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日本《新国策》旬刊八月五日一期,登载平岩武郎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要变为工业国的蒙古》,摘要如下:首都是小型的莫斯科从苏联首都莫斯科搭伊柳辛18客机到西伯利亚最大城市伊尔库茨克,大约要八个小时。在伊尔库茨克吃了简单的早餐,再上飞机,飞行一个小时,到达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是第二天早晨八点钟。
    乌兰巴托机场突然地出现在草原正当中。只有一个孤单单的中国式建筑的机场终点站。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噪音一停息,这里就是完全没有声音的世界。大概是知道今天已再也没有飞机来了吧,骑着白马的蒙古男女青年在悠然自得地穿过跑道。
    从机场到首都乌兰巴托,汽车要走四十分钟。公路在草原上笔直地向前延伸,但还没有完全铺好路面。沿途到处都散布着称为“包”的游牧民族所特有的帐篷式房屋。距市区越近,同在莫斯科郊区看到的情景就越完全一样,可以看到一片片五、六层楼房的公寓。毫无疑问,都是苏联援建的。
    乌兰巴托市内坚实的四、五层楼的官厅建筑物排列在马路的两边,基本上是现代城市的装束。建有蒙古革命之父苏赫巴托尔陵墓的“苏赫巴托尔广场”和莫斯科的“红场”结构相同。在市内行驶的轿车几乎都是苏制伏尔加新车“新伏尔加”。偶而也有几辆本斯。引人注目的俄国人从本斯车上下来的人都是身材修长的白人绅士。一打听,原来都是东德、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专家。那些坐本斯汽车的白人绅士清楚地告诉人们:亚洲的内陆国蒙古人民共和国为广大的欧亚大陆所包围,同遥远的东欧经互会经济集团相结合。
    除了这些东欧国家的经济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外,不管怎样,映入眼帘的外国人都是俄国人。也许是在蒙古落户了,携带家眷的俄国人占绝对多数。仅此一点也足以证明苏联和蒙古的结合坚强。俄语自由通用也只有蒙古。
    看见在市郊有修公路的部队。走近一看,尽是不带武器的青年苏联兵。他们不慌不忙地在劳动。从他们身上看不到处于中苏对立的最前线蒙古的紧迫形势。但偶尔有满载武装的苏军士兵的十几辆卡车在市内通过,不知开到什么地方去。蒙古毕竟还是苏联注视中国的前哨基地。俄语是准国语苏军在蒙古驻兵有多少,正式的数字是不知道的,但西方军事专家推测有四万到五万人。一说有十万人以上。主力似乎是坦克师和导弹部队。从莫斯科到乌兰巴托的飞机上。邻座有一个苏联军人,穿的服装显然是苏联空军的军服。这架飞机里有十多个苏联军人和家眷。军人全是军官。无疑,苏联把相当精锐的部队派到了蒙古。说苏联同蒙古的紧密关系现在同苏联国内的各加盟共和国一样,或者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不为过。
    苏联的各种代表团从莫斯科来到乌兰巴托,在集会等场合操俄语演说。不需要蒙语翻译。因为通过义务教育学好了俄语,根本上没有不懂俄语的人。有两个电视台,一个是用卫星转播莫斯科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俄语的新闻和音乐都照原样转播,报时都是迟五个小时的莫斯科时间。
    政府当局每有机会,都不忘记强调同苏联的友好第一。国土之广四倍于日本还多,人口只不过一百三十多万的蒙古,为了同处于敌对关系的邻居中国相对抗,只有依靠苏联,这是不言自明的。看看数字就更清楚了,蒙古进出口的百分之九十都是以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象的。对中国极为警惕蒙古如此向苏联一边倒,当然是由于目前这种中苏对立,但在很多方面是由于蒙古同苏联的历史关系之深刻。
    蒙古人对中国的民族情绪是严峻的。从十七世纪末到一九二四年实现独立,二百二十多年受中国的统治。历史上曾有过这种辛酸的回忆。及至在中苏对立的影响下,中国对蒙古的援助中断,抛下建设中的工厂和建筑物,撤回了技术人员。历史上的辛酸回忆同对这种做法的反感加在一起,形成了今天蒙古人的反华情绪。
    反映出这种现状,、在乌兰巴托着人民服的中国人可以说一个也没有。据说过去曾经有三千名中国人子弟上学的学校,现在已变成了蒙古学生的宿舍。
    尽管这样,过去同中国的经济交流活跃时大批进口的中国钢笔、皮包、衣服等物品,蒙古人还是那样爱用。不管怎么说,从乌兰巴托到北京,火车走三十个小时就到了。中苏蜜月时,中国的消费物资就是通过这条铁路进口的。而如今,凡是消费物资,都从遥远的东欧国家,用几个星期才能运来。在乌兰巴托的饭店里看到了保加利亚的水果罐头,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同中国断绝来往给蒙古带来的经济影响是多么深。(待续)
    【法新社亚的斯亚贝巴十月二日电】这里的埃塞俄比亚通讯社说,四名“埃塞俄比亚革命的敌人”今天在警察于首都西北德布拉塔博尔采取行动时被打死了。
