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5年10月31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5-10-3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塔斯社报道:《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到达》 '...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七日电】题: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到达
    应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的邀请,以越南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黎笋为首的越南劳动党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今天到达莫斯科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美联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七日电】当北越共产党首脑黎笋今天到达这里进行正式访问时,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欢迎了他,同他热烈拥抱。
    北越人是从布拉格来莫斯科的,他们正对东欧和苏联进行访问。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八日电】今天在苏越会谈过程中,讨论了进一步发展苏共和越南劳动党之间、苏联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的问题,还讨论了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 YS6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七日电】美国农业部专家今天说,苏联的向日葵今年受到干旱打击,产量可能比一九七四年少百分之十八点六,这是决定美国大豆可能卖给苏联多少的一个因素。
    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业署主任乔治·沃纳梅克说,如果这些低产的情况属实,苏联今年的向日葵收成约在五百五十万至六百万吨之间。
    苏联的向日葵收成,在一九七四年是六百七十六万吨,比一九七三年七百四十万吨的纪录为少。向日葵是植物油和丰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沃纳梅克的报告,发表在对外农业处的《外国农业周刊》上,是根据美国代表团上月访问苏联所得的资料撰写的。
    沃纳梅克说:“在向日葵减产之下,俄国人显然需要输入大豆,来补填食油需要的不足之数。”
    据报,苏联已从巴西输入一百五十万吨大豆。美国官方估计,苏联在一九七五年至七六年度内,最少要购买五十万吨美国大豆。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七日电】由于苏联全国油菜田百分之七十五是葵花子,维持葵花子榨油机不断榨油,是苏联摆在首要地位的工作,因此葵花子失收对苏联是关系很重要的。
    今年九月到苏联访问的一批美国农业观察家所作的报告说,太阳过烈,很多田野焦干,甚至向日葵也雕谢,农民已放弃收获或拿来喂牲口。
    有鉴于此,观察家得出结论,认为苏联今年将只有一千一百二十万英亩向日葵获收成——这是一九七二年以来的最低数字。一九七五年向日葵种植面积为一千一百八十万英亩。观察家估计,苏联将需要进口一百五十万吨(油料作物),以补救食油之不足。美国农业部助理部长贝尔认为,苏联在这方面可能总共需要二百万吨的进口。 YS6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罗马十月二十六日电】苏联对外贸易部长帕托利切夫今天到达罗马,进行有关发展苏意经济合作问题的谈判。
    【塔斯社罗马十月二十七日电】今天在这里举行了苏联和意大利贷款协定签署仪式。根据此协定,意大利将提供银行贷款,作为意大利向苏联提供工业设备和机器的拨款。这些工业设备和机器,是根据加强两国经济合作长期计划供建造大型项目用的。 YS6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苏联《共青团真理报》八月七日刊登经济学博士亚·比尔曼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经济学的良心》,摘要如下:
    (原编者按:作家格·麦登斯基在《良心不允许……》一文中为秋明女教师萨佐诺娃辩护,哲学家巴克什坦诺夫斯基曾同她进行过尖锐论战,现在又出现了第三种意见。)
    我不想转述女教师信件的内容。依我看,这封信的中心思想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一句俗语:光凭正直的劳动你是得不到石头宫殿的……她认为,只有随机应变、“敷衍塞责”,也就是靠损害本职工作去捞取外快,才能过上优越的生活。
    但是,甚至为了孩子她也不去这样做,宁肯收入不多,却问心无愧地过日子。父母是这样教育她的,他们自己也是这样生活的,她为这一切感到骄傲。
    这种立场不合哲学家的心意:他认为这不是高尚品德的表现,而是缺乏求实精神。巴克什坦诺夫斯基对“自私而有本领比无私却懒惰好”和“无力的原则比无原则的力量好”这两种立场加以对比之后认为,两者都是错误的。
    作为经济学家我自然同意他的意见。
    毫无疑问,善于为自己打算的人和狡猾的人还没有从地球上灭绝,但是不能根据他们来判断我们生活的道德标准,小汽车、摩托车、电视机、冰箱,首先让矿工、联合收割机手、地质学家、科学工作者购买,而完全不是首先让善于为自己打算的人购买。再说,兼职也不一定非要“敷衍塞责”!敷衍塞责也可能发生在本职工作中。相反,许多极其重要的研究工作是由兼任工作的那些大学实验室完成的;“火炬”公司(是一批工程技术人员为捞外快而组织的“业余”设计公司——本刊注)对我们是十分需要的,这个公司的兼职工程师出色地完成了有益的工作。
    当然,一个正直的人,如果他因为没有能力兼职而没有担任兼职工作,那么这是个人的问题、而不是普遍的标准。谦虚和朴素常常(当然我指的不是萨佐诺娃同志)掩盖着——尽管看来这是不可置信的——想过无忧无虑轻松生活的同样愿望。因此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工人提拔为组长、工长,售货员提拔为部门负责人,但是他们拒绝了,他们说:“何苦为了三十卢布背上这么一个负担啊,反正你也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挣来!”
