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7月20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7-2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电视时代:教育的武器,走向百花齐放》 '...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六月二十七日刊登该报特别采访组成员阿部义正的中国见闻,题为《华体制下的中国》《电视时代:教育的武器,走向百花齐放》,摘要如下:
    情报化社会的时代——尤其是电波文化毫不客气地打入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中国也不例外。
    电波在八亿人的头上潆回,人们可以从普及到家庭的收音机中听到各种各样的消息。列车上的扩音器,城市街头的喇叭,人民公社的有线广播,播送着华主席在大庆会议上的讲话,反复地播放“抓纲治国”的口号。
    在中国,与其说文化和政治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倒不如说文化就是政治。一九六五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在文艺争论的外衣下,展开了夺权斗争,这是记忆犹新的。每当中央政治上发生变化,《人民日报》的文化栏就为之一变,甚至连收音机里播放的流行歌曲都出现了变化。
    中央广播事业局的新局长,由张香山担任。拿日本来说,相当于日本广播协会、全国民间广播协会的会长这一重要职务。张香山长期从事对外工作,同日本的关系特别深。
    这样的“外国通”掌管广播,对中国宣传报道界的今天来说,可能是颇带有象征性的。
    张局长在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欢迎了我们,他严厉地批判了只准许播放“八支歌曲和现代京剧”的江青等“四人帮”,他说:“列宁特别喜欢歌曲,恩格斯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贝多芬。今后要学习外国优秀的有益的作品。这也不只限于技术,对于文化本身,也要学习外国的有用的东西。”
    当然,文化革命以前的已经入库的中国作品也将重新开放,广播文化将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
    我们在中国的第一座大城市上海参观了电视台,登上高达二百五十米的电视塔,参观了广播室。我们得到的深刻印象是,中国的电视还处于摇篮期。机器是旧式的,尚未使用磁带录象机。彩色摄影机,镜头是日本制造的。
    领导中国宣传报道界的《人民日报》,从今年四月开始,设立了一个小专栏,每周一次介绍一周的电视节目(黑白和彩色)。中国当局预见到电视时代即将到来,认为这是一个有力的宣传武器而表示予以重视。上海地区约有十万台电视机,中国的电视还很不普及,以学校、工厂等公共机关为中心,还远远没有普及到各家各户。
    尽管如此,自一九五八年开始播放电视以来,全国电视台已增加到三十七个,通过微波电路和一百二十三个转播站,把首都北京的节目转播到二十三个省、自治区。一九七三年主要电视台开始“试播”彩色电视。对于电视,上海和北京一样,或者说比北京投入的力量更大。北京平日的黑白和彩色电视都是晚上播放两个半到三个小时。而上海,据说“一天播放约十个小时,。后来才知道,上海每天下午还在另外的广播室播放“电视教育讲座”。
    中国的电视即使不特意称为“教育讲座”,也可以说全都是教育节目。在下午七点开始的新闻节目之后,便是歌舞、戏剧、新闻记录片、儿童体育等等,都是健康的节目。完全没有日本电视中泛滥的娱乐节目。中国所采取的形式是把娱乐也包括在教育之内。不过,通过“百花齐放”,大概会在电视中增加一些群众要求的娱乐节目吧。
    一提电视台,就使人联想到它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那里有异常风度的男男女女频繁出入,进行以秒计算的比赛。可是上海电视台却毫无这种气氛。我们在这里看到的许多女工作人员,和其他机关的一样,都是很朴素的。然而在中国人看来,说不定电视台仍然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梦想和憧憬的舞台呢。 0TF品论天涯网


    【时事社东京七月十六日电】题:佐藤新驻华大使将于八月下旬赴任
    香港十六日电:在正式访问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的途中来到香港的鸠山外相,十六日傍晚在同日本记者团座谈时暗示说,佐藤新驻华大使可能于八月下旬赴任。过去曾说是在七月底。外相说:“赴任前,最好是同福田首相会谈后再去。由于八月份首相将访问东盟各国,所以,看情形有可能在八月份会谈。”由于福田首相访问东盟各国后预定于八月十八日回国,所以,这一谈话表明,佐藤大使的赴任日期有可能在这之后。
    此外,关于佐藤大使推迟赴任同中国的符浩新驻日大使推迟赴任的关系,外相说:“不是为此而选择(赴任的)日期的。”
    【本刊讯】蒋帮《中国时报》七月十四日刊登一则消息如下:
    本报驻华盛顿特派员傅建中十三日专电:新任“美国驻北平联络办事处主任”伍德科克即将启程前往北京履新,时间可能就在下星期初。
    国务卿万斯十二日晚在国务院接见伍德科克,就他在北平的任务,给予最后的指示。记者获悉,万斯向伍德科克强调,在他个人在八月访问北平以前,伍德科克应就中共内部目前的情势向万斯提出完备而详细的报告。
    美国官员暗示,卡特政府已经对与北平“关系正常化”的模式作了暂时性的决定,万斯国务卿将带着这个模式前往北平,尝试着将它推销给中共。
