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曼谷十月八日电】泰国国家电台宣布了取缔工会。
    国家电台广播的改革委员会公报说,各工会,包括非正式的雇主组织在内,如果不立即停止活动,将“严加惩办”。
    国家电台报道,改革委员会全体成员二十四人今天觐见普密蓬国王,谈了一个半小时。
    沙鄂对国王说,等到“法律和秩序”重新确立后,他立即就使国家恢复文官治理。
    改革委员会宣布取缔工会的公报说,工人只要尊重“法律和秩序”,可以提出社会方面的要求。
    改革委员会还规定,凡私藏武器者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交出,否则可能被判处最重达二十年的徒刑。
    委员会说,鉴于国内“平静”,从午夜到清晨五时的宵禁即予取消。
    一项官方公报说,各府都将成立新闻检查委员会。
    【本刊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十月八日以《一场精心策划的军事政变》为题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以沙鄂为首的军人集团这次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究竟是事先早有预谋,抑或目睹局势失去控制,始挺身而出呢?
    从各方面来看,这显然是经过一番周详策划的夺权行径。
    前总理他侬“不顾一切”地回国出家当和尚,可说是整个计划的前奏曲。他侬的回国,正如所料地引起了学生、劳工及党政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学潮、工潮及政局的动乱自然也随之而来。这一切,都是军人出面干预的良好理由。接下来,正当学生工人情绪激昂,怒气冲天之际,警察首长竟然毫无讳忌地承认被吊死的两名学生是警员干的。
    这无疑是旨在火上加油,釜底添薪。
    在混乱之中,传出了所谓留守在法政大学的学生在校园内吊挂着一个酷似皇储的刍像的谣言,而沙鄂更以“社尼政府为共党所渗透”为直接理由,攫取了国家政权。
    现在,回过头来研究他侬返国的目的,真相也就大白了。这位剃头为僧的“孝子”所积的“功德”,原来就是四十多位无辜学生的宝贵性命。
    这位披上袈裟的“和尚”,说不定还是这次政变的幕后总指挥呢!
    【美联社联合国十月八日电】苏联今天宣称,中东可能“随时”爆发一场新的战争,它要求立即恢复关于中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苏联政府在给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的一份照会中说:“这一地区的局势是极为危险的和不稳的,中东严重的紧张局势并没有减退。”
    。
    苏联人曾多次要求恢复日内瓦会议。但是,莫斯科第一次规定了召开会议的日期,并提出了包括对以色列的安全提供国际保证在内的四项议程。
    它建议这次会议在今年十月到十一月之间举行。
    苏联提出这一建议的一周之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联大说,美国准备参加早日恢复日内瓦会议的工作。
    苏联的照会建议:这次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一个是预备阶段,另一个是解决实质性问题的阶段。
    苏联提出的四项议程项目如下:
    ——以色列军队撤出一九六七年占领的一切阿拉伯领土。
    ——“实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他们的自决权和建立他们自己的国家的权利。
    ——维护直接参与冲突的所有国家的独立存在和获得安全的权利,并向它们提供适当的国际保证。
    ——结束有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状态。
    日内瓦会议一直是集中表明苏联的中东政策的场所。在基辛格从事了成功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得以色列和埃及的军队在西奈半岛脱离接触之后,苏联在中东的影响一直在日趋下降。
    【本刊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十月八日吉隆坡消息:
    马来西亚外交部一名发言人说,他对泰国的发展没有什么批评,不过,“我们正在注视该国局势的发展。”
    泰国驻吉隆坡大使馆一等秘书邦潘说,泰国的对外政策暂时不会有什么改变。
    邦潘说,“随着实施军法后,泰国局势稳定和平静,其实还比过去数天平静得多。”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八日电】题:苏联和安哥拉友好合作条约
    今天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苏联和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签字仪式。
    由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主席、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总统内图签署的苏联和安哥拉条约中说,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将存在牢不可破的友谊,政治、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和其他领域的全面合作将得到发展。
