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二十日刊载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何炳棣十九日在香港专上学生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周”期间所作的一篇讲演,题为《中国的资源与经济前景》,摘转如下:
    我不需要任何参考资料,就可以讨论主席所说的这个问题(《大公报》编者按:即讲题《中国的资源与经济前景》)。不过我带了两件东西,可间接“作证”。第一件是今年夏天才出版的,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合经济委员会所编撰的,有四、五十万字将近八百页的一部报告,它的题目叫做:《中国:经济的重估》。我之所以要带这部报告来,意思是,如果诸位觉得我的观察、我的结论有不负责任或过于乐观的话,请诸位参考这里面的结论。我要开门见山提出,最值得我们重视的就是这一点。美国从一九四九年以后,是研究新中国的一个最大本营,它人力财力之雄厚,中央情报局所雇用的“中国通”之多,都是使人惊异的。这部报告的作者有好几十人,三分之二是在大学内专门作研究或者教书的;另三分之一,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那里面多数都直接、间接与美国中央情报局有关系。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的经济及各方面所作的估计,在至少到一九七一年为止,是有意对资源说得比较贫乏,对科学也比事实说得要落后得多,因此经济前景总是说得很不好。可是最奇怪的就是最近这本书,表面上看来,如要讲英文文法,它有的时候是“有条件的”,或者是“假设的”,它说假定是这样、如果是那样的话,它要很多有条件的说法,可是真正细读起来,我所得到的结论是它几乎等于说了这句话:中国经济的成功,如果没有特别意外的变故,那是没有法子否定的。换句话说,她是一定要成功的。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那么,我说完这些以后,我对这本书就可以很少再提到它。(笑声)第二点,大概诸位不大容易看清楚,(展示地图)这张地图,是一位校董,是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的总裁,他叫人给我画一张中国的氢碳盆地的地图。所有的资料并不是什么美国间谍特别调查出来的,或者是卫星侦察出来的,它都是二十几年来,一点一滴根据中国关于地质、油、气、资源调查的报告,集合起来,精心绘制而成的。换一句话,中国大陆氢碳盆地,或者是沿海大陆架氢碳盆地,拿世界一般标准来说,面积都是非常广大。
    经过以上短短的序言以后,我就可以简单地说,我为什么对资源问题特别注意呢?诸位要看过今年二月号的《七十年代》就知道。(本刊按:即《参考消息》二月十二日所载何炳棣著《中国是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一文)
    我们知道,在一九七二年全世界公认的油藏总量是九百亿吨。可是联合国的数字也好,西方一般的数字也好,它所谓的“世界”,奇妙无比,并不包括几乎占有四分之一人类的中国。中国是多少,我们不说,不过你可以知道,在这九百亿吨中,中东大概占百分之六十。中国的黄海、东海大陆架,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所发表的,在黄海南部用“勘探一号”深海探油的船,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很复杂的设备,第一次探得了石油。换一句话,黄海与东海大陆架的油藏,将来要是大部分都探出来的话,恐怕中国更要被人承认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我们的煤,在一九一三年世界地质学会开会的时候,大家公认中国的煤藏量是一万亿吨,世界第三位。可是在三十年代,我在大学时,一看地质调查所所说的,中国的煤藏就变成了两百五十“十亿”吨,就变成四分之一。那时我很奇怪,全世界的惯例是煤层只要厚过一公尺就包括在内了,但当时中国地质调查所的标准是四公尺。中国的煤藏究竟占世界第几,这没有关系。我们反正是煤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言归正传,曼斯菲尔德的报告说,中国的煤藏量最丰富,占全世界煤藏量三分之一。究竟是美国第一还是中国第一,这没关系。我们可能有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就是适于作高等焦炭的煤,在绝对数量上很多,不过在相对数量上,就每年所能开发所能用的话,可能不是太富裕。我们小时候,认为黄土高原、陕西、山西是大煤层,可是今天只要不怕深挖,恐怕四川比陕西、山西还要多,广东也有煤,并且不少。甚至各省都有煤,煤的问题是不存在的。中国的煤还有一个好处——现在是纠正以前错误的观念,就是南方各省缺煤,这话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有些煤质不太好,例如钶煤,是化肥化工很重要的原料,对地方工业的贡献很大,所以这方面也没问题。
    水利资源。我觉得国内地质、地理、水文、水利方面的研究,从四九年以后,是非常可观。我们水利的潜在能量,要到五万万四千万瓩,这个数字如果没有比较的话,便没意义,换一句话说,是美国全部水利的五倍多。当然你可以说,百分之四十在长江流域,长江上游很多,那些地方开发起来很困难,尤其是要输电。长江上游,如金沙江一带水利当然非常丰富,但不好办,从那里输电到人口多的地方将失去很多电能。这当然是不经济的,不过,可以开发的水利资源不晓得有多少,这是我们很乐观的。
    铁。三十年代地质调查所委托美国的一个地质学家叫汤根格连,他写的那个报告非常气人。他说中国铁矿石一共只有十亿吨,而中国铁矿石大部分所知道的还多是含铁量很低的贫铁矿。他说从这一个资源来看,就可以断定中国永久没有变成一个相当高度工业化国家的可能。这是三十年代早期的话。我一九三五年夏天在清华看到这书,我说,对不起,有时候粗话很传神,“狗屁!”这很简单,中国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十六分之一。世界资源的分布会那么不平均?好的资源都在美国?美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我们不相信。当时国家不上轨道,地质工作者数目那么少,那么大的中国有几个地区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待续)
    【本刊讯】香港《新论坛》十月十六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宋美龄离台赴美之谜》,全文如下:
    宋美龄九月十七日赴美“就医”,至今历时一月。她在行前发表的书面谈话中说这次离台是“小别”,但会不会是“大别”?更会不会是同蒋政权“永别”?
