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5年8月19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5-08-1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为什么说中国在制止莫'...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八月十五日发表约瑟夫·哈希的报道,标题是《为什么说中国在制止莫斯科插手葡萄牙》,摘要如下:
    莫斯科当然在葡萄牙正在发展的局势中起了作用。人们知道,它已把金钱和一些武器交给那里的共产党政治力量自由使用。莫斯科声称西方在葡萄牙起的任何作用都将违反赫尔辛基宣言。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干涉。
    但是莫斯科的作用并不是彰明昭著的。由于葡萄牙共产党有机会接管,但可能被坚决而有力的反共势力所挫败,因此,莫斯科的作用迄今为止没有超越所谓的和缓的范围。这个作用是小心谨慎地、不显眼地发挥的,是低调的。也丝毫没有任何东西暗示东欧的武装部队实际进行了干预。
    这意味着和缓起了作用吗?
    当然不是。
    在赫尔辛基会议期间和会议以后关于和缓的大部分争论都忽视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很重要的一点。它倾向于认为,和缓本身就是在莫斯科和北约成员国之间发生作用的某种东西。
    但是和缓不是局限在莫斯科和西方之间的关系的一件事,它不是莫斯科对西方的看法上的一种温厚表示。它不是赫尔辛基会议或东西方外交活动的一个副产品。它倒是描述莫斯科对西方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这种变化是从人们知道基辛格到北京而且知道尼克松总统要接着到北京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人们常常忘记,尼克松是在去莫斯科以前到北京去的,和缓是在这两次访问以后而不是在两次访问之前出现的。那就是说,和缓并不反映莫斯科心意的改变,而是莫斯科进行的一种调整,以适应在尼克松访问北京之后所出现的新型的强权世界。
    因此,如果人们想要估计和缓在一定时期中的重要性和效力,要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就是西方与中国的关系的情况和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情况。如果莫斯科对欧洲的态度是温和的,那是因为莫斯科感到了中国在中苏边界一带的力量。
    今天,莫斯科在中苏边界部署的部队比它驻在波兰和东德的部队要多。最近没有关于发生边界事件的消息,但是这是在两边都驻有充分武装的部队和有大队人马加以巡逻的边界。苏中关系继续是紧张的。中国人早就把苏联放在他们的头号敌人的地位,取代了美国。
    因此,莫斯科在葡萄牙问题上的温和态度并不是莫斯科进行道义改变的一种迹象,而是一种证据,说明中苏分裂仍未消除。如果消除了,我们可以预期苏联会在葡萄牙起一种更加积极的作用。
    迄今为止,看来在中国没有发生任何削弱它或分散它的注意力的事情而足以使莫斯科有自由在欧洲采取更加冒险的态势。苏联仍然是夹在一边是保持警惕的西欧、另一边是同样保持警惕的中国之间的一个大国。
    使和缓持久而有效的最好办法是保持在苏联两边的这种保持警惕的情况。和缓的意思只不过是:苏联知道,只要它是这样夹在两边的当中,它温和而审慎地行事就是明智的。 4Sy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阿尔科巴萨八月十六日电】今夜在葡萄牙中部这个城市在共产党人和反共分子之间爆发了射击,使大约一千五百名左派分子(包括共产党领导人库尼亚尔在内)被困在一个体育馆里面。
    医院的一位负责人说,有七人受伤。
    战斗——体育馆内的共产党人用滑膛枪射击,集合在体育馆外面的农业工人和城市居民用手枪射击——是在群众开始向体育馆扔石块以后开始的。
    其他愤怒的反共群众在通往体育馆的街头巷角布防,库尼亚尔曾企图在这个体育馆领导举行他的党在这个城市举行的第一次集会。
    体育馆内的一个左派分子通过大喇叭高呼:“如果你们不在两分钟内散开,我们就要再次开枪。”
    差不多马上就进一步打枪了。美联社的一名记者目睹了这个事件。
    今天早些时候,持有滑膛枪和木棒的群众袭击并焚烧了在小城卡拉穆洛(离阿尔科巴萨不到六十里)的共产党总部。
    救护车在阿尔科巴萨快速开向体育馆,这表明可能有伤亡。
    共产党的步哨守卫着体育馆的入口处,同时约二百名当地人集合在通往体育馆的一条岩石路(唯一的通路)的尽头。
    他们高呼“不要,不要,不要共产主义”。体育馆内的共产党人则高唱“前进,同志们,前进。”
    共产党方面的射击很激烈,共方声称外面的群众是社会党人。当射击爆发时,库尼亚尔在体育馆内向他的追随者发表讲话。
    他说,“反动派来破坏我们的集会,但是我们相信,民主政权终将建立起来。”
    阿尔科巴萨是葡萄牙天主教中心地带的一个农民和小商人的城市,在反对贡萨尔维斯总理及其所支持的共产党的愤怒浪潮高涨的时候,它是首先爆发这种浪潮的城市之一。
    阿尔科巴萨在上月底首次尝到了骚乱味道,那时,愤怒的城市居民在大街上殴打共产党人,捣毁他们的总部。 4Sy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八月十八日的一期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厨房辩论的第二部分》,摘要如下:
    一九五九年理查德·尼克松和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的“厨房辩论”,是一次脱离了温文尔雅的传统外交作风的惊人事件。
    现在,十六年以后,这场厨房辩论又在不那么显要的人们之间再次进行。美国举办了一次价值三千五百万美元的展览,向俄国人介绍“美国家用技术”。这个展览要在俄国六个城市中展出十四个月之久,目前是在莫斯科。它包括三间典型的厨房,两间卧室和一间子女住房。有二十一名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的年青向导在展览会上向人们解说这些设备的用法,并且回答人们提出的关于美国生活情况的问题。
    虽然苏联官员拒绝宣传这次展览会,但是已经有五十多万俄国人来看过了。这次展览会的主要信息是明摆着的:美国人比俄国人生活得更好。而苏联公民们的反应则是混杂的。大多数人只是感到好奇。有些人公开表示羡慕。为数很少的一些人——包括显然是官方派来的故意找碴子的一些人——则公然持敌对态度,向美国人问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竭力想败坏整个这次展览的效果。
    譬如,上个星期,一个高个子的灰头发的莫斯科人向二十六岁的向导莫里斯·雅各布斯问道:“美国犯罪率高是什么原因?”
