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5年10月2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5-10-0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西班牙总理发表讲话称西不会被外国压力吓倒 '...

    【合众国际社马德里九月三十日电】阿里亚斯总理今天把外国对西班牙处决五名革命者的抗议斥之为“虚伪的、错误的和不公正的”。他说,西班牙宁肯冒在国际上孤立的风险,也不能牺牲自己的尊严。
    他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对西班牙人说:“我们并不想陷于孤立。但是孤立的可能性吓不倒我们。……我们希望积极参与国际上的一切共同活动。……但是不能以牺牲我们的尊严为代价。”
    阿里亚斯历时十五分钟的讲话是针对国际上由于西班牙九月二十七日处决五名犯有杀害警察罪的城市游击队员一事而发出的强烈抗议作出的答复。
    他说,‘‘有些国家忘记了要尊重别国独立和主权这一最起码的规则,竟然干涉我们的事务,对于它们的这种令人不能容忍的态度”,西班牙人表示“正当的愤慨”。
    【法新社马德里九月三十日电】西班牙总理阿里亚斯·纳瓦罗今晚用异常粗暴的语言对西班牙人民说,西班牙是‘‘卑鄙的外国侵略”的受害者。
    阿里亚斯对上周末国际上对处决西班牙五名好斗分子掀起的强烈抗议浪潮作出了反应,他号召他的同胞团结在佛朗哥大元帅的周围,绝不要用他们对西班牙的“尊严来换取”国际合作。
    这位西班牙总理在其他抗议国家中特别点了墨西哥的名,他说:“采取可耻的主动行动要求把我们逐出联合国的墨西哥,是这出令人厌恶的闹剧的最清楚的表演者。”
    与前两次发表电视讲话时的表现不同的是,阿里亚斯先生这次讲话语调坚定,他的脸由于愤怒而抽搐。
    他谴责其他国家对西班牙独立和主权进行进攻,谴责它们破坏赫尔辛基欧安会关于不干涉他国事务的三十五国协议。
    【合众国际社马德里九月三十日电】佛朗哥大元帅的支持者今天掀起了一场运动,回击国际上对处决五名革命者纷纷表示的愤怒,他们举行群众集会,在墙上张贴反共标语,并向外国机构投掷燃烧弹。
    马德里市长洛马斯号召首都三百五十万人民举行示威,反对他所说的对西班牙及其主权的“黑暗进攻”。省的一些城市也举行了类似的群众示威。
    【法新社毕尔巴鄂九月三十日电】今天在巴斯克省份比斯开和邻近的吉普斯夸省,为抗议处死两名巴斯克民族主义者而举行的两天罢工的范围比昨天更扩大了。在毕尔巴鄂市,毕尔巴鄂银行和比斯开银行今天发生了部分停工现象。海关工作人员也停止了工作,延误了几艘船只的装卸。
    在埃翁达罗亚港,码头已完全关闭。两艘拖网船已经两天不能卸货了。
    在贝尔梅奥,渔船队没有出海。 ytp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九月十六日发表一篇报道,标题为《东方和西方的新导弹;北约的尖端武器继续改进》,摘要如下:
    明年三月某个时候,一长列浅蓝色荷兰军用卡车将缓慢地开向整洁的德国小镇勃朗伯格,车上装载的是电子计算机、雷达设备和崭新的隼式防空导弹。
    车队将分散开:有的卡车把装载物运到附近的乡村,那里有荷兰第三导弹大队的发射场;有的要开到通向汉诺威的平原;其它卡车要把导弹直运到托伊托堡森林区那长满树木的山中。
    在荷兰发射人员把苫布从改良的隼式防空导弹上揭下来的时候,他们的同行在六十英里以外的东德境内在等待同类武器——新萨姆导弹的到来。运载萨姆导弹的车队在俄国人的护送下将从东方开来。
    尽管在赫尔辛基最高级会议上出现欢乐气氛,北约的尖端武器在质量方面(如果说不是在数量方面的话)显然在与华沙条约同时继续进行改进。正如驻扎在东德境内仅十英里、离汉诺威不到五十英里的东德导弹部队将要获得可能更加精密的萨姆导弹系统一样,新的隼式武器将缩短西方作出反应的时间,并提供一种能把向荷兰掩体方向飞行的高速敌机侦察出来的电子计算机。
    指挥勃朗伯格大队的四个导弹组的少校知道,与他官阶大抵相等的一位东德军官,在六十英里远的地方指挥着比他多大约二百人的部队在行使着大体是同样的职能(不过,是在俄国人监视下)。
    北约军官们一直在谈论他们的雷达警报的重要性。北约各国很快将有一种从丹麦到瑞士边境的双排低空雷达站。这种雷达站能侦察到在树梢高飞行的飞机,从而对来自东欧的袭击发出警报。 ytp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斯德哥尔摩九月三十日电】瑞典外交大臣安德松今天在这里宣布,瑞典已要求联合国大会辩论西班牙违反人权的行为,而且还将在欧洲委员会会议上提出这个问题。
    他说,瑞典已要求联合国大会辩论西班牙局势,因为“那里存在着明显违犯人权宪章的情况”。
