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12月2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12-0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新加坡开展学中国普通话运动 '...

李光耀总理自己聘请了一位教普通话的教师,政府官员都仿效李光耀在公开场合同中国人讲话必须说普通话。新建筑物都用中文命名,明年起,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都要起中国名字。五年内,绝大多数人都要能说普通话,十年内,老年人也都要会说
    【合众国际社新加坡11月26日电】新加坡正在大力开展迄今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运动——改变75%的新加坡人的语言。
    写有“多说普通话,少说方言”的宣传牌比比皆是。电视台和电台用普通话播送节目;机关职员都在学说普通话;全国的小学生的姓名将改成中国姓名。
    “学中国普通话的运动”始于一年以前,其宗旨是消除英国殖民时期从亚洲各地迁来的移民在新加坡造成的语言混乱现象。
    这场运动将不涉及25%说英语、泰米尔语(一种印度语)和马来语的新加坡人。但是对在这个方圆587平方公里岛国的170万华人来说,这场运动意味着用中国普通话取代将近十几种方言土语。
    有人指出,新加坡企图从大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中取得好处。他们说,有技术和会说普通话的新加坡人在与中国签订有利可图的合同时就会有一条“内线”。
    但是,李光耀总理认为,这样做,不单是为了做买卖,而是有更深刻的原因。李光耀担心的是,五花八门的方言土语会迫使新加坡华人变成二等说英语的人,而忘记自己是亚洲人。他认为,中国普通话将有助于保留维护社会团结和道德准则所需要的中国传统。他说:“中国传统保存的儒教对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用处颇大。”
    李光耀自己的祖籍是中国,但他受的却是英国教育,直到30岁才开始学中国话。如今他聘请了一名教普通话的教师,因此他说的普通话几乎无懈可击。他今年年初说:“我在学中文以前的世界观和学中文以后的世界观是截然不同的。”
    政府专门开设了普通话课,4,600名政府官员都在仿效李光耀,在公开场合同中国人必须说普通话,不能说英语或中国地方土语。
    电视台和电台在这场运动中起了主要作用。据新加坡广播公司公布的数字,在过去一年里,电视台和电台用在宣传普通话运动上的时间超过10,000分钟。这还不包括用普通话表演的文娱节目。
    作曲家谱写了宣传普通话的歌曲,所有新盖的房屋都须起中国名子。出租汽车司机抱怨说,他们必须说普通话才能换新的汽车执照。但迄今最触动人心的是,从明年开始,所有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都要起中国名子,不管他们的父母已给他们起了什么名子。
    李光耀给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规定了具体目标:在5年内,绝大多数人要能够说普通话;在10年内,老年人也要说普通话。
    迄今为止,政府尚未强制推行这种新的语言,但是李光耀说,过一两年以后可能要采取“行政措施”。
    尽管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华人坚决拥护开展学普通话运动,因为他们看到由于使用英语使他们的传统丧失殆尽。
    这场运动也产生了国际影响。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邻国有大量华人,两国担心小小的新加坡会使华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复苏。
    但是,新加坡政府(它使英国人遗留下的“殖民地式的贫民窟”变为亚洲国民收入仅次于日本的现代化国家)已经考虑过最近这场社会改革所冒的风险,并决心不管花多长时间也要把这场运动进行下去。 c1u品论天涯网


