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5年12月19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5-12-1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前国防部副部长尼采在《外交》季刊撰文说:苏联核力'...

    【合众国际社纽约十二月十七日电】前国防部副部长保罗·尼采十七日说,苏联加强核力量旨在获得打胜仗的能力,加强核力量使缓和这一观念受到了威胁。
    尼采是在美国《外交》季刊上的一篇主要文章中这样说的。尼采从一九六九年起直到他一九七四年辞职时止,一直是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美国代表团成员。
    他说,苏联的核力量已经加强到使战略稳定受威胁的地步,美国必须作出反应,自行采取行动来恢复未来的核均势。
    他说,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的做法令人极其不安,如果苏联的这种行动方针继续下去,那么为谋求真正缓和紧张局势而进行的努力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他说,“看来人们普遍认为……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以及一九六九年以来达成的一些协议已经促进了战略的稳定,无论如何,保持稳定的最大希望在于抱着减少双方拥有的战略武器和运载系统的数目这一目标进一步举行谈判”。“不幸……我认为这些结论中的每一个结论今天都没有充分的根据”。
    “相反,完全可能的情况是,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协议范围内,苏联将继续追求一种不只是数量上的核优势,而且旨在取得一种理论上的打胜仗的能力”。
    尼采说,主要的危险是,如果苏联取得了这种能力,那么核对抗的危险就会重新出现,或者说苏联通过其他施加压力的手段进行扩张的可能性便会增加。
    他说,“如果美国立即采取行动来纠正即将来临的战略不平衡状态——而且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苏联断绝追求优势的念头,重新踏上通过谈判来实现有意义的限制和削减(战略武器)的道路”。
    他说,美国能够而且应当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协议范围内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来打击苏联的这一显而易见的目的。
    尼采具体地说,提高美国运载系统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应当采取紧急步骤通过一项分散和增加发射场地的计划来减少陆地导弹系统受攻击的可能性。据他估计这项计划在今后几年内每年约需花十亿到十五亿美元。 Dq9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十二月十六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俄国的五年计划把大炮摆在优先于黄油的地位》,摘要如下:
    尽管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大大下降,但是没有迹象表明俄国的军事计划有任何削减。
    研究过本周发表的新的五年计划的西方专家们说,遭受俄国经济困难之害的将主要是普通老百姓。
    一位研究苏联经济的权威昨天说:“这是一项大炮优先于黄油的经济计划。”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二月十五日刊登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苏联十四日公开概述了它的新的五年计划,其特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希望比较适度,恢复依靠重工业的传统。
    (这个计划)表明,克里姆林宫在七十年代的最后几年内放弃了它先前为改变经济方针,使之有利于长期被忽视的消费品生产而作的努力。苏联领导曾许诺要在一九七一——一九七五年的五年计划期间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去年承认它没有达到这个雄心勃勃的指标。
    莫斯科强调要增加煤的生产和进一步利用原子能发电站,以减少国内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这表明它的政策有了稍许改变。由于石油是苏联赚取外汇最多的商品,看来莫斯科打算限制国内使用石油和天然气,以便能够向国外多出售一些。今年苏联石油产量为大约四亿九千万吨。 Dq9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十七日电】美国一位前情报官员今天说,美苏达成的第一项武器协议几乎是不可能执行的,因为协议措词含糊,并且因为国务卿基辛格采取一种就据说违反协议的事同苏联人私下会谈的作法。
    国务院情报司前司长克莱因是在众议院特别情报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上作证时说这番话的。克莱因对该委员会说,他断定这项协议不可能得到执行,部分原因是协议的措辞含糊。 Dq9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佛罗里达州卡纳佛拉尔角十二月十四日电】美国今天在严格保密下,用空军“大力神式三型C”火箭,发射了一个间谍卫星。
    卫星于当地时间凌晨十二时十五分升空后五分钟,空军发表了一项简短声明说,一种机密的有效负荷已发射升空。
    灵通人士说,卫星将飞往地球二万二千三百英里外的固定轨道,监视中国和苏联。
    该人士说,这个卫星,是一旦美国遭到导弹袭击时将提供事先警报的一系列卫星之一。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十五日电】一位美国官员今天说,美国正与苏联讨论一项指责,那是关于苏联试验激光,使美国间谍卫星“失却视力”。
    《航空周刊》的报道说,可以侦察苏联导弹发射的红外线感应器,曾一度受到骚扰约四小时,这似乎是由于苏联进行上述试验。 Dq9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安卡拉十二月十六日电】消息灵通人士十六日说,苏联总理柯西金将在本月最后一周对土耳其进行两天的访问。
    这些人士说,柯西金在这里逗留期间将同土耳其政府领导人举行正式会谈。 Dq9品论天涯网


    从目前情况看,这是西方无法取胜的战争。但是这并不是说苏联及其盟国将能够扩张他们在最初作战行动中所取得的战果。
    苏联的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在一星期或十天之内推进到海峡口岸并蹂躏鲁尔区、德国北部大部分地区、比利时和荷兰之后,将处于同一九四○年德军所遇到的相似的困境。北约组织的残余部队可能被赶入法国西南部而被困在比利牛斯山麓,但是,如果英国仍然没有退出战争,俄国人将面临希特勒当年面临的问题——究竟是应当入侵英国,还是应当用轰炸迫使它屈服?