    宋美龄这次去美国说是治病,什么病?传说是乳癌。她自己没有说。书面谈话只是这样写道:“二年前,余亦积渐染疾,但不遑自顾,盖因总统身体违和”,“及今顿感身心俱乏,憬觉确已罹疾,亟需医理。”宋美龄今年已七十有四,人老了,总是会有病的。但究竟是毛病、小病抑或是非到美国去医治不可的大病?还有,除了生理的病,还有没有非生理的病?
    有这么启人疑窦的几点:
    在蒋介石死后,宋美龄的政治活动并没有结束。举例言之,从八月底到九月初的十天中,她就不是天天清闲无事的。八月二十七日,她接见了几个美国议员。二十八日,接见了美国前驻台“大使”德鲁姆赖特夫妇。九月三日,她召见了台湾的田径、游泳选手李秋霞等。九月七日,也就是她离台的前十天,她接见了访问台北的美国前国防部长莱尔德,而且晤谈达一小时之久。也许同莱尔德等外国人的见面是应有之礼吧,但李秋霞等人,就不是一个“确已罹疾、亟需医理”的人所必须接见的人。更重要的是,在台湾报纸上发表的这几次活动的照片,用放大镜也看不出宋美龄面有病容,相反的却是颜容饱满,精神颇佳。这是疑点之一。
    宋美龄书面谈话有两段话很引人注意,一是说台湾有人“徒嚷‘团结’口号”,“口号决非办法”。另一段话是她引了《圣咏》诗句的第一首,其中诗云:“莫偕无道行,耻与群小立,避彼轻慢徒,不屑与同席。”她说把这些诗句“录赠诸位,当作精神礼物”,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两段话表明了台湾政权内部的派系斗争激烈,“无道”的“群小”和“轻慢徒”却在当道,而这些人都是宋美龄所耻与同行、同立、同席的。行前而有斯言,是疑点之二。
    书面谈话三千多字,主要说的是蒋介石死后的种种反应,占了二千字以上,谈到台湾局势的只有寥寥的两三百字,其中引人注意的是,没有什么高调,有的高调也不太高,全篇谈话没有一“共匪”字眼,也没说“反共复国”,只在最后一句话中提到反共,说什么“在精神上,总统仍为领导世界反共革命者”等等,光提“反共”而不提“复国”,那是另一种的味道。拿宋美龄的“书面”同蒋经国在九月二十三日所作满纸攻击中共的“施政报告”一比,就会感到对照鲜明得很。是不是宋美龄比蒋经国更加知道“复国”无望?这是疑点之三。
    还有一个疑点,就是全篇书面没有只字提及蒋经国。是不必提还是不屑提?
    根据上述四点,人们就不能不怀疑宋美龄患的主要是政治病。
    “憬觉确已罹疾”
    ——政治病,相信不止二年了。自蒋经国当了“行政院长”之后,特别是蒋介石死去之后,宋美龄及其周围的元老派,就大受排挤,蒋经国的赣南系、赣校系人马则平步青云,深受重用,纷纷被提拔到掌握台北军、政、党大权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政权内部矛盾激化,派系斗争尖锐。虽然头脑顽固的元老派(相信另有头脑不顽固的元老派),同一般少壮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现在的少壮派却是盛气凌人,元老派已难得容身之所。宋美龄焉得不罹政治病乎?
    今天,台湾政权处境非常恶劣,这是在狂风恶浪下的一叶扁舟,用蒋经国的话说,还有人要在船上挖小洞。小洞变大洞,船会沉下去。这一点,宋美龄应该是心中有数的。她这次离台去美,会不会是逃避沉船之难?回头是岸,何不回头?
    【本刊讯】蒋帮《中国时报》十月二十五日消息:
    外交部长沈昌焕昨天接见美国驻华大使昂格尔,晤谈约一小时。
    据侧面了解,昂格尔大使曾就基辛格国务卿大陆之行有所说明。沈部长亦向昂格尔大使表达了我国的立场。
    【法新社墨西哥城十月二十二日电】据消息灵通人士报道,在这里的台湾国际奥委会成员徐亨最近坚持要他的拉美同行去因斯布鲁克再次重申其反对北京的立场。
    鉴于举行冬季奥运会,在奥运会主席洛德·基拉宁走访北京和台湾之后,国际奥委会将于明年二月在因斯布鲁克举行会议。
    拉美代表团——古巴和墨西哥除外——在不久前于洛桑举行的一次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已经表示不表决中国的问题。
    今天在泛美人士中流传说,徐为了让拉美人能去出席因斯布鲁克会议和再次给会议制造障碍,来这里表示,所有拉美人的旅费及一切费用开支均可由他负担。
    【中央社安曼十月二十四日电】参谋总长赖名汤昨天抵达此间,做为期四天的官式访问。
    【中央社利雅得十月十八日电】赖总长由三名随员陪同,对沙国正式访问六天。哈立德国王在皇宫内接见赖总长及随员一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