聚变,就必须造成类似于太阳内部的高温和高密度这些条件。山中教授等人利用起到“火作用”的激光光束的“激光4号”多次进行了试验。
    十五日下午三时,将激光功率提高到两千焦耳。其结果,产生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的研究有由托卡马克型代表的“磁约束方式”和象激光4号那样的“惯性约束方式”。
    “磁约束方式”是用磁力线抑制等离子体,防止等离子体逃逸,提高温度,取出能源。它从二十年前就成为核聚变研制的主流。日本也基本是这种方式,但试验还处在核聚变反应以前阶段,实用化道路还很遥远。
    相反,应用激光的“惯性约束方式”受到重视是从五六年前开始的。它的优点是利用强能源的激光,引起核聚变,不需要磁场。
    山中教授的小组利用“激光4号”之前的装置,在一九七一年产生了一万个热中子,一九七五年产生了十万个热中子,而这次产生的热中子是一九七五年的一百倍。美国、苏联、法国和英国也在从事激光核聚变研究。但走在最前面的是美国的劳伦斯·里佛莫尔实验室,但“激光4号”这次的成果与该实验室水平不相上下。
    该教授等拍摄了燃烧球在实验装置内部引起核聚变瞬间闪耀光辉的等离子体照片。 Gno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