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6年10月17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6-10-1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施莱辛格访华后答记者问 '...

    【本刊讯】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十月十八日发表一篇关于施莱辛格二十三天的访华的报道,题为《中国目前的内部情况》,摘要如下:
    前国防部长施莱辛格获准对大陆进行一次没有先例的访问。在这篇单独谈话中,他向美国人提供了一名专家对没有毛的中国的看法。
    问:关于来自北方的威胁的问题:过去一年关于中国对待苏联威胁的态度,我们听到各种互相矛盾的报道。你看到的情况如何?
    答:毫无疑问,过去七年来关于这种威胁所公开发表的观点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那么强调苏联对中国构成的威胁了。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一年,由于苏联迅速加强它在边境一带的军事力量并对中国人发出比较公开的威胁,当时存在非常明显的惊恐情绪。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勃列日涅夫主义提出之后发生的,勃列日涅夫主义至少在原则上也适用于中国,就象它适用于捷克斯洛伐克一样。
    最近,已经不那么强调苏联的威胁,中国人往往是说,苏联军事力量的加强是以美国为它的头号目标,以日本为它的第二号目标,而中国只是第三号目标。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已向中国人讲明了我的看法)是,这使我们美国人听了无疑是感到不胜荣幸的,但是他们却未免过于谦虚了。很明显,苏联沿边境一带的军事力量的增加是针对中国的,而中国力量部署的变动也表明他们是知道这一点的。然而,人们可以说,苏联海军力量的增长可能主要是针对美国和日本的。
    问:中国人为什么不再强调来自苏联的威胁了?
    答:象在中国的一切事情一样,看法和口号的表达要服从于最终的政治目的。自从一九七三年以来流行的口号是“声东击西”——意思是进攻欧洲。毫无疑问,这样讲的目的是使欧洲人积极行动起来,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着重说明,不应当认为中国是这样容易遭到攻击,以致于使得西方或美国能够由于中国人对苏联心怀恐惧而加以利用。
    问:你能说中国人真的不再害怕苏联人的进攻或来自苏联人的军事威胁吗?
    答:不,我才不会这样讲。同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一年那一段时期相比,他们的担心已经减少,而且他们是有理由采取这种态度的。但是边界经常处于不安状态,而不一定是极为紧张的。在边境一带发生了多次局部的争端。
    问:什么样的局部困难?
    答:中国人说,苏联从边境那边打大炮过来,其中既有烈性炸药,也有宣传品。他们还谈到特务越境的问题,中国人的部队仍然处于戒备状态。
    问:你到了离苏联边境多近的地方?
    答:我到了伊犁谷地,离边境约三十英里。
    问:你认为中国人为了应付俄国的威胁作了多大的准备?
    答: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一九五九年以前,中国人倾向于按照苏联的方式加强他们的军事力量。自从同苏联人决裂以来,他们重新采取了他们的典型立场,即强调人民战争,全民皆兵,纵深防御、利用他们的战略深度——这部分是因为,他们的军事装备已经逐渐地变得同苏联比较起来更加老式了。当然,自从苏联开始加强军事力量以来,从现代化军事装备角度来说,这种悬殊变得越来越明显了。因此他们强调人民战争——这有一部分是出于需要,有一部分是出自信仰。
    问:他们对他们武器过时感到担心吗?
    答:他们强调革命路线,而在这个问题上,这意味着人民战争的效果是可靠的。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经常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连在一起引用。
    问: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一支现代化的俄国军队的进攻吗?
    答:同高度先进的苏联军事部门相比,弱点是明显的。但是根本的一点是,中国人事实上的确有着强大的威慑力量。
    如果苏联要深入中国作战,那将是非常轻率的,因为这可能是一场消耗战,一场把对方拖垮的战争。如果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打算作出的反应是在边境进行全面战争。苏联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大大超过任何明显的好处。
    问:在什么意义上代价巨大?
    答:对他们来说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都是代价巨大的。这将意味着持续不断地消耗力量。人们可能认为这是一场巨大的越南战争。
    问:如果俄国进攻,中国会使用核武器吗?
    答:我想他们会认识到一个较弱的核国家首先对一个强大的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不利之处。很明显,随着他们的力量加强而能够越来越深入地达到俄国西部(包括莫斯科在内),那么,他们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强遏制苏联发动常规进攻的力量。
    问:他们是否会设法得到一些比较现代化反坦克或防空武器?
    答:我猜想他们有这种意图。
    问:从谁那里获得?
    答:那就不清楚了。我想他们可能首先设法自己制造。
    问:谈谈关于中美关系的这个较为广泛的问题:你在那里会见的领导人渴望保持同美国的友好关系吗?
    答:他们渴望保持友好关系。事实上,他们显然希望看到通过持续的正常化的进程改善同我们的关系。目前,从外交意义上讲,我们同中国人的关系是适当的,但是,是冷漠的。
    问:美国必须放弃台湾吗?
