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5年8月31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5-08-3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香港《快报》刊登马彬文章《滞港战俘问题》 '...

    【本刊讯】香港《快报》八月二十八日在“半周时评”栏刊登马彬的题为《滞港战俘问题》的文章,摘要如下:
    八月二十六日,《快报》刊出滞港“战俘”招待记者,向台湾提出摊牌式要求,作一个明确的表示的新闻。
    中共释出国民党籍前政府军被俘将校十人,借道香港而遣返台湾,本来是一场政治战,在理论上,法制上,中华民国政府绝无拒收的立场!即使这十个人是所谓“统战分子”,但中共既已公告彼等的身份,又许其请求而遣返,在敌对的一方,只有先收下再说,如果查明此十人当年作战之时有罪,则可治其罪,如查明他们之遣返台是为中共作统战,则依法惩办可也,任其滞留中途站,不作明确决定,中华民国政府是理法两亏的。再者,这本是一场政治作战,“十战俘”借这有言论自由的香港,中共的目的自是为了政治宣传,无可讳言,这一场政治战,国民党是败阵了。
    我本身的政治信念是反共的,私人感情方面亲近台湾,但我也无法为之讳,为之辩。唯一可以说得的是:蔡省三先生摊牌式记者招待会中的谈话,自用词而至声腔,甚近似中共的电台广播员口吻,及其“迫”台湾作明确表示时附带的亲人情况报道,也可加上“统战”一语,但即使如此,台湾在这一政治作战中依然是输了,因为这些人是被俘获释的原则问题。
    以上是就理、法的立场为出处而论事。
    至于以情势而言,台湾地窄、人少、兵寡、势弱;大陆地广、人众、兵多、势横;台湾虽然经常叫出反攻大陆的口号,但住在香港的人总会明白,这只是口号,实际则是自保。大体上,台湾的兵力差堪自保,内部的结构足以自存,中共运用政治作战,应该和台湾足以自保自存有关的。
    中共让十个人到台湾,当然不会引起任何内部混乱,但由此而来的下一步会是什么?国民党大约是料不到的,再者,以台湾政治结构而言,这十个人如果入台,必然不可能秘密,想来,如国共和谈等等的谣言,又会因此滋兴,以国民党的所处,任何涉及政治性的麻烦,总是越少惹上越好吧?所以,国民党宁可在政治战中败阵,因为这败阵主要的是在海外,对台湾本地的影响不会大。
    以上是就情、就势而看台湾的做法——为自保自存而不惹或少惹麻烦,以台湾处境论,这样做也没有什么不合,台湾有权力选择自己认为较有利的方法。
    据前此参加台北召集的国际学人会议者出来说,当局曾向他们具体地讲解“十战俘”问题,据说坦率地表明了不会接收的决策!这是间接听来的。直接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发行的《中央月刊》第七卷第九期,有一篇题为《对毛共所谓“战犯”问题的剖析》的文章,兹摘录其中数节:
    “……我们不能不承认剿匪战争时期所受共匪‘释俘’政策的伤害是非常之大的;也不能不承认‘释俘’政策给它带来无可计量的收获。”
    “……同时它还想藉此造成一种‘换俘’的印象,叫外人产生一种可以‘和平谈判’或‘和平统一’的错觉;想通过被释放的‘战俘’到台湾,影响我敌忾心理,消除敌我界线,瓦解我反共的民心士气,动摇我反攻复国的决心……颠覆我民主政府……”
    这大约能代表国民党对“十战俘”的观念,即上面说过以自存自保为出发,不愿正面面对中共的“攻心战术”。
    上引这篇文章,关于对“十战俘”的实际处理,有如下一段:
    “……批准这十人后,他们还有几百人在广州等待,几百人之后还有几千几万,他们都有家属在台湾,不能厚此薄彼,这扇大门一开,就会把我们冲垮。这是有关我们死活的问题。当前是非常时期,为了国家民簇的整体利益,不能不提高警觉,为了反共复国的长远利益,不怕眼前的是非议论。即使他的家属也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反共利益为重。把‘人道’和‘动摇国本’两者放在一起衡量孰轻孰重?”
    这篇文章大约有代表性的,也很够坦白的了!据此,国民党不让滞留香港的“十俘”(现有七人,死,二去美国)进入湾。“十战俘”事件身,并不是一个严重问题。我们有感于此者是“政治战”,国民党应战的方式很差,败了!但是,共产党的胜,有什么光彩可言呢? nxl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新论坛》杂志八月十六日一期刊登一篇随笔,题为《从“恨铁不成钢”说起》,全文如下:
    据说,海外亲台人士有一个思想情况很普遍,就是“恨铁不成钢”——埋怨台湾当局事事不争气。
    其实,铁也有好铁废铁之分,好铁即使不能打成钢刀,至少可以打成铁钉。而废铁,就曾予人“朽木不可雕也”的感觉。
    台北当局自己不争气的事情确多。应付十老(获释战犯,现为九老)申请赴台之举,就不得其法,或曰章法大乱,以致海外亲台人士也“妈妈声”。这种小事也对付无方,何况大事?
