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6年3月22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6-03-2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报报道:《地中海:苏联海军的一个陷井》 '...

    说意人士认为,如果发生战争,苏联地中海舰队将给北约部队以摧毁性打击,但最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先驱考察者报》三月十四日刊登哈里斯发自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报道,标题是《地中海:苏联海军的一个陷阱》,全文如下:
    此间盟国人士说,如果发生战争,苏联地中海舰队将给北约部队以“摧毁性的打击”,但是最终它将遭受灭顶之灾。
    这些人士宣布:“俄国军舰一艘也回不去。”
    他们解释说,这是因为地中海的地理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地中海有三个出口。它们是通往黑海的一浬宽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通往大西洋的八浬宽的直布罗陀海峡和通往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
    这些人士还说,盟国部队可以很容易地把每一个出口加以封锁,不让苏联军舰通过。
    控制着通向俄国黑海海岸的入口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穿过土耳其。根据条约权利,土耳其在战时可以禁止外国军舰通过这两个海峡。在一九三六年谈判这一条约期间,俄国人提出和土耳其联合管理这两个海峡,土耳其拒绝了。
    这里北约南欧司令部人士承认:“苏联在地中海拥有一支在爆发全面战争的情况下可以给北约以摧毁性打击的海军。但是,只要联盟团结一致,北约仍将是地中海的支配力量。”
    这些人士说,苏联地中海舰队现在在“进进出出”的轮换基础上保持着五十五到六十艘舰只,其中许多是最新式的舰只,具有先进的发射导弹的能力。
    这些人士说:“这支力量仅仅是在过去十二年里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已使俄国人在这里处于一种有利地位。他们建立这支舰队既是为了对付可能的冲突,也是为了在和平时期施加政治影响。”
    这些人士说,被指派到地中海和基地设在这里附近的美国第六舰队是由四十五到五十艘军舰组成的。
    但是,据指出,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的舰队合起来还有三百三十九艘舰艇。另外,英国在地中海保持数目不固定的舰只。
    最近,法国也把它的大部分海军派往地中海,其中包括两艘航空母舰。
    虽然法国不是北约军事一体化指挥部的成员,但是,据信,如果苏联采取任何导致战争的行动,法国将重新承担对北约的全部承诺。
    这些人士说:“换句话说,虽然美国第六舰队显然不再居于统治地位,但是俄国人在这里,在数目上还是处于很大劣势的。另外,在地中海,北约的再供应、反潜艇、以航空母舰和以陆地为基地的空军能力,远比俄国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要强。”
    这些人士说:“在总的方面说,苏联舰队不象美国第六舰队那样作好了进行持续的战斗的准备,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决不可能把舰只弄回国的另一个原因。”
    这些人士说,关于俄国航空母舰的能力,这支苏联舰队有一艘可作战的航空母舰,即三万五千吨的“巡洋舰式”的“基辅号”,它有一个倾斜的甲板,可以运载垂直和短距离起飞和降落的飞机和直升飞机。基辅号没有象美国航空母舰所有的“弹射器”——即帮助起飞的能力。
    据说,其它两艘“基辅级”已安排生产,一艘的建造工程处于末期阶段,另一艘才“刚刚开始”建造。建造工作正在黑海进行。
    这些人士说:“但是,很难认为它们将呆在黑海。” PCA品论天涯网


第二次会见——再次屈服在捷克被迫同意英法建议的第二天——九月二十二日,张伯伦再次飞到来因河畔的戈德斯堡,在那里会见希特勒。会谈开始时,张伯伦几乎用了一个多钟头的时间,洋洋得意地叙述了他如何逼使捷克屈服的经过,然后说出使苏台德区划归德国的办法。张伯伦讲完之后,便默默地听希特勒的反应。他自信这些安排是会马上使希特勒充分满足的。
    希特勒对张伯伦的迅速的大让步,感到非常的惊讶,他问道:“英国、法国、捷克都同意把苏台德区由捷克划给德国吗?”
