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5年11月10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5-11-1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庇隆夫人宣布她打算辞去总统职务/阿根廷总工会发表声'...

    【本刊讯】布宜诺斯艾利斯十一月六日消息:阿根廷国家电台和电视台今天凌晨广播伊萨贝尔·庇隆总统的讲话,她首先说:“我没有辞职,也不想辞职。我没有要求休假,也决不休假。我以对所发生的事和对我正常执行的政府措施的充分理解来履行总统的全部职责。
    “国家遭受着国内外新闻恐怖运动和诽谤造谣的进攻。人民宪制政府将对那些罪魁祸首依法论处,对没有完成或者不知如何完成其职责的官员也将依法论处。
    “我的身体暂时欠安不是那些没有道德原则和反对人民利益的人企图剥夺我的法定职权的主要原因。我将继续我正在进行的斗争。直到阿根廷取得反对反民族势力的斗争的胜利。”
    阿根廷总工会中央联合委员会十一月五日发表五点声明,声明说:“向全国所有工人宣布,动员起来支持充分实施宪制。……谴责那些完全轻视人民的感情,徒劳地企图损害伊萨贝尔·庇隆总统职权的人。”
    【路透社布宜诺斯艾利斯十一月六日电】阿根廷总统玛丽亚·埃斯特拉·庇隆今天对全国说,她不打算下台,从而平息了传说她即将辞职的谣言。
    但是消息灵通人士说,她仍然受到要她辞职的压力,因为据说她卷入了滥用公共基金一事和她显然没有能力处理这个国家越来越多的问题。一些人士说,军界领导人和反对党领导人意见一致,但排除政变的可能性。他们说,军界认为这是个政治问题,必须由政党人士来解决。 4HP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利马十一月三日电】秘鲁正面临自武装部队七年前发动全面的左派革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但是,政府深信,问题是短期的,光明就在前头。
    一位无党派经济专家说:“形势目前似乎是暗淡的,但是,政府的计划者希望在一二年内渡过危机。”
    根据官方的数字,中央银行的储备今年从七亿美元降到了两亿美元以下,预料,贸易逆差今年将达到接近十亿美元,这是创纪录的。
    出口在减少,而预计今年的进口额比一九七四年高大约百分之三十。
    这些明显的数字给秘鲁的一千五百万人口带来的是物价上涨、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工潮和大约每年百分之二十五的通货膨胀。
    银根紧,偿还外债的压力相当大,外债为二十五亿美元以上。小工业和采矿业受到了打击,农业生产也受到了损害。
    危机在市面上的一个标志是,秘鲁的旧索尔(拉美最大和最吸引人的硬币之一)少了,因为铸造索尔的铜和锌的价值为其面值(大约两美分)的一倍。
    贝穆德斯总统的新政府不试图掩盖局势的严重性,它希望通过公开处理这场危机能渡过今后困难的数月。
    这场危机看来没有危及到秘鲁革命的目标。但是,由于经济危机,可能更强调巩固改革和对大农场实行合作管理。
    军政府的保守的、正统的经济政策肯定仍然不变。
    新总统在贝拉斯科的前政府里任经济部长四年,帮助使秘鲁在外国贷款人的心目中享有好名声。
    他的政府目前把希望寄托于两个主要因素:大量石油明年开始从亚马孙丛林流出和秘鲁的主要商品铜和鱼粉的国际价格开始有再次上升的倾向。
    贝穆德斯总统自从夺了贝拉斯科将军的权以来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付这场危机。
    预计今年生产二十一万吨优质铜。如果世界铜价上涨,秘鲁可以再享受一个铜的兴旺期。
    同时,雄心勃勃的教育、灌溉和公共工程计划需要提供资金,秘鲁人民正勒紧裤带。 4HP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布宜诺斯艾利斯十一月三日电】政府说,在议会里面临弹劾危险的伊萨贝尔·庇隆总统因患胆囊症于今天一早住院。
    官员们说,立即告诉最近代理总统职务的和宪法规定的庇隆夫人的继承人、参院议长伊塔洛·卢德尔说,总统生病。卢德尔后来对记者说,他不打算改变他今天的日程安排,观察家认为这意思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考虑转交权力。
    【法新社布宜诺斯艾利斯十一月五日电】议会人士在这里说,阿根廷陆军、空军和海军首脑已告诉各政党领导人,武装部队现在希望玛丽亚·埃斯特拉·庇隆总统辞职。
    庇隆夫人指出,在一九七三年,七百万选民选她当副总统,所以不违反宪法就不能替换她,除非她同意这样做。
    议会人士说,武装部队首脑希望符合宪法的辞职。
    【路透社布宜诺斯艾利斯十一月七日电】三名反对派众议员今天正式要求弹劾正在生病的阿根廷总统玛丽亚·埃斯特拉·庇隆。
    这三人向众议院提交了一个议案,要求“由于她履行责职不好”而开始弹劾程序。