    美国官员拒绝讨论该模式的内容,他们只说:“就美国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之间的关系来说,该模式并不是美国很高兴采取的重新取向。” 0TF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台北七月四日电】今天这里获悉,国务院已经把美国驻台北大使昂格尔的回国述职和休假推迟到九月。这个决定显然是为了使昂格尔先生在美国国务卿万斯于八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六日访问北京期间留在台北以使国民党中国政府不致于过分尴尬。 0TF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莫斯科六月十日电】苏联一名气候学家说,地球越来越热了。
    塔斯社星期五的报道,引述了列宁格勒的主要地球物理学天文台的迈·布迪科教授的话说,在十五年前,气温已开始上升。
    塔斯社说,布迪科以一八八一年以来的气温制造图表,显示出气温逐渐寒冷,以及北极冰的扩展,在一九六○年,达到最冷的顶峰。
    但是,自此以后,“每年平均的温度缓慢而稳定地上升,目前已比上一世纪的平均温度高摄氏零点二度。”(转载六月十一日香港《大公报》)
    【本刊讯】苏联《知识就是力量》第三期刊登一则题为《地壳将变暖吗?》的消息,全文如下:
    几年以前,日本地质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由于石油开采越来越多,地壳将变暖,因为石油矿藏所起的“天然冷却区”的作用正在消失。一些在沙特阿拉伯工作的英国地质学家好象证实了这个假设。从一九七○至一九七六年他们在各采油区的一千多米深处测量了温度。他们确定,石油矿地区地壳的温度六年来从摄氏三十八度上升到四十七度。 0TF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圣胡安七月十日电】特稿:《加勒比海地区的干旱》
    自今年的第一天以来,生活在加勒比海地区各岛上的二千七百万人几乎全都处于严重的干旱中,从古巴往南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延伸两千英里。
    农业专家粗略地估计,牲畜和甘蔗、香蕉、咖啡和西红柿等作物的损失已大大超过五千万美元,可能接近一亿美元。他们又说,他们的估计是保守的。
    在海地这个在所有岛屿中受打击最严重和最贫穷的国家,经济官员们说,他们得到未经证实的消息说,由于干旱,数十人饿死。
    除海地、古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之外,牙买加、多米尼加共和国、波多黎各、维尔京群岛、圣基茨、安提瓜、巴巴多斯和格林纳达也受干旱影响。
    虽然据认为干旱严重,但是没有消息说旅游业受到消极影响,旅游业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圣胡安的美国气象局的气象专家罗·卡尔维斯伯特说,自一九○○年以来,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大部分地方,逐渐形成目前的干旱情况。由于情况越来越糟,美国波多黎各自由邦总督和美属维尔京群岛总督要求华盛顿联邦政府宣布它们的岛处于紧急状态。联邦政府于六月根据一九七四年救灾法宣布他们的岛处于紧急状态。该法主要为农场主提供低息贷款。
    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如下:牙买加——该岛容水十亿加仑的主要蓄水池降至四亿加仑,每天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水实行定量配给。世界银行已借给牙买加人三千万美元用来打井、筑坝和改善水的系统和排灌系统。古巴也在帮助建设水的设施。海地——干旱已遍及该国的中部和北部地区。首都太子港的供水也短缺。一项大规模的国际粮食援助计划已阻止了饥饿和流行病。多米尼加共和国
    ——政府已下令使用最近建成的三千万美元的塔维拉斯水坝灌溉大片种植水稻的地区,这些地区提供主食。共和国中部种植水稻的锡瓦奥地区由于降雨量非常少而受灾。这个地区也生产该国水果和蔬菜的大部分。波多黎各——在七十六个市中有二十多个市实行水的定量配给。在干透的南部沿海地区,牲畜几乎没有草地可供放牧。美属维尔京群岛——由于缺雨,在圣克罗伊克斯放牧七千头牲畜的草地几乎不存在。巴巴多斯——农场主不愿意种植新的山芋、马铃薯、玉米、大豆和豌豆,因为象一位农场主所说的“没有雨。”格林纳达——美洲国家组织最近召开会议期间,六个月之久的干旱暂时打破了。大雨保证了饮水和洗澡水的充分供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尽管在加勒比海地区南部普遍降雨,水仍然实行定量配给计划。这项计划是今年早些时候开始实行的。
    气象专家卡尔维斯伯特说,他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对降雨纪录进行研究,这个研究表明,降雨量“比正常少几英寸”。他又说,通常给加勒比海地区带来雨的天气循环规律现在在变,使这个地区几乎不降雨。他解释说,看来气候变化是造成干旱危机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他说,说明天气循环规律不灵的最近最生动的例子是去年冬季严寒,这次严寒使美国东海岸达到创纪录的低温,甚至在弗罗里达和巴哈马群岛下了雪。
    卡尔维斯伯特说:“通常给我们带来大量雨水的天气循环规律在弗罗里达以南的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0T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