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6年3月6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6-03-0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新闻周刊》文章:《中国的空间计划》 '...

    【本刊讯】美《新闻周刊》三月一日一期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的空间计划》,摘要如下:
    据传说,十六世纪的中国发明家是真正的空间旅行先驱者之一,今天,中国人在把他们古老的火箭技术运用于空间飞行方面正在取得大得多的成就。中国在过去七个月里发射了三颗地球卫星。
    中国在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发射一颗三百八十一磅重并播送《东方红》乐曲的地球卫星时,她成为第五个进入空间的国家——居于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十一个月以后,中国发射了第二颗地球卫星——比第一颗约重一百磅,它表明中国发射器的力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真正的高潮是在最近几个月里出现的,发射了一系列地球卫星,目的是要侦察苏联一些敏感地区,其中包括集结着大量部队的俄国与蒙古接壤的地区,以及俄国中部一些地方和设有核试验场地的北极新地岛。
    这些卫星中的第一颗卫星于去年七月二十六日送入轨道,其高度为一百一十五英里到二百八十八英里,于去年九月十七日返回地面。十一月二十六日第二颗卫星送入同样轨道。接着,中国在十五天以后又发射另一颗卫星。
    美国专家认为,软着落成功表明,中国已制成经受得住重返大气层时高热的耐热合金,并且制成在卫星着落以前减慢下降速度的可靠工具,因此它的空间技术可能已超过日本和欧洲国家。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高级计划处的科学家杰斯科·冯普特卡默说:
    “回收卫星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技术。它使人们深信,在数年内,他们将象我们一样执行一项载人空间飞行计划”。
    据冯普特卡默说,这个国家可能已拥有这样的火箭力量:象一九六一年美国第一次载人飞行那样,使一颗载人的卫星进行低于轨道的飞行,或者甚至象同一年里尤里·加加林的历史性飞行那样进行环绕地球的飞行。 BaR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二月十七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美国想用同日本进行三角贸易方式进口中国原油》,摘要如下:
    据外务省首脑十六日透露,在中国原油的动向正对世界石油形势有重要影响的情况下,美国对我国进口中国原油表示强烈关注,表示了积极支持的意向;这是去年年底美国基辛格国务卿在福特总统访问中国前来日本时向外务省领导人表明的见解。
    据说,国务卿在谈话中认为中国原油不是也可以通过日本转到其他国家去吗,暗示了美国可以用三角贸易方式引进中国原油的意思。如果这件事情实现,那末等于是美国继当前正在谈判中的引进苏联原油之后,从中国也进口原油。
    美国对中国原油表示强烈关心一事是以国际石油资本接近中国的方式传出来的;但是中国以“自力更生开发原油”为原则,所以没有见诸具体行动的事例。可以认为,因此,美国看上在共产党国家以外的自由阵营中进口中国原油数量最大的日本,暗示了三角贸易的可能性。
    因为中国原油是含蜡量高的重质油,不适应我国以轻质油为对象的提炼设备,需求者只限于电力和钢铁之类;而且,因为萧条的缘故,对石油的需求减少了。因此,我国再三向中国要求减少交易计划量。据认为,由于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只要中国方面同意基辛格建议,就有可能实现。
    据外务省领导人认为,基辛格国务卿表示这种想法,并不是美国引进中国原油这件事本身有意义,而是国务卿的石油战略的一部分,即:要尽可能大量地把没有参加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中国的原油引进世界石油市场,从而增强石油消费国对抗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力量。
    至于基辛格建议得到实现的可能性问题,因为还不知道中国方面的意向,所以不能预断;如果实现,那就等于是通过战略物资原油建立起三极化的结构。 BaR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旧金山二月九日电】过去,在美国的杂货食品商店里很难找到中国的主要食品,但目前在许多超级市场内,至少在大城市,已有中国主要食品出售。
    随着美国人民对于国际烹饪法和文化等方面兴趣的普遍增长,美国人对于中国式蔬菜的需求在过去几年里已有所增长。
    美国最大的超级市场萨弗韦商店说,以往的三年里,在旧金山市地区(沿北加利福尼亚海岸包括旧金山市海湾区)的二百个商店,对于中国式蔬菜的需求已经增加了一倍。过去两年中,在华盛顿区的萨弗韦商店所销售的中国式蔬菜也迅速地增加了。
    在加利福尼亚州,以达布林为基地有二百二十个超级市场的联号幸福商店职员说,几乎在北加利福尼亚所有的幸福商店都销售中国式的蔬菜(白菜、纳巴卷心菜、豆芽和姜等),而几年前仅在与大多数中国人相邻近的商店中才有出售。他说,豆芽菜特别受欢迎,现在他们售出的豆芽菜为三年前的二十五倍。
