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7年4月13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7-04-1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读卖新闻》刊登川崎秀二文章:《走向“大治”的中'...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四月三日刊登自民党会议员川崎秀二写的文章,题目是《走向“大治”的中国,缔结条约的最好条件》,摘要如下:
    现在北京正处在冬去春来的季节中。三月二十三日,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邓颖超。目前已被推举为国家领导人。
    我讲了话表示哀悼。我说“没有在周总理在世期间缔结成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实在遗憾”,说着不禁掉下了眼泪。邓副委员长这时作了明快的回答,她说:“这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所能办成的。但是,实现它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也完全取决于日本政府首脑的决断。”
    她回忆说:“你每次来,周恩来同志都会见你,他都对我说了。”她列举事实说明苏联的霸权主义,诚恳地陈述了外交政治论,她说:“日本决不可以示弱。”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斗志十分旺盛。
    目前,在中国,被毛主席指定为接班人的华国锋的体制稳定。同时,批判四人帮的运动正在全国展开。与一九七三、七四年的批林批孔和一九七五、七六年的批判走资派等运动相比较,批判四人帮的规模更大,、也更加彻底。
    批林批孔当时,周总理曾经直截了当地向我说:“西欧的新闻记者说,批孔是针对我的。可是,五四运动时,正是我提出了:如果不突破孔子的教义,无产阶级思想就不会完全胜利。”现在想来,可以认为,周总理是悄悄地把四人帮比作孔子了。
    四人帮完全得不到军队的支持,他们要把被民众所普遍蔑视的江青推为主席,自不量力,野心勃勃,搞了阴谋,从而自取灭亡。另一方面,四人帮在最近四、五年掌握了舆论机关,所以,肃清他们的影响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华体制的口号是:一九七七年是“大治”之年。一九七六年,中国失去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这些建国的老前辈,又加上唐山大地震,是悲剧之年。今年,以逮捕四人帮为转折,是走向“大治”的一年。
    中国从事对日关系的人,对福田内阁基础的广泛和福田关于“忠实地遵守日中联合声明”的表态是给予相当大的信任的。
    可以说,下决心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时机已经成熟。鸠山访华自不消说,还应该实现福田访华,去结束四年来无所作为的局面。 jue品论天涯网


    说中国用芭蕾舞来颂扬革命使这种经院式的僵硬舞蹈具有了一种特殊的优点一种本来不再能指望具有的活力
    【本刊讯】法国《世界报》四月三日——四日刊登一篇题为《上海芭蕾舞在巴黎:毛的几节诗》的文章,摘要如下:
    我们不要忘记,上海芭蕾舞不是给西方人看的,而是给中国人民看的。
    象目前在爱丽舍田园大街剧院上演的《白毛女》这样的剧,是以古典舞蹈为其渊源的。舞蹈吸取了毛的格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古典芭蕾舞已成为一种用来抒情地叙述毛主义英勇业绩的表现形式。
    实际上,这不大是一种芭蕾舞,而更多地全然是一种戏剧,其中穿插着以精湛技巧来表现的舞蹈、歌剧、滑稽剧。
    引人入胜的音乐,又象是普罗科菲耶夫式的交响乐,又象是军队进行曲,又象是中国旋律的如泣如诉的曲调。对于我们这些外国观众来说,非常富于情节剧色彩的某些剧情,似乎是埃皮纳尔(孚日省首府,是法国绘画中心——本刊注)绘画馆里的画面。另一些剧情则因其逼真和激情而达到了动人的境界。
    整个剧情使人想起一首英雄的长诗,情节变化极为丰富多采,并归结到主题上,就象是歌颂毛的一些诗节。技巧非常高的男舞蹈演员一点也没想要突出。激励中国跳芭蕾舞的那种因素,同首先促使苏联人,其次促使今天的日本人在演出芭蕾舞方面与西方舞蹈演员竞争的那种因素,是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的。
    中国人打算通过同他们的传统舞姿相差很远的古典舞蹈,来颂扬他们的革命。但是,这么一来,他们就使这种经院式的僵硬的舞蹈具有了一种特殊的优点,一种本来不再能指望它具有的活力。 jue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四月八日发表该报记者永里写的一篇报道,题为《华国锋体制下的新路线——日本经团联访华团随行记》,摘要如下:
    华国锋新体制在毛、周逝世后,面临着大地震等天灾和四人帮对生产活动的破坏这一重大的考验,国内经济被迫陷于不振状态。新体制团结在毛主席的指导方针下,在华主席卓越的领导下,正在沿着极其稳定的路线前进,提出了现实的经济政策。这是土光团长及团员一致的感触。
