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日本《政经思潮》月刊九月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这就是苏联的战略构想!其目标是对着中国还是对着欧洲?》,摘要如下:隐蔽的苏联战略构想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并没有完全过去。因此,成为问题的是苏联的战略构想究竟是什么。
    “苏联究竟在想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从能够到手的资料中重新进行研究的时期。根据今年西方人士的观察,苏联的总兵力已达到四百二十万人。
    苏联增加兵力的准确时期不清楚,但是,最近是增加了大约七十万人的兵力。而且,据福特总统的预算咨文说,其中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中苏边界。这七十万人的兵力是按多大比例配备在苏军的五个军种中的,不清楚。总之,据说苏联增加的七十万人的新兵力,部署在中苏边界。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中苏之战真是不可避免的吗?
    历来传说苏联有两个作战正面或者是战略正面。一个正面是欧洲,另一个正面是亚洲;而且,第一战线是欧洲,第二战线才是亚洲。这是所有军事评论家一致的看法。在苏联作战的正面中,增强的许多军事力量都是配备到第二战线的中苏边界方面。这究竟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呢?
    “中苏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中苏战争迫近了”。
    这种议论早就反复地出现过。究竟在中苏边界正面会不会突然爆发战争呢?
    如果在中苏边界部署的苏联军事力量象中国说的那样,大约是一百万人的话,用这一百万人进攻中国,不能说足够了;如果单纯是为了防止中国的攻击又太多了。在同中国的战争中进行正面作战不利
    可以说在目前这种条件下,苏联大规模地开展常规战争来同中国作战是极其困难的。这是因为苏联的兵力越多,战争力量越加强,供给问题上的困难也就越多。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即在供给方面采取万全之计,能够集中、展开数百万大部队,那么在欧洲这个正面势必产生重大的缺陷。而且在欧洲正面速战速决的可能性很大,但和中国作战要速战速决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如果苏联打起核战争来,那恐怕就能速战速决,取得胜利……。”这种意见也是有的。但那是办不到的,因为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多年来一直在备战,早就为防备核战争而深挖洞、广积粮。而且为了经得起更大威力的核炸弹的轰炸,洞越挖越深。
    并且,中国的对苏战争不仅由数百万正规军打,还有据说达二亿之多的广大的武装民兵。从人民战争这个观点来看,必须估计到这支同正规军相比决不能忽视的、能发挥威力的军事力量。苏联的预备役总数据说是二千五百万人,兵员总数相差一位数,又缺乏人民战争的思想,由于绝对依靠正规军,预备役就仅仅是正规军的后备。因此苏联和全民皆兵的中国之间,在非正规军的战略方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从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理解:即使苏联向中国的主要城市、主要基地打了数百发战略核弹,中国能够保存下来的军事力量也还是强大的。在欧洲战线部署最精锐的部队
    当然可以看到中国也将被迫遭到未曾有过的牺牲和流血。但尽管如此,最后取得胜利的决不是侵略军,苏联也并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因而,只要不发生特大事件,那么,在中苏边境就不会发生全面的战争。
    另一方面,从欧洲正面的形势来看,苏联毕竟是把最精锐的军事力量部署在欧洲、俄罗斯以及东欧卫星国的。即便使用战略核武器、能够取得最大的有效成果的是在欧洲战线,而不是第二线。还必须考虑到,就是不使用核武器,苏联的陆上军事力量、空中军事力量也是颇为强大的,它所拥有的力量也可以说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占压倒优势。
    美国面对苏联战争进退两难
    站在西方人士的立场上来看,南欧联军有很大的缺陷,这种缺陷还在逐渐扩大。
    北方联军怎样呢?这里有一个冰岛脱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情况,站在北大西洋防线的立场来分析,可以说,冰岛脱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西方是一个不利的条件。苏联的D级核潜艇如果从冰岛附近发射潜艇导弹,可以打到美国本土,这在地图上是很容易理解的。所以特别是对美国来说,这一带防卫线的崩溃是个严重的问题。
    此外,葡萄牙革命的意义也极大。
    这样,仔细地分析一下整个形势,不能否认苏联在中国制造事端是极为困难的,在欧洲作战则处于极为有利的状况。另外,美国今年是总统大选年,再加上其他原因,虽然它知道苏联的动向,但不管它想采取什么样的办法也无法采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总兵力增加了大约七十万人,对此,福特总统认为“苏联增加的军事力量大多数派到中苏边境去了”,这种想法也许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这很可能是苏联玩弄的声东击西的把戏。苏联的主要战略目标还是在欧洲正面,难道不应该这样看吗?
