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6年9月6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6-09-0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本的评论家松冈洋子新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发生》('...

    【本刊讯】日本评论家松冈洋子新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发生》,一九七六年七月三十一日由日本松冈事务所出版。今将全书内容详细摘要如下:一、世界正在走向战争缓和的色彩减退,警惕苏联的呼声高涨
    今年以来,世界形势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现在的形势截然不同于一九七五年夏季在赫尔辛基召开的欧洲安全会议所造成的美苏共处的政治状况,必须冷静地注视事态,要警惕苏联的呼声与日俱增。美国新闻界中也出现了“第二次冷战”这个新词。缓和笼罩了阴影;美国的世界战略正在明显地修改为“以实力求和平”。支持缓和的国务卿基辛格,今年二月三日在旧金山发表了题为《和平的无穷无尽的考验,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的演说,把苏联说成是“历史上第一个能够威胁远离欧亚大陆的美洲大陆以及全世界的国家”,主张说“美国的责任是,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对立,另外还要避免美国丧失权力”,甚至援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苏联的政策取得成功的例子来论证他的主张。
    福特总统三月一日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电视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决定今后不用缓和这个词了。我不认为现在的形势还能够适用这个词。”让我们把眼光从美国移向欧洲来看一看。这里也和美国一样,缓和的声音正在迅速地消失,而警惕苏联的呼声则在高涨。英国《经济学家》周刊二月七日一期说,对于苏联扩大势力的意图,缓和政策没有带来丝毫变化。它的结论是:“对缓和所寄予的错误愿望的幻灭是不愉快的消息,却是事实。”
    英国《泰晤士报》三月十五日在头版头条位置标出大标题,又在第十二版报道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的研究报告(摘要)。它的精神是提醒各成员国说:“苏联可能突然袭击欧洲。要很好地防备突然袭击。”
    战局到底是不是会象这个研究报告所说的那样发展,这很难保证;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报告指出,无论如何,“如果苏联处在一些特定的军事和政治状况下,它就会被在西欧打一场局部战争的强烈动机所驱使。”《泰晤士报》还在第十二版上登载了精通军事问题的英国前外交部次官查尔方特写的评论。他说,并不是讲“在目前状况下,苏军的突然袭击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只要条件具备,就有苏军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他断言,“苏联军队的编制具有企图进行侵略战争的军队的一切性质”。
    华沙条约组织部队特别是苏军,自从一九七三年以来迅速而且甚至是反常地增强,这就彻底地暴露了缓和的欺骗性和虚假性。特别是关于今年以来向欧洲方面增强军事力量的情况,美国国防当局的调查叙述如下:
    苏联在最近六个月中,向欧洲方面至少增强了十万地面兵力。还把最新式的T62型坦克部署在欧洲。在东德和波兰驻扎了最新式的米格25超音速战斗机。一九七六年初,在苏联西部和东欧各国部署的苏军兵力为一百一十万、坦克三万六千四百辆、作战飞机三千八百二十五架。苏联扩充军备的速度一直没有减退,估计今年内将增强坦克三千辆、作战飞机一千架、军用直升飞机七百架、装甲人员运输车四千辆。
    空军质量的提高尤其明显。
    在海军势力方面也已经产生了苏联将赶上并超过美国的状况。
    中国和西欧各国都正在防备突然袭击
    第三次大战会发生。这将是苏联和美国为称霸世界而互相争夺所引起的战争,也就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这不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这是说,现在不准备,就可以预料在不远的将来要吃亏。
    中国最早认为世界战争不可避免。数以百万计的北京市全体居民潜入地下坚持战斗到底的另一座北京市,即北京地下城市,已经建设起来。这完全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准备。并且不只限于首都是这样。
    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全中国开始认真准备对付苏联的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
    我认为,在珍宝岛的战斗中,中国战胜了苏联。如果那时中国败了的话,苏联就会得意忘形,一再挑起那样的事件。苏联似乎也知道了:中国这块肉肥,好吃,却非常硬,不能轻易吞下去。苏联因此改变方针,把进攻中国推迟到以后去,改变为先进攻欧洲了。
