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6年2月9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6-02-0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孟加拉《假日》周刊文章:《(中孟)开始建立正式关系》 '...

    【本刊讯】孟加拉国《假日》周刊一月二十五日一期以《开始建立正式关系》为题发表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牟屏代办率领的中国九人先遣组已于二十三日到达达卡,准备建立驻孟加拉国大使馆。
    孟中建立外交关系是孟加拉国政府和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
    众所周知,我们的一些所谓盟友反对中孟关系正常化,因此始终不懈地在暗中破坏这件事情。
    孟加拉国人民多少已经知道,对于中国在孟加拉国成立后不久作出的最初的友好表示,我们那些对外政策制订者是如何加以歪曲和给以极其冷淡的对待的(这种做法估计是外部势力唆使的),还知道,孟加拉国如何在参加联合国的问题上招致了中国在安理会使用否决权。但是领导当局在一九七二年惨败后不久就明智起来了,于是,孟加拉国开始全力以赴争取中国的友谊。
    当时的孟加拉国政府进行了将近两年的说服工作,并且在释放和遣返巴基斯坦战俘问题上完全改变了态度,使中国人才相信达卡是主张不结盟的。
    中国的承认的确对孟加拉国比较快、比较顺利地从结盟转为不结盟很有助益。看上去似乎是这件事突然使孟加拉国脱离了八月十五日以前的状态,完全具有了一个属于不结盟的第三世界的、真正的独立和主权国家的地位。
    鉴于中国目前同苏联的关系,如果它周围的国家不想参加苏联提倡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于中国最为有利。于孟加拉国最为有利的也就是摆脱外国统治的压迫枷锁,在国际社会里取得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所应有的地位。
    中孟友谊的真正重要性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因此,希望中孟友谊今后能在健全的基础上发展得越来越有力。 OxD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一月五日刊登一条该报记者发自莫斯科的消息,题目是《苏联在<文学报>上发表文章,认为尖阁列岛是日本的领土,意图是要冻结领土现状》,摘要如下:
    四日发行的苏联作家同盟机关报《文学报》刊登了署名·安东烈夫的题为《毛主义者的掠夺野心》的文章。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苏联)认为在日中间就归属问题展开争论的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等岛屿,下同——本刊注)是日本的领土。去年十二月七日,苏共机关报《真理报》曾发表社论,也用间接的措词,表示它认为这些岛屿是日本的领土。由此勿容怀疑,苏联认为尖阁列岛是日本的领土。
    《文学报》的文章有关日本的部分说,“毛主义者至今一再声明他们尊重别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是,在中国新出版的地图上,他们把尼泊尔、不丹、柬埔寨、越南的领土以及印度的几个邦也都‘合并’于中国。七十年代初,北京政权开始主张它对于距离台湾东北一百五十公里的日本的尖阁列岛拥有领土权。”
    苏联之所以阐明它把尖阁列岛看作是日本领土,其意图似乎是要把欧安会达成协议的承认按现状固定欧洲领土的原则搬到亚洲地区。目前,在中苏之间,中国方面要求苏联归还相当于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日苏之间则存在着北方领土问题。 OxD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台北二月六日电】官方人士今天说,大陆中国去年释放的已关押了很久的六名国民党中国特务,已在中国春节期间回到了台湾。这六个人是被放在一只船上从大陆的福建省海边漂到金门岛去的。
    这位人士不肯透露这六个人现在在哪里。 OxD品论天涯网


    【共同社北京二月六日电】驻华大使小川六日下午到中国外交部拜见韩念龙副外长。小川大使介绍了一月访日的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和日本政府首脑会谈的内容,转告说反驳了苏联对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非难。另外,关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本身,据认为由于没有接到新的训令,所以没有特别涉及。 OxD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莫斯科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苏联物理学家实验制造了一种金属氢。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院士向塔斯社记者谈了固体物理学领域的这项重大科学发现。
    迄今人们一直不知道借助超低温和高压可以使氢转换为金属。苏联科学院高压研究所进行的这项制造超密致材料的研究,不仅仅只有理论上的意义。所制造的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尚未为人所知的特性的新材料。科学家们希望,金属氢将具有超导性,这对于电子学是很重要的。
    研究宇宙空间的人员对超密致材料也有兴趣,因为许多宇宙实体是由存在于超密致状态的物质构成。
    普罗霍罗夫院士指出,“在苏联,人们认为固体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具有很大意义,因为这门学科在现代技术设备中有头等的作用,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
