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6年8月6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6-08-0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尼报赞扬我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气概 '...

    【本刊讯】尼泊尔《廓尔喀报》八月一日就我国人民开展抗震救灾斗争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中国人民表现的坚韧不拔和大无畏的精神,对付当前灾害的英雄气概,确实是了不起的。事实上,这次地震是对中国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在一系列的战争中,在对饥荒和灾害的斗争中获胜后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大的国家。整个行政机构和人民对当前的危机无所畏惧,共同投入对付自然灾害的工作,救济地震受害者等等。可以认为这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的另一个光辉范例。在发生灾害的这个时刻,尼泊尔人民对受灾的中国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祝愿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下早日完成救灾工作和恢复正常生活。
    【本刊讯】苏丹《新闻报》八月三日刊登塔·阿·拉赫曼(他是今年四月访华的苏丹新闻代表团副团长,现任喀土穆一家政治杂志《未来》的主编)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我在大寨所看到的中国人民征服自然和自力更生发展农业的种种情况,使我相信中国一定会胜利地经受住地震的痛苦考验。她一定会在整个受灾地区把一切建设得更漂亮、更坚固、更能抵抗各种自然灾害。
    在中国当时的“最亲密的朋友”,一夜之间突然撤走了他们的所有专家、撕毁了两国之间的一切合作协议企图把中国置于死地的时候,西方世界以为混乱和饥荒会使强大的中国人民招架不住。但是,相反,已下定决心的中国人民加倍努力搞生产,并自行设计制造了许多新的机器设备。他们经受了考验,结果更加富裕、更有经验、更有信心。
    中国受过许多考验,她向世界表明,她能克服各种困难和自然灾害。
    向不屈不挠、沉着地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中国人民致敬。 VYS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堪培拉八月四日电】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今天表示,它们三国决心一致行动,防止苏联对南太平洋的渗透。
    这三个国家因为俄国人对太平洋上一些新独立的岛国提出的建议感到吃惊,一致认为有必要对南太平洋增加经济援助。这些决定是在澳新美理事会第二十五次年会上作出的。
    会后,美国副国务卿罗宾逊(美国代表团团长)在全国新闻俱乐部的一次午餐会上说,美国认为俄国在太平洋拉关系的行动是“严重的威胁”。
    澳新美会议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公报,赞扬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打算把南太平洋置于更优先注意的地位的做法。
    澳新美会议对南太平洋加强注意是因为俄国提出了愿在汤加修建一个国际机场,作为向俄国渔船提供港口设备的交换条件的建议。这种建议使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和新西兰总理马尔登吃了一惊。
    罗宾逊表示,美国也感到不安。
    澳新美公报也对“印度洋苏联军事力量和能力的增长”表示关切。
    公报欢迎美国关于“在迪戈加西亚建立适度的设施以支持美国在本地区的部队”的决定。它也欢迎澳新两国政府准许美国的核动力军舰进入它们的港口的决定。
    它还支持澳大利亚扩建它在澳大利亚西部的海军基地。这一基地将供美国驻印度洋军舰使用。
    【路透社堪培拉八月四日电】美国和它在太平洋的伙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今天宣布在苏联在这一地区加强军事力量的情况下,必须在印度洋达到“军事力量的大体平衡”。
    澳新美理事会的公报说,它“认为,军事力量的大体平衡,再加上各方都知所克制、不进行挑衅行动,是印度洋所必须的先决条件”。
    公报注意到中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作用。 VYS品论天涯网


    【共同社东京八月五日电】题:恢复工作进展顺利,地震后物价也未上涨。
    特派记者伊藤北京四日电:河北省东部的地震给唐山市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在受灾地方的恢复工作和对付余震的措施方面,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和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基层组织好象正在极其有效地进行工作。