    答:那是中国人的立场。当然,这是一个在上海公报中非常谨慎地提出的问题。在上海公报中,美国的立场是,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我们将减少我们在台湾的武装力量。我们已履行了这些义务。中国人申明了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的三项要求:第一,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第二,废除同台湾缔结的安全条约;第三,把所有军队从那里撤走。
    继续公开讨论这个问题是没有什么益处的。我认为,中国人意识到,我们在朝那个方向前进方面存在着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坚持——象有些人坚持的那样——要他们实际上放弃他们公开申明的对台湾的权利,他们将作出强烈的反应。其结果是,使关系产生不必要的恶化。
    基本之点在于:台湾问题在中国轻重缓急的次序单上比美国对他们所谓“国际局势”所持的立场处于次要的地位。
    问:你这是指什么而言?
    答:国际局势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和态势。中国人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有一种过分害怕苏联的倾向。这在他们所谓的“慕尼黑思想”中得到反映。他们不断地强调,就美国来说,这种慕尼黑思想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赫尔辛基一直不断增加。
    如果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看来是强硬的话,那对中国的好处要比台湾问题大得多。过去,他们说过,他们可以等待五年、十年、一百年来解决这个局势。我不相信他们今天准备这样说。但是我认为,这确实反映了他们对美国对待苏联的立场而不是对台湾问题的极大关注。
    问:他们一再提慕尼黑问题是否意味着他们认为西方正在极力同俄国人搞绥靖?
    答:回答无疑是“肯定的”。他们说赫尔辛基就等于是慕尼黑。
    我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夸大的——但是这至少是他们的说法。他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我们急于默认苏联的要求,这足以说明不能不考虑他们的立场。
    问:你看来完全排除了北京同莫斯科之间实现和解的可能性——
    答:我看不出有任何和解的可能性。我倒看出过若干年后目前的紧张局势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下来的可能性。但是,彼此不信任的程度太深了,以致无法实现和解。
    中国人具有同帝国主义打交道的长期经验。他们在这个问题上非常敏感。他们认识到,来自以前的帝国列强的威胁现在已经消失。但是,他们熟悉目前来自“新沙皇”的压力和以前来自“老沙皇”的压力,从而使得他们非常警惕“来自北方的野蛮人”可能采取的行动。我不相信这种情况会改变。
    问:鉴于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仍感担心,他们是否希望美国继续是呆在太平洋的一支力量?
    答:如果美国撤出西太平洋,中国人无疑认为这是对世界上他们那部分地区的稳定的威胁。我不能肯定他们是否愿意用让美国继续成为呆在太平洋的一支力量这种直通通的语言来作出这种表示。但是,如果美国是唯一可以对付苏联控制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力量,特别是在海军方面的力量的话,他们就希望我们留在那个地区。
    他们认识到日本的虚弱。他们认识到他们自己在西太平洋的海军力量是虚弱的。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或符拉迪沃斯托克驶向东南亚和印度洋的苏联舰队正在成为一支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的力量。如果不准备使日本人置于苏联的不可忍受的压力之下和如果要继续合理地自由使用这些海洋,美国的力量继续呆在西太平洋是极为重要的。
    问:毛逝世的时候你在中国,并且参加了丧礼。你在各地访问时,是否觉察到人们强烈地感到这是一个损失?
    答:我认为,人们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损失,感到毛的确是缔造者、导师、政治领袖、一切政治理论的源泉、一切为人们所接受的政治思想的有历史意义的源泉。如果不是强烈感到损失,那将是奇怪的。
    问:施莱辛格先生,你这次访问中国带回来的主要印象是什么?
    答:这种印象就是中国人在维持世界政治均势方面仍然是重要的。尽管我们同中国人有各种分歧,中国仍旧维持足以威慑苏联进攻的力量,对美国来说是重要的。中国的力量对我们是宝贵的。尽管仍然有这些分歧,我们的确有某些共同的利益,两国可以采取并行的行动来谋求这些利盒。
    中国不是一个扩张主义的国家,中国没有象苏联人那样发展占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因此,假定我们必须接受我们的力量相对来说下降的情况,我们必须选择我们可以共事的那些国家,因为另外一些国家具有更加大得多的威胁性。 ZEZ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香港十月十二日电】美国参议员曼斯菲尔德和格伦在中国进行三周访问后于今天到达香港。
    曼斯菲尔德发表了一篇事先准备好的讲话,说他和格伦认为他们的这次访问是“有趣的,有启示意义的”,他们从这次对中国的访问中了解到很多情况。
    这两位民主党参议员访问了北京、上海、无锡、南京以及乌鲁木齐和新疆其它地方,中国在新疆有它的核试验场。
    曼斯菲尔德(参院多数党领袖)这次访华是一九七二年美中关系改善以来的第三次。
    曼斯菲尔德在讲话中说,“我回到美国后,将向总统和参议院提出报告。我在向他们提出报告之前就谈我的看法和结论是不适当的。”
    曼斯菲尔德和格伦在讲话中说,他们访华是得到福特总统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支持的。
    他们说,这次访问是两国于一九七二年和解以来两党对中国的共同方针的继续。 ZEZ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