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57年4月10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英国可能单独放宽对华禁运 '...

    【美联社伦敦8日电】据说,英国准备放宽盟国对赤色中国所实行的非战略物资贸易的限制,不管美国是否同意。消息灵通的官员们说,麦克米伦政府相信,美国不久就会勉强同意放宽这种限制。这些官员们说,但是,预料,华盛顿自己将继续完全禁止向中国大陆输出物资。
    美国不愿意和赤色中国贸易是由于美国认为盟国的禁运削弱了整个中苏集团,并且使中国成为它的苏联朋友的担负。可是,英国人自己在经济上很困难,并且渴望出口。他们觉得取消某些限制的话,会帮助把日本和西德商业竞争者从他们自己的传统的亚洲市场上转移开。
    英国去年和赤色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六千五百万美元。这在这个国家的海外贸易中约占1%的三分之一。而这比1950年禁运前的数量约多二千万美元。
    可是英国的较大利害关系是在香港。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经济生命,有赖于和大陆中国的自由贸易。这个殖民地和赤色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四百二十万美元,大约占1950年数字的16%。
    【法新社伦敦8日法文电】今天据英国有资格的人士说,除非同美国迅速达成协议,否则英国政府将决定单独放宽至少一部分同共产党中国的贸易。最近艾森豪威尔和麦克米伦在百慕大会谈时,曾谈到的这个问题已交由美国商务部研究,并且成为伦敦和华盛顿之间讨论的新内容,然后只待巴黎对华贸易管制国际委员会在巴黎对这个问题进行细节的讨论。但是,有资格的人士指出,英国今天受到以下两个原因的推动:一、尽管西方施行战略禁运,可是英国的出口商发现他们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同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法国、瑞士和日本有了距离,因为这些国家向中国出售的商品增加得惊人。二、英国军事计划的削减不久将解放出很大一部分资源来,从而会产生过剩的现象,因此必须不惜代价来寻找新出路。
    英国有资格人士认为如果放宽禁运,英国可以立即使得向中国出口额每年至少达到四千万英镑。英国人特别希望出售给中国的产品是农业机器、电气器材、工作母机、柴油机和卡车,就是说英国军事计划削减后特别受影响的生产装备。
    英国出口商对一年多以来没有获得任何中国的大宗订货感到惊慌,虽然中国由于增加了向英镑区各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出口而拥有大量的英镑准备。英国出口界人士认为美国方面的某些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们认为日本以及西欧各国的对华盛顿的压力已经达到如此程度:除非加以改变,否则西方的禁运制度就有瓦解的可能。英首相曾表示同情美国敌视我国的政策
    【中央社旧金山8日电】“人世间”周刊报道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和艾森豪威尔总统在百慕大举行的不然就会平淡的会议透露出来的最有意义的一点,是关于赤色中国的。麦克米伦告诉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说,他了解他们不承认赤色中国的态度;并且他表示‘同情’美国不让赤色中国参加联合国的政策。在华盛顿的使馆人士说,自从1950年英国承认赤色北平政府以来,英国还是第一次表明这种态度。”
    同时,据“编者与出版者”周刊说,上星期参议院关于护照问题的意见听取会表明,国务院不会立即放弃它的政策:拒绝发护照给美国记者或美国公民到由于外交上的原因划“在范围之外”的国家去旅行。 ZlY品论天涯网


