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香港《新晚报》五月五日以《苏联的乡村生活》为题译载(美)希普勒的一篇通讯,摘要如下:
    由莫斯科开往华沙的豪华火车,飞快地穿过苏联郊野,在莫斯科西南一二五英里威亚斯玛镇慢慢煞掣停下来。
    突然间,十多个穿粗糙棉衣的女人,争先恐后挤上火车,涌进餐车,在两张桌前排起队来。一张桌前,服务员正售卖一包包鲜橙、苹果和零食;另一张桌前,则出售牛乳。所有这些精美小食,在大城市以外地区,简直凤毛麟角,难以寻到。
    交易进行得很迅速,火车开始开动了,这群女人象刚离开超级市场一样,很快便回到月台。
    到火车上购物,成了苏联农村生活的一个普遍现象,证明城乡之间的生活水准,有着很大距离。一位俄罗斯青年回忆说,他到集体农庄做暑期工时,经理对他们的健康和需要很关心,把货车交给他们,有时甚至给金钱,让他们不时驶车到附近城镇,向路过的火车购买啤酒、生果和蔬菜等。因为农庄只种谷物,没有这些物质享受的。
    城乡之间物质条件的差别,造成由农村流徙入城市的人口大量增加,特别是俄罗斯加盟国和乌克兰加盟国的谷物种植区,流徙情况更为严重。这引起人口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产生忧虑,要求政府实施更严厉的人口移动规例。
    许多农村房屋,仍是用木料建成,没有自来水。道路没有铺设,一旦春天解冻,泥泞路滑。农村生活着实令人厌倦。
    莫斯科西南三百英里一个乡村,一群学童曾去信《消息报》询问:“编辑先生,请教教我们如何打发日子吧!农村生活,沉闷而乏味,特别是在炎夏时,河流离我们很远,又没有体育设施,俱乐部只有适宜成年人的跳舞和电影
    ……”
    农村百物皆缺,甚么也难买得到。肉类、牛奶和牛乳产品、鲜鱼、蔬菜都很缺乏。
    一九五九年,人口超过一百万的苏联城市只有三个: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一九七○年的统计说,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增至九个。去年,二亿五千三百万人口中,竟有百分之六十是居住在城市。
    一些苏联社会工作者和经济学家,指责农村青年外流,剩下老弱的劳动力,在粮食生产无法达到指标的时候,使农业区缺少了最宝贵的劳动力。
    象中亚细亚等劳动力过多的农村地区,可能欢迎人口外流。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人口大部分是离开欠缺劳动力的地区,而劳动力过多地区,却没有甚么人离去。这意味苏联欧洲部分,人口移动最大;中亚细亚地区,人口移动最少。
    目前,苏联当局通过国内护照制度,控制人口移动和分布。每个公民向地方当局申请城市居民权时,必须呈示护照。
    象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等人口众多的城市,已谢绝贵客入境,除非他们已获得就业和房屋保证。
    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挤迫、缺乏清静之所、妇女要工作帮补家计、家庭日益不稳等,造成了苏联欧洲部分和人口稠密地区的出生率大减。“一子女家庭,已成了苏联大城市居民的特征了。”
    西方可能欢迎一子女家庭,但是对于劳动力缓慢增长的苏联,这倒不是控制人口成功,而是一个潜伏的隐忧呢!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五月十二日电】苏联《文学报》星期三说,一小撮官员花费逾三十六万五千卢布(近五十万美元)国家公款,在伏尔加河畔建筑金碧辉煌的豪华寓所,狂欢作乐,喝伏特加酒,以鲟作宴,与特别进口的「女侍」花天酒地。
    该报说,他们派出大狼狗和彪形大汉,把守着沐浴楼、休息楼和小酒店,但这种「甜蜜生活」还是最近才被揭发出来。
    这三幢楼字,建在莫斯科以东三百六十英里的切博克萨雷,《文学报》称这儿是「伏尔加河的一个舒适海湾」。
    这些金钱,本应用来对从事拖拉机厂建设工程的学生提供服务。但官员们却用来建造奢侈的沐浴楼。.小酒店建有舒适的设备,齐全的寓所,可远眺伏尔加河风光,每逢周末,官员与他们的太太及客人都到这里「醉饮狂欢」。
    【本刊讯】香港《新知识》月刊创刊号(四月十日)刊登一组漫画诗,题为《苏联社会众生相》,转载如下;
    原编者按:这里的五幅漫画原载苏联报刊;由惕君、前鹏配诗。一、男女难辨长发似乱麻,香烟嘴边挂,裤腿象喇叭,男女看“胸卡”。二、家庭“新”风女儿交际花,妈妈做牛马。这“社会主义”,“发达”倒不假!三、产院门口“医生医生听我讲,这个孩子流氓腔,定是产院调错包,我儿不该这个样。”“大嫂大嫂莫慌张,一急容易乱方向,如今流氓比比是,罪魁祸首新沙皇。”四、婚姻登记处“年龄不到十七、八,结婚未免太早吧?!”“哈哈,老太真迂腐,咱们是来离婚啦!”五、笼中猛兽酗酒进铁笼?此理太不公!元凶不是我,“克宫”北极熊!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