    他说,瑞典派驻斯特拉斯堡的欧洲委员会的代表,将争取在该委员会十一月份开会时提出这个问题。
    【合众国际社海牙九月三十日电】荷兰外交大臣范德斯图尔今天发表讲话,反对墨西哥提出的由于西班牙处决了城市游击队员而将该国驱逐出联合国的建议。
    范德斯图尔对记者说:
    “我们应当保持这个国际组织的普遍性。应当不断地向西班牙施加压力,但是,驱逐出联合国不是一种施加压力的适当方式。” ytp品论天涯网


缺乏消息去年冬天,莫斯科发生了“怪事”。据说,有六名青年妇女在路上接连被刺杀。这种骚然不安的传说不胫而走,立即传遍莫斯科。
    听到这个传说以后大约一个月,有一天,莫斯科的治安当局的一名官员在电视里“破例”地宣布:“发生了几名妇女在路上遭到袭击,受了伤,财物被抢走的事件。其中有两名妇女死亡,犯人在逃。”这大概是知道有这种传说,为了平息传说而发表的,这样一来,传说立即消失了。在莫斯科,传说传得快,消失得也快。还听说,后来警察追问、申斥了两个散布这种不负责任的传说的学生。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也不清楚。
    同西方比较,莫斯科仍然是一个没有“消息”的社会。这种社会有些不便是很自然的,为了消除这种“‘不便”,就存在相应的传消息的手段。这就是所谓“口传”。一般的‘‘事件”很快地就可以传开,买东西的消息传播速度之快,十分惊人。风自“西方”来在莫斯科,现在正刮“西”风。因为国际缓和、和平共处这个总方针降低了由“东”而“西”的气压。走在街上的青年人都是时髦打扮,新开设的商店非常漂亮。“西方”的流行风气,如今原封不动地传到了莫斯科。那些认为在社会主义的首都莫斯科的街头人们全都会穿着“制服”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不禁大吃一惊。
    记者怀着那样一种心情走进设在闹市区的一家“时装之家”,看了看莫斯科妇女们最关心的‘“时装”。
    每天下午展出三次,谁都可以去看,在整个会场里可以看到的男人只有展览会的主持者。在观众席上青年妇女和中年妇女各占一半。照明装置和背景音乐都是柔和的,烘托出一种豪华的气氛。
    在一个小时的展出中,前半个小时是《关于流行样式问题》的讲演。
    展出开始了。题目是《俄国式的女时装》。不说“苏联式”,真是多么时髦。在三根圆柱中间,模特儿按8字型走着,播送“西方”音乐制造气氛。面向西方的俄国的面容确实是认真的。而且最近几年逐渐地公开了。同西方的经济合作、和平共处这种政治潮流已经慢慢地渗进一般民众的生活和心理,这是不可否认的。
    不只限于时装,俄国人对“西方”的关心是异常强烈的。当你乘坐日本产的汽车,被人特意叫住,频频地询问哪一年出厂、排气量和马力有多大的时候,不禁觉得好笑。但苏联对西方技术的关心不只限于一般人。人们虽然知道在宇宙技术方面苏联是首创者,但是一般技术水平却远不如“西方”,因而想改变这种落后面貌的情形到处可见。
    苏联是宇宙技术方面的先进国家,这虽然是现实,但另一方面却连基础理论都没有在群众中普及,如果这种不平衡给一般公民造成经不起“西风”的体质,那将成为今后不容忽视的问题。乘这股“西”风而来的还有另一个东西,那就是外国的电波。几年前难于听到的“西方”的俄语广播,现在已可常常听到。在“西方”演奏的音乐立即传到莫斯科。
    如果“西方”的电波只送来音乐,那还可以,但是如果“西方”的思想和文化进来那将如何呢?苏联对“西方”,今天仍然是十分警惕的。苏联的未来有人说苏联正在“‘西欧化”。“西风”吹来,古老的东西正在变成新的东西。说来是“革新”的时代。苏联推行的这种以国际缓和为标志的“‘西方”政策恐怕不可能减少势头。和西方的交往日甚一日,七月份阿波罗号同联盟号宇宙飞船的对接正是象征。
    苏联的“西方”政策不容怀疑。在西方现在也有人根据苏联的这种“西方”政策而抓住其“经济的”侧面,来论证苏联的“危机”。另外,也有人考虑到这种政策的“政治的”一面而指出苏联“向国外渗透”和“扩张倾向”。这些大概都是真理。但是,倘若只抽出这一个方面,恐怕就不会成为描绘这个国家未来的基础。
    有这样一种逻辑,即如果苏联同“西方”的交往加深,那么苏联内部也就会“‘西欧”化。的确如此。不过,早在帝俄时代,一面把西欧化作为国策,一面把一切都出色地实行了俄罗斯化。从这个“历史”长河来看,这种逻辑究竟能不能行得通呢?
    最近几年,在西方以能源、通货问题为开端,已强烈地意识到“西方文化”的总危机。西方的“国家权力日益分散”,而苏联却进一步“集权化”。看一看历史就会了解,这个国家的“危机”经常是在“集权化”达到了顶点的时候发生的。帝俄时代的崩溃,斯大林时代的告终,从赫鲁晓夫时代向当今时代的变迁,都是与这种情况相符合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东方”同“‘西方”一样也存在着危机。(下) ytp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