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8年2月11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8-02-1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路透社记者墨菲评论说:邓小平副总理访尼有助印中关系'...

    【路透社新德里二月九日电】(记者:莱斯利·墨菲)这里有迹象表明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对尼泊尔的访问有助于使中国和印度新政府之间的关系解冻。
    这两个亚洲大国自从一九六二年发生边界战争以来,就一直不能达成妥协,彼此都很警惕,甚至在一九七六年年中恢复了大使级关系以后也仍然互相保持警惕。
    但是邓宣布中国渴望同印度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他在加德满都的时候对印度敏感的心理所作的表示,在这里留下了好印象。
    邓对尼泊尔和对缅甸的访问,是十多年以来中国高级领导人第一次出现在次大陆的边缘上。
    印度一开始是有猜疑的,把邓的访问看成是为了抗衡六个星期以前德赛自己对尼泊尔的成功的访问,认为这是表明中国要介入到过去几个月来趋于活跃的地区外交中来的一个行动。
    事实上,邓先生并没有要改变印度和中国在尼泊尔的平衡关系。
    到邓在加德满都访问结束的时候,印度报纸的社论就都谨慎地赞扬他的外交作风。
    《印度时报》说即使是最尖刻地批评中印和解的人,都不能否认,邓的讲话“表明了北京方面要想同我国修好的坚定的,虽然也不无警惕的愿望”。
    中国显然对德赛政府治下的印度改变它对各小邻国的态度和疏远苏联的倾向有深刻的印象。
    邓先生没有说通常指责印度为实现莫斯科的“霸权野心”和它自己的“扩张主义计划”而在南亚地区惹事生非的话。
    不但如此,他还欢迎南亚各国之间关系的逐步改善,并且敦促它们不分大小,平等相处。
    印中关系中主要的胶着之点是它们继续在若干边境地区有争议。
    德赛在他去年三月出任总理以后不久曾说过,他认为,在这种形势继续保持的情况下,要印度采取主动来改善对华关系是不符合民族自尊心的。
    他后来在有一次接见记者时又说过,在中印边界争端解决以前,“我们两国之间不可能有彻底的谅解”。但是,有一些迹象表明,(就象同巴基斯坦之间关于克什米尔的争执一样)将努力建立友谊,而把边界问题推到靠后的位置上去。
    外交部长瓦杰帕伊在本星期去巴基斯坦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回来以后说:“如果他受到邀请的话,他也愿去中国访问。”
    二十年来第一个来印度访问的中国贸易代表团还在印度参加机械工业博览会。代表团将在印度逗留两星期,将去许多地方。
    在加德满都,邓的访问被认为是一大成功。 atf品论天涯网


    【共同社东京二月九日电】题:巴黎统筹委员会同意向中国出口电子计算机
    据通产省八日得到的消息说,巴黎统筹委员会七日在巴黎开会,决定正式同意日立制作所向中国出口大型电子计算机。因此,日立公司将于下周正式向通产省申请出口,估计三月份便可出口。
    这次出口的电子计算机是日立公司一九七六年八月接受订货的,它将用于气象观测,共三台:一台是M170,另两台是M180。在签订合同后,日立公司和日本政府曾要求巴黎统筹委员会准予出口,但是美国表示不同意,认为“从用于和平方面来说,记忆容量太大,有可能转用于军事”。对此,日本方面便从去年秋天进行交涉,并就下述两点同美国达成了协议:(一)中枢处理装置的处理速度和容量不变,减少附件的记忆部分;(二)电子计算机开始启用后,日立公司仍将向中国派遣维修人员,防止转用于军事。最近已就此事取得了中国方面的谅解。
    据料,向中国出口电子计算机的贸易,将以此为突破口,迅速地活跃起来。
    【路透社东京二月八日电】美国大使馆今天透露,美国已同意向中国出售三台大型日本电子计算机,但是坚持要有若干保证。
    美国大使馆为回答人家提出的问题,发表了一项声明,说美国已告诉控制向共产党地区出口战略物资的“协调委员会”,它并不反对这笔买卖,只要能满足某些条件。
    美国大使馆不肯透露这些条件是什么,但是消息灵通人士说,其中有一条是大大缩小计算机的容量,要保证它们不能用在军事方面。
    日立公司今天说,它不久将派代表去中国,同去的还有一名政府官员,弄明白北京是否愿意按照美国规定的条件买这批货。
    要出口协调委员会战略物资清单上的货物,必须得到协调委员会十五个会员国的一致同意。通产省今天说,在协调委员会会员国中,美国是唯一对卖这批计算机有异议的国家。 atf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台湾《青年战士报》一月二十五日译载一月十六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酒精混以汽油的燃料》,摘转如下:
    能源短缺和价格的步步高升使得大家对使用酒精作为汽车燃料的兴趣大增,为什么汽车不用酒精作燃料呢?