    【香港《新晚报》11月16日文章】题:英国电影何处去?
    英国的电影工业已经逐渐沦为美国的附庸,因此,近年来我们能看到真正有英国民族风格的电影愈来愈少了。
    你会相信《超人》、《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是英国片吗?事实上,它们都是在英国拍摄,用上不少英国幕前幕后工作人员;虽然主要资金来自美国,导演和主角也来自美国,制作上却是登记着英国出品的,然而,你嗅不到半点英国味道。五、六十年代,英国出产过一些很有民族风格·的影片,比方东尼李察逊的《愤怒回顾》、《甜言蜜语》、《长跑者的寂寞》,积克·克利顿的《金屋泪》,卡路·黎殊的《星期六晚与星期日晨》、《莫根》,林西·安德逊的《如此运动生涯》等等,无论内容风格上,都予人新锐与鲜烈之感,形成所谓《自由电影》运动。就在此时,英国电影界的危机日益深重,美国大影业公司纷纷投资在英国拍片(由于成本较轻,而且英国的技术人材也很充足),虽然一直控制着英国的电影市场,旦也帮助了英国影业走向蓬勃。在美国资本下,大卫·连拍出了《沙漠枭雄》、《齐瓦哥医生》、《碧海情天》;卡路·黎殊拍出了《一代母后》等等相当有瞄头也还有着一定英国风格的影片。同时,新秀也纷纷涌现,像《一夜狂欢》、《救命》的李察
    ·赖斯特,《风月宝鉴》的顿·罗素;铁金刚片集的泰伦斯·扬、佳·咸美顿,《春花秋月未了情》的约翰·史莱辛哲,《火车大劫案》的彼德·叶斯等。而美国一些成名导演如约瑟·卢西、史丹利·寇比利克也在六十年代初中期以英国为根据地,拍出了一系列坚实的名作如《云雨巫山数落红》(卢西);《一树梨花压海棠》、《密码一一四》、《二○○一年太空漫游》(寇比利克)等。英国影坛可谓空前兴盛。
    然而进入七十年代,一则由于美国经济出现不景气,把资金押回本国,二则英国本身的经济继续恶化,以致电影工业一落千丈;本土市场日见萎缩,国际市场又打不开。较好的人材都流到好莱坞或欧陆去(史莱辛哲自《午夜牛郎》后变成了好莱坞大导演,彼德·叶斯执导后也留在美国,赖斯特也回到美国去)。还有李察·波顿、彼德·奥图,茱丽·姬丝蒂等好演员也要去到荷里活找出路。英国土生土长的好人材不是没有,但都找不到必要的资金开拍,或者拍成之后都要亏本。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实在看不到几部真正有本土特色又有国际声誉的英国片。
    近几年,英国的电影业又被美国资金所操纵,几乎成为好莱坞的殖民地。最近英国名影评人阿历山大·获加访港,在一次演讲中就慨叹英国民族电影的没落。政府虽然设立电影基金加以资助,但却不得其法,裨益不大。 c1u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华盛顿11月13日电】(记者:诺曼·布莱克)哪怕在罗纳德·里根尚未以总统身份初次露面时,他当演员时代的电影已经成为电视台的热门货。
    一家大的影片销售公司说,80多个美国城市的电视台已经订购里根主演的影片,以便在11月和12月放映,另一家公司发现海外感兴趣的程度令人惊讶。
    随着漫长的总统竞选运动终于结束,美国电视台已经不再受联邦通讯委员会作出的规定的约束,这项规定使电视台有一年多时间不能放映里根的影片。
    他自1937年起拍了50多部影片,这些影片从未享受杰作的名声。然而许多电视台负责人认为,里根这个演员现在观众更多了。
    华盛顿的WOVM电视台9日放映了《海洋的恶魔》,里根在那部影片里与他妻子南希合演。
    该电台节目负责人埃德·琼斯说,“我们在大选前就安排放映这部影片了。观众有18个月未能看到他的影片了,我们认为人们如果能看到他的一部完整的影片是好的。”
    琼斯说:“我们图书馆里只有他的这部影片。里根从来不是很能卖座的,我也不认为他当了总统就会使他的影片更吸引人。”
    另有一些人不同意这种看法。
    艺术家联合电视公司广告和推销部负责人海伦·基利恩说:“人们的兴趣大大增加了。该公司持有里根的35部影片的放映权。”
    她说:“电视台纷纷向我们的推销员订购这些影片。这不得不算是大选造成的结果。现在一个演员当了美国总统,几乎应该为此而拍一部影片。”
    韦斯环球公司合伙者之一史蒂夫·韦斯说,连海外也要订购里根的影片了。他的公司有两部里根的影片。他说:“我们已经在法国、德国、意大利、阿根廷、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西班牙做成了交易。” c1u品论天涯网


    【香港《新晚报》11月23日文章】题:略谈先锋派副题:从“法国先锋派电影精选”谈起
    电影文化中心这几天在大会堂高座举办“法国先锋派电影精选”,这里向读者介绍一下“先锋派”。
    “先锋派”又名“前卫派”通常是指艺术里任何的实验运动;这些运动都是背叛传统,在题材上和形式上都力谋创新突破。
    在电影史上,是指1918年至1930年在法、德两国流行的实验电影运动。
    在法国有几个实验流派出现。最先的一个与印象主义有关,所用的技巧是柔焦,叠印和突出的拍摄角度。代表人物有阿拔
    ·更斯、占米尼·杜勒等。
    到了1925年至1930年间德国的维金·伊高灵和和路特·陆德曼等提倡非剧情的作品,在法国发展成为“抽象电影”。这时期,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如曼雷、雷纳·克莱尔、布纽尔等人都将电影视为最完美的艺术媒介。在德国,奥斯卡·费清嘉继续发展抽象电影,而陆德曼则转向纪录片的探索。苏联在革命成功之后,艺术相当蓬勃,俄国的先锋派主要在蒙太奇技巧上进行试验。
    欧洲三十年代蓬勃发展的实验电影运动,一方面受到德国和苏联的政治运动影响,另一方面与电影里复杂的声响技术处理也有关。
    美国的先锋派,像商业电影一样,由于大量欧洲流放的艺术工作者的加入而丰富了。表现主义成了美国实验电影潮流的一支,代表的作品有《最后一刻》,《九四一三的生与死》,《一个好莱坞的临记》等。俄国的蒙太奇也大量的被仿效,在一些“电影诗”如《事实的注脚》里就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影响。
    先锋派的电影工作者扩阔了电影的视野,他们所试创的许多技巧都逐步的被商业电影所吸收了。像在其他艺术领域一样,敢于创新,尽管会碰到焦头烂额,但却是把文化推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一些一度被认为光怪陆离的主题和风格,也已获得广泛的接受和认许。 c1u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苏联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年出版一卷本百科辞典。出版前言说:
    “这是苏联第一次出版一卷本家庭案头必备的百科辞典,约八万词条。内容包括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学和艺术等一切领域,供每一家庭在阅读报刊、书籍、听广播、看电视、教师讲授和青年自学大、中学教科书时查阅问题之用。由物理学家、科学院士A·M·普罗霍罗夫主编。”
    此书比1955年版三卷本苏联“小百科全书”的四万词条增加一倍而篇幅更小,大大增加了最新科学、技术词条,删除了旧版过时词条并大大压缩了旧版冗长、过时的解释。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已着手编译出版此书。 c1u品论天涯网


    【法国《世界报》80年11月15日报道】1979—1980年度,法国有将近100,000名小学生学外语,占小学生总数的2%。在小学里教外语是15年前开始的,一直是“试验”性质的,因为至今只有3%的小学(1615所)开设外语课。小学里的外语教师有3211名,其中11%是外国人。
    小学生学德语的最多,大大超过其他语种,共67900名,占学外语小学生总数的68%。其次是英语,有29,900名儿童学。学意大利语的有1184名。最后是学西班牙语的,有229名。 c1u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