    雅各布斯深思地说:“事实是美国并不是每个人都生活得很好。标准是高的,但是不是人人都达到标准。可是你们为什么有犯罪的?”
    那个俄国人宣称:“我们没有犯罪的。”
    雅各布斯大声地说:“那么,这个展览会开幕以来已经两次被盗了。这算什么?”
    那个俄国人说:“那不是犯罪。”——他马上就走开了。
    这类交谈,对这批年青的美国向导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雅各布斯是加利福尼亚人,在大学年代曾是一个激进左派的成员。他说,自从他开始这次旅行以来,他的观点已经“百分之百”转变了。他解释说,“我原先曾得出结论,认为我们自己的自由并不是多么好。现在,亲眼看看这个社会,我确实感到惊恐。”另一个向导多莉·哈罗德承认她的看法也有类似的转变。
    但是哈罗德说,自从她上一次六年前来旅行以后,俄国的气氛似乎变得好一点了。
    的确,缓和气氛下的厨房辩论,可能要比尼克松和赫鲁晓夫的尖刻冷战交锋产生更多的效果。一批俄国大学生在展览会留言簿上用英文写了一段话:“跟这里的人们谈谈是叫人高兴的。我们认为,我们的接触将使我们两国人民更靠近一些。”
    【美联社莫斯科八月五日电】(记者:乔治·克里姆斯基)过去两周以来,莫斯科十万多人涌到卢日尼基公园展览大厅参观该市最受欢迎的一次展览:美国家庭用品的一次朴素的展览。
    于七月十七日开幕的为期一个月之久的这次展览会,取得成功的原因,似乎更多地在于美国人,而不在于美国东西。
    二十二位讲俄语的向导当中的一位、纽约州布法罗市的莉萨·阿希波说:“我应该说,人们问我的问题,百分之八十都是关于个人的事情,或者至少是同展览本身无关。同以前不一样,这次他们似乎对我们的技术没有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今天的缓和气氛下,莫斯科人更加感兴趣的似乎是和青年向导们谈论美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抚摸展品
    。
    俄国人——以每小时一千人的速度通过展览馆——喜欢向向导们提问,问他们赚多少钱,他们的父母靠什么谋生,美国儿童是怎样受教育的,以及失业者在美国是怎样活下去的。
    向导们说,他们觉得,他们在苏联首都受到的接待远比在一些外省城市受到的接待要轻松得多和令人鼓舞得多;他们在一些外省城市巡回展览了四个月。
    靠近展览馆的出口处放着一本观众留言簿,苏联人可以在留言簿上写下他们对这次展览的观感。大部分留言没有签名或者只签个姓名的缩写。
    有签名的评语中,有一句是用英文涂写的富有戏剧味的话:“美国,你真美……” 4Sy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里斯本八月十六日电】贡萨尔维斯总理今天直接呼吁葡萄牙人民给予支持。
    他在全国电台和电视台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他成立一周的政府由于武装部队内的分裂而瘫痪,他要求赶紧解决国家的政治危机。
    人们认为这个声明是对温和派军官的反击,这些军官一直要求把他撤职。
    这位亲共将军对全国说,在处于严重困难的时刻,不容许武装部队运动内部存在含糊不清的情况。
    总理对于反对他的军政人士纷纷提出的批评第一次进行公开的答复,他说,他和他的政府决心执行救国使命,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
    但他说,已很清楚,执行政府任务的最低条件还未具备。
    他说,他们受到武装部队运动内含糊不清的情况的严重损害。贡萨尔维斯昨夜与他的左倾的激进政府的主要军人部长进行了会谈。 4Sy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