    但是,如果说福特总统分析的“苏联增加的军事力量大多数派到中苏边境去了”,是事实的话,那么,必须看到它有如下的战略意义。
    就是说,苏联为了在欧洲正面能够发动战争,而且为了不致于在东西两个正面进行作战,就必须充分发挥第二战线方面的威慑力量。
    具体地说,对于日本、中国、远东美军这样一些方面的军事力量,要分别充分地发挥威慑力量。如果考虑到这种意义,苏联在中苏边界增加七十万兵力也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自由通过日本海的三个海峡
    苏联为了在亚洲越来越充实它的威慑力量,就要能够相当自由地通过日本海的三个海峡,在太平洋也要能积极行动,没有这种状况是不行的。因此,越来越有必要对美国的第七舰队、日本的海上自卫队施加军事压力,此外,对东海要从海上施加军事压力。
    就是说,苏联只有通过对日本加强政治、军事压力,使太平洋舰队能自由行动,进一步密切和印度、越南的关系,完成战略布局,才有可能有效地发挥对中国的威慑力量。
    无论怎么说,苏联的战略构想,第一战线是欧洲正面,第二战线是亚洲正面,这个基本的东西看来在目前这个阶段不会改变。
    【时事社东京九月二十九日电】题:外务省发表别连科中尉亲笔签名的文件,驳斥所谓“捏造”的说法
    外务省二十九日下午就米格25飞机驾驶员别连科中尉政治避难事件召见苏联驻日本大使馆参赞杰尼索夫,由东欧一课课长都甲再次列举事实驳斥了苏联方面所谓“纯系捏造”的主张,并且公布了两份文件——别连科中尉亲笔签名的、希望政治避难的文件和拒绝同苏联大使馆官员会见的声明。
    杰尼索夫参赞回答说:“将向本国政府报告。听了这种说明以后,我们的想法也不改变。”
    外务省提出的事实,全面地驳斥了苏联方面的说法,这些事实有:(一)苏联方面说,在护送别连科中尉时,他的头上套了袋子。但是,事实是,中尉本人不愿意被人拍照,日本方面就按本人的意愿用工作服遮盖了头部。(二)苏联方面说照片上的绳子其实是手铐;而事实是,中尉把装有随身物品的纸袋挟在腋下,纸袋的绳子被照了出来。(三)苏联方面说,中尉和苏联大使馆官员见面时,双方之间相隔二十五米至三十米,警察还干涉了谈话;而实际上的距离是八米,苏联方面的说法完全违反事实。
    今天公布的别连科中尉亲笔签名的文件,是七日在函馆市内的饭店了解情况时记录下来的;但是,苏联方面拒绝收下这些文件。两份文件的内容如下:
    我,维克托·伊凡诺维奇·别连科表明自己不想回苏联去的希望。我希望去美利坚合众国居住。这个决定是我根据自主的而且是自由的意志作出的。(一九七六年九月七日,别连科签名)
    声明:尽管日本国外务省建议我同苏联驻日本大使馆的代表会见,但是,我,维克托·伊凡诺维奇·别连科拒绝这样的会见。我在任何情况下,而且在即使苏联大使馆的代表认为这种会见极其必要的情况下,都拒绝这种会见。(一九七六年九月七日,别连科签名)
    【共同社东京九月二十九日电】题:就米格25事件激烈交锋,外相表示不久将归还飞机
    正在美国逗留的小坂外相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于二十八日下午五时过后在纽约的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举行了日苏外长会谈,历时一小时十五分钟。双方围绕着苏联飞机逃亡事件进行了激烈的交锋。结果,会谈在双方各持己见的情况下不欢而散。
    在这次会谈中,小坂外相说:“米格25飞机的问题,想作为友好的日苏关系中的一个问题来处理;飞机体不久将归还。”日本政府是第一次向苏联方面正式转达了归还飞机的方针。
    对此,葛罗米柯外长说:“说是友好,但如果是真正友好,就应该立刻送回飞行员和归还飞机。你们进行了检查,令人极为遗憾。”他对日方就这一事件所采取的措施表示了极其强烈的不满情绪。
    会谈以后,小坂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连一杯水都不拿出来,确实是非常严峻的会议”,对苏联的强硬姿态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在座的外务审议官有田也就北方水域的安全捕鱼和北方扫墓问题说,“苏联可能比按法律办事更严格地运用法律”,认为苏联政府可能采取某种报复措施。
    会谈时,小坂外相首先说到,日苏关系近年来一直在发展,经济合作也在顺利地进展;表示日本方面认为友好的日苏关系基本上没有变化,并且转达了日本方面一贯采取的方针说:“日苏邦交恢复以后二十年了,现在还没有缔结和平条约,令人遗憾。希望在实现归还北方领土后缔结和平条约。”
    葛罗米柯外长虽然表示赞成缔结和平条约,却以强硬的口吻反击说:“完全没有考虑要在归还四个岛屿之后缔结和平条约。”并且表示抗议日本方面在驻日美军的协助下检查米格25飞机。
    小坂外相在回答时指出,米格25强行降落的函馆机场是民用机场,说明了出于保卫安全的需要而把飞机转移到自卫队基地的情况;还告诉葛罗米柯外长说,日本方面对美军的协作是付钱的,驳斥了苏联方面说美国等第三国介入的指责。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