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6年5月12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6-05-1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新加坡《星洲日报》副总编辑吴锡的文章:《李总理为什'...

    【本刊讯】新加坡《星洲日报》五月十日刊登随同李光耀访华的该报副总编辑吴锡写的文章,题为《长城内望(一)——李总理为什么访问中国?》,摘要如下:怒海中的一条小鱼李总理应邀访华的消息是上月间宣布的。
    消息传来,马上引起了各方面的猜测,特别是“敏感”的外国记者都讲了好多话,写了许多文章,其中有些分析得也颇有道理,有些却简直是胡说八道。这些人也提出了个共同问题:“李总理为甚么访问中国?”
    “李总理为甚么访问中国?”我想,最恰当的答复莫如拉贾拉南外长上月中旬访苏归来在机场上答问时的那席话:
    “……新加坡的政策是与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并与世界列强保持合作,但是将不牵涉于任何对立与冲突中。……李总理曾访问过美国与苏联,为了表示我们对任何列强都没有偏差,我们也到中国访问。”
    拉贾拉南部长这席话,既答复了疑问,也再一次阐明了我们的“交最多朋友,树最少敌人”外交政策的真谛。
    新加坡是怒海中的一条小鱼儿,我们不愿被任何大鲨鱼吞掉。摸清列强意图策略中、美、苏三国,对东南亚都非常“关心”,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印支易手后,这情势更微妙。微妙的局面下,东南亚这一角隅的小国家,都变成了钢缆上的“艺人”,一举手,一投足,都非小心翼翼不可,要不然,手上长竿一个失衡,随时随地都可跌个手断脚折。
    欲求在这微妙的局面下保持稳定,继续生存,先决条件,应该是摸清列强在本区的意图、手法和策略,“知彼”而后“知己”,知己而后知何所适从。
    就因此,我国总理以至部长们,经常周游列国,也包括这次李总理的应邀访问中国。
    东盟首脑会上,五国首长聚会一堂,签署了协调一致宣言,批准了设立秘书处,巩固了五国间经济、文化、外交合作的基础。
    对东盟竖立下新的这块里程碑,列强反应不一,冷热兼有。了解列强对我们这个区域性合作机构的看法,对东盟是重要的,当然也包括了新加坡。
    这些,该都属于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之外,经济因素也同样重要。
    对李总理这次访华,美国的《新闻周刊》说:“李氏希望他和他的十七人访问团能够劝说中国购进更多新加坡的工业产品,从而减少新、中贸易的逆差……。”新中贸易从未中断新、中贸易,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可是,彼此间的贸易,从来也没有平衡过。对新加坡说,我们跟中国总是买多于卖。一九七四年,新加坡输入的中国货总值是六亿四千三百余万元,中国从新加坡输入货品的价值,却只有一亿二千五百余万元。
    前几天,政府取消了由国际贸易公司所征收的入口中国货百分之零点五附加费(对未有贸易协定国家的一种附加费),据估计,政府每年将减少岁收约三百万元。
    因此,去年访华时,拉贾拉南部长告诉中国朋友说:我们的造船、修船业正飞跃猛进,我们的探油台很受欢迎,我们较精密的电子制品等都开始生产了,我们希望有更多生意做。
    拉贾拉南部长去年访华,中国方面表示:
    (一)基于同属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国同意新、中应以新的方式,加强双方贸易,巩固经济方面的更进一步合作。
    (二)双方同意互派工业考察团,实地研究如何促进工业产品的双边贸易。
    互派工业考察团,中国的考察团到新加坡访问过了,新加坡的考察团也到了中国。
    但是,所谓“更进一步合作”、“促进双边贸易”等等,并非一蹴可成的,更须从长远的互惠利益着手。经济意义无庸置疑基此,李总理这次应邀访华,经济意义的重要性不容否认,实际上访问团员中,就包括了财政部长与财政部常任秘书。但是,访问团的任务,却不若所说的“希望劝说中国购进更多新加坡工业产品”那末简单。消除猜疑澄清误会我说过的,新、中两国人民间关系,源远流长。这源远流长的关系,是斩不断,拉不开,不容否认,不容抹杀的。消除了猜疑,澄清了误会,循序建立起贵我之间的正常关系,同样是顺理成章,理所必然。我还记得去年拉贾拉南部长的话:“前此,彼此都是根据转手的消息传闻而加以推论猜测。经过这次访问后,大家都了解彼此的意图与目标。”
    面对面讲话的外交,可使很多事情,更有效、更迅速地获得解决,可消除彼此间的猜疑与误解。
    这些,我想,该也足够答复人们所提出的:“李总理为什么访问中国?” oGD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五月五日刊登一则消息说:
    马来西亚住房暨乡村发展部长曾永森完成了为期十二天的中朝两国亲善访问,已于三日晚抵达吉隆坡。
    曾部长曾于一九七四年五月陪同已故总理拉扎克访问过北京,他在这次访问中所获得的印象和感觉是中国在各项发展中,又有了明显的进步,交通车辆渐多,建筑物增加,农业亦较前机械化。
    曾部长认为此行很有意义,特别是中国对马来西亚极其友善,他相信两国关系将会继续不断的发展。 oGD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芬兰《赫尔辛基新闻》五月一日刊登约尔马·亚文陶斯中将撰写的关于他九天访华观感的文章,题为《一个对大国起制约作用的日益加强的力量》,摘要如下:
    中国是一个具有难以估量的潜力的巨人,它的存在本身就起着一种制约作用,对复杂的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着影响。虽然中国不想做超级大国——这一点我是相信的——但是它对重大的政治问题采取坚定有力的态度。