    据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说,中国分析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战略是声东击西,即装作要进攻中国,其实是进攻欧洲。尽管如此,中国却没有松懈对苏军发动突然袭击的警惕性,一直在加强战备。因为它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人类怎样不希望战争,但是在苏美两国争霸加剧的目前状况下,世界规模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西方的欧洲国家情况怎样呢?据一九七三年的周恩来报告说,西方总是在策划把苏联引向东方,把祸水引到中国去。西方认为,只要他们自己方面没有战争就好。然而,尽管这样努力,苏联却越来越把矛头指向了西方。这就是当前的状况。西方祈求安宁的努力失败了。(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欧洲的情况是,苏美所率领的“东西方”各国政府首脑,去年八月在赫尔辛基会晤,宣传缓和之花已经开放。但是,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所去年五月初出版的《一九七五年战略概观》却警告说,“世界到年底将显得比年初更加危险”,并且特别分析说:“苏联没有按照西方的缓和概念行动。……它一直摆出扩张势力的架势,毫不踌躇地使用武力,越出传统的势力范围。”
    英国的新闻协会会长肖克罗斯批评西方“不想正视俄国的现实”,并且强调说应该吸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姑息政策的教训。
    这里所说的姑息政策是指什么?这是指一九三八年九月,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对捷克和法国施加压力,把希特勒垂涎的捷克苏台德区让给希特勒。决定这么做的英、法、德、意会议是在慕尼黑举行的,所以把这个屈服于侵略者的政策称为“慕尼黑”。张伯伦所以对希特勒让步,是因为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希特勒的矛头引向苏联。
    肖克罗斯肯定是认识到了去年夏季的全欧安全会议是慕尼黑会议的翻版。
    中国早就这样认为了。
    由于英法在慕尼黑表现软弱,希特勒才进攻西方。看来,欧洲现在正从这个体验中吸取教训。法国《快报》四月份最后一期指出,苏联正在积极地准备战争,其目标是欧洲。
    比利时国防部长范登博埃南今年春季说,因为苏联的扩张主义,“缓和”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褪色。
    比利时在其首都布鲁塞尔设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所以有人怀疑它是在渲染战争的危机。对这些人,我要介绍丹麦已经开始挖地道的事实。
    在中立这一点上没有哪个国家比瑞士更有名的了。瑞士已经建成可以容纳相当于全国人口三分之二即四百五十万人的地道和民间防御地下指挥所六百处。布满整个地下的通讯联络网自不消说,医院、发电设备、防御化学武器的过滤装置、食品贮存库、食堂也都具备。据说目前正在赶建可供相当于剩下的三分之一人口即二百万余人使用的地下设施。
    第二次大战中,这个国家两次遭到侵略的危机。它在二十四小时内动员了大约五十万军队,部署在边界,这才幸免于难。它用武装保卫了中立,以全民皆兵(从二十岁到五十岁的男子都当兵)保卫了中立。如今,面临新的世界大战危机,这个国家运用了这样的经验,不懈地进行着准备。
    防备苏联进攻的不仅是欧洲的“西方”。
    “东方”国家中,在苏联指挥下的东德、波兰、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另当别论,而一贯奉行不同于苏联的独自路线的罗马尼亚提高警惕,以免重蹈捷克的覆辙。它的邻邦南斯拉夫也和罗马尼亚一样,被认为是初期进攻对象。为了防备有朝一日遭到苏联的突然袭击,都在进行准备,以便可以立即动员几百万的游击部队。
    赫尔辛基会议所宣扬的缓和是美苏之间的所谓“缓和紧张局势”。苏联之所以一贯比谁都高喊“缓和”,是由于企图以此为幌子,谋求扩充军备和扩大势力。美国之所以响应缓和,是因为它要争取时间,重建它被迫明显退却并且削弱了的态势,它企图通过向苏联让步也许能使苏联把矛头转向其他国家。
    欧洲已经注意到了苏联的意图。不仅欧洲如此,澳大利亚、新西兰也都如此。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号召要警惕苏联在它近旁的印度洋东北部分扩大军事力量,强调说印度洋“不想成为被某一大国控制的地区”。新西兰总理马尔登说,他以惊愕的眼光注视着在安哥拉暴露出来的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的帝国主义扩张。他警告说:“如果认为今后十年内不会发生形势的紧张和战争的威胁,那就过于天真了。”
    和美国、西欧、大洋洲的这种趋势相比较,日本是多么“和平麻痹”“缓和麻痹”啊!甚至使人感到日本完全忘记了它是世界的一部分,它认为台风就是不会刮到自己头上。不分保革,日本沉溺于“缓和”
    日本人大多数都希望和平,这是事实。一九六○年反对安全条约斗争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晶。
    但是,以后苏联蜕变为社会帝国主义,并且由于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所象征的这种变化之大及其重要性,日本还没有很好地理解。
    第二次大战以来,世界上枪声一天也没有停过。然而,可能是因为这些“局部战争”全都是在日本以外的国家发生的缘故吧,日本好象是置身于世外桃源。这就阻碍了如实地观察形势的变化,想不到什么美苏争霸等等。当前,日本的这种“缓和麻痹”是非常严重的。
    在这样的状况下遇到世界战争,就不仅不能使战争转化为革命,而且将使日本陷入连敌我都分不清的大混乱中。二、危险的祸根-------超级大帝国主义苏联
    苏联是最危险的战争根源,这就是问题的焦点所在。所以,按下面的顺序来检查事实和形势的演变,就能够说明为什么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必然会发展成为战争:
    △苏联变质了吗?它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修正主义国家?