    张伯伦笑着答道:“是的。”
    这时候希特勒已经看穿英法骇怕战争的弱点,便得寸进尺地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我非常抱歉,”希特勒说,“经过几天来的发展,原来的计划已经不适用了。”
    这当然使张伯伦为之愕然。
    希特勒便立即提出:“苏台德区必须由德国占领,这问题必须在十月一日前完全解决。”他已经预备一幅地图,注明那些地区应该立刻割给德国。九月二十三日,张伯伦离开德国之时,他得到的是希特勒的一份勒令苏台德区捷克人从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八时起到九月二十八日完成撤退的备忘录和一幅地图。
    “这简直就是最后通牒!”张伯伦说,但他又有点惊怕,唯恐刺激希特勒,便在这最后通牒威胁下答应要尽力使备忘录的要求能被捷克接受。这时候希特勒换了一幅和善面孔说:
    “我这一生只有给你让步这一次,我准备把捷克人撤退的日期改动一下——十月一日,这也许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这种算不得让步的让步,竟使张伯伦深为感动。当夜张伯伦告别了希特勒,衔命而去。
    九月二十四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希特勒的军事示威九月二十六日,希特勒在柏林体育馆狂叫:“如果十月一日,苏台德区还没有交给德国,我希特勒就是打进捷克去的第一个士兵。”当天希特勒下了一道“最机密”的命令,增兵德捷边境,准备在几天后采取行动,同时命令一个装甲师在黄昏时在柏林举行示威游行,企图藉此鼓动战争狂热。
    但示威的结果却使希特勒大为失望。衔头上参观示威游行的人,稀若晨星,寥寥无几,最后连希特勒自己也觉得太不象样,从阅兵台上愤愤走了下来。
    但那一天的张伯伦却忙于按照希特勒的意旨行事!他强迫捷克政府接受希特勒的备忘录,公开扬言如不接受,“贵国除遭到武力侵略和武力肢解以外,将别无其他出路”。
    张伯伦想通过奉送苏台德区给德国以促其反苏,便计划举行一次把苏联排斥在外的国际会议,办理移交手续,进行幕后交易。这是只有英、法、德、意四国参加的会议。九月二十八日晚上,他收到希特勒同意开会的电报,如获至宝,立刻复电希特勒说:“我深信你可以不需要战争就获得一切,我准备立刻前来柏林与阁下和捷克代表,以及法国、意大利代表一起,讨论有关移交的各项安排,我相信一周之内可以获得协议。”
    九月二十九日,希特勒以征服者的姿态在慕尼黑迎候英、法、意的政府首脑。四国会谈在当天中午举行。意大利的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是第三个发言人,他提出了一个书面建议。这是希特勒导演的闹剧,因为这个建议是一天前由希特勒手下的戈林等拟订,经希特勒同意之后交给意大利大使,再由意大使在电话中转告墨索里尼的。这个意国商标的德国货色,在会议上成为唯一议程,也是慕尼黑协定的基础。
    在会议上,张伯伦和达拉第对“意大利建议”都一致表示欢迎,只有几个细节把会议的时间拖长了,那是张伯伦假惺惺地提出一些什么捷克人在撤离苏台德区时应准许他们牵走牛马的问题等等,但是希特勒连在这些枝节问题上也不肯让步。他厉声问道:
    “你是说被赶走的农民还应该保有他们的牛马吗?”他继续对张伯伦咆哮:“我们的时间太宝贵,不能讨论这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张伯伦就连忙撤回他的意见。(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二版)慕尼黑协定的签署九月三十日上午一时后,慕尼黑闹剧终于闭幕。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达拉第依次在慕尼黑协定上签字,这个协定一共八条,主要内容是:
    一,从十月一日至十日,捷克应将苏台德区以及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移交给德国。
    二,捷克应保证当地建筑物不受任何毁坏,这就是说要把这些地区的捷克边境工事、工业、企业和运输工具全部移交给德国。
    三,撤退方式由德、英、法、意和捷克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具体规定,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的各地区由德军分段占领。
    这个协定,涉及捷克的主权和领土,却是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拟定的。虽然有两个捷克代表到了慕尼黑元首堂,但是他们被引进了会议隔壁的房间里,在那里枯坐了八个小时,才得到张伯伦的代表带来的坏消息,就是关于慕尼黑协定的要点和一份捷克人须撤出苏台德区的地图。当捷克代表提出异议时,张伯伦的代表已经转身走出,不顾而去。旁边的一个张伯伦侍从对代表们说:“如果你们不接受,你们只有和德国人去单独谈判了。”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三十日清晨,张伯伦再到希特勒的慕尼黑私邸,建议讨论如何“加强欧洲和平”、“如何裁军”、“解决俄国问题”等等。最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拟好了的宣言,希望希特勒同他共同签字后发表。宣言全文是:
    “德国元首兼总理和英国首相今晨举行了一次会议,一致认为英德关系问题是两国对欧洲都具有最大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昨晚签订的协定和英德海军协定是象征我们两国人民永远不愿彼此交战的愿望。
    “我们决定,商讨方式是处理我们两国间的任何问题的办法,并决定继续努力消除可能发生分歧的根源,以期有助于确保欧洲和平。”
    这实际是英德互不侵犯宣言。希特勒把这份宣言略略看了一下,便毫无难色地签字如仪。这使张伯伦十分满意,再三“热烈感谢”。这以后,在十二月六日,德法也如法炮制了一项宣言,实际上也是一项法德互不侵犯的宣言。如此“整整一代的和平”九月三十日,被人玩弄于掌中的英国首相,从慕尼黑返回伦敦。他在机场上洋洋得意地说已经赢得“整整一代的和平”。然后他又踌躇满志地从唐宁街十号二楼窗口向街上的群众发表简短的谈话说:
    “亲爱的朋友们,在我们的历史上,这是第二次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回到唐宁街。我相信这是我们整整一代的和平。”
    当时英国下院只有邱吉尔对张伯伦的成就表示异议。《泰晤士报》竟然连篇累牍地赞美张伯伦的“功绩”,但是一个英国记者却冷嘲热讽地说:“张伯伦已经有七十岁了,也许在他死去之前和平能够保住。”
    但历史对张伯伦毫不留情,和平在他死去之前也没有保住!慕尼黑协定签字后不到一年,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由于法西斯德国的军队入侵波兰,欧洲大战就爆发了。以德意法西斯为一方,以英法为一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欧洲的战火越烧越旺,希特勒的战机经常象一堆乌云那样出现在英伦三岛上空。张伯伦到一九四○年才死去。盖棺论定,他被历史证明是一个纵容侵略、损人害己的小丑,是搬起石头打自己脚的蠢人。
    慕尼黑协定签字的当天中午,捷克政府发表正式的声明,在“抗议”下投降。捷克总理向全国广播时沉痛地说:“我们被抛弃了。”英法两国继续向捷克施加压力,当天还叮嘱捷克人不得在最后一分钟反悔。
    十月一日,德国军队进驻捷克苏台德区。希特勒兵不血刃就夺得了一万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三百六十万人口。
    希特勒的野心当然不仅限于夺得苏台德区,他得寸进尺,继续扩张。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五日,德军公然越过捷克的新国界,从几方面侵入捷克境内。同一天,德军占领了捷克首都布拉格,捷克全境很快被置于德军占领之下。
    英法原想通过慕尼黑协定把德国侵略的矛头引向苏联,但希特勒吃软不吃硬,不敢马上去碰社会主义苏联的硬钉子,结果首先向波兰也就是向英法两国开刀。从一九三九年九月德国和英法的战争开始爆发的一天起,英法两国首相的石头打到自己的脚上来了。慕尼黑事件三点教训慕尼黑事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但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第一,它说明帝国主义之间搞“缓和”,实际上并不能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第二,它说明姑息养奸、纵容侵略的结果,只能加剧战争危险,只能牺牲别人损害自己。第三,它说明对穷凶极恶的霸权主义者是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的,对他们软,他们就更加猖獗地向你噬过来。
    根据这些历史经验看,如果美国的权势人物对莫斯科的新希特勒执行姑息绥靖政策,可以肯定,战争因素将进一步增加!(二完) PCA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三月十五日一期在《潜望镜》栏刊登以下消息:逆火式轰炸机进入高空苏联正在建立第二个逆火式轰炸机中队。逆火式轰炸机是苏联和美国在战略武器会谈中有争议的一项主要武器(美国认为逆火式轰炸机是战略轰炸机,希望把它列为予以限制的武器;俄国人声称逆火式轰炸机是中程战术轰炸机,因此应该不受限制)。苏联海军已经有一个包括十六架飞机的逆火式轰炸机中队在黑海执行巡逻任务。目前正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组织一个新的逆火式轰炸机中队。据美国分析家说,到一九八○年的时候,苏联军队就将拥有二百五十架逆火式轰炸机。莫斯科在收听莫斯科正在设法了解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情况,特别是他们对缓和的看法。去年年底时,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开始调查这些候选人的讲话的内容。上周,在杰克逊参议员在马萨诸塞州预选中获胜之后,苏联官员打电话给杰克逊的一位顾问,询问杰克逊的观点。 PCA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芝加哥三月十七日电】福特总统和卡特星期二在伊利诺斯州的总统预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里根、华莱士和施赖弗一九七六年的竞选运动陷入混乱。
    福特在谈到他在共和党的预选中,连续第五次取得对里根的胜利时说,这“确实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里根拒绝福特的竞选谋士们提出的要他退出竞选的建议,他说,他仍然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
    这次胜利对谋求共和党提名竞选、十七个月之前未经选举担任总统职务的福特和佐治亚州前州长卡特来说,都是至今最重大的胜利。
    在至今举行过预选的最大的州里,卡特的胜利使华莱士争取提名的希望看来实际上已成了泡影,除非他下周在北卡罗来纳州取得重大胜利。华莱士说,他对被列为第二位感到高兴。
    卡特说:“这是在北部工业大州取得的极其重要的胜利。”他对他的选票比华莱士多十五万张以上这种优势表示惊讶。
    卡特在佛罗里达州也击败了华莱士。他说,民主党的竞选现在“几乎已变成我自己和杰克逊参议员之间的竞选了”。
    杰克逊和尤德尔众议员都没有进入伊利诺斯州的民主党预选。
    上午十点钟,百分之九十八的选区报告了选举结果。
    共和党的预选结果是:
    福特四十四万六千三百一十一票。
    里根三十万○三千八百○八票。
    【美联社芝加哥三月十七日电】福特总统的顾问们正在设法同里根实现和解,从而使里根结束他为争取共和党总统提名所进行的竞选活动。
    这些主动的表示增加了这种可能性,将会提名里根为副总统候选人。里根直热衷于政治生活,并且在他州范围内的共和党竞选中连续遭到第五次失败后把钱都用光了。
    里根说过,他不希望担任福特的副总统候选人。
    支持福特的人担心,里根由于他的前景暗淡,将会加剧他对福特的攻击(其中包括对政府对苏政策的攻击)从而分裂共和党而使民主党人获得好处。 PCA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