    该通讯社说,这四个人中的一人一个时期以来一直“扰乱这个省的和平和治安”。这个城镇是省的首府。
    该通讯社几天前报道,这个省的主要行政官大约在两周前被“反对革命的一个反动集团”暗杀了。
    人们认为,这个省是持不同意见的人的强大的阵地,由富有的地主以及封建和部族领导人把持。
    【法新社亚的斯亚贝巴十月二日电】由于执政的军政府在今天发生震动整个城市的爆炸之后加强了治安戒备,因此,埃塞俄比亚首都今晚保持了平静。
    公共建筑物周围的警卫加了一倍,武装巡逻队在大街上巡逻,政府部队强行搜查。
    今天,据说临时军政府在爆炸发生后采取戒备,把警察岗哨移到更靠近城市的地方。
    在电报局受到爆炸的破坏之后,电报线路在四小时内又接通了。
    埃塞俄比亚电台阿姆哈拉语节目广播的一项政府声明警告说,要继续在三个方面进行镇压骚乱的战斗。
    这三个方面是:一,反对任何试图破坏祖国统一的人,指的是厄立特里亚脱离主义者及其阿拉伯支持者;二,玩弄右翼把戏的冒充的革命者和其他左翼分子;三,反动派和封建主义分子。
    这三种人被定为“反革命分子”。
    临时军政府首次承认,它不仅反对受阿拉伯人欺骗和收买的厄立特里亚脱离主义者和顽固的封建主义者,而且反对已控制某些工会而目前正试图煽动工人骚乱的“所谓的极左分子”。
    【法新社亚的斯亚贝巴十月一日电】埃塞俄比亚军政府今天警告说,它将对拒绝“尽快”恢复工作的任何人采取行动。同时,罢工不顾昨天的紧急措施今天继续举行。
    观察家们说,罢工是表明出现了政治危机的明显证据,表明政府正在受到保守倾向和极左倾向两方面的挑战。
    【合众国际社亚的斯亚贝巴十月一日电】政府星期三说,它终于击败了一次罢工,这次罢工如果得以实现的话,势将把埃塞俄比亚投入自从一年以前以军事手段推翻塞拉西皇帝以来的一次最严重的危机。外交官们说,在埃塞俄比亚,工人与学生对于政府的左翼政策越来越感到失望,所以那里的局势在最近几个星期中迅速地恶化了,一百二十人的军事委员会面临它自从一九七四年十一月推翻塞拉西以来最严重的考验。
    【美联社华盛顿九月三十日电】巴林酋长国已经要求美国撤走以波斯湾这个小岛为基地的三艘海军舰只。
    国务院注意到这是第二次提出的要求,它今天证实巴林曾经说过:“它希望在一九七七年期间美国分阶段撤出中东的海军部队。”
    新闻官芬塞思说:“我们正本着我们两国间多年来的密切的友好关系的精神就这个问题同巴林政府进行协商。”
    巴林曾在一九七三年爆发阿拉伯—以色列战争期间下令驱逐这些舰只,但是在一九七四年某个时候暂停实施该命令,显然是由于承认美国在中东为和平作出的努力。
    一九七一年同巴林签订的派驻舰只协定规定任何一方都可以废止这个协定。
    伊朗国王曾经说过,伊朗反对任何外国在波斯湾派驻军事力量。他坚决认为他的国家是强大的,足以保护运输大部分伊朗石油所经过的航道。
    据信苏联除了使用索马里和亚丁湾的伯贝拉、基斯马尤和摩加迪沙以及南也门的索科特拉岛等波斯湾以外的港口之外,也正在使用伊拉克在波斯湾的一个港口乌姆卡斯尔的海军设施。如果这三艘美国舰只撤离了巴林,那么美国除了在印度洋的一个岛屿迪戈加西亚岛拥有有限的设施之外,在这个地区便一无所有了。迪戈加西亚岛的跑道还要加以扩充才能容纳运输机和反潜艇巡逻机在那里起飞和降落。在那里还要建立一个抛锚地。
    美国还同阿曼签订了一项协定。这个协定允许美国偶然使用马西拉岛的机场设施。这是英国经营的控制着波斯湾的进口的一个空军基地。
    【美新处纽约九月三十日电】题:基辛格继续就协议问题探询叙利亚的意见
    国务卿基辛格希望继续保持中东的和平势头,在九月三十日花了两个小时向叙利亚外长哈达姆探询进一步进行谈判的可能性,尤其是大马士革对于同以色列谈判一项新协议的态度。当会谈在基辛格的饭店房间里结束时,哈达姆未加解释地对记者说:“西奈协议把所有的门都关上了。”哈达姆离开后,基辛格拒绝向记者发表任何意见。
    【法新社纽约联合国九月三十日电】埃及攻击叙利亚出于国内政治考虑谴责西奈临时协议,叙利亚则大肆抨击埃及同以色列签订一项“背叛性的协议”,使联大今天出现了埃—叙论战的不寻常的场面。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一日电】美国空军今天说,它即将开始一项在美国大规模训练沙特阿拉伯的技术人员和飞行员的新的六年计划。
    根据这项计划,大约一千三百名沙特阿拉伯的空军军官和士兵将受到广泛的技术训练。这项计划定于本月下旬在得克萨斯州拉克兰空军基地开始。它总共的费用为九千万到一亿美元,这笔钱全部由石油丰富的沙特阿拉伯的政府支付。
    美国同阿拉伯和其它中东武器买主之间的关系不断增长,而这项新的训练计划是美国跟这些国家订出的同一类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沙特阿拉伯已经成为购买美国武器和军事装备的最大主顾之一。在六月三十日结束的一九七五会计年度,沙特阿拉伯的军事订货将近十四亿美元,仅次于从美国购买了近二十五亿美元军事装备的伊朗。
    美国认为沙特阿拉伯在阿拉伯世界起着缓和的影响,它最近几年答应重新装备沙特阿拉伯国民警卫队,使之成为现代化的部队,并加强沙特阿拉伯陆海空军的力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