    据外交部副部长余湛说,苏联和美国正在继续不断地企图加强它们的政治和军事影响。与此相反,中国的政治目的不包括扩张主义的目标。
    另一方面,余湛副外长指出,中国认为帮助受压迫的国家是它的义务。
    对于这一点,人们自然会说,有史以来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向来是打着“救星”的幌子谋求私利的。然而,不能把中国的帮助愿望看作只是伪善。
    人们必须承认,由现代技术所建立起来的武器系统使苏联和美国具有影响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的大得过份的潜力。
    中国的政治家和军事领导人认为下列幻想是不切实际的,即认为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最后文件将真正意味着在欧洲或者整个世界上战争的威胁消失了。
    他们向我指出:“缓和政策只不过是苏联掩盖其社会帝国主义政策的烟幕而已。”
    我的中国东道主认为欧洲最近的政局发展正符合苏联的愿望。西欧工业国家是输方,因为美国要忙于解决它自己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错误估计以及国内问题,因此阵地无防备了。
    可悲的是,人们必须承认到目前为止,在欧洲还没有实行任何一个将真正意味着一个新的更加安全年代的开始的措施:军备竞赛正在至少以和从前一样的速度继续进行。北约和华约的武装部队正在相互对峙,从而加剧了欧洲的政治分裂。关于裁军、不扩散核武器等的谈判基本上是纸上谈兵。
    中国的副外长余湛以及一些高级中国军人看来对和平共处政策的持久性采取一种有保留的态度。实际上,按照他们的看法,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到来。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种看法反映了中国采取的政治路线。
    中国人拒绝这样一种看法:苏联在欧洲奉行的缓和政策将意味着当莫斯科的军事重点能移到东方的时候,获得一个后方。据中国人说,提出这样一种看法只是为了欺骗西方。苏联的军事重点仍然是在欧洲,其实据之一是:苏联的武装部队三分之二仍然在欧洲,而只有三分之一在亚洲。
    如果西欧真的遭到入侵,中国会如何行动,这是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给以明确答复的一个问题。
    中国自己的防止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是很好的。实际上,中国的幅员辽阔、地形的特点、人口分散和建立在人民群众基础上的防务使得中国变得几乎坚不可摧。
    侵略者可能入侵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但是即使大国的军队也不足以摧毁中国的国防。入侵者迟早要在中国遭到拿破仑的命运。 oGD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五月九日刊登《尼泊尔前首相抵港畅谈访华见闻》,摘要如下:
    尼泊尔前首相比斯塔结束在我国的访问后,于昨日自广州抵港。
    他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指出,中国目前进行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不但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还保证中国今后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毛泽东主席的外交路线,永不做超级大国,继续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深厚的友谊。
    比斯塔说:“从尼泊尔与中国的交往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对待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是不论国家大小一律平等看待,并本着她一向坚持的五项原则,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而且,中国一向以无私和友好合作的精神,支持和援助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援助,从来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或其他条件,并不象世界上一些国家援助别人是另有目的,这些国家援助别人后,附带的政治条件便象绳索紧紧的套在人家的脖子上。
    “中国目前进行的政治运动,将使中国今后更好地坚持毛泽东主席的外交路线,与第三世界国家及邻邦发展友好合作的关系。”
    他并说:“尼泊尔和中国一向是友好的邻邦,两国自建交后,友谊与日俱增。通过不断增长的交往,我们彼此有更深刻的了解,加强了友好的合作。
    “正如我在北京时对乔冠华外长所说的一样,尼中的关系是坚强和牢固的,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问题,我们一贯互相支持,尼泊尔人民最为珍视尼中友谊。
    “我国国王即将于下月再访中国,到中国四川、西藏地区进行友好访问,我相信,这次访问将进一步加强我们两国的关系。”
    比斯塔表示,此次到中国,正值中国处于一次革命高潮的时刻,这个革命将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和科技方面有更大的发展。 oGD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