    事实是的确可以从小见大的。眼前有一个几乎微不足道的例子,就是“中央社”七月三十一日关于在日本放映苏联片《德尔苏·乌扎拉》的报道。该片的故事是:沙俄一支探险队,在老猎人德尔苏·乌扎拉的向导下,分别于一九○二年和一九○七年三次进入俄军所占领的中国领土乌苏里江一带“探险”,其间所见的中国人,被描写为野蛮人。这显然是一部反华影片。
    但“中央社”却加以吹嘘,还说“这部影片显示了共匪无恶不作,虐待少数民族,滥杀野生物,并肆意谋杀和纵火”。
    只要有点常识,就可以知道,一九○二和一九○年,还是满清皇帝统治中国的时候,何来“共匪”?不仅没有共产党(中共于一九二一年月一日建党),连国民党也没有正式成立。“中央社”是不是有意为苏修卖力?是不是因此忘乎所以?至少是太胡涂了,太无知了。海外亲台人士一定又会为此感慨万千吧。
    见微知著,废铁在废下去。我们希望北当局为了自身前途事事清醒一点为妙 nxl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蒋帮《青年战士报》五月二十七日刊登一篇取材自美国《实业世界》的文章,题为《对烟与气体均能感应的火警报警器》,全文如下:
    近年来,各种建筑物,如店铺、办公大楼、公寓住宅等,使用合成建筑材料,来建造或装修的越来越多。使用合成建材来建造房屋或装修室内,的确美观又经济。然而,大部分的合成建材,遇火即会产生具有毒性的气体。这种有毒性的气体,虽然不能瞬间致人于死地,但都具有使人瞬间即晕过去的能力。因火警而牺牲的,大半都是在火警发生时的“烟”或“有毒性气体”的侵害下罹难的,真正被火烧死的并不多。
    现在已有很多火警报警器被广泛使用。但是,一旦火警发生,仍然不能避免伤亡。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广被使用的火警报警器仍有缺陷。目前一般人所用的是以机械原理为基础制成的,对“烟”或“有毒性”缺乏感应性,仅对“热”具有感应性。
    而火警时,首先产生的是“烟”或“有毒性气体”,然后才产生“热”。又“烟”与“有毒性气体”的比重较小,火警发生时其必从火警发生处上升至天花板,然后沿天花板向水平方向扩散,而弥漫整个屋子里。
    燃烧之前,在屋子里的人早已被“烟”或“有毒性气体”熏倒了。且有人伤亡的火警,大都是夜间发生的,尤其发生于人们都已熟睡时。怎能在火窟中逃生呢?
    最近美国斯达第塔尔公司发明了一种对“烟”与“有毒性气体”也能感应的,信赖性极高的火警报警器,引起各界人士一致的赞誉与爱用。这种报警器不再以机械原理为基础,而采用了电离子的原理为基础,并以集积回路制成。对可视或不可视的燃烧产生物,具有灵敏的感应性。装置这种报警器,于火警发生时,当“烟”或“有毒性气体”产生时,即可发出警报,使人有逃离火窟的机会。
    这种以电离子原理为基础的火警报警器,使用集积回路制成,耗电量很少,不必使用流电,以干电池三个可连续使用一年。使干电池,停电时也不受影响。又不用交电,装置时也不必在子里,装配复杂的线。这种报警器,尚有独特的补正线路,在干电池即将失效前,可发出独特的音响,告诉你必须更换干电池了。 nxl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华盛顿七月二十六日电】美国佛罗里达州马丁·马里塔公司将为美国陆军研制一种命中率极高的激光制导炮弹。
    即使敌方的坦克以最高速度躲避这种炮弹的袭击,它也能追踪并摧毁这些坦克。这一点已为马丁·马里塔公司进行的试验所证实,当时的试验试验距离约为五公里左右。这种称为“火炮发射的制炮弹”的15毫米榴弹炮炮弹的弹道可以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用咬住目标的的激光束进行修正。 nxl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七月十七日以《用菠萝叶制造高级纤维》为题报道:
    最近,日本工业技术院纤维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和菲律宾纤维工业研究所共同研究出菠萝叶经酶处理后制成高级纤维的新技术。过去,菠萝的叶子大部分被扔掉了,所以,今后如能制成高级纤维、壁材和板材的话,就有可能诞生新的企业。
    此外,也设想将酶处理后的沉淀物作成饲料,有效地利用资源,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纤维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打算把使用这种酶的新技术也应用到其他纤维的制造上,从而产生新的纤维原材料
    。
    菠萝的叶子象兰草的叶子一样有一层厚厚的纤维质。在菲律宾用玻璃那样的东西剥下叶子表层上的蜡质,用手工拆成一根根的纤维,经手工纺织成高级衣料。
    这种衣料也可用来做为礼服,但拆纤维是非常困难的,不能大量生产。
    工业技术院和菲律宾纤维工业研究所从去年开始就用菠萝叶子制造纤维共同进行了研究。结果弄清了在把菠萝叶子的纤维质变成细纤维制成一条条的单纤维时,使用纤维素分解酶是有效果的。
    实验的菠萝纤维的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恰好与麻相同,也可制成高级纤维、壁材和板材。另外,如果与羊毛混纺可制成合成纤维,产生品种更加繁多的纤维制品。 nxl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