    土光团长的一个印象是:“我认为:华国锋这个人是不讲假话的、纯朴正派的人。令人感到:在他的身上好象把毛先生、周先生两人合在一起。这样认为也不错。”
    访华团和华主席的会见是在时而夹杂着大笑,象闲谈那样的气氛中进行的。据说从开始到结束几乎都是华主席讲话。谈到了日中、中苏问题,四人帮问题。他特别强调说:“根据平等互惠的精神,中国以自己拥有的资源,日本以自己拥有的工业力量,进行经济合作,为了发展世世代代的友好,发挥我们今天的责任吧。”
    关于中苏问题,据说华主席以相当激烈的口吻谴责了苏联过去的背信弃义,给人印象是目前难以想象中苏两国之间的距离会缩短。
    “一年前,在一切方面,中国政府要人说话都是吞吞吐吐的,以怎样的态度应付才好,令人不知所措,但是这次以外贸部部长李强为首,大家都明确地阐明了各方面的方针。气氛非常明朗,令人惊异。四人帮造成的影响,似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是大家一致的印象。
    从这一情况看,从出色地处理毛、周善后的领导能力,可以说华体制是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政权,他的路线是在所谓党和政府基本政策的延长线上的。
    把精力贯注于日中经济交流的经团联副会长稻山嘉宽说:“过去会晤已故周总理时,他说过的话至今言犹在耳。他说:‘今后的世界,必须走向人类共存共荣的目的。把日中关系友好地联结起来关系到人类的幸福。’这次访华,从毛周路线的继承人的华主席那里听到了同样的声音,使我确信自己所努力前进的方向是不错的,同经团联的同事们一起切身感到这一点,这真是幸运。”
    总之,通过这次访华完成了一个树节。今后的树干如何成长,可以说是个重大课题。 jue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台北四月八日电】参议员戈德华特说,他认为美国不必在同北京关系正常化之前放弃同国民党中国的共同防御条约。
    戈德华特昨天到达台北进行一周访问。
    这位台湾国民党政府的强烈支持者说,美国在历史上从未单方面地背叛一个盟国,美国人民也「不想背叛国民党中国」。
    【中央社高雄四月九日电】行政院长蒋经国今天晚上在高雄,接见戈德华特夫妇,并共进晚餐。
    蒋院长对戈德华特表示欢迎,并且就国际局势、中美关系等问题,广泛交换意见。 jue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卫报》三月三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卡特对台湾不再抱主观愿望》,摘要如下:
    驻台湾的人数不多的外交界确信的一点是:这个人数不多的外交界人员不久后将会更少。据说美国现在驻在国民党中国的大使也将是美国驻在那里的最后一位大使了,美国把它的使馆从台北移到北京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在台湾的美国官员——他们有点象在病人听不到的地方讨论一个晚期病人的一批医生
    ——说,在卡特当政后,已不再抱主观愿望了。他们带着一种宽慰的口气说:台湾好象已到了据说快要死的病人都要度过五个阶段中的接受阶段了。
    一位美国官员说:“不可避免的感觉普遍地增加了。我们长期来一直在谈论这个问题,最后到了这样的阶段,其谈论的中心是如何解决和何时解决这一问题了。”这是他谈论“撤销承认”——断绝华盛顿同台北的外交关系和废除华盛顿同台北的防务条约的用语。
    事实上,按照精神病医生对死亡划分的阶段来看,台湾可能正处在拼命讨价还价的阶段,或者说离开接受同美国断绝关系还有两步
    ——这种情景肯定使人感到象死亡即将来临那样恐惧。但仍然存在着譬如象抓住救命稻草那样的倾向。
    国民党官方的立场是,台北和华盛顿断绝关系是“假设性的”事,因此,没有很多线索可以看出国民党人所考虑的美国撤离使馆的可接受的最起码条件是什么。
    但是这里的美国官员说,他们的“感觉是,国民党人希望至少得到象日本人那样的条件”,换句话说,设一个不挂国旗的准使馆。
    卡特总统的顾问们希望在美国同大陆正式建交后也能有同样的侥幸。一位美国官员强调说,不管怎样,都要看北京是否默许。 jue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四月十日登载罗伯特·怀曼特发自东京一则报道,摘要如下:
    台湾的一位高级官员上周对我说,如果美国断绝同台湾的关系,国民党中国的这个岛屿要塞就“谋求俄国帮助”,而不是被拖进共产党中国的势力范围。
    吉米·卡特想成为在北京开设美国大使馆的总统,对于这一事实,台湾政府是采取了听任态度的。
    由帮助制定政策和长期来是美国朋友的这个人(他要求不要报道他的姓名)亮出转向苏联的可能性,这表明国民党人现在面临的危机到了什么程度。他说,“作为个人来说,我不愿与苏俄为伍。但是,问题在于要在虎与狼之间作出选择。”
    人们也许会争论说,如果国民党人真的要同莫斯科做交易,他们就不会来谈论此事了。
    看来,国民党人此刻仅仅是切望提醒卡特注意,为了避免被大陆搞掉,他们可能干出什么事来。 jue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