    一位洛杉矶的中国土产批发商说,当市场对蔬菜需求上升时,这些中国式蔬菜的价格亦同样上升,如芹菜、莴苣、番茄和胡萝卜等。
    中国式蔬菜的销售如此活跃的原因之一,是一九七二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那次访问还带动了中国式平底煎锅,以及中国式食品如春卷、蛋卷、面条等的销售。目前这些中国式食品在美国市场仍有很好的销路。
    其他消息认为,过去十年来亚洲移民的增加,也是中国式蔬菜销售增加的一个原因。
    据某批发商估计,中国式蔬菜在美国市场每年的销售总额可达一亿美元。 BaR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三月一日刊登一篇题为《日本西德的农业面貌》的署名文章,摘转如下:
    在国民总产值方面次于美国、并且在互相竞争的日本和西德,都是工业急速发展、富于经济实力的国家,但是,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发展,目前却有极显著的不同,一九七二年的国际粮食危机,使日本农业的弱点暴露无遗:粮食自给率极端低下;由于饲料需自外国进口。国际粮价一涨,日本的畜牧农就陷于困境,造成肉类价格暴涨,人民叫苦连天。这些都是日本过去只重视发展工业而不重视农业的恶果。
    西德则不同,它既发展工业,也重视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它的粮食自给率,现在已超过百分之八十。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它的农业大有改观。
    最近在西柏林举行了国际农业节,西德当局答应日本人士和记者的请求,让他们参观了农业成就,使日本受到很大的冲击。
    同日本忽视农业相比,西德的农业确实比日本高出不知多少。日本记者发现,在西德的餐室吃一块标准大小的牛扒,大约合港币十五元左右,但是在东京的餐室中,却比上述价格贵四倍之多。
    这是什么原因?日本人弄清楚主要是牛的价格比日本便宜一半到三分之二。而饲料的价格便宜是一大关键。
    日本的家畜饲料自给率不及三成,换句话说,约八成的饲料要依赖国外进口。西德呢,八成饲料达到自给。
    其次,战后日本盲目发展工业,政府拼命压缩耕地。西德的做法却不一样,它的人口只及日本一半,而耕地却比日本多一倍,平均每个国民所占农用地面积是日本人的四倍。当国际粮食市场饲料价格暴涨时,西德农民使用自己的饲料。由于耕地不轻易减少,饲料自给率也高,受到国际粮价高涨的影响相应地减少。
    日本人这才感到自力更生的好处。
    他们还注意到,西德不仅牛的饲料自给率高,整个畜牧业所需的饲料和本国人民所需要的谷物总的自给率,都在不断地提高。西德人的主粮是谷类、马铃薯、牛肉、牛奶、猪肉等。这些作为基础的食物,全部保持了百分之八十的自给率。
    而日本呢,除了只有一项大米自给外,整个谷物的自给率,二十年来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现在连百分之四十也达不到。以小麦为例,日本一九七三年的种麦面积比一九七○年急剧减少了三分之一。
    西德虽然也有不少农民离开农村跑到城市,但因西德重视农业,用促进产量上升补足了部分农民流入城市的损失。
    日本农业人士注意到,现在日本的五百万农户,平均每户耕作面积是一点一公顷,但是西德农户拥有的平均耕地比日本要多出十倍,达十三点五公顷。这在世界上说来并不算是多的。法国平均每一农户有耕地二十三公顷。美国则为一百八十公顷。对比之下,西德的农业经营规模是小范围的,这一点和日本相同。
    西德政府注意到由于工业发展,必然扯了若干农民离开农村,因此制订了新的农业法,由国家补助农民,使他们的收入同城市工人相差无几。
    这样一来,农民就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并提高了生产率。最近十年,西德在谷物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现在约九十万户的西德农民中,百分之四十五从事农业专业,其余的搞一种副业但主要仍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占百分之十五,搞第二种副业的占百分之四十,但耕地总数的八成为专业农户所用。
    相形之下,日本的专业农户现在已下降到只得百分之十二,相反,搞第二种副业的占了百分之六十二。两者对比之下,日本农业生产力,自给率都远远不及同样是工业发达的西德。
    西德在去年经济不景气影响下,农民转向工业的人数,从过去每年五万人到十万人减少到三万人。联邦农村部认为,这种情形将会持续。
    西德另一个有效的措施是,大力发展农村生活及游览设施,增设许多民间旅舍,使城市人越来越喜欢到农村小住,享受短暂的安静、憩息的生活,这样就造成尽管农村人口不断转向工业,但农村依然保持畅旺的城乡往来的新气象。
    相反,日本的农区大多荒芜无人理,不少成为废乡废村,一片荒凉,连农民离开后也不愿回去,这些地方的卫生等环境越来越恶劣。城乡之间出现了鸿沟,其结果是造成城市人口过密,一切无法解决的问题随之而来。日本的地方小旅舍,多设在旅游风景区。西德却是以整个农村为目标,对改善环境不遗余力。这使日本人看了非常羡慕。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同样是两个工业发达国家,一个重视农业,一个忽视,一个着眼农业自给,一个却鼓吹“弃农就工”。现在,两种不同的结果就是这样清楚地摆在面前。 BaR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