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阿尔及利亚《圣战者日报》四月二十八日报道四月二十七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关于苏联贷款在阿尔及利亚建立一个电能铝工厂协定的消息,报道说:
    这一政府间协定是阿尔及利亚、苏联关系中的一件大事。
    这个协定实际上是两国政府决定通过在穆西拉建立铝厂来进行广泛合作的标志。
    刚刚签订的这个协定,是两国合作在阿尔及利亚建立基础冶金工业的新的决定性的一步。这个协定比一九七一年的扩建哈贾尔钢铁厂的协定意义更大。
    这笔贷款将全部通过提供铝来偿还。我国将以这种偿还方式进口我国工业化所必需的设备,不是通过出口原料,而是通过出口工业产品。
    一个工业化国和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合作,同我国坚持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原则是相符合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协定在发展中国家面前具体打开了加强直接交往和就地利用原料的新的前景。
    在建成铝工业之后,我国将在这方面不再依赖人家。
    另据阿新社报道,预定修建的这个工厂每年将生产十四万吨铝。
    协定规定投资总额为十五亿第纳尔,三年后开始偿还,十年还清,利息为百分之四。阿尔及利亚预定主要从几内亚和牙买加进口铝土原料。
    【本刊讯】法国《问题》周刊四月二十六日一期刊登象牙海岸共和国总统乌弗埃—博瓦尼的谈话,题为《西方把非洲让给苏联》,摘要如下:
    〔原编者按:非洲历史上最有威望的领导人之一、象牙海岸共和国总统(七十二岁的)乌弗埃—博瓦尼认为,非洲和欧洲的局势实在令人不安。他尤其了解非洲建立的大部分政权的弱点,他担心这些政权的领导人把眼光转向苏联,因为美国和欧洲似乎决定不采取任何措施来阻止苏联在黑大陆的突破。于是象牙海岸总统决定打破数月来他在这些问题上保持的沉默。他于星期三在他的阿比让私人官邸接见了乔治·絮费尔特并回答了他的问题。〕
    问:非洲真的有苏联突破吗?
    答:我还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英国、美国的报纸写的关于布尔什维克的经验的一些文章。中心内容是:经验将只延续几个月,最多几年。从那时起一些西方国家的轻率就不断使我吃惊。因为,布尔什维克的经验现在还在继续,难道不是这样吗?
    问:在非洲继续吗?
    答:我将回答你。事实是西方被从亚洲赶走了。无疑比苏联人预料的还要快。你会反驳我说还有印度。我回敬你说,印度现在听凭俄国人摆布。更不可思议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轻率,它们的借口是,几年前苏联人在刚果和加纳遭到了失败。这完全忘记了俄国人是顽固的,忘记了他们会考虑自己的错误并想出新的办法来。
    这一次,他们找到了(突破点)。欧洲实现了非殖民化。但是它忘记了迫使萨拉查政权象别人那样做。苏联人把精心训练的古巴人派到安哥拉游击区,而且是在卡埃塔诺垮台以前很久。因而,发生了应该发生的事情。在我们的非洲兄弟看来,这些同安哥拉人一起在游击队里死去的古巴人不是入侵者,而是朋友。然而,当葡萄牙殖民主义这全套布景倒下来时,古巴人,因而是苏联人在世界这一地区就呆在非洲人中间了。
    问:美国人为何不动?
    答:欧洲人为何不动?这才是真正的问题,第一位的问题。今日之非洲毕竟是一个世纪前的扩张主义欧洲与今天的黑人造反这种动荡“婚姻”所生的“女儿”。所以,该是你们行动。可你们偏偏不行动,甚至你们连想也没有想。你们还存在不?难道不是苏联迷惑了你们,使你们瘫痪了吗?
    问:苏联人为何加快步伐?
    答:他们只是在他们前面没有阻碍的时候才前进。在安哥拉,我认为他们曾经是小心谨慎的,他们曾犹豫过好几个月时间,因为形势在他们看来显得异乎寻常。在他们有了绝对把握,肯定欧洲人在想别的事情,美国的方针又暂时未定的时候,他们才前进。俄国人想要阻止西方特别是欧洲去开发安哥拉的财富。切断欧洲和非洲的联系,就是断绝欧洲的原料来源,然后就进行赌博。可怜的非洲被绑在欧洲的车子上,而这辆车子则又深深地陷在泥潭之中。
    问:依你看,该怎么办?
