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5年9月12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5-09-1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英《每日邮报》报道:《威尔逊让俄国人回来》 '...

    【本刊讯】英国《每日邮报》九月八日刊登一篇报道,标题是《在英国把一百零五名苏联官员作为间谍驱逐出去四年之后,首相否定了保安首脑的意见》,《威尔逊让俄国人回来》,《约翰·迪基报道在首相和勃列日涅夫会晤之后作出的有争议的决定》,摘要如下:
    威尔逊否定了保安专家的意见,同意放松对俄国人实行的反间谍限制,允许再派二十五名苏联“官员”来英国。
    他还答应克里姆林宫:他将“认真考虑”苏联要在苏格兰东海岸的阿伯丁这个开发北海石油的神经中枢设立一个使团的秘密要求。
    首相的这些决定肯定会引起政治上的轩然大波。
    这些决定是无视了政府保安首脑和外交部的俄国问题专家的种种劝告而作出的。这些保安首脑和俄国问题专家曾敦促不要放弃强硬政策。四年前,这一政策曾导致当时任外交大臣的道格拉斯—霍姆爵士以间谍罪名驱逐了一百零五名俄国官员。
    保安人员主要是担心克里姆林宫不久会在苏格兰设立一个秘密监听哨和侦察中心,以便搜集来自北海石油勘探方面的工业机密。
    自从道格拉斯一霍姆采取了那种大刀阔斧的做法以来,各级俄国人,一直到党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一直在想方设法使他们驻英国的人数恢复足员。
    在一九七一年九月的驱逐事件之前,苏联贸易使团有一百四十六人,现在是五十九人。过去,俄国大使馆通常有一百二十五人,现在的外交人员名单上只有四十一名派驻的苏联外交官。
    威尔逊二月间的莫斯科之行由于签署了允许订立十亿英镑(约合二十三亿八千万美元)的贸易协定的文件而被欢呼为胜利。但是,俄国人暗示,这笔交易的实现取决于英国向更多的俄国外交官和贸易官员敞开大门。这使威尔逊的成就为之减色。
    当贸易大臣彼得·肖尔五月间去莫斯科催促俄国人开始履行发展贸易的保证时,这种暗示就说得更明白一些了。
    为了不使自己梦寐以求的关于东西方安全的赫尔辛基条约受到干扰,勃列日涅夫直到上月初以前一直没有亲自干预此事。但是,这个条约墨迹未干,他就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一次私下会晤中向威尔逊施加了压力。他说,除非允许更多的苏联官员去英国帮助谈判贸易项目,否则贸易协定无法执行。
    勃列日涅夫强调必须在阿伯丁设立一个使团,以便加强同苏格兰工业发展情况的勾通和提供一些会讲俄语的官员以协助来访的苏联拖网“渔”船。
    由于威尔逊渴望得到与这项贸易协定密切相关的就业机会,以便使日益严重的失业现象产生的影响变得缓和一些,于是他在要求超派官员的压力面前屈服了。还有一个刺激因素是希望到年底能把英国对俄国的出口增加百分之五十。
    既然威尔逊已经在官员的人数方面作出了让步,贸易顾问们强调,俄国人只要在贸易协定方面再一次放慢步伐,就可以增加要求在阿伯丁设立使团的讨价还价的力量。 xOc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九月五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斋藤发自莫斯科的一条消息,题目是《苏联上半年对西方贸易出现十三亿美元的巨额赤字,可能加速大量出卖黄金》,摘要如下:
    苏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收支,在今年上半年,好象出现了约十三亿美元的巨额赤字。因此,进入下半年之后,同西方的成交额下降了,赚取欧洲美元等现象也引人注目。人们认为,苏联大量出售黄金,不仅是准备进口粮食,很大程度上含有要弥补贸易收支赤字的意思。
    看一下西方发达国家对苏进出口的情况(通过海关方式):一至六月份日本出口八亿六千六百万美元,进口五亿八千三百万美元;英国出口九千万英镑,进口一亿六千七百万英镑;西德一至五月份出口二十七亿二千四百万马克,进口十一亿九千万马克;美国一至四月份出口二亿七千六百万美元,进口七千九百万美元。对苏出口全都急剧增加,而进口却都在减少。
    从苏联进口比上一年同期增加的国家只有法国一家。估计一至六月份西方主要国家的对苏出口总额为三十七亿六千八百万美元,进口总额为二十四亿七千六百万美元。从苏联来说,就是入超大约十三亿美元。
    据苏联的正式统计,去年贸易总额为三百九十五亿七千二百二十万卢布,其中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为一亿一千零八十万卢布。
    仅从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情况来看,出超和入超发生颠倒的原因似乎在于苏联进口的机器和成套设备之类产品的价格比石油危机之前上涨了二至三倍,相反,苏联出口的石油和木材等,则由于西方的萧条而出现需求下降,今年以来,行情更为不佳了。