    △修正主义已经发展到社会帝国主义了吗?
    △苏联支持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是革命的国际团结行动,还是干涉内政、侵略行动?
    △苏联和美帝国主义的力量对比如何?
    △日本或者日本人民应该如何对待?从社会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专政
    由于问题的性质,只能回到起点来检验。苏联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变质问题,也就是说不是政策的改变,而是结构的变化,所以必须首先搞清楚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的变化。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旧的资产阶级依然存在,旧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都还残存着。
    在这个阶段,“‘资产阶级法权’没有完全取消,而只是部分地取消,只是在已经实现的经济变革的范围内,也就是在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取消。‘资产阶级法权’承认生产资料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社会主义则把生产资料变为公有财产。在这个范围内,也只有在这个范围内,‘资产阶级法权’才不存在了。”(列宁《国家与革命》)
    虽说是从私有制变成了集体所有制,却并不是一切都在一夜之间都改变了。
    不仅如此。列宁警告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苏维埃国家机关中也产生着新资产阶级分子。”即使农业集体化了,并且在苏联已经集体化了,但是在农民中有着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另外还存在着商品制度和货币制度,所以国营企业、集体事业中也有产生资产阶级分子的土壤。
    如上所述,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资产阶级和自发产生出来的新资产阶级,正是把社会主义社会转化为修正主义的阶级基础。
    总之,即使建立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也始终存在。换句话说,那里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
    因此,列宁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反复强调阶级斗争的长期性;毛泽东创立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长期存在的公式,并把这个观点规定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纲。中国七亿人民在毛泽东领导下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继续革命,开展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批判邓小平,一直在不断地努力。
    然而,一九三六年的苏联新宪法即所谓斯大林宪法认为苏联社会的组成部分只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而不承认剥削阶级还存在。换言之,对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视而不见,忽视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于是,走资本主义路线的修正主义分子在一九五六年二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夺取了权力。
    赫鲁晓夫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由这些新资产阶级分子组成的领导集团就垄断了国家财产,控制了国家财富,变成了官僚垄断资产阶级。这就是社会帝国主义的阶级基础。
    这个阶级在苏联掌握了权力,资产阶级取代了无产阶级专政,所有制也改变了。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国有化、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变成了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所有制。
    苏联的修正主义领导集团之所以在所有制上竟还保留社会主义的形态,是因为这样做对他们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来说比较方便。
    这一小撮领导人除领取高薪外,还享有能得到外汇、漂亮的别墅和免费旅行去休养等特权。
    他们复活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利润动机,改变了生产的目的。不言而喻,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目的是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但是赫鲁晓夫以及勃列日涅夫领导集团却是利润挂帅,按这个原则改革经济,这就必然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就是社会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无与伦比的垄断和集中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在美国和日本等资本帝国主义的国家里是“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互相交织在一起的”,但是在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却是更加完整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的统治形态是官僚资产阶级专政,它的垄断性比美国更强,集中程度更高,国家的统治就更加具有强制性。
