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5年10月30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5-10-3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墨西哥《永久》周刊文章:《毛的中国》《秩序、纪律、'...

    【本刊讯】墨西哥《永久》周刊十月十五日出版的一一六四期上刊登记者索菲娃·门德斯·比利亚雷亚尔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毛的中国》,副题是:《秩序、纪律、社会觉悟》,摘要如下:
    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有许多理由使地球上的所有国家感兴趣和不解。最有意义的方面之一是改变了被多数人所接受的价值观念。在这个方面,中国甚至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对于体力劳动的态度——它的意义在于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是走向真正平等社会的最好保证。
    在对价值标准上另一有意义的方面是,重视非经济的或社会的鼓励,这些鼓励是按照社会所承认的每个人的品质和对集体福利事业所作的努力而定。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物质鼓励,仅仅是因为这些鼓励在真正为共同幸福而无私斗争的社会觉悟的重要性面前,作用是十分次要的。
    存在着对“消费社会”的价值直言不讳的谴责。人们的威望与荣誉不是来自他所抱的目的。在这方面可以毫无保留地说,人拜倒在物质财富面前或者为之神魂颠倒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提出新的要求,因为这些要求未得到满足而焦虑或失望的现象在中国社会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问题。
    它的经验和已经开始看到并在近几年显示出来的成就(它们给人们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值得那些具有类似落后条件和同过去中国十分类似的农村问题的国家进行研究、吸取和利用。
    众所周知,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中国决定走与苏联不同的道路。中国方面最强调的不是发展重工业,而是实现各部门和各地区的平衡发展。这意味着不忽视任何部门的发展,是有远见的。可以想象,这种战略不是在短期或中期内取得引人注目的巨大成就的最有效的道路。但是它是奠定未来协调发展基础的最好道路。在这个方面,中国人并没有急急忙忙地让世界看到他们已取得了高水平的增长率。
    在农村开展多种活动,发挥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无论从表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意义还是从“自力更生”原则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人非常懂得,个人或集体解放的实现恰恰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这正是它取得成功的秘密所在。 QFa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十月二十八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平山二十七日从波恩发回的一条消息,题目是《值得注目的苏联的反应》,摘要如下:
    施密特总理似乎很关心中国对越来越恶化的中苏关系的态度及中国政局的动向。
    欧洲关心的似乎是对这次西德同中国首脑的会谈,苏联将作出怎样的反应。
    苏联对于比前总理勃兰特受苏联信任程度低的施密特总理将作出如何反应?这也是施密特总理本身关心的事。
    据认为,苏联的态度将成为占卜今后德苏关系的一个焦点。
    另一方面,预计中国方面关于苏联问题,将努力要从施密特总理口中掏出“反对霸权”这句话,而据说施密特总理重视日中间僵持在霸权问题上的现状,想完全回避这一问题。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十月二十八日刊登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中空二十八日从北京发回的一条消息,题目是《中国要掌握欧洲形势,可能强调反对霸权主义》,摘要如下:
    今年中国外交的一个特点是重视欧洲。
    中国至今一贯反对“霸权主义”,认为超级大国争夺霸权“正在扰乱世界和平”。中国评论说,以苏联为主导的欧安会是“危险的会议”,因而,即将同施密特总理就国际形势交换意见时,同霸权问题纠缠在一起的欧洲形势可能成为中心议题。
    中国正在警惕苏联在欧安会之后,向亚洲推行霸权和进行渗透。正因为如此,北京的外交人士认为中国将认真了解欧洲的动向,形势的变化以及各国对此所采取的对策。 QFa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八月十九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太阳能发电实验设备研制成功》,全文如下:
    通产省工业技术院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正在研制作为阳光计划之一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最近,实验设备研制成功,十八日已公布于众。作为具有独创的热吸收装置的分散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在世界上还是第一个。
    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反射镜收集太阳热,然后靠这个热量产生水蒸气,驱动汽轮机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上的关键是尽量有效地吸收太阳热。这个实验设备的太阳光反射镜是由原筒形作成凹形,长三米,宽两米。聚光面积为六平方米,长三米,宽两米。这种太阳光反射镜是一种独创,它可自动地追踪太阳的移动而改变方向。