    在全体市民继续过着户外生活的北京,秩序井然得令人惊讶,无论什么地方也看不到生活上感到不安的情况。
    七月二十八日,大地震发生后不久,党中央就给受灾最重的唐山市发去了慰问电,并且派出以华国锋总理为团长的慰问团开赴唐山、天津、北京三地。慰问团三十日到达受灾地区,转达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慰问。而且,党中央从地方上抽调了大批解放军和医疗队,他们一直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恢复现场和营救负伤的人。
    救援活动从空中、陆上两方面进行,在从唐山周围各城市通往唐山市的公路上,载运救援部队和物资的军车往来络绎不绝。在空中,大型军用直升飞机不断在唐山、北京之间飞来飞去,把救援物资从北京运往唐山,把负重伤的人从唐山运往北京。
    在唐山市,解放军陆续修建了简易住房,收容灾民,恢复工作好象正在以超乎预料的速度进行着。
    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人们更加重视的是防止余震造成损害,而不是恢复。市民们在马路旁搭起简单的窝棚,过着营地生活。市民虽然担心余震,但在生活上一点也不担心。最重要的水和粮食,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自地震发生后,卖有关食品和粮食的商店继续营业。在街上的帐篷群中,开设了一些卖食品的小铺子,此外还有不少流动货车。市内的饮食店成了大量生产主食馒头的工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物价同地震前丝毫没有变化。
    在长期帐篷生活中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是卫生医疗方面,北京市内到处都设立了临时卫生救护所。这些救护所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街上的卫生站多是由各医院派出的医生组成。
    据说,这种有秩序的避难对策得到了从中央到基层的党的指挥和领导的保证。虽然没有宣布,但是在党中央设有“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似乎还在北京、天津及唐山等地设立了由市的党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和部队组成的指挥部。指挥部进而扩大到了各地区和街道。
    指挥部是党、政、军三位一体的,党掌握着指挥的责任。
    总之,同外观的混乱形成对照的井然有序的北京市民的生活,可以说能够支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通过抗震救灾,党的一元化领导得到了彻底的贯彻,人民对军队和革命委员会的信任进一步提高了。可以说这对今后同地震作斗争有着巨大的意义。 VYS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八月二日刊登一篇社论,题为《赫尔辛基的大骗局》,摘要如下:
    在赫尔辛基协议签订一周年之际,撒切尔夫人重新谈起俄国的军事威胁不断地日益增加。她这样做是对的。由于我们国内有许多问题——不仅有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有根本性的宪法方面的牵涉到基本自由的问题,人们很有可能忘记,全部自由都是取决于对侵略或压制的防御的。西方许多人认为赫尔辛基会议巩固了“缓和”,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对这样一种政策的严峻考验,他们认为这种政策越来越片面,导致俄国的强大,使西方由于幻想而在军事和政治上麻痹起来。结果是,西方从这个巨大的马拉松式的三十五国会议上所得到的只不过是:苏联谨慎地答应,在同外界的情况交流和人员来往方面作极其有限的增加。
    持怀疑态度的人的最坏的担心实现了。俄国的让步是勉强的和小气的,伴随而来的往往是加紧进行恫吓和对那些要求实现其诺言的人们进行迫害。它的军事努力——等于西方的三倍——一直在无情地加紧着。俄国人还在西方的鼻子底下挥动这样的胡萝卜:“你们必须先来参加我们的赫尔辛基会议,然后我们将使维也纳裁军会谈取得进展,而不是相反。”不过,我们还没有尝到这种胡萝卜的味道。安哥拉是一个不祥的新发展。俄国的东欧卫星国——西方对它的实际上的承认,是俄国在赫尔辛基会议上的巨大收获——的集权化和加强的过程正在迅速进行。
    如果指责撒切尔夫人好战的话,那将是效法俄国及其支持者的做法。她只不过是在赫尔辛基会议一年以后有克制地提及一些事实而已。
    如她所说的那样,战争总是降临在那些没有准备的人的头上,而且是在最坏的情况下。某些人可能宁愿采取投降的做法,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不会赞成的。在精神上和经济上无比强大的民主国家必须向俄国显示:它们是吓不倒,骗不了的。 VYS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