    如果苏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收支继续按上半年的状况发展,年终将会出现近三十亿美元的赤字。假如再进口两千多万吨粮食的话,赤字将会再增加三十亿美元。 xOc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每日邮报》九月九日刊登了外交记者约翰·迪基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俄国人将怎样溜进来》,摘要如下:
    俄国人来了!尽管唐宁街昨天在本报独家透露这一消息以后断然予以否认。
    在同我的消息来源进行核对以后,我毫不怀疑所透露的下面这种消息的真实性:威尔逊否定了保安专家的意见,同意放松针对俄国人的反间谍运动,让俄国人把他们在英国的人数增加二十五名。
    将要发给签证,以使俄国人把更多的“官员”派到英国来。但是他们并不是作为正式的苏联代表机构的一部分来的,因为外交人员数目总是会受到检查外交人员名单的议员的查核的。
    他们将是保安首脑们最担心的人——“漫游者”。
    这些人是“到处游荡以探听工业机密的技术专家”。有时他们还冒充额外的汽车司机。这就是克里姆林宫用来逃避数目游戏的办法。 xOc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伦敦九月八日电】英国首相威尔逊今天坚决否认英《每日邮报》的下述报道:他放松了对苏联大使馆的反间谍限制,并且同意苏联再向英国派遣二十五名官员。
    这位英国领导人还说,亲保守党的《每日邮报》的指责“完全是不真实的”。
    威尔逊办公室的一项声明说:“英国没有通过苏联驻伦敦使馆或者通过莫斯科收到关于增派二十五名或者其他别的数目的代表来英国的请求。”
    威尔逊的声明还否认了《每日邮报》的另一项说法:他已经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讨论了这个问题。 xOc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西德《法兰克福汇报》九月二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华沙条约组织日益强大》,摘要如下:
    华沙条约组织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间的力量对比近年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双方的发展趋势使人看出,如果北约各国不大大增加其用于外部安全和对讹诈企图的坚定性上的政治和物质力量的话,那么这种对比将继续迅速地变得对西方不利。
    目前,北约和各国国防部的专家们对力量对比作了如下描述:
    不算法国布置在阿尔比昂高地上的十六枚导弹,面对苏联设在欧洲的六百枚准备就绪的中程导弹,西方几乎没有同样的核威慑武器。当然,北约拥有的可以作常规和核使用的轰炸机约两倍于东方。这些飞机是西方唯一在数量上与东欧和苏联的力量相比占优势的武器。
    在其他各个方面,西方明显占下风,好多方面甚至只有东方的一半。例如,即使把法国的部队也算在北约一边,在直至乌拉尔的欧洲,东方的炮兵占二至三倍的优势,主战坦克占三倍的优势(六千五百辆对二万辆),有装甲运输车架的高射武器占七倍的优势,反坦克火箭、火箭发射装置和地对空火箭占二到三倍的优势。
    苏联的军备支出逐年增加约百分之四,而西方的军备支出则都停滞了,最多是抵销通货膨胀率。苏联武器和部队的质量大大改善了。维持长的服役时间,大多二十四个月,某些兵种是三十六个月,大大有助于这一改善。而西方在缩减服役时间,改变部队结构——大多是减少兵力的婉转说法。
    具体来说,华沙条约组织武器质量的提高是明显可见的。增加了有装甲运输车架的炮,从而总的改善了作战部队的进攻的灵活性。很快使用新式水陆两用装甲运输车BMP对此有促进作用。西方还没有可以与这种装甲运输车的效能相类似的东西。它在东方作战部队中占全部装甲运输车实力的比例已提高到百分之十。
    自一九六七年以来为东方的部队提供了四千五百辆T62新型主战坦克,没有同时换掉T54和T55老型号的坦克。T62型坦克比在许多北约组织国家的军队中还一直在使用的M48型优越。因此,华沙条约组织的摩托化步兵师比以前增加了百分之四十的坦克。在坦克部队中每个连拥有的坦克也增加了。几乎所有装甲车都配备有红外线瞄准器。加强了夜间作战训练。使用了配备武器的直升飞机。
    最近四年,华约空军中现用飞机的数目增加了百分之十,而在北约组织只是用新式飞机更换了旧式飞机,总数没有增加。华沙条约组织的新式战斗轰炸机是可变翼型的,并不次于西方新式飞机。华沙条约组织的新式飞机已占飞机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多。北约组织在武器技术方面迄今在质量方面的优势已被迅速赶上,在某些方面已失去了这一优势。
    把法国的部队一起算上,北约在中欧地区拥有二十七个北约的师,而华约则有六十个作好战斗准备的师。在两星期内,西方总共能派三十七个师上战场,而华约却能从苏联的三个西部军区增加另外三十个师。在同一地区,共产党国家的空军在数量上是北约的两倍。尽管双方各拥有千把架常规战斗轰炸机,因而在数量上不相上下,但是,华约的战斗机却有三倍之多。其中约有一千架是两用的,可以当作战斗轰炸机来使用。因此,如果人们把它们算在战斗轰炸机以内,那么得出的比例是:2∶1,北约占劣势。
    在海上,华约在欧洲水域和大西洋上拥有约两倍于欧洲盟军所拥有的中型和大型舰艇。东方的较小舰艇为西方的四倍多,攻击性潜艇为一点四倍。 xOc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