    中国在六十年代中期就已经把苏联称为“法西斯主义”了。这难道不就是因为看到了这种垄断的严重吗?不妨认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成了比美国资本帝国主义更加危险的战争策源地的国内根据和经济根据,就在于垄断的方式,就在于集中的程度。
    目前,苏联的大垄断企业及其拥有的工人人数,在全部产业中所占的百分比已经超过了美国。在加工工业部门中,一千名工人以上的企业在苏联占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五点九,美国则占百分之零点八。并且,它的工人人数所占全体工人的百分比,美国是百分之五十点六,苏联则是百分之九十六点三。
    资本和生产的加速集中也表现在农业方面。六月一日发表的苏共中央的决定就是一个表现。《每日新闻》报道说,“决定说‘集体农庄的集体财产和国家财产逐渐接近,最终将合并为全民所有’,表明集体农庄的生产资料部分要进一步走向社会主义化”。但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这种“专业化和集中”,同工业方面建立联合企业的措施配合起来,无非是把它的经济按照进一步加强垄断的原则系统化。
    这种经济结构在国内当然就是剥削和压迫人民大众。
    处于“保证最低标准的物质生活”水平以下的人们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超过六千万人。而且,工人平均每人的纳税额在一九六○年到一九七三年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七点四。这也不能不说同“社会主义”的名称太不相称了。失业问题也是如此。苏联一直说没有失业人口,但是,到苏联各地的“职业介绍所”寻求工作的人却是“川流不息”。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四年,只是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斯坦,这种寻求职业的人据传就超过了几百万。这不是实际的失业人口又是什么呢?(一) 6pU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伦敦九月四日电】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今天在这里同英国外交大臣克罗斯兰就和平解决罗得西亚和纳米比亚(西南非洲)问题的前景举行了会谈。
    预料,这两个问题将是基辛格今晚同南非总理沃斯特在苏黎世举行的第一次会谈的中心问题。
    【合众国际社伦敦九月四日电】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今天说,如果在解决南部非洲的种族冲突方面无进展,暴力活动和流血情况就会增加。
    他说:“我认为我们可以作出重大努力以防止这一点。”
    基辛格与外交大臣克罗斯兰会谈了一小时又四十五分钟以后在外交部外面与记者们谈了话。
    基辛格与他的英国盟友进行了磋商,为新的外交努力进行准备,这种外交努力是要使黑人和白人就南部非洲和平解决办法取得协议。
    基辛格想要了解英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最新想法,然后飞往苏黎世在周末与南非总理沃斯特会谈。
    基辛格说:“我认为在南非取得进展的条件是具备的。但是这将需要进行非常困难和非常认真的谈判,有许多障碍尚待克服。”
    基辛格说,美英政府对于在南部非洲特别是在罗得西亚和纳米比亚取得解决办法的看法是非常接近的。
    【路透社苏黎世九月五日电】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南非总理沃斯特今天早些时候结束了他们的第一轮会谈,他们说取得了进展,同时有迹象表明南非在南部非洲问题上作了妥协。
    基辛格和沃斯特举行了九十分钟的正式会谈
    一项联合声明说:“会谈取得了进展,正式会谈将在星期一(六日)继续举行。”
    【合众国际社苏黎世九月四日电】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今天同南非总理沃斯特举行首次会谈,这是为了防止南部非洲的黑人和白人之间爆发战争而进行的穿梭外交的努力。
    这两个人都没有向记者发表任何谈话。据南非官员们说,双方商定“少”谈会谈的情况,因为“将进行一些非常初步的和微妙的讨论”——这指的是由基辛格为南非同各黑非洲国家及罗得西亚进行接触。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对沃斯特的合作表示乐观。
    同沃斯特一起来的南非外交官们说,他们是“没带任何偏见”来参加会谈的。
    基辛格希望从沃斯特那里得到关于谈判的积极的反应,并且希望非洲领导人和解放运动在达累斯萨拉姆举行的会议也作出类似的反应。 6pU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苏黎世九月四日电】约三千人(他们中间大部分是瑞士极左翼分子)今天在苏黎世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南非总理沃斯特在这里会谈。
    示威者还谴责苏联干涉南部非洲的事务,他们散发了传单,抨击莫斯科“把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推进内战,以使它完全依赖于外援”。
    经苏黎世警察当局许可的这次游行示威,是在离基辛格和沃斯特本周末要在那儿举行会谈的市郊饭店很远的地方进行的。
    非洲人国民大会(南非一个被禁止活动的组织)的代表佐拉·松科西告诉示威者说,他的人民面临着“长期的、艰苦的和流血的斗争”。松科西说,南非问题的答案“要产生于枪杆子,正如越南、柬埔寨和老挝所表明的那样”。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代表卡蒂亚维维感谢示威者对他的组织(它在纳米比亚是非法的)的声援。
    但是,他强调指出:“只有纳米比亚人的斗争才能实现他们的解放。”
    其他示威者所持的标语牌称基辛格和沃斯特是纳粹分子。并要求“美国和苏联停止干涉南部非洲事务”。 6pU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