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信号灯在目前都是由交通警察操纵的。他们坐在交叉点旁或中央的高架警亭内,看由四方而来的车辆情况而亮红灯或绿灯,效率很高。当然,若交叉点通过的车辆太多时,可能有困难了。行车标志及路面划线中国街道中所用的行车标志不太多,故一般的街道看起来比美国清爽明朗得多。
    在中国街道的交叉点,是看不到在美国常用的“停”或“让”的标志的。除了信号灯以外,没有别的行车控制。很多交叉点是一个圆形的大广场,内种有花草以美化市容。
    中国行车标志的设计很象联合国的式样。
    在上海好几处地方,都看到活动型的不准停车标志,由此可看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之安定及道德水平之高。
    因为汽车不算太多,所以路面上的划线或印字也不多。有些城市街道上没有划中心线。“行人横道”线划得很多。两条白线之间的距离约有六米(美国通常是三米)。白线全用虚线以免浪费油漆。
    很多街道在靠边部分,有用白色虚线划出的自行车道,如此使自行车与汽车分开行驶。看来自行车与汽车相处得很好。在美国可就麻烦了。
    近年来有些美国人开始用自行车了,因为汽车独霸街道已七十多年,对于自行车不知如何应付,故车祸时生。单一九七二年,美国就有一千一百多人,因为用自行车而丧生于汽车轮下。
    虽然中国街道上的行车标志及路面划线不太多,也看不到巡逻的交通警察,但是司机们看来都很礼让及遵守交通规定。所以我回美国后深深地感到,提高行车效率及促进交通安全的治本良药是优越的社会制度。都市公共交通中国城市及郊区的公共交通,都办理得很好,而且仍在发展改进中。
    美国城市的公共交通都是讲生意经的。近十.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已改为公营了,经费来自人民所纳的公共交通税。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得太快,再加上官僚式的经营,一般的公共交通都陷入半瘫痪状态。相反地,中国没有所得税,更没有公共交通税这名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共交通成了人民的生活用品。工作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经营,故各城市的公共交通,都欣欣向荣。
    中国的公共汽车多数是双截式的。无轨电车也很多。车资不贵而照旅程来计算。
    我看到的八个城市,都没有有轨电车。上海以前的有轨电车,也已全部拆除了。
    北京有地下铁道。全部地下铁道计划尚未完成而仍在建造中。有一段已完工,并已在一九七○年通车。自行车在中国,自行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不象美国人的浪费,一向都把自行车当成了玩具,直到最近数年,才又有些美国人恢复用自行车做交通工具了。
    自行车是一种轻巧灵活的私人车辆,故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如上班、购物、探访、娱乐等等,都可用自行车来解决。城市旧区的街道狭窄,故更适用于自行车。
    中国物价稳定,人人有工作,故家家户户都在银行内有存款。人民的购买力很强,商店内天天挤满了人,所以自行车就成了国内流行的三转之一(另二转是手表及缝纫机)。很多家庭有好几部自行车,车子都是洗得干干净净而擦得亮亮的。结束语中国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中国不是一个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国家,所以中国都市没有象美国都市那样严重的汽车阻塞及停泊问题。
    美国历年以来,因为汽车太多而产生的社会病态,例如车祸死亡(每年五万多)、空气染污、车声震耳及汽油短缺等等,在中国也都不存在。
    轿子及人力车早已在中国淘汰了。在北京和上海,手拉车早已绝迹了。街上所常见的车辆是卡车、大型或小型旅行车、小汽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及自行车。
    所有的车辆,除了极小部分,全是中国自己制造的。
    目前中国的市内交通是以自行车及公共交通为主。
    城市与城市间的交通,由火车、长途公共汽车、定期轮船及飞机来联系。中国还是一个在发展中的国家,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所以目前的交通方式,看来还要维持一段时期。
    但是由于车辆及石油的产量,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年年提高,故大都市,如北京及上海,街道上的交通流量也年年增加。恐怕不久的将来,在这些大都市的主要道路交叉点,在上下班车辆忙碌的时候,可能会有些车辆阻塞的现象。(下)
    【法新社东京一九七五年十月二日电】日本电气公司研制成一种报纸传真用的新系统。这种新系统叫做光学旋转内扫描装置,将使每页传输时间缩短到六十六秒。
    该公司说:扫描装置是这种新系统的主要特征。它采用了一种圆筒,原稿用真空吸附在这个圆筒的壁上,然后用一个旋转的光学系统在圆筒内读出原稿。