    在欧洲战争的第二阶段,苏联的前景将不如采取进攻的第一阶段那样美妙。到那个时候,美国最初的增援部队,其中包括预定用于欧洲的四个战术空军中队,大概已经有一部分开到英国。俄国人象三十年前的德国人一样,将遇到他们所没有经历过的问题,即冒着对方坚决的海空袭击把大量军队运过开阔的海面。
    这时,战争很可能转入较为平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北约组织或其残存部分将力图增强在大陆上残存的部队,俄国人则将力图从苏联运入生力军和补给,而这种行动又会遭受十分猛烈的空袭。到那时,俄国军队将遭到重大损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统帅部情愿承受进攻中的惨重损失,西方观察家认为,这是苏联在那次战争的最后几年里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在这方面的军事理论没有改变。但俄国的军事著作反映出一种信念,即认为损失将会小于原来的估计。这种信心可能是没有根据的。北约组织基本上采取守势,它的部队熟悉他们在那里进行防御战的战场。俄国人将突破阵地,但不会不遭受相当于一九四三和一九四四年几次重大胜利战役中所受到的人员伤亡。武器的消耗也肯定比苏联人现在估计的要高得多。盟军支援飞机的轰炸和火箭袭击将摧毁数以百计的卡车和仓库。苏联进攻部队背后的地区将在常规轰炸下沦为废墟。
    在战争的这个阶段,俄国人应当料想会开始出现那种破坏他们交通线的游击战活动。
    在这个时刻,军队的士气对苏联来说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俄国军队将远离本国处在一条脆弱的交通线的终点,经常受到西方空军甚或游击队的袭击。大部分官兵将第一次接触到这样一种物质环境,这种物质环境虽然惨遭破坏,却仍将反映出远比苏联普通军人所见过的要高得多的生活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靠军队的铁的纪律和共产党的告诫,才能约束部队。
    摆在盟国面前的大问题是它们是否要把战争继续进行下去。在欧洲大陆上,我们可以料想到,那些在苏联发动进攻时执政的西方各国政府将在其国家被侵占后由俄军司令官指挥的共产党政权所代替,这些“政府”将同侵略者充分合作。英国的处境会十分困难。联合王国是否继续作战,从而招致比一九四○年规模大得多的轰炸和一场可能的入侵呢?许多英国人已经明白表示,他们不愿为了国家的利益作出那怕是最小的牺牲。
    在大西洋另一岸,政治问题将同样是使人苦恼的。因为那时显而易见,如果用常规武器夺回西欧,美国就需要作出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得多的努力。要求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压力将比以前来得大。但是战术核武器的使用迅速升级为战略核交锋的可能性也比过去大了。公众将面临严峻的选择。然而,考虑那时的国民情绪,没有理由指望民众会大声疾呼,主张不惜任何代价把战争继续下去。
    因此,战斗的结局很可能就是这样:俄国人统治西欧的大部分;美国人不论是否以英国为前哨基地,将集中力量建设美国堡垒,靠它来进行下一阶段的决斗。美国显然不会在未受损失的情况下达到那一阶段。
    继续进行战争,不仅要求公众迸发爱国热情,而且要求全国上下作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战争第一阶段以后的时期将是对于共和国的最大考验。
    从严格的军事观点来看,美国从事乙类或丙类战争的前途要光明得多,这类战争是以假定苏联并不积极参战为前提的。
    现在,或许还在今后五年里,一场战略核战争的形势是非常有利于美国取得“胜利”的。在依靠先进工业基础生产出来的尖端武器系统方面,优势在美国一边。然而,说实在的,那时将没有胜利者,而是整个世界将成为失败者。由于在华盛顿和莫斯科都可以明显地看出的这种情况,未来的军事行动多半是不会依靠战术或战略核武器来进行的。既然意识到它的后果,看来谁也不会去揿核武器的电钮。只有疯子才有可能这样做。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看来今后比较可能的是出现一系列的小规模战争,在大部分这样的战争中,苏联和美国将成为主角,虽然它们可能并不实际参加战斗。美国在一场欧洲大战中取胜的前景是暗淡的。美国应当能够在乙类和丙类战争中获胜,但只有在美国人民承认战争有理并支持战争的情况下才能办到,而这是一个主要的条件。(完) Dq9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