    挣钱多可耻吗?这样最后就应当提出一个问题,而且答复是否定的。标准和评价不是工作人员自己定出来的,它们对所有的人都一样,所以工资单是检验一个人工作质量的合适的文件。早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决议中就说过,资产负债表是对共产党员一经济工作人员最好的考核。
    当然,用卢布对人进行考核不是全面的,远远不是全面的。因此我想在这里理直气壮地说:诚实地挣来的卢布是极可宝贵的。一个人挣来的这种卢布越多,他的荣誉就越大,因为每一个这种卢布的后面都有为我们大家,为社会而创造的若干卢布。
    “实际合理性”同社会主义道德行为标准不仅不矛盾,相反,非常一致!当十年前开始进行经济改革的时候,曾经有人惊呼说利润、赢利性和其他“特别经济”指标可能会导致违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卢布和良心可能会彼此“争吵起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吗?没有,生活最好地证实,经济学的“最新结论”总是和我们社会发展的所有基本目标相一致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良心就在于它关心人,在于它唤醒人,唤醒我们的工作者为了自己的福利,也为大家的福利而劳动。 YS6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法国《快报》周刊十月二十日到二十六日的一期刊载勒韦尔的文章,题为《苏联的危机》,摘要如下:
    在苏联,危机在四个主要阴暗面表现出来:建立一个有效的日用消费品工业方面受挫;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出现巨大赤字;通货膨胀;特别是农业持续性停滞不前,因此,在坏年景食品匮乏。
    苏联未能成功地既发展重工业也同时发展轻工业。日用消费品仍然短缺,而且质量不高。外国的报道和苏联报刊大量报道关于苏联国产鞋子因没有销路而积压的一些实例,因为这些鞋子都是有毛病和式样难看的,也谈到关于只要一出售限量的进口鞋子,人们就会立刻排起队来的实例。
    在其他许多部门也存在着大量没人要的积压商品,顾客的潜力是巨大的,但他们买不到自己所要买的东西。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尼古拉·巴伊巴科夫在一九七四年十二月承认,“党的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指示中规定的消费品生产的目标看来是不可能达到的”。
    外贸赤字是断然选择向增加消费量方向发展的这一政策的结果。众所周知,五年来,勃列日涅夫的重大主张就是,加速大批引进西方工艺以及进口西方产品。求助于同西方进行经济合作,这是搞缓和的原因和条件之一。但是,为此,苏联和其他东方国家都需要硬通货,而这只能通过借债才可以得到。这些国家最近几年来竭力从西方取得接近于一般来说给予第三世界那样的低息贷款。
    外交缓和和军事缓和是以此为代价的。譬如,使波兰和匈牙利访问者惊讶的对日常生活的改善就是靠借大量外债达到的。
    为了偿还这些债务,这些人民民主政权指望将来它们向西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能逐渐增加。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的状况使这种希望破灭。目前看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减少进口,因而就要厉行节约,要么就是把赌注押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恢复上,从而更多地借债。然而情况一直是:经互会的外贸结算中有大量赤字。
    既然西方物价上涨,东方商品继续奇缺,那么这些因素不导致通货膨胀那是无法理解的。按教条说,通货膨胀是不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之中的。然而苏联却是存在的。这首先就表现于在国营商店门前等候买东西的长队方面。
    诚然,物价是冻结的,但没有商品,或者是不能足够地满足需求。其次,通货膨胀表现为采用社会主义官僚机构和资本主义公司都同样熟悉的一种手法:以所谓新产品的方式来变相涨价。经过一些虚假的或微不足道的“改进”后,将一些老产品改头换面,以提高百分之十或百分之十五的价格出售。在统计表中价格却丝毫未增加。最后,通货膨胀表现在黑市上。这种黑市普遍存在于东方各国。它的价格是根据供求法则的实际行情确定的。
    输出通货膨胀,这是人们通常用来指责美国的一个罪状。但是,苏联在这方面赶上了美国人。苏联在鼓励世界性通货膨胀方面的功劳首先归于使其农业遭到周期性打击的危机。一九七二年,苏联的悲剧性歉收使它不得不如此突然而大量地购买美国小麦(在缓和的气氛下有着特别有利的条件),从而在全世界,特别是在穷国,引起了粮食价格飞涨。
    苏联一九七五年的小麦收成无疑还要更糟一些。还有另外的悲剧:正当小麦匮乏时,又大批屠宰牲畜。
    如果不想到这些大问题,那么就不能理解在缓和的橱窗后面进行的意识形态争论。东方可能不会同意我们关于“自由交流思想和人员”的愿望和遵守赫尔辛基会议的章程,这特别是因为它的经济形势糟糕,使任何放松政治警惕性都成为危险的事情。 YS6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