    答:应该觉醒,假如时间还来得及的话。不要再相信“缓和”一类的话。
    【合众国际社奥斯陆四月二十九日电】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今天说,美国保证要无情地反对罗得西亚白人少数政权,这是美国对非洲政策的一项重大改变。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是在他目前的非洲六国之行中于二十七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作出这一保证的。
    尼雷尔正在挪威进行三天正式访问。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以前,在安哥拉去年内战期间,美国一直同南非和罗得西亚一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
    尼雷尔说:“当非洲正在进行争取解放的斗争时,了解美国站在哪一边是很重要的。如果基辛格现在来到非洲并且说我们支持你们反对罗得西亚的白人少数政权,这是重要的。”
    【本刊讯】法语非洲的基督教周刊《新非洲》周刊在四月二十八日到五月四日的一期中发表一篇题为《访问是为了……》的社论,评论基辛格的非洲之行,摘要如下:
    当美国国务卿说:“我们对非洲至少三次改变了(立场)。这不是因为我们的基本政策变了,而是因为我们是一个讲求实用的国家。如果一件事行不通、效力不高,人们就重头做起以便找到其他办法”……这就令人不安了。
    我们的政治成熟性应该承认,尽管有了缓和,两大国——苏联和美国——彼此都随时准备牺牲任何人。
    基辛格来这里不是为了白送礼的。他坦率地说明了这一点。此外,任何非洲国家都不供人收买。非洲的自由是不出卖的!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四月三十日电】左翼和右翼极端分子今天强迫议会把选举新总统的时间推迟一周,这对叙利亚为试图给黎巴嫩带来和平所作的努力是一个打击。
    议长阿萨德宣布:“鉴于六十多位议员已要求推迟,因此,决定将会议推迟到五月八日召开。”议会人士说,共九十八名议员的议会里就有六十二名赞成推迟开会。
    原文提要说:坚持“缅甸社会主义道路”、采取严格的不结盟中立和锁国政策的奈温政权,国内存在着国家经济贫困和国民不满的问题,体制内部也出现了分裂,缅甸的政局空前紧张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四月十三日一期刊登一篇通讯,题目是《面临国家存亡危机的缅甸,奈温体制内部出现分裂》,摘要如下:紧张气氛越来越浓
    缅甸在动荡,最近这种动向相当激烈。
    目前缅甸的政局空前紧张。
    一九六二年三月奈温发动革命以来,缅甸走上了被称之为“缅甸式”的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一九七四年三月大体上结束了由军政向民政的转变。不过,即使说由文官接管了政权,也不过是军人政权的官员脱去了军装,又原封不动地登场。国内,以慢性化了的经济贫困为背景,罢工、暴动、学生示威和投放炸弹等恐怖事件不断发生,同时,同缅甸共产党和少数民族叛乱军队之间继续进行着严重的武装斗争。
    在文官接管政权后的两年里,缅甸的政局充满了极大的危机感。特别是越南战争以后,围绕着东南亚的美中苏的势力之争不仅渗透到了合法政权内部,似乎也深深地渗透到非法势力中去了。不妨说,这构成了导致缅甸形势发生混乱的重大因素。强硬派与温和派的对立一九六二年以来,缅甸一直顽固地坚持“缅甸社会主义道路”,对内实行外国资本国有化和缅甸人掌管经济的政策,对外则实行严格的中立和锁国政策。
    但是,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国民生活贫困恒久化以及缅甸的国际环境的变化,围绕着“缅甸社会主义道路”,强硬派同温和派发生了对立,曾经是铁板一块的奈温体制内部确实开始出现了分裂。
    在围绕着选择什么路线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派:一派是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总书记山友上将和革命委员会委员吴东季(前农林部长);另一派是总理吴盛温、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吴伦和外长吴拉蓬。
    山友所代表的集团,被认为是“缅甸社会主义”的忠实执行者、强硬派,这个集团被认为是最靠近苏联的。相反,据说吴盛温总理所代表的集团主张选择温和而灵活的路线,但是,可以说这条路线是实务性的。
    因此,吴盛温代表的温和派未必是反苏的,也很难断定是亲华亲美的。
    但是,这种合法政权内部的路线对立与美中苏施加影响的竞争有关,“缅甸社会主义”的主要支柱——严格的中立政策只能向美中苏其中一极偏斜。
    在这种意义上说,可以认为,去年十一月奈温总统访华,是十四年来一直领导“缅甸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位总统本人给严格的中立政策下了最后的判断。其背景是,印度支那解放集团的诞生导致了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国内存在着亲华派缅甸共产党、亲苏派“联邦民族民主阵线”和亲美派旧吴努派军队之间的武装对立,又与泰国、老挝、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等五国接壤。对于这样一个缅甸来说,在曾经是“和平共处”与“缓和”的世界中坚持的严格的中立政策,由于美中苏三大国在越南战争后展开激烈的施加影响的竞争,而已经丧失了得以维持下去的条件。中苏展开施加影响的竞争
    去年十一月访华时,奈温总统在中国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发表的讲话中,特意强调说:“不允许任何国家在缅甸建立旨在对他国,特别是我们的邻国采取敌对行动的基地。”
    可以认为,这番话默认了去年来曼谷的消息灵通人士指出的“苏联要求使用若开港作为基地”这一事实。(上)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