    据说,采用这种扫描装置后,光学系统的旋转速度有可能达到每分钟四千八百次,而目前的旋转速度每分钟只有两千次。因而使传输速度大大加快。
    新系统的另一特点是一系列的传输过程(包括插入原稿、传输和取下原稿),实现了全自动化,同时接收过程也是用按纽操纵的。传输和接收均用激光作光源。据称,一台标准型新传真系统售价三千三百万日元(十一万美元)。
    【法新社危地马拉城二月四日电】危地马拉城的消防队宣布,今天早上危地马拉城发生了十八次地震,死了一百多人,伤了大约两千人。
    第一次最强的地震是凌晨三时刚过时发生的,过了近三个小时地面还在震动,救护车和警车就在没有灯光的马路上行驶。
    在早上四时左右发生第二次地震,把水电供应都震断了。
    看来震得很厉害的只有危地马拉城,但是墨西哥城天文台说,恐怕对墨西哥南部也会造成损害。该天文台说,危地马拉城的第一次地震在里氏震级计上是七点五级。
    在最初的地震之后发生了两场大火,在另外一些地方还发生了三起,遭受火灾的地方有医学院、一个商业中心和一个中产阶级的住宅区。
    消防队说,他们接到了三千五百个电话,要求赶快去救火。
    据说这里东南二十八公里的阿马蒂脱朗也有火灾。
    【本刊讯】台湾《联合报》一月十九日以《中文电子化研究有进展朱四明制成新字元系统》为题刊载一篇专访,全文如下:
    (本报记者吕一铭专访)中文电子化研究工作,最近又有了新的进展,由青年计算机科学家朱四明博士研制的一套多用途“字元”中文输入输出系统,已在日前完成,能经济有效地处理中文资料,其在中文键盘、输入输出及可利用中英文的“程式”等方面,相当实用。
    由于中文电子化研究无论在民间或学术界已形成一个“群雄角逐”的局面,朱四明博士的这项成果,势将产生“激荡”作用,也将促使中文输入输出系统,早日能实际应用。新研制完成的“字元”中文输入输出系统,包括一个特殊设计的“万用键盘”、输入控制单元、输出控制单元、系统资料库及点列扫描印刷装置等。在与电子计算机机器连接使用时,每分钟约可输入三十五至八十个中文字,或二百四十至四百八十个字母或符号。输出速度因受静电印刷机先天限制,但最高每分钟仍可印字形资料二百行,符号资料三百行,或点列四千八百行。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执教的朱四明博士,去年应邀回国讲学。并在行政院主计处电子处理资料中心担任顾问,他昨日接受访问时指出:“这套‘字元’系统系就中国文字特色,加以整理分析,并把经常使用的八千个中文字作一适当安排,同时统计分析字首偏旁,把中文输入的键盘变得‘袖珍’,更加实用,仅需二百五十六个键,操作方便。”一般的“字根”方法,键盘需四百九十六个字。譬如“湾”字一般需按键五下,“字元”仅需三下。
    简单的说,“字元”系统,便是把中文常用的字“分解”加以灵活运用,譬如一个“车”字,加“俞”为“输”,加“仑”为“轮”,不必一个字一个字存入系统资料库,增加操作与机器的负担。
    操作人员只需把中文字依简单的法则,分解成“字元”序,用键盘按入,如为外文字母及特殊符号可直接以符号键盘按入,输入控制单元对按入的键码会自动相应,并将“字元”序转换成“字码”,累积在应用“程式”指定的输入“缓冲区”,“程式”即是指挥机器作业的数学方程式,当整行的资料由键盘输入完成,应用“程式”即可由输入“缓冲区”取得“字码”所表示的输入资料。输出印出的字体,也可事先选择,一行字的大小可任意放大,或以直式或横印行。字与字间、行与行间的距离能任意调整,十分方便。
    朱四明说,“字元”系统的中文字分成“既定字”与“增补字”两类,前者可事先储备于系统中,后者则依操作人员输入资料临时决定。同时两类字数可随时依比例调整,不会影响该系统的功能,其图形可为日文字母、希腊字母、数学符号、注音符号等。
    一般来说,国内外推动中文电子化的工作,迄今未见经济实用的中文输入输出系统,其主要原因,在输入键盘设计不够理想,不是键数太多,寻键不易,便是键数太少,使每字按键次数太多,使用不便。同时印出字形缺乏美感,或缺少大小变化,并且输入输出结构未自成系统,使应用“程式”与机器特性之间“纠缠不清”,不易多方面应用。此外,系统配置难合客户投资意愿,而输出装置的性能,往往需特殊纸张,或印刷速度太慢,或体积大,造价昂贵。
    朱四明过去在美便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改进,并回国在交通大学工学院执教继续研究,应用清华大学的宋体字型,行政院电子处理资料中心中文研究室同事协助有关统计工作,使“字元”系统能达经济有效。
    他认为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音检”系统,还有台湾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的中文电子化研制,都各有优点与特性。
    朱四明博士觉得,国内在中文电子化方面,尚有些问题需要克服,譬如中文字仍需加强整理,以利电子化,同时各方的观念尚需沟通,因为中文毕竟不同英文电子计算机,大家应多予鼓励支持,如能集中人力、经费、设备,配合电子工业的发展,相信可事半功倍,并能相辅相成,使中文电子化尽早实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