    在反射的光集中的焦点上,有装在玻璃管里的铜管热吸收体。由于玻璃管的内壁粘有氧化膜和铜管表面有细小的凸凹不平,所以,得到的热不易逃逸,可以有效地收集在一起。铜管的表面温度最高达三百五十度。收集的热送到蓄热装置里,然后驱动汽轮机。这个设备的发电能力只有一瓩。据说,打算五年后完成一座达一百瓩的实验工厂。 QFa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九月二十一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理想的发电动能
    ——“消波浮体”实验成功》,全文如下:
    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考察了既起到防波堤作用又能利用波浪的动能发电的“消波发电浮体”。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该中心的造波贮水槽制造了模型,实验的结果成功了。
    从明年起将制造发电能力为两千瓩的实物,在西九州沿岸实验。如果在我国的全部沿岸都摆放这样的浮体,发电能力可达十三亿瓩,“不需要石油也不需要原子能”的这一宏伟理想就将实现。也可以广泛地利用狭窄的国土,如在未利用的海岸上可以发展渔业。
    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以海底居住的海底理想村计划而知名。消波发电浮体的发明者特约人员益田善雄和研究员宫崎武晃在从事这一研究工作。
    在大型水槽中反复产生波浪起伏。波浪激烈地冲击漂浮在水槽中央的浮体的前面,摇动浮体,而浮体的后方却是平静的。
    浮体里面是空的。如果因波浪起伏水面上涨,浮体里的空气就会受到压力从浮体表面的小洞里喷出来,获得波浪动能。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证实了改变浮体的形状和波浪形实验结果是,不管什么样的波,用这种简单的装置都能获得百分之八十能源,使波高降落三分之一。
    实验的结果弄清了A字型的浮体不管对什么样波长的波都有效果。设计了边长八十米、宽七米、高七点五米、重一百五十吨的消波发电浮体。这样对夏天的台风和冬天的季节风都会有效地发挥作用。除了将波高消波三分之一以外,用一台这样的装置可发电两千瓩。
    从明年开始制造这样的装置,三年后在从长崎县五岛列岛的东海岸到平户岛西岸的水深五十——八十米的海面进行工业性实验。
    动能是无穷无尽的大海的波浪。一台大约需要一亿日元,包括安装费和各种杂费在内,发电成本是一度电大约八日元。比火力发电和今后要建设的原子能发电便宜。
    估计如果用这个装置把冲击在我国一万三千公里海岸的波浪全部加以利用,就可以得到十三亿瓩的巨大能源。
    这个装置除了发电以外,还有消波作用,有助于沿岸的开发。
    作为消波设施来说,虽然有防波堤,但水深一旦超过十米,工程费就高了,不好建设。为此,考虑了塑料和铁制的浮消波装置,但因为强烈受到波的水平方向力的作用难以锚固,此外,对风强时产生的较长的大波无能为力,实际上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益田的方式对这种较长的大波也有效,不仅对锚固有力量,而且,在水深八十米的海里也不会提高成本,所以,作为消波装置来说即便是现在也有实际应用的可能,石川岛、东莱、旭化成等各公司已开始研究制造。 QFa品论天涯网


本刊十月十七日第四版《多年十小麦》一文中的“水草”应为“冰草”。据《苏联百科辞典》的解释,冰草(IIbIPH)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属。见于北半球。在苏联有51种。分布最普遍的是长匍旬根状茎。 QFa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评述,题为《对苏联的示威运动》,摘要如下:
    作为地下核试验是第二次。正当最近中苏关系的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的时刻,可以认为,这表明了中国方面反对苏联威胁的决心。
    在接近中苏边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举行的该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时,派去了包括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才千等军队重要人物在内的大型代表团,人们认为,这一事实是中国针对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因为苏联趁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的机会,削减针对西欧的正面兵力,并把这一部分兵力移到中苏边境上来,加强军事压力。
    据说,毛主席向不久前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强调说,美苏的缓和只对苏联有利。选择福特访华前夕这一时机进行的这次核试验,也许是企图向美国转达中国所怀有的危机感。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八日电】题:中国的第十七次核试验,对抗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胁
    北京电:北京电台二十八日晨广播,中国进行了第十七次核试验。
    这可以说是在明年开始的第五个五年计划之前,向国内外表明,中国时刻都不放松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警惕。
    苏联最近使向金星发射的探测卫星软着陆成功,前不久美苏两国在大西洋上空使宇宙飞船对接。中国认为,美苏两国这些宇宙开发的一个方面在于以核能力的开发以及以核进行威胁。
    【合众国际社香港十月二十八日电】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的第十七次核试验的规模和在地下试验的事实表明,中国人可能在集中力量改善显然是为了用于战术武器的弹头。
    一位军事分析家说:“这表明中国人正在设法缩小核弹头的体积,使之小而爆炸力大,并集中力量研制战术核弹头。”
    【路透社北京十月二十八日电】这里的观察家没有立即把昨天的爆炸同外部的政治事件联系起来,但是北京同苏联的敌对关系最近进一步恶化了。 QFa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