    这三名众议员是反对执政党解放正义阵线(庇隆主义)的圣胡安省“联盟党”的议员。没有具体提出他们对庇隆夫人的控诉。
    议会观察家说,该项议案不大可能为众议院所接受,但是他们认为,提出这个议案表明这位女总统在国内的威信和支持在迅速下降。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一月二日报道:
    政治反对派发动了一个运动,以便在令人想起水门事件的政治气氛中通过揭露一件丑闻来迫使伊萨贝尔·德庇隆总统辞职。
    激进党正要求议会在下周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调查关于庇隆夫人的政府中贪污腐化的控告。一名联邦法官已开始对社会福利部的账目进行调查。
    在议会两院中的庇隆主义多数派对于是否应该进行调查的问题意见不一。忠于庇隆夫人的派别正设法阻止成立七人调查委员会。
    但是,庇隆主义运动的其它派别,包括代表工会的和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省长卡拉夫罗站在一起的众议员和参议员,赞成调查。
    昨晚,庇隆夫人在忠于她的纺织工人的一次大会上说,她“一步也不会退让”。
    但是,激进党参议员费尔南多·德拉鲁亚说,如果庇隆夫人和她的支持者阻挠调查,庇隆夫人将“冒遭到弹劾的危险”。
    对庇隆夫人发动的新攻势,从她长期休病假回来后加强了。 4HP品论天涯网


    蒋介石既反对释放,而代总统李宗仁派出的接载杨虎城的飞机又要来了,重庆的特务们怎么办呢?毛人凤、徐远举等人决定把杨虎城先转移到贵阳。当徐远举去找杨虎城劝他转移时,杨曾向徐远举大发脾气说,“李代总统要释放我,你们为什么还要把我转移地方?我不是小孩,今天转这里,明天转那里,我不走!我要死就死在这里。”徐远举知道杨虎城对周养浩比较信任,就请周养浩去劝杨虎城转移。周养浩这样对杨虎城说:“蒋总裁认为如果现在由李宗仁把你释放,你更加恨他了。所以他想把你暂时移往贵阳,不久将会把你送往台湾,然后和张学良一起释放。一则杨虎城对周养浩信任,二则周亦言之成理,于是杨虎城就同意在周养浩的陪伴下专机转往贵阳。同去的还有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丽芳、幼子宋振中和杨虎城的两位副官阎继明和张醒民。
    一九四九年八月间,蒋介石在逃到台湾后,又折返重庆亲自主持对西南特区的破坏活动。当时,毛人凤遵照蒋介石指示,暗中策划杀害杨虎城。他在重庆召开了秘密会议,商讨怎样处决杨虎城的问题。周养浩也参加了这个会议。在会上,有人主张在贵阳就地处决,但是徐远举却极力反对,他认为就地处决,难免会露出风声,还是把他们骗回重庆后再行事。徐远举当时是西南特区的区长,所以也就听了他的话。但是要怎样把杨虎城一行再骗到重庆呢?这可是个难题。终于,毛人凤、徐远举认为还是由周养浩出面最合适。
    周养浩先生回忆道,当时明知把杨虎城骗回重庆是要杀害他,但接到这个命令时,自己脑子里所想到的,仍然只是“唯命是从”这四个字。
    这次秘密会议还决定,处决杨虎城等人的地点在“中美合作所”内松林坡“戴公祠”。这所“戴公祠”是戴笠生前的别墅,四周有松林围绕,非常僻静。一九四六年戴笠死后,军统的特务便把它改名为“戴公祠”。
    当周养浩离开了重庆之后,毛人凤和徐远举召集六个刽子手开了一个极秘密的会议,在会议上,刽子手集体宣誓,表示坚决完成这次任务,绝对保守秘密,为蒋总裁效忠。毛人凤还在会上宣布,事情完毕后,蒋总裁将会论功行赏。会议同时还讨论了一些具体的行动和步骤,例如决定匕首行刺,以避免发生惊动。这六个刽子手包括白公馆的看守长杨进兴、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第二处行动组长熊祥等人。其中除了杨进兴一人外,其余五人后来都由毛人凤派专机逃往台湾去。而这次行动的主要策划人之一的徐远举,却和周养浩一样,来不及逃走,就被中共俘虏,在北京战犯管理所关了二十多年,终于在一九七三年病逝。这是周养浩先生这次被释到北京时才知道的消息。
    再说周养浩于九月一日到了贵阳,见到杨虎城。当时杨很警惕地带周到他的房内问究竟,周佯称蒋总裁在重庆可能要见他,把他送去台湾。杨虎城信以为真,但要求周养浩在贵阳住几天再走。于是,周养浩在贵阳住了几天,每天都陪着杨虎城上街,逛公园,找朋友,令杨心情开朗。
    九月六日,杨虎城终于答应周养浩,和他一起回重庆。于是周养浩按照毛人凤预先约好的做法,立刻秘密打了一个紧急电报,通知毛人凤什么时候他们的汽车就会到达重庆,好让重庆的特务们准备轮渡及安排行刺的工作。
    就这样,杨虎城一行在周养浩及看管杨的军统特务队长张鹄等的押送下,分乘三部汽车,驶向重庆。
    第一辆小汽车上坐的是周养浩;第二辆汽车是救护车,坐的是杨虎城及其儿子拯中,还有看守杨虎城的特务队长张鹄;第三辆汽车所乘坐的人最多,是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及夫人徐丽芳、儿子振中、杨虎城夫人在狱中诞生的小女儿以及杨虎城的两个副官阎继明和张醒民。(三) 4HP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