    为了加强防御能力,两国将继续发展军事方面的合作。
    苏联和安哥拉将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势力的斗争,争取彻底消灭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主张全面实现联合国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条约有效期为二十年。
    【路透社莫斯科十月八日电】苏联和安哥拉今晚签订了一项友好合作条约,这是克里姆林宫在非洲大陆南半部同一个非洲国家缔结的第一个条约。
    这项条约是苏联同非洲国家签订的第三个条约。一九七一年,它同埃及签订了一项条约,一九七四年又同索马里签订了一项条约,但是开罗在今年早些时候废除了那项条约。
    【路透社莫斯科十月九日电】人们认为这项条约使克里姆林宫在南部非洲有了一个牢固的立足点。
    西方外交观察家们说,这项条约显然使苏联在安哥拉的影响进一步加强。
    但是观察家们指出,关于军事合作方面,这项条约不如苏联在一九七四年同索马里签订的友好条约讲得详细。
    苏联—索马里条约明确规定,苏联将运交武器并训练使用苏联武器的索马里人,但是这项苏联—安哥拉条约仅仅提“在相应的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眼下还不清楚的是,是否苏联已得到内图对它反对在两年内使罗得西亚实现非洲人多数统治的英美计划的运动的充分支持。
    【路透社德黑兰十月七日电】法国总统德斯坦今天说,他同伊朗国王签订了价值四百亿法郎(八十亿美元)的交易,包括修建八个核发电厂。
    他在结束在这里的四天国事访问时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其他的交易包括:早日修建一条德黑兰到海湾港口沙普尔港的铁路、一条联结德黑兰和海湾的公路和第一批一万五千套住房。
    在内战的头一年里,苏联及其盟友(主要是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武器,运给穆斯林和游击队,而美国及其盟友(主要是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国家),则运给基督徒。
    经过一年的较量,穆斯林和游击队的左翼联盟占了上风。直至叙利亚出兵黎巴嫩前夕,左翼联盟已控制了全国土地的大约三分之二,基督徒则被迫退到山区一带,负隅顽抗。二、美、法支持叙利亚出兵今年四月间,正当穆斯林和游击队乘胜追击的时候,叙利亚军队开进了黎巴嫩境内。
    叙利亚出兵,引起黎国战局的重大变化。在这以前,叙利亚一直是支持穆斯林和游击队的。但是,这次出兵的目的,却是为了阻止左翼联盟的进攻,迫使他们同意停战言和。
    为什么叙利亚会出现这么一个称被为“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呢?据西方报刊报道,这是由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担心,如果让穆斯林和游击队的左翼联盟继续进攻基督徒,可能引起以色列或美国的直接军事干涉,在西亚引起一场把叙、以两国卷入漩涡的大战。这是他目前所不愿见到的。
    就地理而言,黎巴嫩除西濒地中海外,北面和东面与叙利亚毗邻,南面与以色列接连,而以色列一向是反对游击队利用黎国领土向它发动攻击的。以色列认为,一旦黎国为穆斯林完全控制,游击队的活动势将更加自由,这是它所难以容忍的。因此,它对黎国战局的发展,一直保持“密切注视”。
    至于美国,尽管它与黎巴嫩相距一万八千里,但是,它在黎国拥有很大的经济利益。据报道,在内战爆发以前,美国在黎国工商业和旅游业上的投资,已超过二亿美元,而美国的利益,又与当地的基督徒有密切关联。因此,美国也是不愿见到基督徒被打败的。
    据报道,阿萨德总统在出兵以前,曾委托约旦国王侯赛因,利用他访问华盛顿的机会,把出兵目的,先向美国总统福特做了疏解工作,再由福特劝导以色列稍安勿躁。
    因此,在叙利亚出兵以后,以色列尽管早已陈兵边境,却是暂时按兵不动,而美国官方,更公开赞成叙利亚对黎巴嫩所采取的行动。
    阿萨德总统除了争取美国的支持外,还争取法国的支持。他于六月中旬访问了巴黎,宣布与法国总统德斯坦达成协议,举行一个由黎巴嫩交战各方参加的圆桌会议,由新当选总统萨尔基斯主持,以解决黎国危机。
    法国之所以如此热心于介入黎国事务,也是与法国在黎国的利益息息相关的。
    虽然,黎巴嫩独立以后,法国在黎国的传统经济势力有所削弱,但是,法国仍然掌握着黎国的一些主要经济部门。例如在黎国银行中,法国资本占有百分之四十。在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中东航空公司中,法国资本占有百分之三十。
    由于得到美国和法国的支持,叙利亚的勇气更大了。
    到了六月一日,叙利亚把它的军事介入升级了。据报道,四月间开入黎巴嫩的叙军,是一旅装甲部队,大约六千人。六月一日以后,开入黎国的叙军,已增加到一万五千人左右。三、叙利亚大举增兵引起混乱反应但是,六月一日叙利亚的大举增兵,其所引起的反应,比第一次出兵强烈得多了。
    增援的大批叙利亚士兵,一进入黎巴嫩国境,便向贝鲁特挺进,并迅速控制了黎国的东部和北部,阻止穆斯林炮轰三个基督徒城市,解除游击队及其盟友的武装。(中)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