    为了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内将大力发展核物理学、固体物理学、低温、放射物理学和电子学方面的研究。
    普罗霍罗夫说,固体量子特性研究的进展使科学家们制出了一种新的快速运算计算机。但是这种计算机也已不能使科学家们满意。
    为了提高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科学家提出了一些将取代电子计算机中现有的磁盘的元件。从而可以缩小计算机的体积,使耗电量减少为五十分之一,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预计在一九七六年就将开始制造这种电子计算机。 OxD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华侨报》一九七五年十月十五日以《水下自动摄影机》为题报道:
    英格兰里蒙德市海洋单位工艺公司创造出一种水下静止摄影机,内藏电子闪光灯,全自动化操作,给完全不懂摄影术的潜水人应用,让他们能轻而易举在水下拍摄到高质地照片,供岸上有关人员参考。
    这种水下摄影机名为「海洋单位自动摄影机」,它运用一个框架技术,在一个指定区域内自动校准焦点,一个区域一旦确定,潜水人携它到水下,只需将它指向目标,然后扳掣便成,它的外形似一支口径特粗的科学枪,它的开关掣造成手枪扳机模样,只消把它的扳机扣紧,它就自动地拍摄照片,一幅幅地拍下去,一直到潜水人放开扳机为止。由于它有水下矫正光学设备,能够拍摄一百英尺范围内景物,照片十分清晰,效果令人满意,预料这种摄影机将被普遍用来检查水下工程结构。 OxD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圣地亚哥联合报》二月一日刊载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人向日本施加压力》,摘要如下:
    莫斯科宣传机器最近的调子是: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暗中进行的新勾结威胁着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官方新闻社的评论员尼古拉·奥鲍托夫最近甚至宣称,福特总统在檀香山宣布的“太平洋主义”的主要条款看来“在福特先生不久前的北京之行期间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协作和赞成”。
    一些分析家往往会把苏联的这种文章置于脑后,指出这种文章空洞无物。但是在对苏联大使馆信使带来的这些文章进行比较仔细的分析之后,人们对于莫斯科在亚洲和太平洋推行什么和担忧什么就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苏联人对于日本提出归还苏联管辖的千岛群岛的要求没有任何要让步的迹象。
    没有必要去猜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如果是俄国人而不是美国人占领了日本的话,其结果会是怎样。
    有谁能记得在任何地方升起俄国国旗之后,苏联会放弃这块土地吗?唯一的例子就是俄国人从彻底共产化的北朝鲜撤走了。
    一些政治学家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新苏维埃帝国时代的初步行动,因为莫斯科在它的国内工业基础建立之后正开始在国外比较积极地推进。安哥拉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苏联人并不因为遭到挫折而不敢继续干。他们将继续向日本和该地区的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要他们参加莫斯科的亚洲集体安全联盟。 OxD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苏联在低温低压下成功地合成了金刚石》为题报道:
    过去一直认为,在合成金刚石时,摄氏两千度、五万五千个大气压这样的高温高压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德里亚金和费多谢耶夫在美国的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上发表文章说,苏联在摄氏一千度,零点零零一个大气压成功地合成了金刚石。
    自从了解到金刚石和石墨一样都是由碳素材料组成的以来,制造金刚石作为一种新的炼金技术,人们一直在研究。一九五五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研究小组首次合成了金刚石。从此,世界各国都开始了人工合成金刚石。但是,过去都是在摄氏两千度、五万五千个大气压这种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的。
    后来,苏联的物理化学研究所等开始研究在低压下合成金刚石。最近,德里亚金等人研制的合成金刚石的方法是让金刚石的粉末在甲烷气体等碳素化合物气体中生长。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在金刚石生长的同时石墨也生长,因而,消除石墨的方法占据很大比重。
    其代表性装置之一的主要部分由垂直的石英反应管组成,把反应管放到特殊炉中加热到摄氏一千一百度。
    反应管进入真空后,甲烷气体由泵送来。同时,提高预先选好的反应管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后,金刚石的粒子一开始生长,就马上降低温度,把空气送进反应管中,石墨先氧化,然后再去掉它。在这里,金刚石的生成条件是摄氏一千零二十度,甲烷的压力是十万分之七个大气压。
    采取这种方法金刚石的生长速度不很快,为此,最近,采用了脉冲方式提高生长速度,同时抑制石墨的生长,据说已获成功。这种方法是使高压的氙气放电管发出的放射线在金刚石的结晶面上变成脉冲状。这样一来,金刚石的生长速度提高到每小时几微米。另外,脉冲方式有时会生成金刚石晶体。金刚石晶体的成长速度也达到每小时零点五毫米。更令人吃惊的是还弄清了纵向生长一停止,横向生长就开始。也就是金刚石晶体结果不是近似球形,就是近似正多角形。在这篇文章中,还联系到金刚石晶体不仅在工业规模上能够合成金刚石,而且它还必将作出重大的贡献。 OxD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