    酒精早已被当成是一种特殊的汽车燃料了。许多竞赛用的跑车通常都用纯酒精作燃料。巴西的汽车用汽油和酒精的混合物作燃料。
    那么,为什么美国人不用酒精作为汽车的燃料呢?
    最简单的理由是汽油比较便宜。甚至于自一九七三年后,汽油的价格虽然上涨了九倍,但比较起来,酒精还是贵多了。美国的能源部宣称乙醇——就是以谷物制成而常用于饮料中的酒精——的生产成本是一点二美元一加仑。但汽油的零售价格在美国联邦税和州税附加以前,仅为五角美元一加仑。同时每加仑乙醇所能跑出的里数仅为汽油的三分之二。另一种酒精——甲醇,其制作费用更为昂贵,但只能跑汽油里数的一半。
    那么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提倡使用酒精呢?
    实际上所提倡的是一种酒精和汽油的混合物。这些倡议者说混合比例为百分之八十五到百分之九十的汽油,其售价只比一般汽油贵三分钱到五分钱而已。当石油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贵的时候,这种混合汽油和纯汽油的价格差距将会日益接近。假如能够出售制造酒精所衍生的副产品,象在蒸馏过程以后所产的谷物渣滓可以用作畜饲料,这将使酒精的来源可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酒精是从那里来的呢?
    乙醇可以从下列各物中制造出来,象是谷物、玉米杆、甜菜、或是任何含有淀粉质和纤维素的植物中取得。甲醇可以取自煤、褐煤和油页岩中,美国这类的矿藏极为丰富。甚至于沟中的烂泥或是垃圾都可用来制造甲醇。提议用酒精作汽车燃料的人士说,这样不但可以产生更多的汽车燃料,而且还可以帮助解决大城市中的废物问题和农庄中过剩的谷物。
    一般使用汽车的人士,若使用酒精燃料,其大致状况如何:
    许多实验报告指出,汽油中混以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酒精,对汽车的功能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在西德,福斯公司进行了此类试验,他们用百分之八十五的汽油混以百分之十五的甲醇,一共行驶了一百八十万公里,并没有遇到什么汽车效能上的困难或是需要什么引擎方面的重大调整。
    为什么不多加一点酒精在混合燃料中呢?
    当酒精的含量超过百分之十五时,汽车制造商认为汽化器就必须重加调整。引擎在冬天将难以启动,而夏天又会产生“汽锁”的现象。另外,可能会有的困难是引擎腐蚀的现象。
    汽车的里程会不会受酒精的影响呢?
    从事内布拉斯加州实验的研究人员宣称,使用混合燃料的实验车辆,其里程比使用无铅汽油作燃料的车子多百分之五。通用汽车公司的研究人员也同意车令在五年以上的车子,若使用混合燃料可能会跑出较多的里程。但他们认为新车还是用纯汽油较佳。为什么有这种情形呢?
    因为酒精比汽油含有更多的氧。一般说来,较多量的氧,若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并附加在汽油之中,则里程就会跑的更多些。所以,由酒精带来较多量的氧会使老车子的里数增加,因为老汽车所设计的引擎都是高效能引擎。大部分新车的引擎,从另一方面说来,都不是高效能引擎的型式。新引擎都是为了增加里数而设计的。此类的新引擎都已被调整到燃烧最大限度的氧而仍能平稳运转。当引擎从酒精得到多余的氧时,其效能反而会减低,这也使得里程因而减少。
    使用酒精会不会产生空气污染的难题呢?
    看起来象是会使某些污染物减少,也使另外若干种污染物增加。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都认为酒精并不象是会使空气污染全盘性的降低。以酒情为燃料的车子仍需要装设象是触煤转化器一类的控制污染的装置,这样可减少废气中的污染物。 atf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二月八日刊登该报记者肯里克发自波士顿的一篇文章,题为《肯尼迪如何理解中国对美国的态度》,全文如下:
    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最近从大陆中国归来,他在访问中国期间向一批中国学生问到,在六、七个优先考虑的国家发展问题中,他们的国家将把力量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这些学生回答说,教育、农业和工业。
    这位参议员问到,那么美国应做些什么呢?这些学生说,发展军事力量。
    参议员肯尼迪用这件事来说明中国人对于作为世界上一支遏止苏联影响的重要力量的美国的态度。
    肯尼迪在中国进行了两周访问之后归来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外政策中最严重关切的问题是他们所认为的苏联的扩张主义。”
    他说,因此,他们与美国有某些不寻常的共同目标,其中包括:美国建立一支强大的防务力量;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西欧;使日本的经济具有生气;北约组织保持强大。
    这位参议员说:“我们作为一种政策支持这些目标。他们从与苏联人的关系的角度出发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支持这些目标。”
    肯尼迪先生说,中国人希望美国与苏联人走向“对抗”,而不是目前的那种“合作和竞争”。他说,他认为,中国人“强烈地感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这位参议员去年八月要求美国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和断绝与台湾的正式关系,他重申了这一立场。他说,他与中国领导人进行的会谈“使我相信他们个人希望早日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愿望”。 at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