    【合众社伦敦7日电】这里报道,英国在同俄国签订了几百万英镑的贸易协议以后,今天把它的眼光放在同赤色中国每年进行四千万镑的贸易的问题上。
    “星期日快报”外事记者报道,麦克米伦首相已经决定在同共产党中国进行贸易的问题上同美国分道扬镳。这个记者说,他想结束自朝鲜战争以来所实行的严格限制,以便为即将受到国防费用的减少的打击的工厂开辟一个新的宽广市场。他又说,英国通过这种交易将能获得四千万镑那样的东西。中国要机械和电气设备、机器、拖拉机和汽车。而且,据信中国付款没有问题。埃财政部发言人说我将购买一批棉花
    【法新社开罗8日电】开罗电台报道,埃及财政部的一位发言人今天说,共产党中国将购买价值一千二百万英镑的埃及新棉。这位发言人说,价值约六百万英镑的棉花已经向共产党中国输出。
    开罗电台说,埃及贸易部长努赛尔今天和中国驻埃及大使就扩大中埃贸易交换的前景问题进行了会谈。努赛尔今天还和苏联驻开罗商务参赞作了一次长谈。 ZlY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英国的“苏格兰人报”4月5日以“台湾内部的思想斗争”为题发表了约翰·塞林发自台北的文章说
    :
    台北是一个低矮的灰色的城市,日本兵营式的政府办公楼构成了它的特色。在这一幅灰溜溜的背景下,国民党中国政权的领袖之间正在进行着一场思想斗争。一派的思想是:台湾应该是蒋介石返回大陆的跳板。新派思想是建立一个繁荣民主的台湾。用一位官员的话说,它将成为共产党中国海岸外面的一座“自自由的灯塔”和华侨忠诚的中心。
    台北思想方面的两派都坚持,重新统一两个中国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他们之间的分歧是方法上和时间上的分歧。以蒋介石本人为首的“跳板”派确信,北京政府只有在推动之下才会垮台。而“灯塔”派则认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内部矛盾迟早会暴露出来。同时,国民党人必须表明,他们有取代共产主义的真正的、强有力的办法。这就是俞鸿钧先生所谓的必须在军事登陆之前,在中国进行的“政治登陆”。在不稳定的状态中
    由于国民党领袖们中间存在着这两种态度,因此台湾处于一种既要成为一个武装的堡垒、又要成为一个开发的计划的不稳定的状态中。在开发方面,某种故意模仿共产党技术的的法加上国共双方都有的中国人的态度,产生了一些奇特的相似之处。
    台湾对美国的依赖使得国民党人士对于自己前途的辩论产生了一种不现实的气氛。到底要把台湾变成一个能造福人民的国家还是一个能打仗的国家——对于这个问题,将由华盛顿而不是由台北来作出决定。最近美国官员们的言论使人们获得这么一种印象:国务院可能正在对蒋介石逐渐表示冷淡,并且甚至可能默认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但是杜勒斯在东南亚条约组织堪培拉会议上支持蒋介石“忠诚政府”的坚决言论已恢复了国民党的士气。仍旧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台北的美国官员们现在强调说,台湾仍然是在太平洋“岛屿锁练”防御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而且台湾和南朝鲜一样,内部没有共产党问题,因此它的武装力量在紧急的时候可以全部拿出来使用。同时,美国在只是为了防御而不是为了进攻才装备国民党人这一点上,是慎重的。蒋介石得不到洲际导弹和战舰。没有美国的援助,甚至他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桥头堡也是不可能的。
    从军事意义上来说,台湾的前途今天同7年前国民党政府第一次搬到这个岛屿上来的时候同样地不明朗。在作出重大的国际性决定以前,一群忠于职守的科学家、经济学者和医生正在努力使台湾变成一个模范的国家。他们在谈话中有时会敷衍塞责地提到“回到大陆去”的话。但是人们的印象仍旧是:他们的心事实上是寄托在这个小小的岛屿上。最后解决两个中国问题的或许就要看他们这批人的看法,而不是华盛顿的或者北京的看法。 ZlY品论天涯网


    【中央社台北6日电】中华民国外交部6日发表关于旅越华侨国籍问题的声明说,“越南共和国政府于去年8月23日公布第四八号命令修改其国籍法第十六条,中华民国鉴于此项命令直接影响数十万在越南出生华侨之身份与权益,当即向越南共和国政府提出自由选择国籍之原则以为解决本案之基础,惟7月来虽经中国政府—本友好之精神与越南政府不断恳切商谈,而越南共和国政府对于此一不合国际公法、国际惯例及基本人权原则,且显属歧视在越南出生华侨之命令,迄未同意与中华民国政府根据自由选择之原则达成公平合理之协议。
    本年3月22日越南共和国政府复通告举办华侨总登记,将出生于越南之华侨摒诸该项总登记之外,中华民国政府认为旅居海外之华侨,除非其本人自愿取得当地之国籍则仍为中华民国国民,故该项总登记应包括在越南出生而未选择越籍之华侨,否则此项总登记在中越两国政府就国籍法案关于华侨定义之观之观点取得协议以前理应暂缓进行,盼我旅越侨胞力持镇定,静候政府交涉。
    中华民国政府特郑重声明,倘越南共和国采取任何片面之强制措施,我人不能予以承认,并愿再度提请越南共和国政府注意此类措施可能引起之一切不良后果及其他应负之责任”。秘鲁华侨情况
    【中央社台北讯】秘鲁众议院外委会主席莫路易3日在台北说,旅居秘鲁的华侨都能刻苦耐劳、奉公守法。他们非常富有,而且都能同秘鲁政府合作。莫路易虽然是第一次来华,但他的中国朋友可真不少,他是秘鲁华侨集中区加洛埠选出来的众议员。在秘鲁的华侨多半因为在秘鲁出生具有秘鲁国籍,而成为秘鲁的合法选民,因此莫路易所获得的支持票中,无疑包括了很多华裔选民的选票。
    他说,旅居秘鲁的华侨有好几万人,他们也和其他各地的华侨一样设立了很多华侨学校,教育下一代,还有两家中文报纸。秘鲁华侨的职业大多以农业和经商为主,在田间耕作的人数较多,经营商店则多半集中在秘鲁的京城利马,店铺以百货和进出口业居多数。莫路易说,有很多华侨非常富有,一般华侨对政治都不感兴趣。由于秘鲁移民进出口限制,华侨常就近同当地女子结婚,不像其他各地华侨回国结婚,也正因为这一点,华侨赚了钱以后多半都是在当地用掉,也不像在南洋、欧美的华侨常常把钱寄回国。
    莫路易说,秘鲁是坚决反共的国家,按照秘鲁的宪法,共产党是非法组织,而不允其存在。 ZlY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